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20600000010

第10章 中国佛教哲学的历史演变(2)

与东汉、三国、西晋时代的中国佛教相比,可以看出,东晋十六国时代的佛教哲学,已由比附义理转为自由发挥思想,而这种自由发挥又受到魏晋玄学思维的体用模式的深刻影响。同时,佛教内外的思想争论日益增多并趋于激化,如六家七宗不同学说是佛教内部的争论,因果报应、神灭神不灭以及佛教与儒家伦理纲常的关系等问题是当时佛教与教外学者的一些争论焦点。在争论中,佛教和玄学一样,表现出了与儒家伦理调和的鲜明倾向。此外,在扩展哲学领域和深化哲学思想方面也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当时对宇宙论、本体论、果报论、神不灭论、法身论等问题的探索,都表明中国佛教哲学在向广度和深度开拓。

学派哲学的兴起

南北朝是中国秦汉以后政局分裂持续时间最长的时期,也是中国佛教第二个信仰高潮时期。此时译出的佛经越来越多,讲习经论之风也越来越盛。不同经师、论师各立门户,重视师传,形成了涅盘、三论、成实、地论、摄论等诸多不同的学派。各派都着力宣传本派的哲学,并由此而产生了教内外不同观点的争论。

南北朝佛教学派哲学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而其中心问题则是心性论。心性论学说在南北两地侧重点有所不同,在南朝为佛性论。佛性论阐述的是人有没有成佛的内在根据和成佛的可能,是否人人都有佛性,人性是善是恶及如何去恶从善、成就佛果等问题。在北朝心性论的重点为阿赖耶识说。阿赖耶识是梵语的音译,意译为“藏识”,可称为一种更深层的潜意识。大乘佛教瑜伽行派认为,阿赖耶识是宇宙万有的根本,变现万物的根源。阿赖耶识是净是染、是真是妄,成为南北朝佛教争论的重大问题。

南北朝佛教学说重心的转移不是偶然的。晋代以来流行的般若学,宣扬万物皆空,教人不要执著,强调离开执著是佛教的根本出发点。这种学说与中国固有哲学思维并不合拍,中国佛教学者总是赋予“空”以这样那样的实体意义,肯定人死后有永恒的神或灵魂存在。这种看法,在宣传佛性说的《涅盘经》传入之后,更加得到强化。涅盘学认为人人都具有天生的佛的本性,人人都能成佛,所以都应本着这种自觉,精进不懈。中国佛教学者更据此建立成佛的主体性立场。当时的夷夏之争和神灭神不灭之争,也推动了佛教进一步向中国固有哲学思维、观念靠拢。一方面维护神不灭论立场,一方面又超越形神关系的论辨,直说心性问题,从更深的层次,即不只是从形体与精神的关系,而且是从人的内在本质去阐述成佛的主体性,以维护神不灭论,巩固佛教的核心理论基础。这种人人都有佛性,通过修持可以求得死后成佛的学说,也更符合深受战乱痛苦的广大人民的迫切愿望。这种种情况,决定了佛教学说重心的转移。

南北朝佛教学派围绕心性论而展开的哲学理论以及其他富有哲学意义的思想,重要的有:

(1)关于佛性论和顿悟论的新解。南朝晋宋之际竺道生根据对《般若经》和《涅盘经》精神实质的领悟,就成佛的根据、方法、目的和境界等问题提出一系列新见解,形成了富有创新性的佛教思想体系。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佛性论和顿悟论。竺道生认为,佛性是众生成就佛果的本性(根据),是人人具有的。当时传入的佛经并没有一阐提[注释:一阐提,梵语音译,意指断绝一切善根、不信佛法的人。]成佛之说,他独具慧眼,首先提出一阐提也有佛性,也能成佛的观点。他还提出顿悟渐修说,认为成佛是一个以不二的智慧冥契不可分的真理而豁然贯通的顿悟过程。谢灵运的《辩宗论》[注释:石峻等偏:《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1卷,220~224页。]结合夷夏之别和儒家学说对此说给予补充说明,支持竺道生的观点。

(2)“神”与“佛性”的沟通。东晋以来,神灭与神不灭的争论仍在激化。在中国佛教学者看来,只有主张众生神明相续,才能成为佛,因此,他们都对神灭论思想不遗余力地给以反驳。他们强调神与物不同,它另有来源和去处,成就佛的法身就是成就神的独立存在形式。梁武帝还立“神明成佛”论,强调“神明”即精神或灵魂,既是轮回报应的承担者,又是众生的佛性和成佛的主体,这就把神与佛性沟通起来,为鼓励众生信教成佛提供了论据。

(3)对于阿赖耶识的歧解。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根本理念阿赖耶识传入我国以后,引起了南北朝一些论师的极大关注,并产生了种种不同的理解。摄论师认为阿赖耶识是妄识,但其中也有一部分净识,强调发展净识,对治妄识,以成就佛果。地论师分为南北两道,南道认为阿赖耶识就是“自性清净心”、“佛性”;北道则认为阿赖耶识是妄识,因此而与摄论师的看法合流。

(4)真心本觉说和真如缘起说的提出。《大乘起信论》把成佛的基础安顿在众生的共有本性上,并把这种共同本性称为“真心”。真心是离开妄念而有其体的,是原来觉悟的。这种众生普遍具有的真心,也是宇宙万物的本体,是万物生成的根据。与此相关,该论还宣扬“真如缘起”说,这是以宇宙的心来统一阐明成佛论和宇宙论以及两者相关联的新学说,其影响甚为巨大和深远。

(5)关于二谛义的争论。二谛指真谛和俗谛。谛,谓真实不虚之理。真、俗二谛是佛教认识论、真理观的根本问题。南朝成实师和三论师都大谈二谛,认为这是对成佛有决定意义的问题。成实师主张二谛相即,三论师认为真谛离有离无,俗谛即有即无,只有综合两者才是中道。梁昭明太子萧统也曾与道俗二十二家反复议论二谛问题。

(6)佛教冥想实践的发展。冥想是佛教实践的根本内容,包括坐禅、念佛等多种方法。佛教初传中国,它的冥想法被视为神仙方术的同类。大乘般若学传入中国后,又把佛教冥想从神异的实践提升为般若的观照。著名僧人昙鸾在研究般若思想的基础上,由信仰长生不老的方术转为虔诚的念佛修行,信奉弥陀净土,祈求永生西方极乐世界,体现了中国佛教的重要追求,它对民间乃至上层知识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7)佛教与儒、道。儒、道、佛三家的关系问题,仍然是南北朝思想领域的重大问题。儒、佛思想斗争的重点是神灭神不灭之争;此外,儒家指责佛教不忠不孝,紊乱纲纪,祸国殃民,受到佛教的抵制。佛、道两教的斗争也甚为激烈。道士打着夷夏之别的大旗,猛烈攻击佛教,指责佛教入国破国,入家破家,入身破身,佛家也大力给以反击。一些佛教学者则强调道家的虚无和佛教的修空一揆,并提出三教同源、三教一致的观点,竭力调和三教的矛盾。

从中国佛教哲学发展的轨迹来看,南北朝时佛教的学风、方法和思想重心都生了变化。讲经风气代替了清淡。“得意忘言”、“彻悟言外”的思维方法,一度又让位于寻章摘句、注释解读。深研经义,自立门户,创建学派,成为佛教的时尚。佛教学者的兴趣转向探求成佛的主体性,从宇宙的心或个体的心去寻求解脱之道。这就带来了修持方法、理想人格和最高境界等一系列重大的变化,并标志着中国佛教和中国哲学由探讨宇宙本体变为探究人类本体、人类本质的历史性转折。

宗派哲学的繁荣

隋唐盛世是军事强大、政治统一、经济发达、文化教育灿烂的时代,也是中国佛教信仰鼎盛的时代,中国佛教哲学进入了繁荣的时期。此时,佛教人才济济,自隋初迄至武则天时,可以说全国第一流的思想家绝大多数都集中在佛学界。这些佛教学者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也循着组织异说、求同求通的趋势,纷纷创建佛教宗派。自隋代直至唐玄宗时,就形成了天台、三论、法相唯识(慈恩)、华严、律、净土、禅、密诸宗,八宗争鸣,竞放异彩。宗派与南北朝的学派不同,“有是创始,有传授,有信徒,有教义、有教规的一个宗教集团”[注释:汤用彤:《论中国佛教无“十宗”》,《汤用彤全集》第2卷,372页,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隋唐佛教宗派的形成是中国佛教成熟、兴盛的集中表现,也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标志。

隋唐时代佛教理论的中心也是心性问题。当时一些富于理论色彩的宗派都重视对心性问题,尤其是佛性问题的论述。天台宗十分重视“心”即主体的作用,并对人性的善恶问题给予特殊的关注。法相唯识、华严和禅三宗,都主张从主体活动、主观心性入路,以求成就主体的理想境界。但三宗对心性的论述又有重大区别,法相唯识宗侧重于对个体现实生命的解剖心理现象的分析,从经验的分解入路,以求转变意识,成就智慧,进入佛境;华严宗和禅宗则突出成佛的内在根据,肯定生命的本质是真心或佛心,并强调真心或佛心既能成就佛果,也能开出一切理想的存在。真心是宇宙的心,与法相唯识宗的个体的心不同,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唯心路线和方法。

下面着重简述中国化的佛教宗派哲学思想的要点,以窥见隋唐佛教哲学的主要特征。

(1)天台宗的止观哲学。天台宗创始人智顗建立了止(定)和观(慧)双修,即大乘佛教“空”的哲学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系。他以空论哲学智慧为基础,把佛教实践系统化,并揭示了通过在哲学指导下的实践进而跃入深邃境界的途径。这就纠正了以往佛教学者对般若思想空泛理解的偏颇,推动了信仰实践的主体化,使佛教成为真正的中国宗教,因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哲学上,天台宗的中心思想是阐述宇宙万物实际相状的实相论。“一念三千”和“三谛圆融”两个命题是构成实相论的两个主要层面。“三千”指三千种世间,表示宇宙万物。所谓一念三千是说三千种世间,宇宙万物,具在微细一念心中。又,表现每一现象的原理是圆融三谛(空、假、中),空、假、中同时具于一念。空、假、中都是真实的,故称为三谛。三即一、一即三,三一圆通,无障无碍,是为三谛圆融。一念中呈现宇宙万物并同时观照每一事物的空、假、中,构成为天台宗观法修行的基础。天台宗的实相论具有鲜明的宗教认识论的内容,也具有宇宙论的意义。唐代天台宗人又吸取《大乘起信论》的真如说,以为真如即佛性,由此提出了无情有性说,强调一切无情的草木、山石、砾尘,皆有真如佛性。这与当时佛教心论思潮相呼应,而把天台学重心转到心性论上来,并对以后天台宗思想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同类推荐
  • 相约在微博——罗素的幸福之路

    相约在微博——罗素的幸福之路

    《相约在微博:罗素的幸福之路》充满了哲理的语言和丰富的思辨。为了使广大读者朋友能够比较容易地读懂《相约在微博:罗素的幸福之路》,并能够从中汲取幸福的智慧,《相约在微博:罗素的幸福之路》特采用“与罗素相约在微博”的这种当代流行的文化形式来拉近读者与罗素这位伟大哲学家的距离,通过“微博式”方法,将罗素的精辟话语进行深刻阐述、剖示和拓展,让读者对幸福这个概念以及获得幸福的方法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并能够实在地运用于社会生活中,获得真正的人生幸福。
  • 孟子趣说1.用历史擦亮思想

    孟子趣说1.用历史擦亮思想

    本书作者以幽默诙谐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孟子其人、其代表学说,从一个小“误解”开始,发掘历史真相,作者从孟子思想谈起,探讨的却是中国的历史和社会文化,引导读者独立思考。
  • 季风讲圣贤家训

    季风讲圣贤家训

    本书详细介绍了诸葛亮、颜之推、谢安、范仲淹、欧阳修、包拯、苏洵、朱熹、张英、曾国藩10位历史名人的治家之道,这些家训沉淀着丰富而又厚重的智慧,具有丰富的教育功能和深刻的生活意义。也正是由于这些家训的存在,才使得一个人、一个家族,乃至整个国家都拥有了灵魂,使得华夏文明亘古长青。这是一部治家图书,也是一部修身指南。这些古圣先贤所留下来的家训给我们带来了谆谆教诲,也令我们感受到了一股浩然正气。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这正是我们所要牢记的,而这种高尚的情操也时刻激励着世人。
  • 鬼谷子

    鬼谷子

    《鬼谷子》是人类文明“轴心时代”产生的一部奇书,其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哲学、政治学、军事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情报学等多种学科,是一部可以被广泛解读的著作。《鬼谷子》提出了“捭阖”、“反应”、“内揵”、“飞箝”、“忤合”、“揣摩”等游说和谋略的原则和技巧,对纵横家学说的理论构建做出了重要贡献。它提供的智慧与谋略至今仍对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着指导意义。
  •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这本金开诚主编、陈长文编著《纵横家与“合纵连横”》,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混在过去当乐坛大佬

    混在过去当乐坛大佬

    某天,张扬一觉醒来,揉了揉因为过久的沉睡而发懵的脑袋,起身来到客厅接了一杯水,看着墙上挂着17年的日历,随手扔进了垃圾箱……老妈:“你个败家玩意,好端端的扔啥日历?”我:“都过期那么久了,不扔留着过年啊!”老妈:“我特么新买的!”随后一把抢过日历重新挂在了墙上。我:???!!卧槽!!!
  • 兀镜

    兀镜

    他们相遇,美好而宁静,又像是无味的毒品,慢慢渗入彼此的内心。每人心中有一面镜子,但始终看不清镜子中的自己,逐渐忘记那面无用的镜子,终将找不到自己的内心。当高楼筑起,镜面破碎,一切都暴露在空气之中,大概这一切,都会有个结果。
  • 风舞华起

    风舞华起

    这白衣少年看去不过十八出头,生得剑眉朗目,面如冠玉,品貌清俊。举止斯文,俊逸潇洒,手中拿着一柄黝黑的摺扇。
  •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是戏剧之王莎士比亚的巅峰之作。《哈姆雷特》讲述了丹麦国王的合法继承人哈姆雷特,其父王被杀,母后被迫改嫁,王位也被篡夺。他经历了艰苦的磨难,最后终于在父亲鬼魂的提示下,查明事实真相,替父亲报了仇。而他自己却在仇人设下的圈套中与其同归于尽。《哈姆雷特》的整个故事渗透着属于莎士比亚那个时代的精神,是莎士比亚人文主义和对现实生活批判精神的最深刻的表达。本书还收录了莎士比亚另外两本经典剧《麦克白》和《罗密欧与朱丽叶》。
  • 冰冷校草宠萝莉

    冰冷校草宠萝莉

    萌宝冷流月和韩大男神韩以辰的爱情故事,纯属宠文,纯属宠文,纯属宠文,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 棂惜别

    棂惜别

    星界学院的陌汐月,那是响当当的人物。一呼百应,无人反抗。直到一个高冷天才的出现,打破了现状。“喂,你什么意思?”“你猜啊!”“喂,你搞什么鬼?”“为你准备的秘密。”
  • 我的系统有点皮

    我的系统有点皮

    叮咚!极道系统启动,请选择极道方向:阳极,妙手回春,普度众生(防御)阴极,血流千里,伏尸百万(进攻)请选择(5)叮咚!由于宿主没有选择,系统默认同时选择。初始化系统完毕,你拥有一百点潜力值,请分配(5)叮咚!由于宿主没有分配,系统默认宿主放弃分配,潜力值退还!
  • 圣婴

    圣婴

    中国悬疑小说第一人蔡骏早年力作全新修订版。文青时代的中短篇小说盛宴。展现长篇悬疑之外的文字魔力。一段隐秘的宗教过往,暗藏现代人命运异数的玄机。收录蔡骏早年中短篇小说作品。作者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里溯流而上,寻找终极真相,然而真相始终隐藏在迷雾之后,命运无可避免地陷入轮回……
  • 从人开始巅峰

    从人开始巅峰

    “出了这片林子,我打算做个人,去寻我妻子。妻今十九,怀胎九月。”葬魔林中,少年背负亿万诅咒而生,一人一剑,名震八方天地,搅动万千世界。雕轶师、伐灵者、通异人、混源类、刻魂师、修命人……从不修炼任何能量的道莫在做人的路上,展开了千奇百怪的修行之路,碾压无数强者,铸就不朽传奇,从人开始巅峰。神尊:道爷,做个正常人好吗!魔尊:吾主,人不是这么做的!算了,主开心就好。龙帝:大哥,说好的普普通通呢!界主:莫哥,求放过!有人问为何背负无数诅咒,道莫大笑,只道:你们错了,这不是诅咒,这是他们的嫉妒。没办法,我太强了,他们都嫉妒我,又打不过我。
  • 女王的男人

    女王的男人

    老妈参加葬礼消失了两个月,回来后就说要她继承一大笔遗产。好吧!继承就继承嘛,这一大笔遗产究竟是个什么样啊?哇嘞嘞。这一屋子的美男就是所谓的遗产吗?什么?还不只。她继承的居然是个不曾出现在史书上的古代国家?她怎么突然就成了女王陛下了?这也太天方夜谭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