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原文
昔者齐桓公①九合诸侯②,一匡天下③,为五伯长④,管仲佐之⑤。管仲老,不能用事,休居于家。桓公从而问之,曰:“仲父家居有病,即不幸而不起此病,政安迁之⑥?”管仲曰:“臣老矣,不可问也。虽然,臣闻之:‘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君其试以心决之。”……管仲曰:“隰朋⑦可。其为人也,坚中而廉外,少欲而多信。夫坚中,则足以为表;廉外,则可以大任;少欲,则能临其众;多信,则能亲邻国。此霸者之佐也,君其用之。”君曰:“诺。”居一年余,管仲死,君遂不用隰朋而与竖刁⑧。刁莅事三年,桓公南游堂阜⑨,竖刁率易牙、卫公子开方及大臣为乱。桓公渴馁⑩而死南门之寝、公守之室,身死三月不收,虫出于户。(《十过》)
注释
①齐桓公:名小白,春秋时齐国的君主,是一位崇尚法治、崇尚改革的君主,任管仲、隰(xí袭)朋为相,政绩显赫,是春秋五霸的首位霸主。
②九合诸侯:九,虚数,泛指多。九合诸侯,把众多诸侯会合起来。
③一匡天下:匡,使……正,匡正。一匡天下,把天下匡正过来。
④五伯长:伯,通“霸”。五伯,五霸。五霸有两个说法,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长,最大。五伯长,是五霸中居首者。
⑤管仲佐之:管仲,名夷吾,字仲,谥号敬,是齐桓公的相,齐桓公尊称他为“仲父”,是政治家,是法家人物。
⑥政安迁之:安,谁。政安迁之,政事将移给谁。
⑦隰朋:人名,齐桓公的左相。古人尚“右”,而以“左”为下位。
⑧竖刁:人名。齐桓公的年轻侍从。
⑨堂阜:齐国地名。位置在今山东省蒙阴县西南。
⑩渴馁(něi):渴与饥饿。
故事大意
从前,齐桓公会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五霸之长,这是相管仲辅佐的结果。管仲老了干不了事了,病休在家。桓公来管仲家讨问政事,说,“你不幸病了,今后我国的政事由谁来承担为好?”管仲回答说:“我已老,已管不了什么事了,虽然有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那样的话,但你所提的那个问题,还是由你自己拿主意才对。”……管仲推荐了隰朋,说隰朋品德好,行为正,少私欲,多信用,能担当国家大事。隰朋对内能领导百姓,对外能团结邻国,这是成就霸业所需要的,君可用之。桓公说,我明白。一年后,管仲去世,桓公还是没有听取管仲的意见,没有任用隰朋,而是用了竖刁。竖刁当政三年,在一次桓公去堂阜南游时,竖刁率易牙、卫公子开方等人作了乱,包围了桓公的寝室,割断了桓公的一切人际联系,桓公最终因饥渴而死。死后三月,竟无人敢来收尸,尸体上的蛆虫爬到了门外。
读后感
解释一下,本故事的原文部分,因嫌长,本书有所省略。被略去的内容是,齐桓公与管仲讨论何人来接替相位,桓公分别提出了鲍叔牙、竖刁、卫公子开方、易牙等几人,管仲一一予以否定,并一一指出了他们在为人、为事等方面的缺点。特别说到竖刁、卫公子开方、易牙等人时,指出他们都是小人,都是一些对国君阿谀奉承者,对国家的事却冷漠无情,不可用。管仲推荐了隰朋。
齐桓公是春秋五霸的首霸,光辉面多多,本书中,我们还能听到韩非所讲的,关于齐桓公辉煌事迹、正面事迹故事多则。但这个故事是说齐桓公用人上的错误。
齐桓公用错人了,没有听取管仲的建议,导致他的悲惨下场,“渴馁而死南门之寝,公守之室,身死三月不收,虫出于户”。一代英豪,春秋五霸之首者就这样离开历史了,可悲,可怜,可叹。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些什么呢?想到三点。一、做一阵霸主易,做永生霸主难;做一天英雄易,做终生英雄难。关键是要自慎,自爱,自省,自惜,接受他人监督,善改。二、齐桓公的成功,管仲功不可没。桓公称管仲为仲父,听取了管仲宰相很多好的意见。可惜齐桓公最后没有接受管仲建议,落得个国破人亡的结果。三、一定要注意选好国家元首辅佐者,要选一个可靠的、有才能的、忠于国家事业的人才对,要发扬民主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