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雪梅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打造广播电视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服务文化建设是关键。本文着重从服务文化的内涵入手,探讨了服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阐述了市级电大如何把握建设先进服务文化的内在要求,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形成系统的服务配套机制,以建设满足学员、适应市场这一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服务文化。
【关键词】文化建设服务文化地市电大
服务文化是以服务价值观为核心、以客户满意为目标、以形成全员共同的价值认知和行为规范为内容的文化。从狭义上讲,服务文化最集中、最直接的体现领域是以服务为交易对象的服务贸易业。加入WTO之后,我国已成为服务贸易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服务贸易规模占全球的比例和排名从1999年占全球的1.9%、排名第十四位上升到2003年的2.5%、居第九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水平还相对落后,特别是服务意识、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都亟待加强。从广义上讲,服务不仅是服务贸易业的事情,实际上所有行业都在为社会提供服务,都是在不同方面、不同内容上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能否提供优质服务,决定产品是否营销对路,决定市场生死存亡,这就是用户是上帝、而上帝决定命运的道理。因此,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服务文化的建设问题。
就广播电视大学而言,作为现代远程教育及职业人教育的主力军,电大为构建终身教育系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已逐步成为全民学习的支柱,社会办学的平台,在整个国民教育系统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电大的发展进程中,目前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高校扩招,中职蓬勃发展,民营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兴建等。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今天,要使电大的事业发展有新的突破,电大的办学地位进一步巩固,就必须注重内涵的发展,加强服务文化建设,树立服务理念,不断提高学校的综合服务能力。
一、高起点定位,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
建立服务文化,服务理念是基础。服务理念的确定,首先要从自身的服务功能、发展目标入手,进行合理定位。我们所说的服务,是指为一定的对象或事业而工作并发挥作用。因此,服务带有全员、全过程、全行业、全社会的特点,我们每个人、每个团体都处在相互服务的链条中,服务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互动行为。对于学校而言,服务既是一种为满足他人学习需求而进行的劳动活动,也是学校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价值所在。作为市级电大,我们不仅要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和职业人教育,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满足所有求学者的学习需求,而且要适应市场的竞争,适应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因此,我们建设服务文化,其目标就是提高教职员工素质,提升服务质量,赢得求学者与社会的双向满意,从而打造核心竞争力,促进学校事业壮大。只有牢固树立满足求学者学习需求、适应市场需要的服务理念,学校的创建对于需求者、对于社会才有意义,教学内容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体现服务价值,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满足学员需要、体现服务特色。可以说,建设服务文化,关键是更新服务理念,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形成和建立新的理念,需要审视我们的服务观念、服务态度、服务措施、服务技能,找出与先进服务文化的差距,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服务经验;需要教职员工的深入探讨和广泛认同,广纳集体智慧,使服务理念和共同的价值观能够反映员工的心声、激励员工的行为,成为共同遵守、共同履行的信条;需要强化服务意识,澄清模糊观念,让教职员工明白“服务就是发展”、“服务就是效益”、“服务就是市场竞争力”的道理,牢固树立服务至上、全员服务、真诚服务、服务创新等先进理念。
二、注重内涵,把握建设先进服务文化的内在要求
服务文化具有鲜明的人性化特征,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因此,服务文化应当突出以人为本,建立在对人的尊重、关心、理解、爱护和帮助的基础上。随着学习型社会的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使得求学者与日俱增,而各类层次的办学实体也林林总总,竞争激烈,求学者的入学选择成为影响学校生存的关键因素。求学者选学校,其实是在选服务。对学校而言,只有专业设置适应社会需要,培育的人才学有所用,才能有市场,有效益,因此,学校必须千方百计、竭心尽力地为求学者提供优质服务,努力塑造服务品牌。作为市级电大,我们的服务对象不仅有学生,还有各县电大及工作站。一方面我们要为学生服好务,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进行深入地市场细分,把握不同的求学群体的需要,了解不同的行业对用人者的需求,建立反应敏捷的服务机制和服务流程,快速响应和更好满足学生需求,作好人性化、个性化服务;另一方面,我们还要为各县电大、工作站服好务,除定期进行业务指导、工作检查外,还要做到办事讲规则、规矩、规程,服务流程规范化,遇事不推诿,强化责任制,力求以自身的优质服务形成良性互动,努力提高服务的综合效益。以德阳电大为例,今年年初学校在全校范围内实施了服务流程竞赛活动,将“心系学子,心系基层,体贴服务,卓越服务”作为学校的服务宗旨,教职工的工作作风有了明显的改进,办事效率大大提高,学校的各项工作较之过去都有了较大的突破发展。可以说,服务决定了市级电大品牌的创新,服务决定了市级电大实力的提升。
三、全方位参与,形成系统的服务配套机制
建设满足学员、适应市场的服务文化是我们市级电大生存立命之本,发展壮大之源。服务文化的构建又是一门科学,是一个全员参与的系统工程,需要结合实际,精心设计,周密谋划,扎实推动。
一是在思想上要更新观念,重视发挥服务文化的增值性。从价值链的分析来看,服务性劳动不仅可以创造价值,而且可以提高企业和产品的信誉,创造无形价值。求学者选择学校,不是看价格,而是看价值、看服务,同样性质的学校,可以因为优质服务而增加价值,也可以因为服务欠佳而减少价值。因此,通过建设服务文化,提升整个学校的形象与信誉,增加学校的无形资产,将是学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的关键所在。我们要深化对服务能够增值的理解,及学员所急,做学员所需,用优质服务提升学校的市场价值,形成学校的市场品牌。
二是在工作上要建章立制,规范管理。管理制度的严格规范和持续改进是服务文化长期有效起作用的基础。我们应当梳理教学、后勤服务的各项制度和规范,把全体员工认同的文化理念用制度规定下来,渗透到学校管理的全过程,建立起科学规范的内部管控系统;应当把抽象的服务概念变为具体的服务行为,使具体的服务项目对应到每个岗位职责,细化服务标准和要求,明确人员和岗位的职责,积极推行上级对基层、后勤对一线、上道工序对下道工序、整个学校对社会的全方位服务承诺,形成以外促内、以内保外的良性循环;应当严格执行管理制度,规范员工服务行为,做到服务语言规范、行为操守规范、着装仪表规范、工作流程规范;应当不断地改善学校管理制度,实施必要的机制创新和管理流程再造,做到与服务文化的深度融合。
三是在行动上要全员落实、行为自觉。服务文化建设是一个由领导层精心设计、管理层积极推进、全体员工认同遵守的过程,需要各级领导和广大员工的共同努力。再好的制度也必须通过人的行为来落实,理念的东西要通过鲜活的人物形象和具体的行为来承载,否则就是空洞说教。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身教胜于言传。我们应当深化服务文化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采取学习培训、媒体传播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贯彻服务理念,让全体教职员工认知、认同和接受服务理念,并将服务理念转化为员工的自律意识和自觉行为;应当摒弃重宣传轻效果、重承诺轻实践的花架式服务,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艺术,强化服务技能,严格服务考核,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单向服务为互动服务、变粗略服务为精细服务,积极打造学校的服务品牌,全面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建设满足学员、适应市场这一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服务文化,是构建和谐电大的必由之路。服务文化建设,对于我们市级电大来说,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就是打造服务力,简言之,就是要坚持自我约束,构筑服务动力,把服务要求升华为服务自觉;坚持精细管理,提升服务能力,把服务做法升华为服务制度;坚持不断超越,增强服务毅力,把服务行为升华为服务习惯;坚持用心服务,拓宽服务张力,把服务品牌升华为服务品质。我们坚信,以服务文化建设为契机,力求内涵的发展,电大必将成为终身教育系统的大平台,电大的明天会更加辉煌!
(本文曾发表于《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学报论丛》2008年8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