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原文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①。其家甚智其子②,而疑邻人之父③。(《说难》)
注释
①大亡其财:亡,丢失。大亡其财,大大丢失钱财。
②甚智其子:甚以为其儿子聪明。
③疑邻人之父:疑,疑惑,怀疑。疑邻人之父,怀疑邻家的老者。
故事大意
宋国有一位富人,天下大雨,他的墙坏了。他的儿子说:“若墙不修,必有偷盗者来。”他邻家的老者也作如是说。到了晚上,他家果然被盗走了大量财物。这位富人大夸其子聪明,却怀疑起邻家的老者。
读后感
这是个含哲理色彩的寓言故事。
富人家雨后墙倒,当晚被盗了。富人子与邻人父对此事事先都作出了正确估计,说墙不修必被偷。
果然,雨后当天富人家进来了盗贼,是从墙的倒塌处进来的。富人是如何评价这件事的呢?说儿子聪明,能未卜先知;说邻居父你怎么事先能估计到这个后果呢?你不是盗窃者又会是谁呢?
同一件事,同样结果,两人同样事先作正确判断,作正确忠告。但事后当事人因有主观因素,因为两位判断者与当事人关系有亲疏,对两人却给出了两个截然相反的评价,说一个是聪明绝顶者,说一个可能是窃贼。
上述故事还可作这样延伸联想,若故事中对邻居父的表情、行为等作少量补充描述,如加个“笑”字,或加个“走”字等,那富人用主观色彩看问题的见解会更严重,就可作这样猜想,那邻居父之偷是必然的了,不然他为什么会笑呢?会高兴呢?或为什么要走呢?要跑呢?
正确的评价应是这样,儿子聪明,邻居父也聪明,儿子提出的建议是忠告,邻居父提出的建议也是忠告。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看问题必须客观,必须公正,必须实事求是,不能见风就说雨,见日就说晴。忌戴有色眼镜看问题,不被任何主观因素所左右,如什么亲疏、恩怨、好恶等。
再,我们在发表某一看法时,也必须小心,如向他人提忠告,在涉及重大问题时,要据与对方关系深浅程度说话,并注意讲话方式,免得出现出力反落个讨不了好的结果,甚至其他,如出现本故事中邻居父那样被猜疑的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