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20600000116

第116章 中国佛教的禅修论(上)(5)

(2)就南北两地禅学的关系来说,正如僧传所载:「江东佛法,弘重义门」〔注释:《慧思传》,《续高僧传》卷20,《大正藏》第50卷,563页下。〕,「佛化虽隆,多游辩慧」〔注释:《习禅篇后论》,《续高僧传》卷20,《大正藏》第50卷,596页上。〕南方重义理,北方重实践,是当时佛教的历史事实。这是说,第一,北方禅学盛于南方;第二,南方禅学较多与义理之学相糅合,并非说南方禅学不兴盛,更不是说南方无禅学。南北佛教学风的不同,推动了两地的交流。北方禅师大批南下,弘扬禅法,直接推动了当时南方禅修的盛行。南方有的禅师也专程北上取经,如摄岭三论学系的著名僧人慧布,尊奉「三论」,而又偏重于禅定。他北至邺都,向达摩门下的慧可禅师问学,求其所见。又西至荆楚,与慧思讨论大义,也获得印可。慧布回到栖霞后,与寺内的禅众专习禅法,并请保恭禅师主持栖霞寺,指导禅修。又,南方的禅师之间也经常进行交流,如摄岭僧人与智顗的关系就很密切。禅师们频繁交流,一方面,使不同传承系统的禅学趋于契合,如后来天台宗、三论宗和禅宗诸家禅学,虽然学说渊源不同,禅修方法有异,但是在思想上仍有一脉相通之处。再一方面,是使义理与实践、教与禅逐渐走向合流,推动理论与实践融会成完整的体系,从而为佛教宗教的创立准备了条件。

(3)就中国禅学的形成来说,南北朝禅师通过多方面的创造性的学术活动,而为新禅学体系的创立奠定了基础:一是突破佛典神圣观念的束缚,独立地评判佛典的高下,选择自认为义理最高的经典作为修禅的依据。二是领悟而又不拘于佛典的文句,从中提出新的观点新的命题、新的禅观方法。三是突破原有坐禅入定的藩篱,贬斥一味「宴坐」的禅法,拓展了禅修的新法门。四是在译出唯识系等经典的影响之下,中国禅学日益与心学相融合,偏重于主体「心」的修持,同时在此基础上构筑心性论、工夫论和境界论的禅学体系。这从前面所述的慧文、慧思、达摩、慧可等禅师的活动中,可以或看出其端倪,或看出其轮廓。中国化的禅学体系可谓呼之欲出了。

天台宗的圆顿止观法门

一、止观的涵义与类别

天台宗教义的根本特点提倡教观双运,解行并重,止观不二。教观的「教」指教相,是把佛典中止观的涵义与类别的论说,就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加以整理、分类、批判,从而探究其真髓;「观」即观心,是通过观心实践,体认、把握佛教的真髓。这是理论与实践互相补充、互相结合、互相完成的方法。解行的「解」,是指智解,是通过见闻学习来理解教义;「行」,修行,实践躬行教义。两者兼重并行。如上所述,止观的「止」是离邪念,绝分别,使心安住于一境的修持实践;「观」是发起正智,照见诸法。止观大体上相当于定慧。天台宗所说的教观、解行与止观密切关联,解和观同指智慧、理解方面;行和止同指修持实践方面。解行与止观相当。教观的观是一种观心实践,通过观心以体悟佛教教理,和止观的观相通。

天台宗特别注重止观的修习,该宗的创始人智顗说:

若夫泥洹之法,入乃多途,论其急要,不出止观二法。所以然者,止乃伏结之初门,观是断惑之正要;止则受养心识之善资,观则策发神解之妙术;止是禅定之胜因,观是智慧之由藉。若人成就定慧二法,斯乃自利利人,法皆具足。……当知此之二法,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若偏修习,即堕邪倒。〔注释:《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大正藏》第46卷,462页中。〕

「结」,烦恼。这是说,止观是佛教的两种根本修持方法,是通往涅盘的必由之路。止是消除烦恼,修养心识,远离邪念,心专注于一境,观是断灭妄惑,策发神解,产生智慧。止观不能偏修,两者要并重双修。止观包含了佛教的一切理论与实践,囊括了一切佛法,止观是天台宗的根本教理和根本教法。

智顗师父慧思所传的止观有三种,称「三止观」。相应地,智顗也有论述三止观的三部专着。智顗门下章安灌顶在《摩诃止观》的序文中说:「天台传南岳三种止观:一渐次、二不定、三圆顿,皆是大乘,俱缘实相,同名止观。渐则初浅后深,如彼梯磴。不定前后更互,如金刚宝置之日中。圆顿初后不二,如通者腾空。」〔注释:《摩诃止观》卷1上,《大正藏》第46卷,1页下。〕「南岳」,指慧思。「渐次止观」是初持戒,次修禅定,最后修实相。由低到高,如登阶梯。智顗依此而说《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不定止观」,是说在修持安般禅的「六妙门」即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还、六净的过程中,不依固定的先后次第,而是随顺众生的根机,酌情而行。智顗依之说有《六妙门》。「圆顿止观」,初后不二,当下全部体得实相。智顗依之而撰《摩诃止观》。三种止观中的圆顿止观体现了智顗最成熟的思想,是智顗独特的观行体系,极为重要。天台宗还因以圆顿止观为教法,又名圆顿宗。

二、圆顿止观法门

智顗在《摩诃止观》卷1上说:

圆顿者,初缘实相,造境即中,无不真实。系缘法界,一念法界,一色一香,无非中道。己界及佛界、众生界亦然。阴入皆如,无苦可舍;无明尘劳,即是菩提,无集可断;边邪皆中正,无道可修;生死即涅盘,无灭可证。无苦无集,故无世间;无道无灭,故无出世间。纯一实相,实相外更无别法。法性寂然名止,寂而常照名观。虽言初后,无二无别,是名圆顿止观。〔注释:《摩诃止观》卷1上,《大正藏》第46卷,1页下-2页上。〕

这是说,圆顿止观的对象、境界是诸法实相,是「造境即中,无不真实」的中道实相。也就是说,一切诸法,无非中道。由此可以说,五蕴十二处(阴、入)即是真如,烦恼即是菩提,边邪即是中正,生死即是涅盘,一切诸法,即是纯一实相。诸法的「法性寂然」即是「止」,虽「寂而常照」即是观。止观「虽言初后」但又「无二无别」,也就是在止观时,形成即空即假即中的境界。这就是圆顿止观的内容和意义。圆顿止观说,强调从生命的负面悟入真理,就烦恼、无明、生死而证入菩提、中道、涅盘。这也就是说,在智顗看来,像有的佛典所说那样,要先灭除、转化生命的负面东西,才得以悟入真理,获得解脱,是一种非圆顿的方法。天台宗的圆顿止观是奠立在一切众生都具有佛性说的基础之上的,智顗认为佛性具足一切善恶法的存在,佛性寂然是止,佛性寂然而起观照功能是观,观照离不开佛性,故也可以说观照的对象都是佛性的体现。根据这种佛性说,智顗认为众生也不需要离开诸法而另求真理,不需要离开生命的负面再悟入真理。

圆顿止观法门主要包括止观的对象和修持方法两个方面,而修持方法中最主要的是「一心三观」和「十乘观法」,此外尚有预备性的方法和修观的行仪等。

(一)一心三观

一心三观是指一心在同一时间里同时观察空、假、中三种实相(道理)。空观是观一切存在自性本空,假观是观一切存在是缘起假名,中观是观一切存在非空非假的中道实相。

「一心三观」是天台宗人止观学说的核心。智顗着重和「次第三观」对举来论述「一心三观」。他在晚年又与「别相三观」、「通相三观」相对说,藉以突出「一心三观」的圆融性、圆满性、圆顿性。智顗强调,「一心三观」的每一观均可以统摄其它二观,如取空观,则一空一切空,一切皆空。同样,取假观,是一假一切假,一切皆假;取中观,也是一中一切中,一切皆中。空、假、中三者于一心中,无二无别,观空即观假、中,观假即观空、中,观中即观空、假。这都是有别于其它三观的。

智顗既把止观法门的观门分别为「次第三观」和「一心三观」两个层次,同时又认为「次第三观」是「一心三观」历程的展现。他在《摩诃止观》卷3上说:

观有三:从假入空,名二谛观;从空入假,名平等观;二观为方便道,得入中道,双照二谛,心心寂灭,自然流入萨婆若海,名中道第一义谛观。此名出《璎珞经》所言。二谛者,观假为入空之诠,空由诠会,能所合论,故言二谛观。……从空入假,名平等观者,若是入空,尚无空可有,何假可入?当知此观为化众生,知真非真,方便出假,故言从空;分别药病,而无差谬,故言入假。平等者,望前称平等也。前观破假病,不用假法,但用真法,破一不破一,未为平等。后观破空病,还用假法。破用既均,异时相望,故言平等也。……中道第一义观者,前观假空,是空生死;后观空空,是空涅盘,双遮二边,是名二空观。为方便道,得会中道。故言心心寂灭,流入萨婆若海。又初观用空,后观用假,是为双存方便。入中道时,能双照二谛。〔注释:《大正藏》第46卷,24页中、下。〕

「萨婆若海」,智慧海。这里的二谛观、平等观和中道第一义谛观「三观」,语出《菩萨璎珞本业经》的《贤圣学观品》〔注释:文云:「三观者,从假入空名二谛观,从空入假名平等观,是二观方便道,因是二空观,得入中道第一义谛观。」(见《大正藏》第24卷,1014页中)。〕二谛观就是观假空二谛,又名从假入空观。现象世界的各种事物由因缘和合而成,都无独立自性,是假有;从假有观其普遍的空的本性,是为从假入空观。平等观又名从空入假观,还名从空出假观。这是大乘人为了救度众生,决定不停住于空的境界,而从空的境界回到现实世界,是为从空入假,从空出假。同时,对此假有世界,又绝不执为实有,仍以其本性空而观其空。如此以空观假,又以假观空;以空破假,又以假破空;破假后是空,破空后是假,名为平等观。中道第一义观,中道即最高真理,也即第一义,中道第一义谛观即中观。这是既不偏执空或假,同时又超越空与假,如此观照世界,即能得到最高真理。否定对有生死的现实世界的执着,是生死空;否定对纯然是空的真理世界的执着,是涅盘空。这种二空观是「双遮」,是超越两方面偏执的中道第一义谛观。再换一个角度说,二谛观是以空来否定现实事物的自性,是肯定空;平等观是以空空来否定空的世界,还归于假,实即肯定假。这两种肯定是「双照」。这也是中道第一义的境界。可见,「次第三观」都是一心的观照,是主体性的作用,也就是「一心三观」。智顗的「次第三观」说是通过观空与观假的辩证关系,论述了具体与抽象、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差异与同一、现象与本质、事物与本性、认识与真理等重大认识论的问题,表达了对宇宙万物的真实或真理的看法,以及如何体证真理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思维意义。然而智顗又主要是以空观为核心论述「次第三观」和「一心三观」的,这就难以全面地把握人生宇宙的真理了。

同类推荐
  • 周易六十四卦故事

    周易六十四卦故事

    本书是对《周易》六十四卦的解读,包括: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等。
  • 老子的生命智慧

    老子的生命智慧

    《老子的生命智慧》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重要的哲学思想,潜移默化了中国人生活的方式。虽然西风东渐,西方思想成了主流,但老子的许多思维方式仍深深埋藏在中国人生命的底层。西方文明科技带来的繁花盛世,却相对使现代人的心灵更形枯竭,不知所为何来?这样的反应都因缺乏生命指引,瞬时迷失自我。《老子的生命智慧》以现代语言、贴近现代人的经验说解《老子》,浅显易懂,却蕴含至理,直探人心底层,追索生命的智慧,让老子这门探究生命底蕴的生命哲学能够帮助现代人走出心灵的桎梏,生命得以开展,寻求更豁然大度的天空。书中收录《老子》八十一篇全文,让我们藉此机会从头认识老子这位大师,在字里行间有自己的领悟。
  • 不过是向死而生:哲学大师人生省思录

    不过是向死而生:哲学大师人生省思录

    《不过是向死而生:哲学大师人生省思录》主要讲述了,死亡令人恐惧,死亡的思考扣人心弦。死亡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事实,必经的“生命最后的成长”。在死亡深处,这个世界的“意义”才开始像泉水一样向我们涌现。柏拉图将哲学称为“死亡的练习”,古今中外的哲学大师对死亡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思考。
  • 问道者——周辅成文存

    问道者——周辅成文存

    本书由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燃灯者》作者赵越胜先生亲自选编,精选著名哲学家和伦理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周辅成先生的十三篇文章,并将其分成四个单元,勾勒出周辅成先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问道精神,也体现那一代学者的风骨和学识。
  • 谭嗣同哲学思想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谭嗣同哲学思想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本书利用经典诠释学、哲学、文化人类学、比较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最新成果,审视、反思谭嗣同的哲学思想;通过对谭嗣同所关注的哲学问题的具体解读以及与其他人的比较分析,对谭嗣同仁学视域下的以太观、三纲观、平等观和孔学观视域下的诸子观、经典观等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力图全方位、多维度地呈现和还原谭嗣同的哲学思想。
热门推荐
  • 我的男友是水鬼

    我的男友是水鬼

    我从小身体不好,爹妈为了给我保命,给我认了个鬼干爹。说什么,认神做干爹干妈的太多了,神仙忙不过来。认鬼的只有我一个人,肯定疼我。平平安安长到大,干爹突然就找上门来了,要我嫁给他。什么,我认得不是干爹,是老公?!我的咧个妈啊……
  • 一生执念

    一生执念

    是啊,是我错了啊,明明知道你不爱我的。却还是情不自禁的去飞蛾扑火。爱情,糖一般的甜。可为什么你的爱,如此之痛?为何明明知道我爱你,还要一次一次的伤我的心?为何在我终于放下对你的执念之时,你却偏偏又来纠缠我?三生孽缘,两生牵挂,一世执念。再次回眸,却发现,这一切,只不过是一场梦。一场,自己给自己编的梦……
  • 快穿攻略反派boss你不乖

    快穿攻略反派boss你不乖

    饱受欺凌的阴郁少年?杀人如麻的病娇太子?偏执成性的…呃…一只猫?司影歪歪脑袋,这都是什么东西?鸦色睫羽轻颤,司影一把将统子拽了过来。“请告诉我,这些东西,是什么?”系统嘤嘤嘤:主神大大,我也不知道天道爸爸抽什么疯,让你去扶持攻略反派boss啊!…等等!我为什么要说天道爸爸坏话?!啊啊啊要死要死!!这操蛋的统生呐!#我的宿主乖巧听话讲礼貌#反派boss是一个大变态@_@
  • 重生之傲世嫡妃

    重生之傲世嫡妃

    当邪魅张狂的她遇上冷血无情的他;当冷酷到底的她遇上柔情似水的他;当嚣张狂妄的她遇上暴怒凶狠的他;当脆弱不堪的她遇上冷酷无情的他,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是擦出一个大洞,还是擦成结合一个大火花呢?
  • 北海飞花

    北海飞花

    只是一部男主最后死了的短篇小说而已。慎入。
  • 殿下人家不喜欢你

    殿下人家不喜欢你

    暮芊仇一朝穿越到刚逝去的草包杀手身上。本以为会过上刀尖舔血的日子,没想到因为太过草包被安排到胤王权彧身边做卧底。因为一碗甲鱼王八汤还成了他的贴身婢女!权彧每天想的就是如何追到暮芊仇~ 可惜用错了方法,对暮芊仇一顿挑衅。 暮芊仇:我不是人但你是真的狗。戎烈:“胤王殿下啊!这强扭的瓜不甜,咱别牵强了。”权彧:“强扭的瓜不甜?老子蘸糖吃不行吗?”她就纳闷儿了怎么别人穿越就是各种金手指,爽翻天的操作,怎么到她这就行不通了呢?
  • 莫道不惜缘

    莫道不惜缘

    如果我们会再见面,我希望我有勇气转身离开。从小,韩晓溪唯一的愿望就是嫁给他。可他却恨她入骨。从第一次见到韩晓溪时,莫源就讨厌她。"莫源。你赢了。我放弃了。你自由了。"
  • 妖珠变

    妖珠变

    令林旭意想不到的是,玲珑妖珠竟然藏纳百尺大妖……令林旭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妖珠不知为何方神物,但凡妖珠一出,绝世神兵,旷古奇宝皆为瓦砾……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