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去。
——鲁迅
冷漠的本意是什么?就是对一切都不在乎,对他人采取的一种冷淡漠然的消极心态。冷漠主要表现为对人怀有戒心甚至敌对情绪,既不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又对他人的不幸冷眼旁观、无动于衷、毫无同情心。冷漠所导致的结果是:心里从此种下了自私自利的种子;“各人自扫门前雪”的事不关己、不闻不问;不求团结互助和友爱合作,甚至严重缺乏民族向心力等等。
那么,冷漠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一种是时常受人欺骗、暗算,甚至暴力袭击等等,致使心灵创伤严重。另一种情况是,因生理缺陷、问题家庭等种种原因受人漠视、轻视甚至歧视所致。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使冷漠者在人际交往中往往戴上“灰色眼镜”去看待人生,逐渐失去了天性中固有的热情和同情心。
冷漠的“母亲”
有这样一个实验:美国心理学家为了从动物实验中获得有关爱的人类行为线索,为幼猴设计了5种人造母猴,观察“母亲”的拒绝会在幼猴的身上引起怎样的反应:第一种“母亲”偶尔用压缩空气吹幼猴;第二种“母亲”会猛烈晃动,致使幼猴无法爬到母亲身上;第三种“母亲”装有弹簧,能将幼猴弹开;而第四种“母亲”的身上居然布满了铁钉。但这四种“母亲”都未能将幼猴从它的“母亲”身边赶开,惟独第五种“母亲”体内灌有冰水,幼猴稍一接触后,赶紧退回躲在墙角,并永久地离开了“母亲”
这就是冷漠造成的隔阂和孤独。法国哲学家阿尔伯特·史怀彻曾说:我们如此紧密相处,但又如此孤独得要死。
一声“早安”一条命
上世纪30年代的德国某乡村,一位犹太传教士每天早晨总是到一条乡间土路上去散步。无论见到任何人,他都要热情地打一声招呼:早安!
村子里有一个叫米勒的年轻人,对传教士的这声问候,反应却相当冷漠,这可能也与当地的居民对传教士和犹太人的不友好态度有关。然而,年轻人的冷漠,并未改变传教士每天早晨一如既往地对这个年轻人问候“早安”久而久之,这个年轻人也开始脱帽致意,草草敷衍一下。
几年过去了,纳粹党上台执政。这一天,传教士与村中所有的人,被纳粹党集中起来,送往集中营。在上火车之前,有一个手拿指挥棒的指挥官,在前面挥动着棒子,大叫 “左”“右”被指向左边的人只有是死路一条,被指向右边的人可能还有生还的希望与机会。
当指挥官点到传教士的名字时,传教士浑身颤抖着走上前。当他无望地抬起头来,目光一下子和指挥官的目光相遇了。传教士习惯性地脱口而出:早安,米勒先生!
冷漠的指挥官——米勒先生虽然没有过多的表情变化,但仍禁不住咕噜一句:早安!声音低得只有他们两人才能听到。最后的结果是,传教士被指向了右边——意味着生还。
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一句热情的问候,一个温馨的微笑,都可以使心灵驻足阳光,使温情瞬间复苏。
女司机的“判决”
听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女司机开着一辆满载乘客的巴士车行驶在盘山公路上。巴士车上三个流氓居然盯上了漂亮的女司机,先是对女司机进行调戏侮辱,继而拉扯扭打,胁迫女司机停车跟他们下去玩玩。女司机情急呼救,全车乘客噤若寒蝉,一个个都将头转向了车窗外。这时,有一个瘦小的农村小伙子站起来说:你们这群流氓,光天化日之下竟敢胡作非为?不怕老天爷报应。自然,这个小伙子遭受了三个流氓的一顿拳打脚踢,瘫倒在地。小伙子边抹鼻血,边呼吁全车人起来制止暴行,却无人响应,任凭女司机被三个流氓拖至山林草丛。半个时辰后,三个流氓与衣衫不整的女司机回到了车上。
三个流氓一脸满足的淫笑,女司机表情漠然,大声对那位鼻青脸肿的农村小伙子说:你下去,我不拉你!
小伙子急了,说:我当初还不是想救你?人要讲良心。
“你救我?救我什么了?女司机矢口否认,引得几个乘客窃笑。女司机声嘶力竭地又吼了一声:下去!小伙子在三个流氓的拳头示威下,满脸狐疑地看看女司机的背影,提着行李下了车。”
巴士车又开动了,女司机的脸上默默流着泪,只是车越开越快,越开越快,当满车人都感到惶恐不安时,女司机驾车径直冲向了路边的百米悬崖……
第二天,被赶下车的农村小伙子在当地的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惊人的消息:昨日发生惨祸,一巴士车在某地盘山公路上坠下悬崖,车上司机和乘客无一人生还……
这就是冷漠、麻木的代价!这与鲁迅先生在《药》中描写的一幕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小市民华老栓、华大妈用“人血馒头”治华小栓痨病的愚昧无知;刽子手康大叔用人血馒头大捞银两的凶残贪婪;众看客一句“没有砍头的好看”的麻木不仁……似乎鲁迅笔下的那帮看客,阴魂不散,又活生生地再现眼前。早在18世纪的俄国作家克雷洛夫说过:要是我们看到了丑恶,却不用愤怒的手指把他点出来,那我们也离丑恶不远了。其实,贫困和愚昧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冷漠和麻木!
不要管闲事
据说在美国小学流传这样一个笑话:一名韩国小学生若被美国学生打了,5分钟不到,该校所有韩国小学生都围在一起暴打那个美国学生;一名以色列小学生若被外国学生欺负了,3分钟不到,学校邻近所有的以色列小朋友都会赶来狠揍那个蛮横的外国学生;一名中国小学生要被外国学生打了,顶多1分钟,所有听说此事的中国小朋友尽作鸟兽散,还边跑边说:大人讲过,不要管闲事!
“不要管闲事”与其说是孩子之间缺乏彼此的关爱,还不如说是中国式家教的失败。古人历来不缺少古道热肠、打抱不平的侠义行为,当代中国也不缺乏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文明宣教,为什么我们却单单记住了“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的冷漠?
中国是文明古国,更是礼仪之邦,一直以来以儒教的“仁爱”思想来完成“修、齐、治、平”的大统,可时至21 世纪,在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今天,为什么关于冷漠的悲剧事件却屡见不鲜?是文化的丧失?是信仰的缺失?是道德的崩溃?是拜金主义狂潮的盛行?冷漠无疑是一种传染病。现在患“冷漠病”的毕竟是少数,胆怯懦弱者才是多数。可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旦良心泯灭、集体失语,那么人心的冷漠将是一场可怕的灾难。因此,我们呼唤正义和热情,呼吁尊重并善待生命!
箴言录
冷漠是一种传染病,其症状是冷酷无情、麻木不仁,病因是人类的自私和无情,唯一的疗方:根植人性善的基因,使人人产生爱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