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联邦德国相对应,在苏联的扶植下,亲苏的德国统一工人党组织了新生的民主德国政府,并仿照苏联的经济模式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在这种体制下,民主德国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由于计划体制的僵化与低效等问题,到20世纪80年代,民主德国逐渐进入前所未有的政治与经济困境,在已基本丧失民心的情况下,德国统一工人党政权在东欧剧变的氛围下迅速垮台,民主德国最终被联邦德国以统一的形式吞并。一)6·17事件在德国统一工人党领导下的新生的民主德国,虽然在政治上得到了苏联的支持,但在经济上却未能摆脱因战争破坏与苏联拆迁当地机器设备造成的危机。在二战之前,德国东部地区就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在德国,东德出铁量仅占1.3%,煤占2%,钢占7%。经过二战的破坏,东部经济更加支离破碎,加上沉重的战争赔偿,东德经济十分困难。按规定,苏联从东德索取了100多亿美元的赔款,大批工厂设备被拆除运往苏联。据估计,每一个东德人为赔款、设备的拆除等负债2500马克,相比之下,西部地区由于“马歇尔计划”和其他投资,每一个西德人得到了140马克的补助金。在苏联的安排下,民主德国不顾本国的经济现状,仿照苏联制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按照该计划,到1955年工业生产总值应提高到1936年的一倍,农业的每公顷产量应比1950年提高15%,国民收入总值应比1950年提高16%以上。为实现这一民主德国国徽计划,民主德国政府发动了“生产积极分子运动”拼命提高工业产量。但事与愿违,由于违反经济规律,不仅预期的生产目标无法实现,各种经济与社会矛盾反而加剧了。工业生产不振,民众的生活必需品没有保障,生活水平不断下降、农业歉收,专业人员不断外流。这时民主德国的政治局势更是令人堪忧,民主德国政府和统一社会党的核心领导人是斯大林的追随者与亲信——党的总书记乌布利希。他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到50年代初期为巩固权力、排斥异己,不断发起“清党”对所有涉嫌“反苏分子”都加以严厉的整肃,根据1951年统计,约有l5万名党员被除名,约3000名党员自动退党。这种党内整肃,不仅大大加强了统一社会党同苏共的依存关系,也强化了统一社会党党内的个人擅权地位,进而直接影响国家政治的集权化。在矛盾丛生的时刻,乌布利希又做出了一项不得人心的决议:
在不增加工资的情况下,提高10%的劳动定额,想通过行政命令的办法,达成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目标。这样龌龊的政策激起了工人的强烈反对,1953年6月,群众开始反抗,柏林的建筑工人首先罢工,全国不少城镇和工业区跟进,参加罢工的人数达到30万人。面对工人的压力,统一社会党被迫宣布废除提高劳动定额的决定,但罢工工人已经对统一社会党失去了信任,宣布在6月17日举行全国总罢工。随着事态的发展,游行民众的要求渐渐不限于降低劳动定额上,反对苏联占领与控制,要求民族自决,要求德国统一的诉求很快浮现出来。6月17日东柏林的罢工演变成大规模的示威游行,西柏林的工人冲破警察防线,穿越东西柏林交界线(主要是勃兰登堡门交界线)加入示威行列。已经无法控制局面的民主德国政府,不得不求助于苏联,苏联驻军当即出动一个装甲师进行弹压,手无寸铁的群众很快被苏联的坦克驱散,在这场冲突中数十名示威民众丧生。随后民主德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政治清洗与迫害,大批反苏的党内人士与民众受到审判甚至处决。事后,统一社会党总结经验教训,公开承认了错误,并采取了一系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措施。此外,苏联也免除了民主德国尚未清偿的赔款余额25亿美元,以缓和苏德关系。二)无奈的柏林墙6·17事件事后的高压与安抚措施,并没有减轻民主德国民众的不满情绪,大量民主德国民众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条件与政治权利,不断通过西柏林逃往联邦德国。但是,西柏林作为一块名副其实的“飞地”与民主德国地区之间有长达165公里的边境线,它蜿蜒在街道、住宅区、树林、花园和河道中间。
据统计,从1949年民主德国建立之日起到1961年8月柏林墙修建前一天,自边境逃往联邦德国的东德居民约有260万,占民主德国总人口的16%,其中半数以上是通过进入西柏林逃亡的。尤其在1961年,逃亡风潮愈演愈烈,难民”人数由6月份的2万人上升到7月的3万人,到8月上旬每天就有大约1500人出逃。尽管民主德国的相关法律规定,未经允许逃离东德者将被处以3年的监禁,但逃亡并未因此而得到遏制,而且在诸多逃亡的东德居民中,大部分是科学家、医生、工程师、熟练工人等社会发展的专业人士,人才的流失给民主德国的经济建设带来巨大损失。长此以往,民主德国将国将不国,生存受到严重的威胁。为了控制局势,时任民主德国领导人瓦尔特·乌布里希请求赫鲁晓夫允许其采取极端手段阻止外逃。1961年8月12日,在民主德国部长会议上通过决议:把欧洲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尚处于开放状态的边界有效地控制起来。修建柏林墙的工作很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秘密展开。民主德国成立了由埃里希·昂纳克为总指挥的“特别行动指挥”▲被隔开的东西柏林,1945年到1961年间,每年约有数十万民主德国公民逃往联邦德国。 自由有许多困难,民主亦非完美,然而我们(民主国家)从未建造一堵墙把我们的人民关在里面,来防止他们离开我们,自由是不可分割的,只要一人被奴役,所有的人都不自由。——约翰·肯尼迪部”发动了大批国家人民军、国家安全部、内务部、警察与工人战斗队的人员,13日凌晨时分,昂纳克一声令下,全体人员集中到西柏林周围的边境线。他们很快在开阔的地面上竖起了一个个水泥柱,架设铁丝网;而在别的地段,他们充分利用自然的河流与建筑物,拉起了一道道铁丝网。在天亮以前,民主德国已经把整个边境完全控制起来,切断了西柏林与外界的地面交通。然而由于铁丝网过于简陋,逃亡事件再次出现,一个修筑永久性高墙的计划排到了民主德国领导人的议事日程。到1961年9月中旬,一道高3.5米、长3.5公里的水泥缝土石墙破土而出,从1963年起,民主德国在一切能施工的地段建造光滑的水泥墙,并在其顶部建造水泥圆管,让人无法攀爬,后来又在一些重要地段建造内墙,两墙之间有100米宽的“无人区”荷枪实弹的边防人员日夜把守,一旦有人擅自越境,边防人员随时可以开枪射杀。从1981年起,又沿柏林墙增设了20个瞭望台,将东西柏林的水泥墙增高到4.2米,加固的柏林墙越来越难以逾越,能成功西逃的人少之又少。据统计,柏林墙建成后大约5000人试图越选,其中3200人被抓获,239多人在越墙时被打死,260多人受伤。当时的柏林墙被称为“乌布利希的长城”在民主德国的领导人心中,它是保卫社会主义,防止西方颠覆的保卫墙,但在全世界面前,它是德国和欧洲分裂的标志,是美苏冷战的象征。
(三)悲情“共产主义战士”
1912年8月25日出生在德国萨尔州诺因基辛一个贫苦的矿工家庭里,父亲是德国共产党员和工会干部。他在国民小学毕业后即到共青团地方组织工作。1929年,他加入德国共产党。1933年初希特勒上台,德共被禁止活动。8月他作为共青团中央的指导员和地方青年团的政治领导被派往鲁尔区领导地下工作。1935年他在柏林被捕,在黑暗的监狱度过了十年的铁窗生涯。
纳粹德国投降后,他长期担任民主德国的共青团组织——自由德国青年联邦中央主席,并于1958年成为统一工人党的政治局委员和书记处书记,掌管青年和国家安全事务,1961年8月的柏林墙就是他一手策划实施的杰作。他在1971年5月3日作为瓦尔特·乌布利希的继任者当选为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委员会书记,成为民主德国的最高领导人,并于1976年出任民主德国的国家元首——国务委员会主席职务。昂纳克上台后,加深了对苏联的依赖,在经济方面,开始收缩地方和企业的权利,加强中央领导和计划调节作用。但是应当说,昂纳克上台后并没有放弃抓经济建设。他在克服经济结构比例失调方面采取了许多具体措施,包括;实行行业管理,减少管理和计划层次;注重计划的科学性和效益性;计划调节机构的多样化和系列化;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职工文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等。但由于无法在根本上克服计划经济体制的局限,民主德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特别是联邦德国的差距越来越大。在昂纳克领导下的民主德国,始终坚持不改革经济体制与政治制度、不支持德国统一的方针,致使社会矛盾日渐尖锐。昂纳克依仗着民主德国的经济水平是社会主义国家中最高的,不认为民主德国需要改革。但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时,民主德国的社会主义政权已经是日薄西山了,国内反对势力越来越大,国外靠山苏联也自顾不暇,对民主德国的援助日渐稀少,统一工人党已经基本丧失了广大民众的支持。柏林、莱比锡、德累斯顿的居民纷纷举行游行示威,成千上万的民众通过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边境逃往西方,柏林墙已经形同虚设。无力应对危机、已成孤家寡人的昂纳克,被迫于1989年10月10日以“健康原因”辞去统一社会党内外的一切职务,并在2个月后被开除出党。当时民主德国最高检察院仍以“滥用职权”等多项罪名对其提出指控,并把他软禁在家,继而昂纳克又遭逮捕,被隔离审查。后因其病情严重被允许保外就医,此时他的昂纳克住所已经被查封,他只能住进驻德苏军的一家医院继续治疗。两德统一后,昂纳克的境遇更糟。1990年11月,柏林市法庭下令逮捕昂纳克,罪名是他在任期间曾下令射杀那些企图投奔西德的东德人。昂纳克万般无奈,只好躲到莫斯科,暂避风头。但随着苏联解体,1991年12月俄罗斯政府向昂纳克发出了驱逐令,昂纳克只好暂居到智利驻俄罗斯的大使馆,最后在德国方面的压力下,昂纳克于1992年7月29日被遣返回德国。尽管他患有肝癌,但是德国司法部门还是对他进行了审判,鉴于他的健康状况日益恶化,对他的审判于1993年由柏林宪法法院搁置。1993年1月13日昂纳克被释放并获准飞往智利,与他的女儿一家团聚。埃里希·昂纳克于1994年5月29日在智利圣地亚哥逝世,终年81岁。无孔不入、人人胆寒的“斯塔西”民主德国国家安全部的德文简称叫“斯塔西”(Stasi),于1950年4月成立。斯塔西”的职责主要分对内和对外两个部分。对内主要是掌握民众的动态,打击反对派,维护国家政权,对外承担情报搜集任务,主要是与当时苏联的情报组织“克格”勃”协作,开展对西方国家、特别是对联邦德国和美国的情报侦察。
“斯塔西”是前华沙条约组织中最强大和最成功的秘密警察机构,不论是资金、人员和设备都属世界一流。民主德国有1600万人口,而“斯塔西”的工作人员达9.1万人。斯塔西”还有大量不在编的,即分散在各地、各种机构、各种组织中的17.3万名被称为“眼线”的告密者。两者交织一起,形成了一张遍布全国的巨大特务网。通过跟踪、监听、审讯,前东德国安部系统形成了大量的纸质档案、音像档案和实物档案。
档案显示,有些男女被“斯塔西”盯了几十年,长期负责监视的“眼线”不是别人,而是与自己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的配偶,甚为“黑色幽默”的是,有的夫妻铜婚银婚相敬如宾、如胶似漆,背地里相互竟做了十几二十年的“眼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