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月份接触这些稿子到交出版社审编出版,前后经历了半年时间,其中的酸甜苦辣,难以言表。
收集来的是70多篇稿件,最后编进书中的只有50多篇,这实在有些“残酷”。不过,对于每一篇退回的稿件都是有交代的,没有人补写回来。即使保留下来的稿件,除少部分费力不大以外,都要作必要的审查修改。有的文章比我过去办杂志和主编其他书籍时的编审还难,因为要保证一本书的文字量,稿件不能剔除太多,不能不用,就不能不改。有些杂志社登载过的文章,也有疏漏要弥补。有些稿件从早晨6点一直要修改到晚上11点多才能脱手。为此,我的生活秩序被打乱了三个多月,我也得了以前没有听说过的“坐骨结节囊肿”,眼睛也开始花了。
但是我也有收获,从编辑这本书中我看到了远程教育的发展变化,看到了电大教职工的成长变化,因此我就有几句话想说。
本书中的有些论文触及了远程教育深层次的问题,因为写论文的作者们都战斗在远程教育纵向系统的中间部位,他们在实践中接触上下两头很容易,整个系统的问题都会从中间贯穿,他们感受最深切。虽然论文触及了远程教育的深层次问题,但是解决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因此论述也还欠系统和深入。
通观本书中的论文,其课题涉及的面也较宽,无论从理论上的宏观还是微观研究,从教学改革还是教学法研究,从学科课题研究还是学生心理研究,都有选题,真所谓“纵横谈”。
本人从事远程教育二十多年,从自己所了解的情况来看,本书作者的理论水平较之20世纪80~90年代有了显着提高。这一方面受益于广播电视大学一直以来都重视的远程教育的理论研究,有雄厚的理论研究基础,有理论研究的校园文化氛围;另一方面也是这些作者自身的不懈努力的结果,本人过去曾接触过有些作者写的论文,现在看到他们的文章,就有点刮目相看了。当然从本书也看得出作者的水平参差不齐,从退稿中也可看出稚嫩和后劲不足。
但愿这本书有益于读者,有益于现代远程教育,有益于社会。更愿广播电视大学的教职工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出版更多更好的书。
欧阳仁才
2008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