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越来越热了,中午都懒得回家,尽量家离办公室只有十分钟的路程。于是我想到了曾经的“小”屋,就是我来华侨城后一直住的乐群楼,30平米的单身公寓。我在那儿住了5年多,直到去年底我买了自己的房后才搬离这个小巢。
这里留下了我太多的青春记忆,它曾像我一样孤独且执着地坚守着。今天在食堂吃完午饭,我便重回到了我的“小”家,首先是感觉楼梯难爬,毕竟好久没有爬过这边的8楼了。然后是开门,锁依然是以前的锁,门依然是从前的门,不过开门却已不再利索,毕竟好久没开了。
打开家门,里面的陈设跟以前几乎一模一样。白色的家具、褐色的床、老式的洗衣机、简陋的地板胶……这便是我曾经呆了5年多的“家”,为了跟现在房子相区别,我将其称为“小”家,一是因为面积小,二是亲切而可爱。一切是那么的熟悉,仿佛就是昨天的情景,一切又仿佛遥远,要不然我怎么会有“久别重逢”后的喜悦?
2001年的3月1日,我从深航调到了华侨城,从此也就搬进了这个小家。时光飞逝,转眼6年多过去了,我已从一个充满激情不太懂事的青年,成长为一个不再充满激情但也未必懂事的壮年。尽管人一点都不壮,但年龄确实“壮”了。在这个屋里,留下的更多是我的孤单身影,以及告别孤单之后的新婚岁月。
“小”屋的墙上,依然贴着我喜欢的半祼少女,后来才知道那是谢楚余的两幅油画。床头还有一幅“人中龙”的书法,是我从天桥上一位残疾青年那买的。屋里摆着整套白色的家具,为“大三组”和“小三组”,是我6、7年前用300元钱从一位即将出国的同事那买的,外形素雅,实用性强,性价比极高,这么多年来我一直用它。床对面是一台康佳电视机,是我来深圳后购买的继第一台高乐华后的第二台。厨房的台上,还有一个单灶的媒气灶,以及从深航带过来的小饮水机……
本来是来睡午觉的,然而躺在熟悉的床上却没睡着,是因为太兴奋了?还是对这个地方有些“认生”?我想是前者吧,毕竟这里曾是我的“家”,我在小屋里开始了新的工作,在这里读研,在这里看书写作,在这里与妻子共筑爱的小巢。这里装载着我的回忆,这里孕育着我的梦想,这里,有我的孤独、喜悦、思索、彷徨,还有希望……
“小”家虽小,但毕竟是我的“家”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