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何香凝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到车站迎接宋庆龄,何香凝和宋庆龄这两位阔别八年的战友紧紧拥抱,双眼涌出了晶莹泪花。9月21日,何香凝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代表民革讲话,祝贺政治协商会议的开幕并预祝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会上,何香凝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政协委员。
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集会,隆重举行开国大典。何香凝站在天安门城楼,亲耳聆听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洪亮声音,亲眼看见毛泽东按下电纽,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Δ“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在20世纪50年代里,何香凝的主要精力放在了领导国家侨务工作上。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何香凝被任命为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由此开始到1959年4月廖承志接任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的十年时间里,何香凝不仅积极参与了国家侨务工作大政方针的制定,而且努力为实现侨务政策而奋斗,为团结、联系广大侨胞、归侨、侨眷,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华侨慈母”。
建国后,何香凝盼望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解放台湾,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并希望在台湾和海外的国民党员尽快“觉悟”,她说:“现在我们的国家,一如金城汤池般巩固,任何敌人,我们都有信心有力量把它打倒,目前还有极少数的尚未觉悟的旧国民党党员尚在徘徊歧路,认识不清,应自知趁此时机,及早回头,立功赎罪。”
何香凝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抗美援朝”的号召,认为“朝鲜人民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敌人。朝鲜人民的胜利,也就是我们的胜利”。她还发动了“捐献飞机、大炮”的运动,号召广大华侨、归侨、侨眷捐献更多的“华侨号”飞机、坦克、大炮,以支援抗美援朝。当她获悉中朝人民军队解放平壤的喜讯后,当即致电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表示祝贺,并寄去慰问品。以表达对抗美援朝将士的崇敬和歌颂。
1965年7月18日,曾为国民党政府代总统的李宗仁经历千辛万苦,终于“叶落归根”,回归大陆,并于20日发表《声明》,希望“留台国民党军政同志,凛于民族大义,也与我采取同一步伐,毅然回到祖国怀抱”,“为完成国家最后统一做出有用的贡献”。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宴请、欢迎李宗仁归来。何香凝于9月亲切会见了李宗仁和他的夫人郭德洁,进行了愉快的交谈,何香凝充分肯定了李宗仁的壮举。她还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生99周年的纪念大会上,号召海外和台湾国民党军政人员学习“李宗仁先生的榜样”,回归祖国大陆,热烈盼望着台湾的解放,盼望着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20多年里,何香凝除担任10年的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外,还担任了许多重要职务。1960年8月,在民革中央四届二中全会(扩大)上,她被大会一致选为民革中央主席;同年8月13日,她还被中央美术家协会推选为主席,另担任了一些临时性的重要职务。她是一位德高望重、深受海内外炎黄子孙敬重的革命老人,“是我国德高望重的领导人之一”。
何香凝是中国妇女界杰出的革命者,也是妇女解放运动的健将。因此,她连续被推举为全国妇女联合会的名誉主席,这表达了中国几亿妇女对何香凝的敬重与爱戴。
何香凝还是享有盛名的画家。她擅长国画,尤工画松、梅、狮、虎。梅花的冰姿玉骨,冷而弥香,正好反映了她的高风亮节。在抗战最困难的年月里,她靠画画维持生计,她的画往往表现了重大的历史题材,抒发自己的情怀和革命精神。1937年6月,毛泽东收到何香凝送的《双清词草》后,回信给何香凝,说:“先生的画,充满斗争之意,我虽不知画,也觉得好。”高度评价了何香凝苦斗不屈的革命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工作之余,她经常泼墨作画、笔耕不辍。晚年,何香凝的画技达到炉火纯青、笔随神驰之境界。196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40周年前夕,她精心绘画高松图一幅,题曰“万古长青”,以贺党的生日。此外,何香凝还能作旧体诗,是中国诗坛上长盛不衰的女诗人。她作过许多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纪念革命先烈、抨击革命敌人的诗作,表达了自己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新中国成立后,何香凝用她那永不停息的铁笔写诗,热情歌颂了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何香凝不是共产党员,也没有像陶行知那样被称为“党外布尔什维克”,但她的心始终是与共产党相通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拥护者,而且她以自己拥护共产党的模范言行,带动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团结在中共中央的周围;她帮助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加深对共产党的理解、依赖和感情,引导、教育他们与共产党同患难,共命运,风雨同舟,同心同德,共同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献计献策。
何香凝在度过90大寿之后,健康状况大不如前。1972年初,她因肺炎再度入院,6月27日,在医院度过了她最后一个生日。9月1日凌晨3时,何香凝在北京医院与世长辞,终年94岁。9月3日,她的遗体入殓,停灵柩于9月中山公园中山堂内。9月5日下午,首都各界为何香凝副委员长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中共中央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宋庆龄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送了花圈,天安门广场、新华门、外交部等处下半旗志哀。
遵照何香凝生前提出与廖仲恺“生则同衾,死则同穴”的夙愿,何香凝的灵柩于6日抵达南京。下午,在何香凝当年吟诵过“紫金山上中山月”的东郊、在中山陵园廖仲恺先生墓地,举行了庄严肃穆的安葬仪式,何香凝与廖仲恺合墓长眠。
2.作者点评
“何香凝先生是共产党人的老战友,是同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的典范。无论是在我们党遭遇困难挫折的时候,还是顺利发展的时候,她总是始终如一相信我们党,支持我们党所领导的革命事业。她跟随历史前进的步伐,毕生为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社会主义奋斗不息。她这种不断革命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同志,一直把她当作可以依赖、可以共商国家大事的亲密朋友。”邓颖超同志上述对何香凝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的评价是恰如其分的,何香凝受此赞扬当之无愧。
何香凝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之一,杰出的政治活动家,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群众的真挚朋友,现代画家,也是著名的爱国者。
何香凝在选择人生道路伊始,便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及民族的解放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何香凝抛弃优裕的家庭生活,东渡日本,踏上民主革命征途,投身于辛亥革命,为中华民国的诞生做出重大努力;随后,她积极参加讨伐袁世凯与军阀的艰苦斗争,作贡献于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巩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何香凝鼎力支持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制定三大政策,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孙中山逝世后,她继续高举革命旗帜,为国共两党联合战线的巩固、发展与推动国民运动的高涨建立了不朽功绩,是国民党著名左派;廖仲恺被刺牺牲后,何香凝忍悲含痛,忠实地继承孙中山、廖仲恺的革命精神,并加以捍卫和发展,她与变质的国民党决裂,同背叛孙中山三民主义的蒋介石进行了长期不屈的斗争;在抗日战争中,她四处奔走呼号,组织抗日救国会进行抗议;解放后,她满腔热情地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国工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祖国的统一大业、为祖国的华侨工作而努力,奉献了毕生的精力。
以上这一切,足以说明何香凝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和不断前进的一生。她历经不同时代,却始终以战士的姿态踏着时代的鼓点前进,她身上体现出的坚持真理、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廉洁奉公和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及人民幸福而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永远赢得人们的敬佩和羡慕!诚如宋庆龄所说:“何香凝的一生是异常丰富和有益于人民的,她将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