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9日下午4点多,我终于拿到了这张纸——经济学硕士学位证书。
这张纸实在有点普通,它并不比一般的荣誉证书内页精美多少,上面打印的字体也不遒劲有力,排版也不算讲究,而且奇怪的是它居然连个外壳都没有,居然只有一张纸,果然只是一张纸。但这张纸又实在有点不普通,因为它蕴含了我五年的艰辛与付出,因为它承载了许许多的故事,更因为它代表了一种符号——硕士。
我是2003年报考的厦门大学金融系研究生,选修的是金融学专业,采取的是在职读研方式。如今一晃五年过去,中间经过了入学考试、十几门课程的学习和考试、英语和经济学全国统一考试,以及硕士论文撰写和答辩等等。今天算是画上了一个句号,以拿到这张纸为标志,我的求学攻读生涯也正告结束。
面对这张纸,我想起了许多许多,我想起了晚上去科技园跟同学一起拼命补习数学的情景,我想起了每天晚上和周末坐地铁到华强北上课的情景,我想起了两次飞赴厦门进行考试和论文答辩时的情景,我想起了朋友们来找我玩我却只能下楼与他们吃完饭后又乖乖上楼复习的情景,我更想起了五年来的汗水与艰辛,犹豫与坚守。
我想起了2004年8月12日我结婚的那一天,当天也是我的生日,晚上我还照例去市里上课,新婚妻子一直等我到晚上11点多才回家。我想起了婚后第一年老婆生日的那一天,我也是到华强北上课,当很晚我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时,可怜的老婆正坐在床上哭泣的等待,而我竟将婚后老婆的第一个生日忘得一干二净!
我想起了那时我们还住在30平米的乐群楼803,为了准备考试,我每天早上要提早两小时起来复习功课,为了不吵醒还在沉睡中的老婆,我只能躲在小小的洗手间里学习,坐在塑料小板凳上,将马桶盖打下来当桌子用。我想起了冬天出太阳的时候,我在我们家的楼顶复习功课,用麻将桌当课桌用,认真做题迎接考试的情景。
我酷爱学习、渴求进步,但客观的说我并不喜欢这种学习方式,也不喜欢这些应试的学习内容,我也从来不怕竞争和考验,但我打心底里讨厌这种为了考试的考试。当我的最后一门全国统考成绩出来之后,我将所有复习资料扔到垃圾桶里,并写了一篇《永别了,考试!》的文字。对于考试,虽然我是如此的痛恨,但还是选择了痛恨着面对。
当一切考试结束,到了写论文的阶段,面对着3万多字的论文要求,我当时是毫无动力可言,但最终还是硬着头皮完成了下来,并最终找到了一点“研究”的感觉。在论文答辩时面对着老师们的严厉挑剔,几乎都都是细节而不是观点上的,我只能态度谦恭的接受,不敢与其争辩“交锋”,因为指导老师早有交待:态度决定一切。
记得我们金融03班开学时有30多位同学,几年下来,除了有几位考的是单考外,真正坚持读到最后的只有三位——我和另外两位女同学。许多同学都在中途放弃了,我身边的许多朋友也在中途放弃。我的那两位女同学都早已是孩子的母亲,能始终坚持下来实在不容易。而我能坚持下来其中有一个朴实的理由:我已交了的那一万多块钱可不能浪费了。
当面对困难重重,我也会犹豫和彷徨,我曾问自己,这张纸对我难道真的有那么重要吗?难道拥有了这张纸我和从前就不一样吗?其实我后来明白了,这已不是一个学历的问题,而是一种理想追求和自我挑战。有些机会要靠别人给,但有些机会是自己给自己的,比如提升学历,比如攫取知识,比如修炼人格,这也是一种自我提拔的方式。
其实唯一让我骄傲的,不是我的学习,而是我始终没有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