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原文
荆①伐陈②,吴③救之,军间三十里。雨十日,夜星④。左史倚相⑤谓子期⑥曰:“雨十日,甲辑而兵聚⑦。吴人必至,不如备之。”乃为陈⑧。陈未成也而吴人至,见荆陈而反。左史曰:“吴反覆⑨六十里,其君子⑩必休,小人(11)必食。我行三十里击之,必可败也。”乃从之,遂破吴军。(《说林下》)
注释
①荆:诸侯国名,荆国,即楚国。
②陈:诸侯国名。
③吴:诸侯国名。
④星:通“晴”。
⑤左史倚相:左史,官名;倚相,人名。
⑥子期:人名,楚国的司马,掌管军政之权。
⑦甲辑而兵聚:辑作集解,甲辑,盔甲集中。兵聚,兵器集中。
⑧陈:通“阵”。文中以下还出现两个“陈”字,都作“阵”解。
⑨反覆:反通“返”。反覆,来回。
⑩君子:指长官。
(11)小人:指士兵。
故事大意
楚国讨伐陈国,吴救陈。两军相隔30里。雨下了10天。到第10天的晚上,天放晴了。左史倚相同子期说:“雨下了10天,盔甲、兵器都集中放在一起了,吴国人必来进攻,我们应该加强准备战斗才是。”于是,就列好了阵。阵还没有全部摆列完毕,吴人果然来了。吴人见楚人的阵后,知道楚已有准备,遂退。左史倚相对子期又说:“吴军来攻又回去,一来一回60里,他们的长官必然想休息,士兵们一定想吃饭。我们乘机,跑30里路去攻之,必定可以打败对方。”按照这种思想行动了,果然破了吴军。
读后感
这个故事描述的是,发生在公元前485年楚国司马子期讨伐陈国,吴国出兵救陈的事。
本故事中,韩非所描述的军事抗争,双方力量被描述得很清晰、很具体。
楚、吴陈双方战争中,楚方是胜利了。楚的胜利在于运用了“智”,即武圣孙武所说的将必须具备的素质“智信仁勇严”中的“智”的素质。这个“智”在这里表现在楚所制定的抗争策略上,制定得十分正确:以我之逸,攻彼之劳;以我有备,攻彼无备。
这则故事清晰地告诉我们,为了战事取胜,楚方做到了以下几点:一、打了一个知彼知己之战,楚方很了解对方情况,作战有准备,列阵以待对方,使对方不敢贸然进攻。二、打了一个攻其不备之战,楚方趁对方麻痹大意之机攻敌。三、打了一个出其不意之战,对方来回已奔跑了60里,没有估计楚会突然发动攻击。四、打了一个有利于我不利于敌之战,我的队伍是经过休整的,然后步行30里,而敌疲于奔命耗费了跑60里路的精力,使我打仗主动。如此等等,终于楚获胜。
上述归纳的楚取胜的几条经验中,对非军事领域有启示价值没有?有的。特别是第一条:“知彼知己”,那是被******称之为“科学的真理”的,我们务必要按这样的思想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