登陆注册
12956500000011

第11章 白玉蟾生卒年及事迹考略(3)

白玉蟾丹法的另一特点是广泛深入地融会儒释。他认为儒释道三教同源一致,说:“孔氏之教唯一字之诚而已,释氏之教唯一字之定而已,老氏则清静而已。”(同上。)即三家在根本教旨上是相通的。因此他仿照理学家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撰作《无极图说》,将道教的内丹理论与儒家的《易》学糅合为一体,以阐释道教的修性修命术,并用理学的“天理”、“人欲”、“克己复理”等哲学范畴,以解说内丹的坎离配合之术(《白海琼真人集》,《道藏辑要》娄集。)。另一方面,他又融会禅宗,如在《水调歌头·自述十首》中说“有一修行法,不用问师传,教君只是饥来吃饭困来眠。何必移精运气,也莫行功打坐,但去净心田。终日无思虑,便是活神仙”。这种修行法,与禅宗极为相似。在《静余玄问》中说“自涕唾精津气血之外有真身,不必去此而就彼;自喜怒哀乐爱恶之外有真性,不必是此而非彼。冥然无所念,冥然无所思,终日食而不味,终日衣而不丝”,即取自禅宗语录的“终日吃饭,不曾嚼着一粒米;终日穿衣,何曾挂着一线丝”。此外,他又常仿照禅师的机锋对答及上堂说法的方式,与徒众们论道论丹。如《武夷升堂》记云:“溪翁问曰:师指所授,本是大道,弟子所传,又学金丹,未审大道与金丹是同是别?师(白玉蟾)答曰:渡河须是筏,到岸不须船。”“(绀云)复问曰:大道本一理,如何有分别?答云:画饼不充饥。复问曰:可谓是似玉在石未曾开,今日忽然光烁烁?答云:清风与明月,凡圣尽沾恩。”(《海琼白真人语录》卷三。)这些对答的思维方式和口吻,都与禅僧一般无二。如此之例甚多,兹不备举。

(二)老学 《老子》(道教称《道德经》)的注疏,历代不绝。宋代注释《老子》的士人和道士也很多,白玉蟾是其中颇具特色的一位。他的《老子》注释书名《道德宝章》,被收入《四库全书》。此书的突出特点是以道教的心性说解释老子的道学,使道教的心性理论趋于成熟。白玉蟾在《通德宝章》中,明确地将“心”这个哲学概念与“道”等同起来。他在此书《天道》章中,解释“天之道”时,注云:“心也。”在《守道》章中说:“道即心也。”在《归根》章又说:“道即心,心即道。”在白玉蟾看来,“心”与“道”是二而一者的。所本具的。另一方面,人又确实具有一种世俗之心,包括思想情感,道德观念等等,这被称为尘心、妄心。白玉蟾认为,这样两种不同的心都处于人的心中。不过一般世俗之人的真心、道心,往往被尘心、妄心所掩盖、蒙蔽而显现不出来,即所谓“藏心于心而不见”(《无源》)。前个“心”字指真心,后个“心”字指尘心,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如果不去掉尘心,发明真心,就不能得道。“以其心之念不已,所以不知道”;“以其心之事不停,所以不得道”;“以其心之情不尽,所以不合道”(《贪损》)。又说:“念头不已,心则愈杂”,“心杂则道愈远”(《戒强》)。怎么办?只有去掉尘心,发明真心。“无事于心,无心于事,无念无为,无思无虑。”(《能为》)“一念不存,此心(指真心)乃见。”(《知病》)“不以我为我,乃见心中心。”(《任德》)因此,修道的过程就是修心的过程,修心的过程就是去除尘心发明真心的过程。

白玉蟾在引进“心”范畴的同时,又引进“性”、“神”等范畴,并把它们同心、道等同起来。他说:“心即性,性即神,神即道。”(《益谦》)而且认为性、神与心、道一样俱为世界的本原、本始。他说:“神者万化之主,心者大道之源,即心是道,神亦道,性亦道。”(《谦德》)它们也是长存不灭的:“性无体,神无方,绵古亘今,昭然独存。”(《赞玄》)“天崩地裂,此性不坏,虚空小殒,此神不死。”(《守道》)因此,这种性质的性、神,和心、道一样同是常存不朽的绝对本体。被称作真性、元神(或真神),它们也是人所本具的。在白玉蟾眼里,心、性、神是三位一体的。

与真性、元神相对的还有人性和精神,它们也常与真性、元神相混处,而使真性、元神不能显露。他说:“性为心所蔽,神为性所窒。”(《俭武》)前句之“性”指真性,“心”指尘心,意即真性被尘心所蒙蔽;后句之“神”指元神,“性”指人性,意即元神被人性所窒息。唯一的办法,仍是用修炼的方法,去除尘心、人性,使真性、元神得到发明,“心死方得神活”(《归根》)。“心性无染,体露真常。”(《苦恩》)到那时,修炼者就可得到“心中心,性中性,神中神”(《修观》)。即得到去掉尘心后的真心,去掉人性后的真性,去掉世俗精神后的元神,也就可谓得道了。

不管是修心,修性,修神,白玉蟾都十分强调一个“忘”字,以之作为根本要诀。他说:“要在忘我、忘心、忘性、忘神、忘忘亦忘。”(《天道》)“忘物、忘我、忘心、忘性、忘神”,就能“神全、性全、心全、我全”(《养德》)。“勇于忘我,所以得道。”(《贪损》)这里所要忘的心、性、神自然是指尘心、世俗人性、世俗精神,所要全的是指真心、真性、元神。

(三)文学 前面说过,白玉蟾很有才华,无论诗词歌赋文论等各种文学体裁,都能匠心独运,所写作品,不乏佳什。先以所写散文为例,就有不少佳作。如《涌翠亭记》云:“嘉定戊寅,琼山白玉蟾携剑过玉隆,访富川,道经武城。双凫凌烟,一龙批(披)月。憩武城之西,望大江之东,抚剑而长呼,顾天而长啸,环武城皆山也。苍崖翠壑,青松白石,寒猿叫树,古涧生风,峭壁数层,断岸千尺,翼然如舞天之鹤,婉然如罩烟之龙者,柳山也。白蓣红蓼,紫竹苍沙,鱼浮碧波,鸥卧素月,琉璃万顷,舳舻千梭,窈然如霞姬之帔,湛然如湘娥之鄃者,修江也。山之下而江,江之上而亭。亭曰‘涌翠’,盖取东坡‘山为翠浪涌’之句。观其风物,披其景象,如章贡之郁孤台,如浔阳之琵琵亭者,涌翠亭也。飞际天,倒影蘸水,天光水色,上下如镜,烟柳云丝,高低如幕……”(《修真十书·玉隆集》。)在这里,作者根据视线的变更来描述涌翠亭的景观。先是交待自身道经武城的背景,接着笔锋一转,视线由远而近,引出了“涌翠亭”的地理位置。通过“柳山”、“修江”面貌的勾勒,以烘托的笔法,呈现出涌翠亭沁人心脾的景色。又如《游仙岩记》,作者一开始先交待自己蓬发垂颐,黧面赤足,由琼州来访武夷山的过程;接着写自己拜访云谷君,开怀对诗的情节。当中插上一段景物描写:“猿啸黄昏,月横枯树,虎吼清夜,风号万窍。疏钟入云房,持瓢访丹井……”(《修真十书·上清集》。)寥寥数笔,即勾勒出武夷山独特的夜景图,读来妙趣横生。

《橘隐记》是另一类作品,它主要不是写景,而是论说。文中云:“古人所以隐于松者,盖欲示其孤高峭劲之节;古人所以隐于柳者,盖欲彰其温柔谦逊之志。……吾未闻橘之为物果何如焉!扬州厥包橘柚锡贡江陵千株橘,其人与千户侯等,如是橘可贵也;《风土记》名橘曰胡柑,巴人有橘革中藏二叟语,如是则橘可奇也;潇湘有橘乡,洞庭有橘泽,云梦有橘里,彭泽有橘市,如是则橘可嘉也;陆绩怀橘而遗母,李靖食橘而思兄,如是则可以存孝义;李德裕作《瑞橘赋》,张华作《灵橘歌》,如是则可以入文章;李元有‘朱实似悬金’之句,沈休文有‘金衣非所吝’之句;唐蓬莱殿六月九日赐群臣橘,秦阿房宫正月一日赐群臣橘;耽湖之多橘,寒洲之盛橘。人孰不知橘之为美,亦不易多得,故古今多记录,则橘果为异物也。”(同上。)橘子本是平常之物,其树比不上松之孤高、柳之温柔,但作者经过广引典故,却发现它具有某些可贵、可奇、可嘉之处。从而暗喻隐居此橘林之主人并非平常之人。《牧斋记》与此相类。文云:“阁皂黄冠师刘贵伯以牧名斋,属予为记。予闻知黄帝呼牧马童子为天师,释迦指牧牛小儿为菩萨。乾马坤牛,何以牧之?圣人故曰:‘谦以自牧。’牧之为义,牧羊则先去败群,故无触藩之虞,塞翁之于牧也,初何容心于得失哉!……贵伯诗甚骚,而以懒辞;酒甚宽而以醉辞;棋甚敏而辞以不智;琴甚清而辞以不古;能炼内丹,能役五雷,皆以不知为辞。其谦谦如此,是自牧也。不劳鞭绳,盖以驯熟矣!”(《修真十书·玉隆集》。)作者从《易·谦》卦辞“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之文,以释“牧斋”之牧为自牧(自觉培养德行),再证以牧斋主人刘贵伯种种谦虚之品德,说明其品德之高尚,读来令人产生敬仰之情。白玉蟾写过许多诗词歌赋,其中虽然许多是写内丹的,但也

有不少好作品。如诗《中秋月》之一云:“风吹玉露洗银河(读作濠),爽气平分桂影高。把笛倚楼人不寐,此心直拟数秋毫。”之二云:“钱塘江上雪飞花,人在天边泛海槎。鸟鹊一声星斗落,□娥梳洗去谁家。”(《修真十书·武夷集》)《秋霄(通宵)辞六首》之一云:“秋色何凄凄,奈此可怜霄。银河望不极,万籁凉萧萧。云花远缥缈,月影寒寂寥。一雁蹲沧洲,群萤飞断桥。仰盼苍松枝,黯然不自聊。”之五云:“长天与远水,极目烟冥茫。暮鸿孤悲鸣,霜林万叶黄。倚松望翠微,数点寒萤光。吾非长夜魂,堕此寂寞乡。衷情凭谁诉,空山草木长。”(《白海琼真人集》,《道藏辑要》娄集。)

其词《念奴娇·咏雪》云:“广寒宫里散天花,点点空中柳絮。是处楼台皆是玉,半夜风声不住。万里盐城,千家珠瓦,无认蓬莱处。但呼童且去,探梅花,攀那树。垂帘未敢掀开,狮儿初捏就,见佳人偷觑。溪畔渔翁蓑又重,几点沙鸥无语。竹折庭前,松僵路畔,满目都如许。问要晴,更待积痕消,须无雨。”其《满江红·咏白莲》云:“昨夜嫦娥游洞府,醉归天阙。缘底事,玉簪堕地,水神不说(通“悦”)。持向水晶宫里去,晓来捧出将饶舌。被薰风吹作满天香,谁分别。芳而润,清且洁。白似玉,寒于血。想玉皇后苑,应无此物,只得赋诗空赏叹,教人不敢轻攀折。笑李粗梅瘦,不知他真奇绝。”其《祈雨歌》云:“天地聋,日月瞽,人间亢旱不为雨。山河憔悴草木枯,天上快活人诉苦。待吾骑鹤下扶桑,叱起倦龙与一斧。奎星以下亢阳神,缚以铁扎送酆府。驱雷公,役电母,须臾天地间,风云自吞吐。炎欠妥火老将擅神武,一滴天上金瓶水,满天飞线如机杼。化作四天凉,扫却天下暑。有人饶舌告人主,未几寻问行雨仙,人在长江一声橹。”(以上皆见《修真十书·上清集》。)其赋体作品,不再列举。上举诗词等作品,我们都未加评说,相信广大读者自会品评其高下。

(原载《宗教学研究》2001年第3期)

同类推荐
  • 太乙金镜式经

    太乙金镜式经

    《太乙金镜式经》,唐王希明撰,可称为古代推算第一书。王希明以为太乙之法,可以预知未来,所以圣人常为。当然,历代治乱兴亡,并非能容易简单推算出来,《太乙金镜式经》有其迷信成分在内,这是需要注意的。
  • 当代人间佛教思潮

    当代人间佛教思潮

    本书包括:绪论、现代思潮与东亚佛教的“人间化”、当代中国佛教思潮、人间佛教的诞生与太虚思想、人间佛教的崛起与印顺思想等11章内容。
  • 尘世佛心

    尘世佛心

    唐朝通慧禅师30岁出家,不蓄粮食,饥则吃草果,渴则饮水,树下住,终日禅思,经过五年,因木头打到土块上,块破形销,豁然大悟。晚年一裙一衲,一双麻鞋穿了20年,布衲缝缝补补,冬夏不易。唐朝智则禅师总是披着破衲,裙子垂到膝上,房间仅有单床、瓦钵、木匙,房门从不关闭。他说出家远离世俗了,不修道业,专为衣食奔忙,浪费时间,扰乱内心宁静,这样怎么能行?
  • 大愿说净土法门(上册)

    大愿说净土法门(上册)

    本书分为阿弥陀佛睡光明法的观修方法;迎请阿弥陀佛和圣眷属(六偈);念佛就是当下成就般若入不二门;以三生石公案来彰显净土法门的殊胜等内容。
  • 弘一法师全集01佛学·杂记

    弘一法师全集01佛学·杂记

    在浮躁的世俗社会中,很多人都试图从弘一法师的文字作品中获得智慧,继而获得内心的宁静,找到心灵的归宿,鉴于此,通过对民国时期有关弘一法师的资料的查找甄别,本套从书收集了所有现存的弘一法师的全部文字,《弘一法师全集》由此而诞生。
热门推荐
  • 看不见的手

    看不见的手

    本书为哈佛经济学家推理系列第四本。刚成为新科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亨利·斯皮尔曼受邀至蒙特维斯塔大学担任客座教授。一开始,校内先是发生了离奇的艺术窃案,之后原本打算教授“艺术与经济学”的课程他,却被迫要面对据传是自杀的驻校艺术家特里斯坦·惠勒案件。在斯皮尔曼客座讲学的课堂上,学生们与斯皮尔曼激荡思考着亚当·斯密的比喻,艺术品的供需以及定价与一般商品的有何不同,又有哪些因素影响会影响供需与价格。在斯皮尔曼欣慰于学生们对经济学这个迷人领域正以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不断思考成长时,他没想到,这个课堂也逐渐让校园谋杀案的情势逐渐明朗后背后潜伏的强敌与谋杀凶手得以浮现。斯皮尔曼将再一次出马寻找真相。
  • 欢喜冤家

    欢喜冤家

    当红女伶白桂英厌倦了逢场作戏的卖艺生活,不顾母亲反对,毅然离开舞台。桂英结识王玉和,顶着母亲压力与之结合。玉和丢了差事带桂英回乡下老家。尽管夫妻二人小心谨慎,却仍被兄嫂挑剔,夫妇俩只得带着新生女儿回到北平,暂住自家。白母鄙薄嫌弃之意形于言表,令玉和委屈苦恼。生计逼迫下桂英决定重新登台。桂英重出江湖,少不得与捧角的男客们应酬,难免夫妻误会。加之白母不断挖苦讽刺,玉和终于离家出走,令桂英悲痛欲绝。
  • 阴阳魂

    阴阳魂

    魂穿阴阳,魄走奈何。一个穿行于人间,地府的游魂。他忘记了自己的路,午夜在召唤着他,那是他的明灯。从阳间走到阴间,那是他的一生。
  • 封月诀

    封月诀

    悬崖上,他杀了执迷不悟的她。十字台,她杀了花天酒地的他。两人最终相爱相杀,相爱相恨。可谁都忘不掉他们曾经刻下的伤痕。刻骨铭心……
  • 琉兰戒

    琉兰戒

    一枚戒指造就人生。我拥有许愿戒指,你能耐我何?
  • 原生之魔

    原生之魔

    天魔界乃大凶之地,其游荡无数暴之天魔,其御一方者为魔主。第六天魔主涅机缘巧合降临凡界,化身一名顾寒枝之青年,事从此展。从此风起云涌,围绕魔主之“人生”,一场大幕缓缓揭开。看众生百态,有美人如玉,有知交敬酒,有妖孽横行,有邪魔肆虐,有狂士仗剑,有大敌相惜……
  • 天价小王妃

    天价小王妃

    她是蓝海国第一公主,却要代嫁和亲。原以为这一生要在苍凉落寞中度过,却因为他、他的出现卷起了波澜壮阔的一生。在漫漫的岁月中,没有前世的约定,却冥冥之中早就注定了今生的姻缘。相爱与被爱两难的抉择,刻骨的相思与爱恋,一生痴情的相许,却终是淡漠。
  • 刘邦那套本事儿

    刘邦那套本事儿

    地位再卑微也能赢得最高权力,出身再贫寒也能享到最大富贵!即使你学历再低,出身再卑微。钱包再干瘪,人脉再狭窄。背景再空白,掌握“刘邦那套本事”,让自己未来幸福生活来得更可靠一些。这条路怎么走?读读《刘邦那套本事儿》!
  • 孽世罪恋

    孽世罪恋

    米斯特丁注定会收割他的生命,但为了那被不认可的爱恋,即使是死亡他也不会退缩。洛基,我爱你,愿再也不见。
  • 回首都还在

    回首都还在

    《金缕曲》我亦飘零久/十年来/离家求学/千里翘首/叹昔承欢亲膝下/不忍一分消瘦/夜已深/欢梦添愁/至亲弃我至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万千恨/从何剖/稚颜不再心慌否/白网鞋/儿童节/阔步昂首/而今泪满却难流/留取心魂相守/一生一世为谁候/天长地久言犹在/怎忍风刀霜剑徒留/可仍盼/带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