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王在南京的眼线得知朱元璋驾崩的消息后,便都加急给各自的主子报信,身在北平的燕王朱棣得到消息的时候是三日后的上午,朱棣换上戎装,欲与道衍一起去狩猎,才出王府门口,便接到了朱元璋崩逝的消息。朱元璋是他的父皇,父亲离世,做儿子的自当回去送终,另外,国不可一日无君,朱元璋已死,身为皇太孙的朱允炆自然是要登基为帝,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朱棣也急需了解一下这位新登基的皇帝朱允炆治理下的朝廷,所以,无论于公于私,朱棣都应该立刻起身回南京。就这样,燕王朱棣、燕王妃徐妙云、他们的三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便赶回南京奔丧,一起去的还有道衍和数十名名亲信侍卫。而那个时候,朱允炆派去给各地藩王宣读先帝遗诏,在外藩王不准回京奔丧的信使也从京师出发,在来的路上了。
京师
洪武皇帝朱元璋已经驾崩,那可以住持大局的就是皇太孙朱允炆了,前面说过,朱允炆是一个恭悯仁孝之人,所以,他打算先给朱元璋举行国葬大礼,带发完丧后,再即位称帝,而他身旁最中心的臣子之一的黄子澄,却不同意他这样做,他说国不可一日无君,且在外藩王都对朱允炆这个皇太孙心有不满,所以,还是早些登基为好,以免,迟了再生出什么事端来。黄子澄的担心不无道理,身为皇太孙的朱允炆早就感受到了来自诸位叔叔藩王的压力,于是,便决定先登帝位,并于同日发丧。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十六,公元1398年30日,朱元璋死后的第六日,年仅二十一虽的朱允炆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第二年为建文元年。同样是在那一天,朱允炆启用地宫,将朱元璋同于洪武十五年病逝的马皇后,合葬于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的孝陵(孝陵于洪武十四年建成,翌年,马皇后病逝,葬于次陵,因马皇后谥“孝慈”,故此皇陵取名为孝陵),谥曰高皇帝,庙号太祖,追尊其父懿文太子朱标为明兴宗孝康皇帝。
朱允炆离开了东宫,坐上了那张不知有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然而,这别人眼中的至尊之位真的是他所想要的吗,不,不是的,他生于富贵之家,却非贪慕浮华之辈,洪武二十五年,时为太子的父亲病逝,他被立为皇太孙,那个时候他才不过十五岁,即便今日登基为帝也才仅仅二十一岁。二十一岁,换做现在,应该是过着安逸洒脱的大学生活,在学生时代的最后篇章里放纵着最后的疯狂,而他,朱允炆,却已经是一国之主,他不可以放纵,因为,他并非荒淫之人。既然已登临帝位,该面对的就不得不去面对,因为他躲不过去,即便他死了,除非他从来都没有存在过。
回京奔丧的各路藩王渐渐向京师逼近,他们在路上遇到了前往给其宣读遗诏的信使,然而,这样的遗诏,藩王们又岂会信服,他们都以为是朱元璋怕藩王生乱,矫诏让藩王们不得回京奔丧。只是有的人虽然心里不服,却也不愿与新皇为敌,便在原地驻扎,看日后的情形再作打算,有的人则不一样,比如燕王、齐王,他们不会相信所谓遗诏,一定要回京与朱允炆问个明白,他们都各自带了兵来,当然那点儿兵力远不足以与朱允炆所在的朝廷对抗,只是那些拦阻他们的将领,因为他们身份特殊,都不敢贸然与之刀兵相向。
朱允炆派去给燕王朱棣宣读遗诏的人是陈可之,就是那个蓝玉案中被株连的芒翼将军陈桓之子,也是曾在栖霞寺内欲刺杀朱元璋的人。陈可之被俘后被关押在了锦衣卫的监狱里,当时还是皇太孙的朱允炆知道蓝玉一案牵连过大,而陈可之又是陈桓一家唯一幸存之人,便让锦衣卫指挥使司徒凌风将其暗中保全了下来,找了个死刑犯带起而死,反正朱元璋对他们这种敢于刺杀自己的亡命之徒都是要处以极刑,所以,也没人可以认出尸首来。
起初,陈可之对朱允炆的好意并不领情,认为那只是一种施舍。后来,朱允炆与之立下君子之约,朱允炆让其以禁军的身份留在东宫,他若要报仇虽是可以来杀自己,但不可以伤害朱元璋,同时,朱允炆承诺他日自己继承大统,定会为自己对当年的冤狱平反。陈可之同意了,表示自己定会履行这一君子协定,绝不会趁在东宫之际刺杀朱元璋。陈可之想过,如果杀不了朱元璋,那取了朱允炆的性命也算是对酒泉之下的家人有所交代了。然而,时间久了,他渐渐改变了自己对朱允炆的看法,他发现朱允炆这个皇太孙并非自己想想中的那样,他为人仁厚善良,待身边的太监、婢女也很是和善,从未那他们当过下人,而天明、雪娟他们这种伺候在朱允炆左右的人也对其很是衷心,或许,应该用关心更恰当一些。在他们心中,朱允炆不仅是自己的主子,更是自己的亲人、朋友,他们都知道陈可之的身份,却没有任何人去告发他。
有一次,陈可之站在树下望着手中的佩剑发呆,千落似是看出了他的心事,便走了过去。
“陈公子,是不是觉得很难抉择?”
“千落姑娘,你知道我在想什么?”陈可之转身望着向自己走来的千落,有些惊讶,她怎会看穿自己的心事。
千落点头微笑,“死者已矣,如果他们在天有灵,绝不想看到你为了仇恨而饱受折磨,他们希望看到你可以开心,把他们的那份快乐也活出来,这些天来,皇太孙的为人你应该很清楚了,如何选择你应该知道的。”
陈可之沉默了一会儿,“我明白,只是,为何千落姑娘你竟会知道我的心事,而且,好像是我跟自己对话一样。”
千落浅笑一下,“因为,起初,我和你一样,我留在皇太孙身边是充当他人的眼线,伺机给皇太孙使坏,然而,后来一个朋友让我知道是我错了,我不该伤害一个对自己真心相待的人。”
“一个朋友?不知那个朋友是谁?”
“他现在不在宫里,我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才会回来……”
千落转身望着远处的夕阳,不再说话,他也没有再问,就这样沉默,良久的沉默……
后来,陈可之终于放弃了报仇的念头,决定留在朱允炆身边,因为,他相信朱允炆日后一定会是个仁善的好皇帝,而不会像朱元璋那样大肆杀伐。
静芜苑
静芜苑隐于深山之中,所以,朱元璋驾崩的消息不会传到皇太孙妃马恩慧耳中,但梁紫菱、梁子若姐弟二人却可以知道,因为会有朱棣留在京师的人马来通知他们。不过,马恩慧不知道也并无什么关系,至少冷依寒知道,因为中学时他看过《明史》,所以,朱元璋驾崩,朱允炆即位,就连朱棣返京之事他都知道。
闰五月十七,午后的阳光渐渐暗了下去,恐怖的乌云如巨浪一般席卷而来,湮没了晴朗的天空,亦想要吞噬人间的一切。天阴的越来越沉,只是雨迟迟的不肯下来,抬头仰望,风云席卷的天空离地面越来越近,似乎就要那样黑沉沉的压了下来。
入夜,积蓄了良久的暴雨终于发泄了出来,狂风席卷,电闪雷鸣,风雨中的花草摇摇晃晃,似有被摧残折断之势,骤雨狂风、电闪雷鸣,雨势之烈更是让人胆颤。
不过,狂风骤雨总是来时猛烈,去时也快些,这般的暴雨持续了不到半个时辰便没了嚣张气焰,雨势渐已小了下来,只是淅沥沥的小雨。
马恩慧房间
朱诗颜、马恩慧、梁紫菱、冷依寒四人围在一张桌子旁坐着,紫萱持剑立于马恩慧身后,雨、花、蝶、梦四大侍女则是在门口守着。本来,冷依寒曾想让四大侍女每个人都遮上面纱,趁着夜色离开,朱棣的人不能确定她们之中是否有马恩慧,但他们这种宁可错杀,绝不放过的人,一定会派人截杀,四大侍女武功不弱,这样便可以消耗一下对手的力量。但后来,他还是没有这样做,他知道,这样无疑是让四大侍女去送死,而且,即便可以给对手造成损伤,但还是不足以让其他人安全离开。所以,他放弃了。
微弱的烛光下,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一丝沉重,最后时刻就要来了,朱棣留在京师的手下已经将静芜苑监视了起来,并在他们离开的必经之路上埋伏,等待他们的到来。他们的处境越发的危险了,若是拼武力,那无疑是以卵击石,他们现在必须做好准,为保诏书,牺牲自己的准备。冷依寒虽然对明朝的历史有些研究,然而,对于自己被卷入的事件,却不可能知道,因为,史书上没有关于他的记载,也不可能会有那样的记载。
“依寒,你说吧,现在,我们都听你的。”虽是危险临近,马恩慧却没有一点儿惊慌之色,她愿意相信冷依寒,也相信自己的眼光,相信自己不会看错人的。
“那好,皇太孙妃,明日我们就起身回皇宫,到时候,杀手们一定会在路上截杀我们,而他们的目标是先皇的遗诏,皇太孙妃你将会是他们攻击的主要对象,所以,为了顺利的将遗诏带回,我想让皇太孙妃将遗诏交给其他人保管。”
“这一点依寒你尽管放心,诏书本来就不在我身上。”
“什么,不在你身上。”对于马恩慧的回答,冷依寒不免有些意外,沉重的脸上露出一丝惊讶。
“对呀,皇嫂,怎么会不在你身上呢?皇爷爷不是将遗诏交给你了吗?”那朱诗颜也是一脸愕然,瞪大了眼睛问道。
“你们听我把话说完,我的意思是说没将遗诏放在自己身上。”马恩慧起身拉住紫萱的手,“为了以防万一,出宫之前,我便已经把遗诏缝在了紫萱的腰带里。”
“哦,原来是这样。”冷依寒笑了笑,“我想,杀手会在我们出山的岔口处埋伏,血战是在所难免的了,明天离开时,紫兰身上会带着一份假遗诏,一旦交起手来,我们所有人都要将精力放在保护皇太孙妃身上,那样敌人就会更加相信遗诏就在皇太孙妃身上了,交手其间,紫兰会故意装作是不小心将身上的遗诏漏了出来,杀手发现,便会以为他们上当了,以为遗诏根本不在皇太孙妃身上,而是在紫兰那里,那个时候,他们就会将主要力量用来围攻紫兰,紫萱姑娘你和雨、花、蝶、梦四大侍女还有表姐你们趁机一起保护皇太孙妃往东跑,我则和紫兰引着杀手往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