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未曾过过,如此安静的下午。
今天是星期天,阳历八月十五,虽不曾跟“中秋”有关,但“八月十五”仍能让人联想到团聚与亲情。今天还是个特别的时刻,是全国人民向舟曲遇难同胞志哀的日子,在此次泥石流灾难中已有一千多条生命殒落,许多个家庭受到了冲击,许多人面临着失去亲人和亲情割裂的痛苦。
今天依然是高温,上海的气温才降了几天,最近又窜到了39至40度!因为哀悼日的关系,上海欢乐谷今天闭园,我没有工作要做,连电话也比平日少了许多。从早上起床后,我们一家就窝在客厅里,开着空调,吹着凉风,谁也不提出门的事,连午饭都是端到客厅里来吃的。此时,又总会让我想起灾难中那些无家可归的人们。
我和妻是很少能在家里呆上一整天的,即使周末也是如此。但今天特殊,我们难得与孩子,还有爷爷奶奶呆在一起这么长时间,看着伊伊在家里活蹦乱跳,有说不完的话,问不完的问题,做不完的游戏,实在也是件很惬意的事。我是一个尤重亲情的人,觉得它是人世间最真实和温馨的情感,家则是生命的休息场和心灵的疗养站,我想大多人也有同感。
该午休了,为了节能也为了省钱,我们并未像平晚一样回到各自的房间里开空调睡觉,而是一家人挤在客厅里午休,我和太太躺在两个沙发上,奶奶则与伊宝躺在地垫上睡觉。伊伊每天下午都能睡上好几个小时,从一、两点一直睡到傍晚五点多。今天她也睡得不短,虽然中间来了两个电话,也未曾将她吵醒。
我睡了差不多一小时,被手机吵醒后便再没有睡着。于是坐起来靠在沙发上,拿起《最美的散文(中国卷)》随便翻翻,有意无意的,读的竟多是关于亲情的文章。有胡适的《我的母亲》、林非的《离别》和傅雷的《傅雷家书(节选)》,另外又将朱自清的《背影》和周国平的《一个父亲的札记》读了一遍,感觉温馨无比,回味无穷。好的散文,能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这也是我爱散文的原因。
读散文是我的一个习惯,无论是在家里、车上、手机里或是出差,我都会带着散文集,既是一种学习,更多是一种休息。正如《最美的散文》的前言里说的:当你久处于城市的喧嚣繁杂,长期面对工作的压力,你总会感觉身心疲惫。如果此时,你能捧起一本散文,沏上一杯清茶,静静地赏读几页,体味人生的哲理、感悟生活的真谛、陶冶性情、舒畅胸怀。这样你一定能缓解身心的疲惫,从中感受到一种别样的快意。
陆续地,妻也醒了,奶奶也醒了,爷爷不知道什么时候出门了,伊伊还在睡觉。整个下午显得非常安静,没有开电视,没有人说话,只听到空调吹出来的呼呼风声。我们仨都在看书,我在读散文,她们俩则无聊地捧起了伊伊的迪士尼《公主故事》在翻看,偶尔忍不住打开电视,将声音调到最小,每个台都在播放向舟曲同胞志哀的画面,在感受了一翻悲伤后只好重新关了电视。
今天下午,伊伊说了几句梦话,中途曾睁开眼,迷迷糊糊看到我后,说了一句:你怎么起来了?然后翻身又睡了。睡了一会又说了一句:奶奶,你怎么不吃这个?然后又睡着了。最后快睡醒了,睁眼看到奶奶,说:奶奶你睡醒了没有?奶奶说睡醒了,伊伊说:那我呢?奶奶说你要睡醒了就起来吧。于是伊伊便起来玩了,下午的安静也告一段落。
昨天中午一直在办公室呆着,因下午有任务。我趁空闲在网上将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看了,一直想看却一直没看,太太怎么也不看,说太惨了她会哭得止不住。我看完后并没有预想的悲伤,但让我再次深切体会亲情与生命的重要。除了亲人与生命,其它真的算不了什么。无论是唐山、汶川、玉树还是舟曲,只有看了《唐山》以后,你才能真真切切体会那些受伤人们的内心。
也是昨天,在公司内网上看到了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视察华侨城时说:“要将游客当成自己的亲人”,很是震撼,无疑对企业的经营理念是一种提升。继而看到集团领导在讲话中说“要将员工当成自己的亲人”,真是说到我的心坎里去了。其实无论是员工、顾客,还是那些受难的与我们素不相识的人们,如果我们都能视之为亲人,那世间一定充满了美好,亲情将得以延伸。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便是大爱、大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