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20600000022

第22章 中国佛教的神不灭论(3)

群生之神,其极虽齐,而随缘迁流,成粗妙之识,而与本不灭矣。今虽舜生于瞽,舜之神也,必非瞽之所生,则商均之神,又非舜之所育;生育之前,素有粗妙矣。既本立于未生之先,则知不灭于既死之后矣。又不灭则不(“不”系衍文)同,愚圣则异,如愚圣生死不革不灭之分矣。[注释:《弘明集》卷2。]

意思是说,众生神识的根本是一样的,由于各自因缘变化的不同,就形成了精妙愚粗不同的神识,而作为根本的神识是不灭的。瞽叟生舜,舜又生商均,他们所生的只是形体而不是神识。他们愚圣之不同[注释:《史记·五帝本纪》卷1称:舜父“瞽叟顽”,“常欲杀舜”;舜子商均不肖。此处指舜和瞽叟、商均有愚圣之别。详见《史记》第1册,32、44页,北京,中华书局,1959。]是生前禀赋粗妙不同的神识之故。既然神识在未生之前已经存在,那就可知人死后它也是不灭的。人的愚圣虽有不同,人的神识不灭是相同的。前文在论述“神灭与神不灭的论争”时,曾引述梁武帝萧衍《立神明成佛义记》所说神明有本和用两方面,神明的“用”即精神现象是生有灭的,神明的“本”即体性是不移不断的。这都是运用中国玄学的体用观念和儒学的性情观念,来分析心神的体、用两个方面,进而强调“神”的本体、本性是不灭的。

(6)薪火之喻。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不少学者常以烛火或薪火喻形神关系,但他们得出的结论却并不相同。如桓谭、王充、戴逵等以“烛(或薪)尽火灭”为喻,论证“形尽神亦尽”。又如庄子、葛洪等则以“烛(或薪)尽火传”为喻,论证“形尽神不灭”。前引郑鲜之《神不灭论》,就以体用关系来说明薪火关系,进而论证“神不待形”,“形尽神不灭”的观点。慧远也运用薪火之喻来证明“形尽神不灭”,他说:

火之传于薪,犹神之传于形;火之传异薪,犹神之传异形。前薪非后薪,则知指穷之术妙;前形非后形,则悟情数之感深。惑者见形朽于一生,便以谓神情俱丧,犹睹火穷于一木,谓终期都尽耳。此由从养生之谈,非远寻其类者也。[注释:《沙门不敬王者论·形尽神不尽》,石峻等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1卷,86页。]

意思是说,不同的薪传同一的火,就如同不同的形体传同一的神一样。同是那个火,不同的薪把它传下去,就如同同是那个神,不同的形把它传下去。前面的薪不是后面的薪,而是由人把后面的薪添上去。前面的形不是后面的形,而神而继续下去,并传于异形。迷惑的人看见人死了,就以为“神”也随之而灭了,就像看见一块薪烧完了,便认为火也灭了一样。养生论者企图通过修真炼养,以期形神俱存,长生不死,成为神仙,是不懂得“形”与“神”的区别,不了解形亡神不灭的道理。

此外,主张神不灭论者还经常引用儒家典籍和宗庙祭祀来维护自身的观点。如梁武帝萧衍批评范缜《神灭论》说:“《祭义》云:‘唯孝子为能飨亲’。《礼运》云:‘三日斋,必见所祭。’若谓飨非所飨,见非所见,违经背亲,言语可息。”[注释:《敕答臣下神灭论》,《弘明集》卷10,四部丛刊影印本。]但这只是政治伦理性的反驳,而不是思想理论性的论证了。

佛教神不灭论与中国固有思想文化

神灭神不灭的问题,是关系人生的有限性与无限性,死亡的终极性与非终极性,即灵魂的有灭性与不灭性的问题,是涉及人类的心灵、民俗和文化而需要长期探索的课题。中国思想文化史上,一直存在着神灭与神不灭两种对立的主张和传统。中国古代思想家,如先秦诸子绝大多数是不承认有鬼神的,他们强调“天地之大德曰生”,“重生”,“不侈谈人的死亡和人的死后世界,只有墨子是公开宣称有鬼神的。先秦的神灭论传统,一直为尔后儒家和多数道家学者所继承,成为形神关系理论学说的主流派。同时,在民间和上层统治阶层中则普遍地流行鬼神观念,神不灭论成为一些统治者的统治需要和平民百姓的精神支柱。中国佛教学者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一方面吸取中国固有的灵魂观念、鬼神观念、祖先崇拜以及儒家、道家典籍的某些观念,借以阐发和宣传神不灭论;一方面顽强地抵制神灭理论,并批判道教的形不灭说。

中国佛教神不灭论思想,虽然和印度佛教十二因缘中“识”的观念以及犊子部《三法度论》有“我”的主张[注释:参见吕澂:《中国佛教源流略讲》第四讲,《吕澂佛学论著选集》(五),2536~2550页,济南,齐鲁书社,1991。]等相关,但它主要是渊源于中国固有的灵魂不灭等思想。中国佛教的神不灭论,是中国佛教学者体认印度佛教的因果报应和生死轮回的学说,根据中国固的“神”的观念加以独特阐发,而构建的业报轮回和修炼成佛的主体学说。

佛教神不灭论与中国固的思想文化的渊源关系,重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佛教神不灭论与灵魂鬼神观念。古代中国人以为人的精神是能离开形体而存在的,这种精神叫做“魂”。《周易大传·系辞上》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精气是灵物,是为神。游魂离去人身,是为鬼,认为人死后灵魂是不灭的,这个不灭的灵魂也称为鬼。《说文解字》谓:“鬼,人所归为鬼。”《礼记·祭义》称:“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墨子也说:“有人死而为鬼者。”(《墨子·明鬼下》)元代刘谧在《三教平心论》卷下引古代典籍说:“若曰:死则永灭,不复有知,则《系辞》云:‘游魂为变’,《孝经》云:‘以鬼享之’,《左传》云:‘鬼犹求食’,张睢阳云:‘死当为厉鬼以杀贼’,则是既死之后,固有见闻觉知之性也“[注释:《大正藏》第52卷,793页下~794页上。]。这都是说,人的形体死亡后还存在不死的灵魂——鬼。中国古代还说人有魂魄,死后魄随形体而灭,魂则离开形体而变为鬼。又有人说死后魂归天为神,魄归地为鬼。也有说人死后魂魄一起离开形体变为鬼。灵魂在活人体内是精神,在人死后是就是鬼,即鬼神、鬼魂。认为鬼神是有意志的,能给人以祸福。中国古代的灵魂观念、鬼神观念与印度佛教的“识”、“我”、“饿鬼”等观念涵义均不相同,而中国佛教学者却是以灵魂不灭观念去理解佛教所说的生死轮回的主体,他们也以中国古代人死为鬼的传说去论证佛教的生死轮回说。

(2)佛教神不灭论与祖行崇拜。中国古代祖先崇拜是原始社会鬼魂崇拜的产物,约产生于氏族公社母权制时期,是为追念氏族的生存繁衍之本的崇拜形式。后随父权制的确立,又萌生了父系祖先的庇佑本族成员的观念,祖先鬼魂被视作本族的神秘保护力量而受崇拜。祖宗是对始祖及先世中有功有德者的尊称,认为其功绩值得永远纪念,其鬼魂是后代永久的崇拜对象。在阶级社会里,特别是在封建宗法制度下,祖先崇拜成为维护以血缘为基础的家族内部团结、巩固父权统治的有效因素。正因为祖先崇拜的这种特殊功效,中国古代统治阶级都特别重视宗庙祭祀,借以巩固其统治地位。中国佛教学者,尤其是身居统治地位的佛教学者也都十分重视宗庙祭祀,这既有利于自身的政治统治,又用以论证神不灭论。王琰著论讥讽范缜说:“呜呼范子!曾不知其先祖神灵所在。”范缜针锋相对回答说:“呜呼王子!知其祖先神灵所在,而不能杀身以从之。”[注释:《范云传附从兄范缜传》,《南史》卷57,第5册,1421页,北京,中华书局,1975。]围绕祖先崇拜,论争极为激烈。梁武帝引《礼记》中《祭义》和《礼运》的话指责范缜的《神灭论》违背了祖先崇拜的习俗。曹思文批评范缜神灭论,列举了两条理由,一是说形神相即不合实际;二是违背宗庙祭祀。范缜认为,宗庙祭祀只是圣人为教育人们,提倡孝心之举,并非真的有鬼承受祭礼。曹思文强烈反对范缜“以无鬼为义”的说法,认为宗庙祭祀如果只是为了圣人说教的方便,不是成了既欺天又欺人之谈?由此看来,祖先崇拜既是中国佛教学者神不灭论的思想渊源,也是神不灭论的直接论据。

同类推荐
  • 戴建业精读老子

    戴建业精读老子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中国古代一部抽象的哲学著作,也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它被誉为“万经之王”,千百年来,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戴建业教授以深厚的学养、风趣的文笔、独到的视角,用随笔的形式深入浅出地为大众阐释老子的思想,解读古老智慧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逐篇精讲《老子》,讲透老子智慧。为读者解答:为什么高者应就低?为什么柔能胜刚?为什么拙能胜巧?……戴教授把老子请上前台,面对这个时代发言,拂去我们的孤独、焦虑、痛苦,帮助我们找回心灵的宁静。
  • 传习录(中华经典藏书)

    传习录(中华经典藏书)

    王阳明是明代有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在学术思想方面继承了宋代大儒陆九渊的“心学”,并以自己的体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传习录》是王阳明门人弟子所记录的王氏讲学言论及其答友人、弟子的论学书信的汇编,包含了王阳明思想的哲学体系及基本主张,是研习王阳明心学的最基本的作。其与孔门的《论语》相似,为“阳明学派”的启蒙典籍,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本书对《传习录》原典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解读,从现代人立身处世的需要出发,以通俗易懂的文字深入阐释了王阳明在立志、修心、仁爱、至诚等方面修身处世的人生智慧,从各个角度阐发蕴藏其中的真理,以便读者更加透彻地理解《传习录》中所包含的智慧,从中获得熏陶和启迪。
  • 黑格尔的智慧: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解读

    黑格尔的智慧: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解读

    黑格尔的著作集德国古典哲学之大成,创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他认为:“绝对观念”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世界的运动变化乃是“绝对观念”自我发展的结果,他认为自己的哲学就是“绝对观念”的最高表现。他认为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是一个过程,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而其内部矛盾乃是发展的源泉。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 中华家训(第二卷)

    中华家训(第二卷)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齐家”文化源远流长。“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
  • 老子·庄子

    老子·庄子

    《老子》,又称《道德经》,是中国道家的主要经典。《老子》共5000余言,原分上下两篇,通常称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合称《道德经》。全书言简意赅,博大精深,内容极为丰富。在书中,老子以其独有的视角,探究了宇宙的形成、万物的本源、国家的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的哲学和政治问题。发前人所未发,述前人所未述,并且提出了“道”“自然”“无为”等著名的哲学概念,成为中国哲学的基石之作。 庄子《庄子》是道家的重要典籍,是庄子学派的著述总集,由庄子及其后学著。《庄子》现存33篇,计《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是中华民族丰厚的思想资源与智慧宝库,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异界寻宝大师

    异界寻宝大师

    重生于天宝星球,萧然发现这颗庞大的星球存在着一件神奇的事情,那就是全民寻宝!神奇的宝蚕能够织出一张张的藏宝图,寻宝师们解开藏宝图,便能得到各种各样的神奇的物品。比如金币、锦缎、灵药、武器……融合了智能程序的萧然,化身为‘超级电脑’,任何宝图在他的眼中,都没有秘密可言!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校花的全职男友

    校花的全职男友

    异能王者回归和谐友爱的社会生活,立志做一名遵纪守法对祖国花朵有贡献的五好市民,却不料校花、警花、军花、医花、樱花纷沓而来。看佣兵之王如何转型妇女之友,诠释真正的全职男友。真的勇士,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能够直面坎坷的命运。真的男人,敢于搞定一窝妹子,最后还能坚定地雄起!“地球上没有我不能攻破的堡垒,但我心甘情愿为你折翼。”PS:新书求推荐~求收藏,你们的鼓励才是柳下的动力。每日两更保底,争取三到四更。固定更新时间为中午、晚上。特别承诺:不会影响网游老书的更新和网游新书的筹备。
  • 白折山杀仙传

    白折山杀仙传

    张云海自幼生活在苦寒之地,这是神给予他的命运,每隔一百年,苦寒之地就会爆发一场巨大的灾难,张云海的家族在这场大灾难中全部覆灭,而他则带着全族人的希望踏上了逆天改命之旅。
  • 剑耀长虹尽逍遥

    剑耀长虹尽逍遥

    玉小泣嘴角一抽,杏仁的双眼瞪的很圆,暗道一声‘佩服’。整个过程尹正文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没有丝毫迟疑,几乎是做完一个动作另一个就接踵而来。唉,动作熟练的让人心疼……
  • 半城烟雨半城伤

    半城烟雨半城伤

    有些事情是永远等不到结果的,因为彼此之间的太多原因,最初相亲相爱的两个人如今形同陌路,咫尺天涯。
  • 妈咪很惹火

    妈咪很惹火

    她逃课,他帮她签到;她骂人,他帮她堵嘴;她打架,他帮她捆人;她要他?嗯,脱掉衣服配合。六年前,她是凤岭城中最爱惹祸的慕容千金,他是她最忠诚的拥护者俗称狗腿。她天不怕地不怕,却在某天早上醒来发现自己上了Boss大人寄养在她家的私生子?好吧,为避免被自家老头子打成残废,她先逃了。六年后,小包子私逃回凤岭城,于是一场盛世大战拉开序幕。几年后重逢,他的魔掌伸向了她。
  • 会穿越的东北虎

    会穿越的东北虎

    云宁穿越成了一只动物园里的东北虎幼崽,当他接受身份准备安心当条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咸鱼的时候,才发觉原来这只是开始。侏罗纪世界…狂暴巨兽…金刚…环太平洋…哥斯拉…云宁挑战一路挑战…
  • 王妃贵不可欺

    王妃贵不可欺

    现代医学天才唐诗,一朝穿越成了王爷的贴身丫鬟,传闻赵元璟不仅双腿残疾,而且性情残暴,府内的丫鬟死了一批又一批,所有人都等着唐诗的尸首从八王府抬出来。——后来,世人皆说,唐诗一小小丫鬟,配不上贵为皇嗣的赵元璟,就连王府的人都这么认为。直到唐诗出事,众人才知,那个看似一无是处的人其实是赵元璟的定心丸,眼珠子。她不在,他会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