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合作原则使你得以把他人的经验、训练和知识所汇集的力量,当作是自己的力量一样加以运用。如果你能有效地运用团队合作,无论你自己的教育程度或者智商如何,几乎都能克服所有的障碍。
没有人能够不需要任何帮助而成功。毕竟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所有伟大的人物,都必须靠他人的帮助,才能有扩展和茁壮成长的可能,一个富豪也不例外。团队合作是成为富翁的重要方法之一。
1、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世界著名的肯德基企业之所以成功,经验之一就是有一支优秀的团队。在这个个性张扬、共性奇缺的时代,许多企业的经营者在大声疾呼:"我们迫切需要更多、更有效的团队来提高我们的土气。"究竟团队是什么,传统的诠释如同五六十年代提出的"集体主义",一个团队就是一个集体,时髦的诠释,就是一条工作链。
团队由许多个体组成,所有个体在组织内部都有固定的位置,这些位置互相衔接。团队意识就是公司职员对本公司的认可程度,把公司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意识,个人利益服从团队利益的意识。美国著名企业策划专家博比.克茨在《公司协作中的用人术》一书中认为:"企业领导的责任不是仅仅考虑员工个人才能的问题,而是应该根据每个员工个人才能的特点,加以组织起来并形成团体协作力量的问题,没有团队协作的个人才能,仅仅是局部的效应。"要营建一支有效的团队,培养协作精神,这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它一方面取决于组织者,一方面取决于劳动者个体。作为管理者,首先要营造一种气氛,使员工工作默契,使员工有一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觉。其次,消除不必要的工作界限,培养员工整体配合的协作精神,要在团队中订立一些条规,使大家形成一种"分工不分家"、"互相支持和努力"的习惯。再次,不能忽视团队中的任何人,要让每位成员都能拥有自我发挥的空间,还要用心去破除个人主义,以及惟我才行、夜郎自大的傲慢心理,将焦点集中到成员的同心协力的行动和甘苦荣辱的感受上,树立团队集体主义观念。最后,要让每一位成员都学会包容、欣赏、尊重其他成员的个别差异性,使全体员工产生团结感,树立共同目标,共创未来。
人是社会的人,人有合群和集体的需要。当你融人一个团体,你就是这个团体的一份子,你的言行代表了团体,影响整个团体。如果一位员工缺少团结合作的精神,即使能在短时间内带来效益,也不可能带来长远利益;如果一位员工不能诚实、公正地做一件工作,那么团队就会受到污染,企业就会带来损害。所以管理者有责任培养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
2、高效团队的特征
什么是团体?团体的概念一般被定义为:团体是一个介于组织与个人之间的人群结合体,是为了达到共同的特定目标,由两个以上的人所组成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人群结构。
团体的结构是指构成团体成员的成分,即团体成员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能力结构以及性格气质结构等等。而团体的结构就是这些结构的有机结合。在对团体结构的研究中,习惯上把团体结构分同质和异质结构。所谓同质结构是指团体的成员在年龄、知识、气质能力等方面都比较接近。所谓异质结构是指在上述方面都迥然不同。
在领导团体中应采用异质结构,因为领导承担的任务较为复杂,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那种带有浓厚小生产自然经济色彩的旧式管理逐渐为具有系统性、创造性和高效性的现代化管理所取代。如果单凭某个人的经验、智慧和能力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领导团体的共同努力,需要有不同年龄、知识、气质、能力和性格的人优化组合,这样才能取长补短、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处于最佳运行状态的团结、协调、高效的领导团体。这样的领导团体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发挥多种功能,才能胜任日益复杂的领导职能,顺利完成组织目标。
团体的行为,是指在团体中个人统一于组织目标所产生并组织起来的行为,其行为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目标的实现。团体行为是以个人行为为基础,但是又制约影响着个人行为,离开个人行为的团体行为是不存在的。对于团体行为来讲,它是以组织目标为依据,并规定个人行为的方向,只有统一于组织目标的个人行为,即与组织目标相一致的行为才是有效行为。因而,个人行为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团体行为效率的高低。
心理学家霍曼斯曾对团体行为进行剖析,以寻求所有团体普遍存在的要素。经过研究认为,任何一个团体的行为,都包括以下三个因素:
1)任务活动,即人们为完成组织目标所从事的工作活动。例如:谈话、学习、工作、外交等等,它常常是组织衡量一个人的工作效率的依据。
2)相互作用:是指人们在完成任务的活动中,团体成员间的行为相互影响。例如彼此之间语言或非语言的信息沟通与接触,以及分析他人在做什么,有什么反应,与自己有什么关系,自己应如何动作等等。
3)情感活动:即个人之间以及个人与团体、个人与工作之间的情感反应。它虽然不容易被直接观察到,但是通过人们的活动和相互作用-。一般可以表现出各个人的态度、感受、意见和观点。
团体的存在,一般都离不开这三个因素。一个高效的团体或称为士气高昂的战斗群体,本身应具有以下七种特征:
1)团体的团结来自内部的凝聚力,而非起源于外部的压力。
2)团体的成员没有分裂为互相敌对的小团体倾向。
3)团体本身具有适应外部变化的能力以及处理内部冲突的能力。
4)团体成员之间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5)团体中每个成员对团体的目标及领导者,持肯定和支持的态度。
6)团体成员都明确地意识到群体的目标。
7)团体成员承认团体的存在价值,并具有维护其团体存在和发展的意向。
领导集团要达到高效的目标,就应该内部团结一致,就应朝一个方向努力,减少分歧。而要达到这种效果,各个企业都应该探索出具有各自特色的团队管理精神。在这方面,日本"最佳"电器株式会社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日本"最佳"电器株式会社社长北田先生为了更好的团结团队,更好的管理企业,创立了一套"金鱼缸"式的管理方法。他在解释这种管理方法时说:"员工的眼睛是雪亮的,领导一举一动,员工都看在眼里,如果以权谋私,员工知道了就会瞧不起你。"金鱼缸是玻璃做的,透明度很高,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里面的情况都一清二楚。所谓"金鱼缸"式管理,就是管理具有透明度。管理的透明度增大,自觉地将领导者的行为置于众目监督之下,就会严于律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是这种以身作则的感染力,团结了内部,排除了分歧,提高了团队效能。
过去麦当劳也采取过相类似的方法来提高内部效能。麦当劳公司曾一度出现严重亏损,公司总裁克罗克亲自到公司各部门检查工作,他发现公司各职能部门的经理都喜欢坐在高靠背椅上指手画脚,-于是便向各地麦当劳快餐店发出指示,必须把所有经理坐椅的椅背去掉。这一招虽说不是什么大举措,甚至会令人惊讶,产生怀疑,然而正是这一招竟使麦当劳公司经营状况获得了巨大转机。只有领导与下属同甘共苦,在情况紧急时,这个团体才会上下一致,同舟共济。去椅背这一招,去掉了团队中上下属之间的隔阂,密切了团队上下属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凝聚力;而且这一招也将原来的内部矛盾转化为了外部矛盾,即面对对手,"齐心协力搞好公司。正是这看似简单的一招,却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巨大作用。
作为领导团队的主要领导,在明白了高效团队的特征之后,就应该学以致用,提升你所领导的团队的效能。
3、如何提高团队凝聚力
上世纪40年代,德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温(lewin)提出了"团体动力"理论。他借用物理学中场的理论和力学理论,按动态和系统的观点-来说明成员之间各种力量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他的团体动力理论指出:①团体对个体的行为规范能产生巨大的影响,个体在团体中会产生不同之处在单独环境中的行为反应;②团体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超越了个体的总和;③团体动力来自于团体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表现为团体成员有着共同的目标、观点、理想、思想感情、兴趣爱好等。他所说的团体动力主要是指团体的规范、团体的压力、团体的内聚力等。
所谓团体的内聚力,是指团体成员留存在团体之内的吸引力,即成员在团体内部活动和拒绝离开的吸引力,通常表现为成员对团体的向心力。团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在组织管理心理学中称为内聚力。团体内聚力又称为凝聚力和凝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