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22600000074

第74章 高攀龙的格物知本之学(3)

至其易箦之诗谓:‘此心惟觉性天通’,原是此样境界,不可谓其不悟。”(《答曹真予论辛复元书》,《高子遗书》卷八上)吴与弼功夫路向承宋儒,以敬义夹持,诚明两进为修养要法。薛瑄以敬为门户,以复性为宗,“悃愊无华,恪守宋人矩矱”,故有不见性之讥。陈献章是由朱子学向心学转型的关键性人物,所谓“有明之学,至白沙始入精微,至阳明而后大”之说,是有理由的。

陈献章之学,主静中体认,悟即心即理。其学在透悟上超出薛瑄与吴与弼。高攀龙之看重悟,可以看做明代总体学术趋向对他的影响。明代学术王学为大端,理气论不甚为学者所重,心性论是代表学者特点,区别学者归属,甚至衡量其所得深浅的标志。即使思想体系较为广大的学者,欲吐纳一代学术,气论不能不作为哲学重要内容,但也多综合理气心性为一,这是明代学术的特点。刘宗周、黄宗羲即其显例。一般儒者学术重点多在心性论,内外动静、已发未发、先天后天、洒落敬畏等内心体验是学者最关注的,所以特别看重悟。换句话说,明代儒者内向型功夫更为突出,故更重悟。高攀龙注意到这一点,加上他一生学问途程中的许多关节都得之于悟,所以重悟是他的自然趋向,但他又反对现成良知派的脱略功夫,所以他最终悟修并重。悟与修的关系也就成为他学术中一个重要问题。

四敬与顺乎自然

高攀龙之学自朱熹“入道之要莫如敬”一语入手,平生敬谨勤恪,精进不已,学问境界屡易,年五十,悟《中庸》之旨,这是他的功夫境界的最后归着点。他自叙所得说:

壬子,方实信《中庸》之旨。此道绝非名言可形,程子名之曰“天理”,阳明名之曰“良知”,总不若“中庸”二字为尽。中者停停当当,庸者平平常常,有一毫走作,便不停当;有一毫造作,便非平常。本体如是,工夫如是。天地圣人不能究竟,况于吾人,岂有涯际。(《困学记》,《高子遗书》卷三)

《中庸》之旨,可以从多方面去把握,有人着眼于《中庸》对“诚”的阐释,有人着眼于对“性道教”的发挥,也有人着眼于对“中和”与“慎独”的说明。高攀龙则重在对“中庸”二字本义的解释。在高攀龙这里,道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它的内容,一个是它的表现形式。高攀龙从《中庸》所得者是道的形式方面:停停当当,平平常常。他所谓“本体”,所谓功夫,皆此八字。高攀龙的学问途程,其实就是从敬畏入手,经由数次“悟”的体验,逐渐由敬畏而至洒落,由人力强持守到顺乎自然的过程。也就是渣滓浑化、气质精醇的过程。理学的泛伦理的特性,为学与修身合一的特性,注重体验注重获得精神受用的特性等等,决定了以天人性命为参究对象的理学家,大都有一个随学问长进而精神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王阳明学问途程之六个阶段,“其学凡三变,始得其门”,“学成之后又有三变”。罗钦顺之由“庭前柏子树”觉悟心之虚灵,自此体究心性,积数十年而有见心性之真。陈献章初未得心性合一之旨,后舍繁就约,静中养出端倪;又由静返动,迟至二十余年方悟内外动静一以贯之之旨。此皆明代学术史上为人熟知之事。据高攀龙自叙,他一生学问深入的关键,一是悟“心不专在方寸,浑身是心”;

二是汀州旅舍悟“六合皆心,腔子是其区宇,方寸亦其本体,神而明之,总无方所可言”;三是四十五岁(丙午)时实信孟子性善之旨,认为“此性无古无今,无圣无凡,天地人只是一个。惟最上根洁清无蔽,便能信人。其次全在学力。稍隔一尘,顿逍万里”(《困学记》,《高子遗书》卷三);四是次年(丁未)信程颢“鸢飞鱼跃,与必有事焉”之旨;五是信《中庸》之旨。后两次所悟内容相差不大。高攀龙自叙丁未之悟所得:

谓之性者,色色天然,非由人力,鸢飞鱼跃,谁则使之?勿忘勿助,犹为学者戒勉。若真机流行,弥漫布濩,亘古亘今,间不容息,于何而忘,于何而助?所以必有事者,如植谷然,根苗花实,虽其自然变化,而栽培灌溉,全在勉强学问。(《困学记》,《高子遗书》卷三)

可以说,丙午之悟,主要是加强对性的内容的觉解。丁未之悟,主要悟形式。此后虽“涵养愈粹,功夫愈密”,但学问梗概不出于此。

在高攀龙这里,功夫的作用就是把本体层面的东西从潜在状态诱发至现实层面,也就是使理显发于心,心与理为一。如上引:“理者心也,穷之者亦心也。但未穷之心,不可谓理;未穷之理,不可谓心,此处非穷参妙悟不可。悟则物物有天然之则。日用之间,物还其则,而己无与焉,如是而已。”(《复刘念台》二,《高子遗书》卷八上)“理者心也”指潜在层面的心;“穷之者亦心也”,此心指现实的形而下的灵明。心不穷理,就不能做到“心与理一”,而未通过功夫显现于灵明之中的理,也非现实的理。这里本体是潜在的,功夫是现实的,高攀龙强调的是功夫所至即是本体,但功夫所至只是“物还其则”,主体不附加任何非本来意义上的东西。这是与阳明特别是晚年的阳明不同的。王阳明认为良知是一呈现,“性”显现于“觉”的层面,是良知自主自动的品格。只要此“觉”未被遮蔽,良知之内在的性显现为表层的心就是必然的,无有障碍的。而高攀龙则强调功夫。性无有主动地显现的功能。

性的主动的品格在高攀龙要比在王阳明弱得多。阳明的良知是即心即理的,高攀龙的潜在的形上的理并未时时呈露于心。在高攀龙这里,功夫是媒介,是性理与心交会的前提。性体不会自然流行于外,它要靠功夫去激活。而不是像王龙溪那样,万缘放下即功夫,性体流行

即自然。所以,他在即心即物的前提下,仍不废功夫。高攀龙还有类似的讲法,如他说:

人生何处有一毫不停当?何处有一毫不圆满?自家做得不停当,觉得不圆满,皆是有生以后添出来勾当,添出来念头。原初本色,何曾有此?但一直照他本色,终日钦钦,不迷失了故物,便到圣人地位,也只如此。(《讲义·人之生也直章》,《高子遗书》卷四)

明代中期学者受了阳明学洗礼后,已一改宋儒故辙。宋儒除陆九渊一派外,较少讲性与心贯通。朱熹严辨心性情三者,性形而上者,情形而下者,性体情用,心统性情,心为性情统会之地。陆九渊讲心即理,但他只从形下“本心”立论。王阳明将心性打通,性虽为形而上者,但其有显现为心的能动性。心为性的发露之地,发露于心的性就是良知。

“良知即性”,良知即天理,性心直通。高攀龙受心学影响极大,不仅说宇宙万象即心即物,而且认为性心直通。所以他有“人生何处有一毫不停当……一毫不圆满”之说。这也就是“中庸”:中即本心之性,庸即日用常行中之顺性。所以高攀龙解释《中庸》说:

中庸不是悬空说道理,是从人身上显出来的。学者要识中庸,须是各各在自家身上当下认取。何者为“中”?即吾之身心是也;何者为“庸”?即吾之日用是也。身心何以为中?只洁洁净净,廓然大公便是。身心不是中,能廓然无物即身心是中也。日用何以谓之庸?只平平常常,物来顺应便是。日用不是庸,能顺事无情即日用是庸也。到这里一丝不挂,是个极至处,上面更无去处了。故曰“中庸其至矣乎”。此是人生来天然本色。(《讲义·中庸之谓德章》,《高子遗书》卷四)

这里高攀龙已将中庸上升为本体与功夫二者的合一来看待。中庸既是本体,也是功夫。廓然大公,物来顺应,只是还其本色。这里高攀龙的功夫路数已不是二程所谓敬,而是顺性、中庸。这时所谓“敬”,是一种使心地澄静的功能。敬便豁然无事。豁然无事性体便自然流行。高攀龙确实已从朱熹的心性情三分走向心性贯通。他的学说有明显的调和朱子学与王学为一的倾向。

前人研究高攀龙,多注意他躬行实践的方面,认为与薛瑄相近,仅此不足以语高攀龙之全。高攀龙欲惩王学末流之弊而矫之以返实地,但高攀龙的本体论实不同于薛瑄。薛瑄未经王学陶熔,仍沿袭朱子学之旧。而高攀龙则经过心学陶熔,其格物即知本,格物穷理直接是修养之事,中间无间隙,不必格物与主敬齐头并进而常相须。他处处强调实修实得,但以悟为获得修养境界的必经之途。这是格物的最终目的。他的学术确实有一个由朱子入手到合程朱陆王为一的过程。这一点不可不知。

最后要提到的是,高攀龙曾对于宋明理学有代表性的人物做了分类。他的分类与现代学者对于宋明理学的分派有相同处,或者说,高攀龙是现代人(如牟宗三)对宋明理学分派的先河,亦不为无据。高攀龙曾与弟子论及理学诸家的优劣与特点:

问:“康斋与白沙透悟处孰愈?”曰:“不如白沙透彻。”“胡敬斋先生何如?”曰:“敬斋以敬成性者也。”“阳明、白沙学问何如?”曰:“不同。阳明与陆子静是孟子一脉。阳明才大于子静,子静心粗于孟子。自古以来,圣贤成就,俱有一个脉络。濂溪、明道与颜子一脉,阳明子静与孟子一脉,横渠、伊川、朱子与曾子一脉,白沙、康节与曾点一脉。”彦文曰:“敬斋、康斋何如?”曰:“与尹和靖、子夏一脉。”(《会语》,《高子遗书》卷五)

这里,高攀龙把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分成五系:濂溪明道一系,远绍颜子;阳明象山一系,远绍孟子;横渠伊川朱子一系,远绍曾子;白沙康节一系,远绍曾点;胡居仁吴与弼一系,远绍子夏。前三系之分,显然根据他们心性之学的不同。后二系,则以功夫气象上的狂狷为根据。濂溪明道,天人打成一片,人之性体,本于天道、太极,心性为一。修养功夫,如濂溪无欲主静,明道识仁存仁,皆直达性体。阳明象山,以心显性,性即心之本体状态下的自然显发。功夫在去除心之蒙蔽,使心中性体流行。如象山之剥落物欲,阳明之致良知(正念头)皆此路径。伊川朱子,性具于心,但心不直接为性,功夫在穷理涵养并进相须。以横渠入伊川朱子系而不入濂溪明道系,显然以横渠重视穷神知化同伊川朱子重格物穷理相近,横渠之心统性情为朱子所本,以及二派皆重视对客体的研究。

现代学者牟宗三把宋明理学分为四系。总括的,浑成的,尚未以功夫取向的不同而分派者,为濂溪、横渠、明道,此系的特点是道体、性体、诚体、敬体、神体、仁体乃至心体,一切皆一。故相应于先秦儒家之功夫与本体自然浑圆状态,可称之为“圆教”。圆教下分为三系:

五峰蕺山系,象山阳明系,伊川朱子系。五峰蕺山系承濂溪明道之圆教而出,重心体本一与圆教浑成,不过细分别或虽有分别而能以一根本概念统合,亦不片面强调心。象山阳明系强调心,以心为一切朗照(重认知义)、一切遍润(重道德义)、一切伸展(重与本体为一)的根据。伊川朱子系主性具于心,但性不即为心,心性分离。以格物穷理、涵养主敬为知体与性体转换的条件。牟宗三以横渠为三系以上之统合派,这是认为,横渠虚空即气之学,“有无、隐显、神化、性命通一无二”,其“大心则能体天下之物”、“德性所知不萌于见闻”等也不重知解,更不以心为笼罩一切的本原。

高攀龙不重视胡宏,可能与胡宏之学虽包罗甚广,但不像朱子阳明那样在学术史上有地位,也不像他们的思想特色那样显著有关。牟宗三亦不重视陈献章、胡居仁。这是因为牟宗三之分类,选取理学史上最有代表性的人物,而且纯从本体论着眼,惟据学者对心性情的关系,知识论与本体论的关系如何理解而定。陈献章、胡居仁在理学史上的地位远不能与上述三系比肩,并且只是功夫论上有特点,在本体论上无特殊建树,当然不在论证之列,牟宗三是个受过现代哲学洗礼的学者,深谙西方本体论知识论精髓,他自己的哲学以心学为归。他以此分析阐发中国哲学中有代表性的思想,所以有如是分法。

高攀龙与顾宪成同为东林学派的领袖,顾宪成重在斥王学末流之弊,辩性善之旨,其本体论、功夫论皆平实无华,所论亦不甚深入。高攀龙对本体功夫的各个方面都有论述,这些论述比顾宪成完备深入。尤其是高攀龙悟修并重,有不断深入的进境,他接触到、思考过的问题较顾宪成为多。如在格物的目的、格物与修身的关系,悟与修、主静与自然等方面,都有细致的论述。他的学说深度与广度都较顾宪成进了一步。所以黄宗羲说:“东林之学,泾阳导其源,景逸始入细。”(《明儒学案》第1449页)

东林学派对王门后学的批评,对程朱陆王的统合,对修养功夫的强调,乃至其气节,都对蕺山学派起了重要影响。

同类推荐
  • 生命信息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管理的人本哲学思考

    生命信息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管理的人本哲学思考

    本书包括信息世界的哲学解析、灵魂信息论、人的自需属性、人的共生属性、人性的基本矛盾、科学的长生不老等共七章内容。
  • 康德的世界

    康德的世界

    本书是以康德的精神世界这个角度写的康德的传记,描绘了著名哲学家康德的一生及其思想变化,是研究西方哲学的人应读的著作。
  • 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顶盔掼甲的智慧女神如何从宙斯的脑袋里横空闪现;滑稽好色的牧神潘的猎艳经历到底有多么惨;世界究竟是一团神奇的活火,还是流荡空气和水;我们该崇拜的到底是人类还是自然;苏格拉底有个多么剽悍的老婆,柏拉图谈的是什么精神爱恋;犬儒派的哲学家又是多么懒……本书将西方古代哲学家的奇闻轶事和古朴睿智的思想,以极其幽默通俗的方式铺陈出来,使读者能轻松惬意地全面掌握西方古代哲学,在愉悦中获取常人所无的哲学智慧。本书打破哲学枯燥无味的叙述传统,以哲学玩家幽默的语言,化西方哲学史的艰深于妙趣横生的叙说中,使自我的哲学修炼,变成快乐的阅读消遣。
  • 中国大儒·国之重器

    中国大儒·国之重器

    从明清至民国,一代代被誉为国之重器的儒学宗师以致君尧舜的情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写就了华夏辉煌夺目的灿烂文化。本书将带领我们穿越千年时空,以耳聆听大师们精深玄妙的儒学思想,用心感受他们风华绝代的儒者风采……
  • 神话溯:女娲伏羲神话的源头及其哲学意义

    神话溯:女娲伏羲神话的源头及其哲学意义

    女娲、伏羲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祗,但也被史官们誉为三皇之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也是历史长河中的文化英雄,所以追溯女娲、伏羲神话的源头,自然要追溯中华文化的源头,因为中华民族的古老神话和中华民族文化的起源相一致。全书分上、中、下三编。上编追溯女娲神话的源头,这是中国远古生殖崇拜,也是母性崇拜的时期;中编追溯伏羲、女娲成婚神话的源头,这是中国远古图腾崇拜,也是双性崇拜的时期;下编追溯伏羲神话的源头,这是中国远古太阳崇拜,也是祖先崇拜时期。本书观点新颖,论述严谨,考证严密,行文流畅,图文并茂,是一部有特色、有分量且有补白意义的关于女娲伏羲神话源头及中国神话源头的学术专著及人文读本。
热门推荐
  • 湘见欢

    湘见欢

    若欲修仙问道、白日飞升,有二者缺一不可,一为勤奋,二为淡泊。为何他后于先人飞升?为何他先于后人飞升?
  • 一百种召唤

    一百种召唤

    召唤只能召唤出召唤兽吗?不不不,各式各样千奇百怪的召唤物,主角都能信手拈来!
  • 莱萨传之大司马

    莱萨传之大司马

    我叫莱萨-宇文氏,一个十四岁的女孩,误打误撞地成为了我们莱国黑暗一百纪的大司马。还有八个月黑暗一百纪就要到来了。那时,所有十五岁以上的人都会死去,年轻的一代将要负载着王国前行的重任。面对着一个风雨飘摇,充满着内忧外患的国家,我,莱萨,能保护好女王和莱国吗?
  • 封天魔狼

    封天魔狼

    太古众神合力开天地后,天界内战,内战后,又欲驯服凡间仙魔之兽,却仍有不少漏网之鱼,如九尾妖狐,南海鲲鹏等,封天魔狼便是其中强者。为封印众仙魔之兽,便创仙门魔宫。事逾数万年,九尾妖狐等早已被封印,却从此有了仙魔殊途。与此同时,封天魔狼却从漫漫长眠之中醒来…
  • 归途与绝唱

    归途与绝唱

    孙悟空:“当我踏碎苍穹,颠倒乾坤站在众生之巅时,我回头却发现,他们并不值得被拯救。”上古之战的神秘面纱被渐渐揭开,那些被遗忘在传说中的人正在归来,女娲娘娘,盘古始神..........天地为棋,众生皆棋子。这是逆天阴谋?还是伊始轮回?这是最后的归途?还是最后的绝唱?
  • 过路客

    过路客

    该部作品属励志作品,讲述了女主人公吴桐大学毕业后,踏上了就业后失业、再就业后又失业、而后再度就业的人生循环轨道,谱出一段“人走茶凉,曲终散”的离歌。她的人生到底是怎样的际遇呢?且听吴桐娓娓叙来……
  • 纪元的毁灭

    纪元的毁灭

    每个时代的开始,就意味着另一个时代的结束。从宇宙诞生开始我们便观察着宇宙,而我却看到了.......
  • 藏在屏幕里的懵懂岁月

    藏在屏幕里的懵懂岁月

    感谢世间所有的缘,让你们如此耀眼,即使深处黑暗也不曾遥远。
  • 先婚后爱:天王老公傲娇妻

    先婚后爱:天王老公傲娇妻

    一不小心就睡了个天王巨星,居然还是个富二代,最后还被逼着闪婚?她是赚了呢,还是赚了呢?只是,为什么天王老公这么难伺候,事事都要管着她。“老公,我要请事假,今晚不归宿。”“不准。”“老公,我要请病假,今晚不侍寝。”“不许。”“老公,我喜欢的人回来了,我要请离婚假,今天就离婚。”“………”他扯开被窝,与她亲密接触,“既然你这么想请假,那就请产假吧。咱们今天就开始努力。”
  • 他披光戴月而来

    他披光戴月而来

    ——文案一:许泽城:那天我穿过花墙在夏天的尾巴遇到了让我温暖冬天的存在钟暮雪:没有遇见他之前她以为她会平淡的过完这一生直到遇见他她不在畏惧一切文案二:季清梦:一个人的名字足以概括她的整个青春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他仍然是她最心里的秘密言浠格:他最大的遗憾是未能让心底的那个女孩听到他的告白终其一生不得所爱【嘿嘿,此文有甜也有虐放心入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