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
是非,令人讨嫌又令人心痛,人人都可能经见过。前不久,笔者就平白遭受了一场是非的袭扰,弄得自己的烦恼陡生,真个茶饭不香,睡觉不眠,这才知道一个人的内心并非想像中那么刀枪不入。有时候由不得自己,一场“灾祸”就横飞而至,内心受的伤害可想而知。细寻原委,还是自己平时说话爱开玩笑,别人当真,然后无限扩大化所致。直到某一天晨梦中,被人从衣领口拽出一条大蟒蛇,这才心绪渐渐平静。哦,原来是非就是令人既恶心又恐怖的“口蛇”口舌)呀!
俗话说,是非公道人心,评判的标准很简单,就是对与错。可当今一些人却不这么看,多谓“评判是非的标准越来越模糊了”真是这样吗?还是看看古老的佛经智慧中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吧。佛经中将身、语、意所造的恶业,归结为:杀、盗、淫、两舌、恶口、妄语、绮语、贪、嗔、痴共十种,称“十恶业” 其中,身体造的恶业是杀、盗、淫;说话造的恶业是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意念上造的业是贪、嗔、痴。这,似乎不难理解。造什么业,得什么果。这就是简单的因果报应。
就拿“两舌”来说吧。两舌,就是很形象地说明搬弄是非、离间他人情感的一些言语或说项。是什么原因导致两舌的呢?这都归咎于我们平常不修口业,也就是时人说的“口不积德”逞一时口吐莲花、妙语连珠之能,图一时口舌之快。也就是所谓的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别小看“两舌”之祸,轻则导致无风生浪,是非烦恼扰乱身心,重则嗔恨生怒,动怒伤人,实为杀人不见血之刀的祸首。
这就要求我们,远离两舌是非,说正直话,不要随便跟人开玩笑,因为有时你的玩笑被他人信以为真,甚至你的幽默被人曲解,故才有“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之说。说合适的话,当是避免误会的明智之举。
捡回鹅毛
一个年轻女子来到罗马牧师圣菲利普面前倾诉自己的苦恼。圣菲利普很快明白了这位年轻女子其实心地不坏,只不过喜欢说三道四,常常议论别人,说些无聊的闲话。这些闲话传出去后就会给别人造成许多伤害。
圣菲利普说:你不应该谈论他人的缺点,我知道你也为此苦恼,现在我命令你要为此赎罪。你到市场上买一只鹅,走出城镇后,沿路拔下鹅毛并四处散布。你要一刻不停地拔,直到拔完为止。你做完之后就回到这里来告诉我。
年轻女子觉得这是一种非常奇怪的赎罪方式,但为了消除自己的苦恼,她一切照办。她买了一只鹅,走出城镇,一路走,一路拔下鹅毛。然后她回去告诉圣菲利普所做的这一切。
圣菲利普说:你已完成了赎罪的第一步,现在要进行第二步。你必须回到你来的路上,捡起所有的鹅毛。
年轻女子为难地说:这怎么可能呢?在这时候,风已经把它们吹得到处都是了。也许我可以捡回一些,但是我不可能捡回所有的鹅毛。
圣菲利普说:没错,我的孩子。那些你脱口而出的闲话不也是如此吗?你不也常常从口中吐出一些愚蠢的谣言吗?你有可能跟在它们后面,在你想收回的时候就收回吗?
年轻女子说:不能,神父。
“那么,你想过没有,圣菲利普说,当你想说别人的闲话时,能不能闭上你的嘴,不要让这些邪恶的羽毛散落路旁呢?”
是非往往闲话生。富兰克林说:傻瓜的心在嘴里,聪明人的嘴在心里。多想少说,想好了再说,图一时嘴上快活,无非是一个搬弄是非者。搬弄是非的人,其恶劣程度甚于一个盗贼。
三把筛子
一个闲得无聊的人匆匆忙忙地跑到一位智者那儿,说: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你。
智者打断了他的话:你要告诉我的话,用三把筛子筛过了吗?
那人不解地问:三把筛子?哪三把筛子?
“第一把筛子叫真实。你要告诉我的消息,是真的吗?”智者问。
“不清楚,我是刚从街上听来的。那人答道。”
“现在你再用第二把筛子去审查,智者又说,你要告诉我的消息如果不是真实的,至少也应该是善意的。”
那人犹豫了一阵说:不,刚好相反。
智者又打断了他的话:那么我们再用第三把筛子。我要再问,使你如此激动的消息是重要的吗?
那人很不好意思地回答:并不重要。
智者最后说:既然你要告诉我的事,既不真实也非善意,更不是重要的,那么就别说了吧!如此,那个消息便不会困扰你我了。
是非,非真非善又非要事,为什么还要散布和闻听呢?有人说,在一种聚会场合,听到最多的就是是非,见到最多的还是搬弄是非的人。净空法师说: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因此,自珍自重的人一般不涉足是非场合,即使身在是非场中,人用口,我用耳,左耳进,右耳出,方能一心清净。
归还礼物
传说佛陀在旅行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一路上,连续好几天,那个人用尽各种恶毒的言语侮辱他。最后,佛陀转身问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呢?
那人答:当然属于原本送礼的那个人。
佛陀笑着说:没错。若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你不是在骂自己吗?
那人摸摸鼻子,狼狈地走开了。
佛陀早就告诫世人“不恶口、不两舌、不妄言、不绮语”嘴里永远清净,才会有青莲花的香味溢出。“两舌”通俗地讲就是是非。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最大的过失与障碍,就是搬弄是非。有一则禅宗公案就讲,一位禅僧在禅定中看到两位出家人在谈话,有护法神围绕。过了一会儿,护法神走了,妖魔鬼怪却聚拢来。这是什么缘故呢?原来这两个出家人最初在讨论佛法,故护法神欢喜围绕;过了一会儿,两人闲话家常,讲些是非人我,以至于护法神远离,妖魔鬼怪却被招来了。所以说讲是非、论短长,都是自己招惹的祸,绝非清净修身之本。
弟子吃粥的真相
孔子的一位弟子在煮粥时,发现有脏东西掉进了锅里,连忙用汤匙把它捞起来。正想倒掉时,又一想,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于是就张口把它吃掉了。碰巧孔子走进厨房亲眼目睹了这一幕,便以为负责煮食的弟子在偷食,便教训了那位弟子。
后来,经过弟子辩解,真相大白,众人这才恍然大悟。于是孔子感慨地说:我亲眼看见的事情也不确实,何况是道听途说的一些事呢?
眼见不一定为实,耳闻过多,也难免会听到一些是是非非。某些事物本来就是鱼龙混杂、是非难辨,往往障人眼目,影响判断。这就要我们不要轻信谣言,只有理清思绪,发现事情的本来面目,用智慧过滤是非烦恼,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孟子说: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只有把心思用在正道上,才能成就自己一生的德行修养。
美国《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雪儿·黛尔认为应付搬弄是非者,有几点很重要:
◎ 先检讨自己——你应该要想想,自己是不是做了些什么事、说过哪些话,让对方看你不顺眼。如果不明就里的就去找对方兴师问罪,只会让对方更看你不顺眼。
◎ 问清楚原因——你可以问对方: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是否可以告诉我是什么问题。如果对方什么话也不愿意说,干脆直截了当地跟对方说:我知道你对我似乎有些不满,我认为我们有必要把话说清楚。
◎ 委婉的警告——如果对方不肯承认他曾经在别处说过不利于你的话,你也不必揭穿对方,只要跟对方说:我想可能是我误会了。不过,如果以后你有任何问题,希望你能直接告诉我。你的目的只是让对方知道:你绝对不会坐视不管。
箴言录
不管是有意无意,谁做了是非的传声筒,谁就是一个搬弄是非的人。记住,聪明的人嘴在心里,想过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