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63900000005

第5章 为人类服务才是最幸福的人(3)

马克思“专攻哲学”并不是偶然的。那个时候,德国处在威廉三世的反动统治下,革命群众运动遭到残酷镇压;反对专制制度的斗争,主要在哲学领域中进行。正如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做了政治变革的前导”。马克思“专攻哲学”,正是适应当时革命斗争的需要。同时,哲学是其他科学的理论基础,没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不可能深入研究法律和其他科学。马克思写信对父亲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2]

在柏林,马克思过着非常紧张和刻苦的学习生活,专心致志于科学和艺术。与同时代的一般大学生不同,他厌恶庸俗的礼节和应酬,不愿为了生活琐事而大费精神,不愿碌碌无为、虚度时光。他决心把全部精力用来占有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有用知识,“专心致志于科学和艺术”[3]。像一位出征的勇士,他发出了铿锵的誓言:

我在打破所有的锁链,

我要向万里长空飞翔,

我燃烧着烈焰般激情,

要把全世界紧紧拥抱。[4]

在学校里,马克思听了一些著名教授的课。其中对他影响较大的是爱德华·甘斯教授。甘斯是黑格尔的学生,在政治上具有进步的倾向,常常利用课堂发出要求自由的呼声;他也赞同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同情工人阶级的疾苦,指责资本主义是原封未动的奴隶制。马克思认真地听甘斯的刑法课,研读甘斯刚刚出版的《人物与事件的回顾》,十分欣赏甘斯下面这个思想:“正如先前是主人和奴隶,稍后是贵族和平民,后来又是领主和家仆相互对立一样,目前则是游手好闲的人和劳动者的对立。”[5]

除甘斯外,学校里主持各种科学讲座的教授,大多是一些政治保守、思想僵化、徒有虚名的人物,在他们迂腐隐晦的思想和笨拙枯燥的言论中,很难找到新鲜的、富有创造性的东西。马克思对这种学究式的课很不满意,特别讨厌那个“以昨天的卑鄙行为来为今天的卑鄙行为进行辩护”[6]的法的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萨维尼讲授的课程。在9个学期中,他只注册选读了12门功课,其中多数是法律系必修课。即使是这些课程,他也没有经常去听讲。

自学是马克思的主要学习方式。他自学的范围很广,涉及哲学、历史、法学、文学、艺术和外语。他读书非常用心,每本书都做提要和摘录,写上自己的心得和体会。过了一些日子,还要翻阅笔记,写上新的评语。他学习非常刻苦,工作时间很长,有时甚至彻夜不眠。

这个时期,马克思已显示出具有独立工作的惊人才能。他一边学习,一边进行创作,打算先在哲学方面试一试自己的力量。为此,他深入研究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费希特、黑格尔的著作,写了一系列专题论文。

马克思认为,哲学和法学这两门科学是彼此交织在一起的。他在研究哲学的同时,也读了大量法学著作。其中有海涅克茨的《民法基础》、蒂保的《罗马法体系》、萨维尼的《所有权》、温林格-茵根海姆的《罗马法体系》、米伦布鲁赫的《关于罗马法全书的学说》、克拉茨安的《互相矛盾的法规的一致性》、郎捷洛蒂的《法典》、培根的《论科学的进步》以及其他学术文献。他深入研究法学与哲学的关系,力图建立一个新的法哲学体系,用新的哲学体系贯穿整个法的领域。

1837年初,马克思计划写作一部包括《法形而上学》和《法哲学》的巨著。他打算在这部著作中叙述若干哲学原理,确立一系列原则、思维、概念的定义,发表自己关于法哲学的见解。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劳动,写了约300印刷页,但是发现自己的观点并不正确,便没有继续写下去。

第一次尝试虽然没有成功,马克思并不气馁,决心“再钻到大海里”,以便通过概念、宗教、自然、历史这些具体形式揭示哲学的本质。为此,他又夜以继日地工作,不仅研究哲学、历史和法学,还研究各种自然科学,写了一部对话体的长篇哲学著作:《克莱安泰斯,或论哲学的起点和必然的发展》,但这部没有保留下来的著作也写得不成功。

不久,马克思在给父亲的信中,对自己最初的写作尝试作了严格的自我批评,指出这些作品的内容并不充实,文字也不够通俗。很显然,这个时候马克思认识社会还不深,知识积累还不够,并且缺乏革命实践,因而,还不具备建立一个新的法哲学体系的条件。但是,他那种敢于创新的精神是十分可贵的。正如他自己所说,这些不成熟的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则是新的伟大诗篇的序曲。

马克思多半利用休息时间,大量阅读各种文艺作品,研究艺术和艺术史,欣赏“缪斯的舞蹈和萨蒂尔的音乐”。他兴趣盎然地研究黑格尔的《美学》、莱辛的《拉奥孔》、左尔格尔的《叶尔文》、辛克尔曼的《艺术史》,听了一些著名艺术史教授关于希腊罗马神话、关于荷马和普罗波士的哀歌、关于新艺术史等专题讲座。

同时,马克思还借助语法课本,自修英语和意大利语,将巴塔西佗的《日耳曼尼亚志》、奥维德的《哀歌》、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翻译成德文。

马克思这位“不知疲倦的旅行者”,熬过了许多不眠之夜,经历了不少斗争,体验了许多内心和外在的冲动,在短短一年中通过自修得来的知识,也许比大学课堂上几年所得的知识还要多。

紧张的工作,过度的用功,严重损害了马克思的健康。1836年底,他的健康状况已经不好。1837年4月,在医生的坚持下,他不得不放下工作,到柏林郊外一个小村子休养。当健康稍微恢复,他就回到柏林,重新投入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之中。

[1]亨·马克思:《致卡·马克思》(1836年5-6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第13页。

[2]马克思:《给父亲的信》(1837年11月10-[11]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第13页。

[3]同上书,第9页。

[4]马克思:《暴风雨之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第778页。

[5]转引自科尔纽《马克思恩格斯传》第1卷,第87页。

[6]马克思:《黑格尔法律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54页。

六、一个灿烂辉煌的名字——燕妮

1836年,马克思度过了一个极不平凡的夏天。当时,他从波恩回到故乡特利尔度暑假。少年时代的同伴燕妮经常与他在一起研究学问,探讨人生的意义。他们之间产生了真挚的感情。结束假期离开特利尔前,两人正式订婚。

燕妮·威斯特华伦具有“极其明确的批判智能,卓越的政治才干,充沛的精力,伟大的忘我精神”[1]。1814年2月14日,她诞生于特利尔一个名门望族。父亲路德维希·威斯特华伦男爵当时担任特利尔枢密顾问。燕妮高贵的出身、高尚的品格、温柔的性格和秀丽的容颜,使人们羡慕不已。不少年轻人登门向她求婚,都被她婉言谢绝。

马克思与燕妮从少年时期就经常来往,互相爱慕。马克思好学的精神、聪慧的天资、探索真理的勇气和坦率热情的性格,博得了姑娘的钦佩和真挚的感情。于是她冲破根深蒂固的封建门第观念的束缚,毅然与这个平民出身的大学生缔结婚盟,这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马克思的双亲对这门亲事一开始就十分赞成,对燕妮高尚的品格和纯真的感情十分欣赏。亨利希一再告诫马克思,为了报答这个姑娘的挚爱之情和难以估量的牺牲,必须以自己模范的品行和事业的成就使自己成为受人尊敬的男子汉。他对儿子说:“你应当证明,你虽然年轻,但是一个值得社会尊敬、很快就会使世人折服的堂堂男子;是一个保证始终如一、保证将来认真努力”的人。[2]马克思的母亲写信告诉他:“亲爱的燕妮每次到咱们家来,通常总是在这里待一整天,还设法同父亲聊天。她是一个深情的孩子,将来她会使你幸福的,这也是我的希望。”[3]但订婚前他们没有征求燕妮双亲的同意,因而他们的关系暂时不能公开。不过燕妮的双亲很快就赞同了这门亲事,一切的顾虑和恐惧都烟消云散了。

订婚不久,马克思就离开特利尔到柏林求学。像所有年轻的恋人一样,马克思沉溺在一个“新的世界,爱情的世界”里。他由于远离“无限美好的燕妮”,内心很不平静。于是,他把自己对恋人的爱慕和思念之情,倾注在1836-1837年献给燕妮的《诗歌集》中。保存下来的诗歌集使我们清楚地看到,这些诗歌感情真挚,情操高尚,字里行间洋溢着青春的激情。在一首题为《魔女》的舒情诗里,燕妮光彩夺目的形象,萦绕在年轻的马克思的心坎上:

一个纯洁美丽的形象,

在闪闪发亮,放射光芒,

她萦绕在我的心坎上。

见到她真是三生有幸,

见到她就会钟情,

永为她迷恋倾心。

她是那么温柔可爱,

站在那里焕发光彩,

卷发绕着脖子披盖。

对着这美景,

她羞羞答答,

出神地遐想。

话语悄悄从口中流露,

像甜蜜的歌声在倾诉,

是无意中轻声谈肺腑;

像一场极妙的梦境。

那声音——是上帝意旨,

那声音在呼唤爱情。

上帝给她的身体

披上轻柔的罗纱,

她全身闪闪发亮。

她身上燃烧起了

崇高美好的理想

和那爱情的火光。

是上帝创造了你,

塑造了你的模样——

使你体现了理想。

在美丽的闪光中,

天上征服了人间,

大地屈服于上天。[4]

在一首题为《思念》的诗里,马克思对燕妮表达了烈火一样的激情:

燕妮,即使天地翻覆迷茫,

你比天空晴朗,比太阳明亮。

即使天下人把我淋漓诅咒,

只要你属于我,我都能忍受。

思念比天上宫殿还高,

比永恒的天地更久长,

比理想国还更美妙,

忧心似海,深胜海洋。

思念无穷无尽永无止境,

像上帝亲自塑的一样,

你留给我的形象,

我永远无限向往。

你就是思念的化身,

思念两字犹未能表达深情,

可以说它像一团火,

永远不断燃烧我激荡的心。[5]

像所有年轻的恋人一样,20岁的马克思把燕妮的名字当做爱情的化身。在许多篇《致燕妮》的诗作中,马克思表达了自己对恋人的深情挚爱:

(一)

燕妮!笑吧!你定会觉得惊奇:

为何我的诗篇只有一个标题,

全部都叫做《致燕妮》?

须知世界上唯独你

才是我灵感的源泉,

希望之光,慰藉的神。

这光辉照彻了我的心灵,

透过名字就看见你本人。

燕妮这名字——个个字母都神奇!

它的每个音响都使听觉者着了迷,

它的音乐,借助金弦三角琴

委婉的音响,随处向我唱吟,

像玄妙的神话里的善神,

又宛如春宵月色荡波心。

(二)

我能够把千卷万册的书

写满你的名字,不计页数。

愿思念的火焰在里面呼呼燃烧,

愿意志和行动的喷泉涌流滔滔。

愿生活的永恒面目显露,

而整个幻想的境界现出,

愿其中闪耀天国无穷的光辉,

众神的欢乐,还有人间的苦味。

我能在群星之中

看到燕妮的名字,

天上和风把它带给我,

仿佛吹来幸福的信息。

我将永远反复歌唱它——愿大家知道,

燕妮的名字本身就是爱情的化身。[6]

像马克思一样,燕妮也对自己的恋人无限思念,渴望在一起共同生活。在给马克思的一封信中,燕妮心情激动地写道:“卡尔,如果你现在能和我在一起,如果我能依偎在你胸前,和你一起眺望那令人心旷神怡的亲切的谷地、美丽的牧场、森林密布的山岭,那该有多好啊!”[7]在另一封信中,燕妮写道:“你的形象矗立在我面前,是那样光辉,充满着胜利的力量,我的心渴望着时刻跟你在一起,每当想到再见到你,我便欣喜若狂,这颗心担忧地到处追随着你。”[8]

但是,他们还要经过漫长的七年才能结婚。在这期间,十分同情他们的亨利希·马克思去世了,具有开明思想的威斯特华伦男爵去世了。两个家庭的亲戚中都有一些人对他们采取不友好的态度。他们不得不与家庭里的一些人进行许多不必要的冲突。1843年3月13日,马克思写信对友人说:“我正在十分热烈地而且十分严肃地恋爱。我订婚已经七年多,我的未婚妻为了我而进行了极其激烈的、几乎损害了她的健康的斗争,一方面是反抗她的虔诚主义的贵族亲属,这些人把‘天上的君主’和‘柏林的君主’同样看成是崇拜的对象,一方面是反抗我自己的家庭,那里盘踞着几个牧师和我的其他敌人。因此,多年来我和我的未婚妻经历过许多不必要的严重冲突,这些冲突比许多年龄大两倍而且经常谈论自己的‘生活经验’的人所经历的还要多。”[9]

所有这一切的报偿,就是他们两人忠贞不贰的爱情。在他们结婚20年后,马克思为了处理母亲的遗产返回特利尔。旧地重游,感慨万千。他是这样写信告诉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亲爱的燕妮”的:“每天我都去瞻仰威斯特华伦的旧居(在罗马人大街),它比所有的罗马古迹更吸引我,因为它使我回忆起最幸福的青年时代,它曾收藏过我最珍贵的瑰宝。此处,每天到处总有人向我问起从前‘特利尔最美丽的姑娘’和‘舞会上的皇后’。做丈夫的知道他的妻子在全城人的心目中仍然是个‘迷人的公主’,真有说不出的惬意。”[10]

[1]恩格斯:《在燕妮·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323页。

[2]亨·马克思:《致卡·马克思》(1836年12月18日),《马克思家书集》,第21页。

[3]罕·马克思:《致卡·马克思》(1838年2月15-16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第71页。

同类推荐
  • 袁世凯全传

    袁世凯全传

    《袁世凯全传》是一部全面介绍袁世凯生平事迹的人物传记。本书从客观事实入手,自当时的历史环境出发,再现了袁世凯在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小站练兵、庚子事变、宪政运动、丁未政潮、辛亥革命、二次革命、交涉《二十一条》、洪宪帝制等诸多事件中的所作所为,以充分揭示其历史地位和作用,而不做空泛的议论。本书着意刻画了每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国际、国内背景,使读者能够确切了解引发事件的原因,从而做出自己的判断。《袁世凯全传》还配以大量的图片,并以附录的形式,介绍了与事件相关的人和事,以增加趣味性和真实感。
  • 人类群星闪耀时

    人类群星闪耀时

    本书是茨威格最畅销的传记作品,展现的或是重大历史事件,或是杰出人物命运的波澜起伏,有格鲁希在滑铁卢之战中的一念之差;有音乐家亨德尔贫病交加中爆发出的惊人创造力;有南极探险家斯各特船长在冰天雪地中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有面对独裁者的屠刀,为了民主振臂一呼虽殒身不殆的思想家西塞罗……读来跌宕起伏,酣畅淋漓。
  • 华尔街的拿破仑:摩根家族传

    华尔街的拿破仑:摩根家族传

    摩根家族被称为“金融世家”、“华尔街的朱庇特”、“金融界的拿破仑”,甚至“美国无形的政府”,可以说,今后全世界可能再也不会有哪家银行能像摩根财团那样强大,那样神秘和富有。它的成功,是华尔街成功的缩影。方向苹著的《华尔街的拿破仑(摩根家族传)》以详实的资料、流畅的笔法和精到的点评,为你全面解开这个号称“华尔街拿破仑”的摩根家族发家史、成长史和衰落史,透露了摩根家族创造财富的秘密和人生智慧,揭示了摩根家族强大、富有的秘籍,可以使你从中汲取商业经营智慧。
  • 原来袁世凯

    原来袁世凯

    他推崇西方文明,却拥有十房妻妾;他倡导教育改革,却相信儒学在控制民众方面的道德力量;他力行维新立宪,却出卖戊戌维新派;他掌握大总统权柄,却又迷恋皇帝宝座;他签订“二十一条”,却提倡国货,实行“国有主义”;他背叛共和,却推行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教育制度……袁世凯的一生,浓缩了中国近代历史的激变与冲突,中与西、新与旧、强与弱、保守与进步、封建与民主……功与过,是与非,本书以详尽、充实的史料,一分为二,冷静客观的视点,抽丝剥茧,剔抉真伪,为你呈现袁世凯的历史真容。
  • 她们:二十世纪西方先锋女性传奇

    她们:二十世纪西方先锋女性传奇

    《她们:二十世纪西方先锋女性传奇》所选取的这些女性,不仅自身才华横溢,更重要的是她们的身世、命运都具有传奇性,可以说她们身边的男人也都不是等闲之辈,每个人都具有很强的传奇性和故事性,所以能够激起女性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不单单只是停留于对优秀女性的欣赏、崇拜。作者默默以优美动人的笔触娓娓道来,讲述了这些传奇女性的生平,她们的成就,她们的悲喜,她们的感情生活,她们的事业波折。信息含量大,且作者在编写中对于细节的把握非常动人,从女性角度出发,体察幽微地描摹了这些众人眼中高高在上的女人,她们内心最温柔的细节和最伤痛的感触。"
热门推荐
  • 米粒的网游生活

    米粒的网游生活

    其实丁米只想过简单而又平平淡淡的生活.相夫教子,白头偕老.可是为啥子多年的男朋友会离她而去.是男朋友带着她来到这个虚幻的游戏世界,而这让她何去何从.习惯了在这里.打打怪,摘摘草.消磨时间等着老......为什么总会偶遇到他,纯属巧合,还是有它.米粒,嫁给我吧.细细打听,原来还是小正太.都说女大三,抱金砖.温馨的姐弟恋,尽在米粒的网游生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一城雨落

    一城雨落

    【一直以为自己是老练的,可真真当一个男人如此贴近自己,到底还是会脸红心跳,不安的。】车子在十字路口左转,霓虹路灯的光束从透视玻璃窗倾斜过来,晃了一下他的视线,他挪了挪身子,把头靠的更舒服些。林雨落大脑里过了一遍他所说的话,她的目光掠过前排握着方向盘的司机,思索着刚才声音的分贝是否会传了过去,毕竟车内的空间狭小。暗色的车厢内,她明显的感觉到自己的脸火辣辣的烧红着,心脏扑通扑通的跳的飞快。顾一城似是感觉出她纠结的紧张。`声线沉稳低沉,似乎毫无醉意。
  • 我的悲惨世界录

    我的悲惨世界录

    我是一条狗,一条来自北方的狗。汪汪-居然要凑齐二十字以上,哎哟我去。。。。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
  • 九界血尊

    九界血尊

    她,曾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宗主。她,曾经是领着十万军队的将领,被自己最信任的人计划刺杀,却意外重生在一个新生儿的身上,前世的记忆并没有被驱散,她发誓她一定要用她的力量拿回属于她的荣誉,她发誓一定要让背叛她的人生不如死。。
  • 司城记

    司城记

    故事发生在明朝嘉靖年间,倭寇海盗自东南沿海入境为患,骚扰百姓,焚舟劫财,纵横往来,若入无人之境。(《明史》)明王朝多次派官兵征剿,竟然无可奈何。江浙总督李天宠、兵部尚书张经等素闻湖广地区诸土司兵精将勇,惯于征战,遂向朝廷建议,从容美、保靖、永顺等土司征调大量土兵开赴江浙前线抗击倭奴。湖广容美宣抚司宣抚使田世爵接到诏谕,深感沿海**如不平息,就会国无宁日。为了伸张中华民族的大义,他与长子田九霄、次子田九龙、五子田九璋等毅然宣誓奉诏从征,统领容美以及鄂西南其他土司聚结起来的一万名土兵开赴江浙一带的前线参与抗倭。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浮尘谁主

    浮尘谁主

    生于天地之间,犹如一粒尘埃,孤独地在人世行走飘摇,风吹起时尘起缘起,风止尘落缘灭。我们身不由己地在江湖中辗转,任凭霜打雨淋,风吹日晒。只是再卑微渺小,也要做自己的主角,劈奸邪斩妖魔,开吾道,走自己的路,依心而活。
  • 万甲之王

    万甲之王

    一个废材少年,遇到一个落魄的太古神兽,从此他的命运被彻底改写。修炼王功,身披神甲,凭借一身惊世猛力,战遍地海空三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