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85500000022

第22章 佛教的寺院殿堂(1)

佛教的寺院殿堂是供奉佛和菩萨的地方,是佛和菩萨的“住宅”,也是出家僧人居住、生活和修持的地方,历来为佛教活动的中心,是偶像崇拜和宗教宣传的基地。从文化和景观的视角来说,佛寺殿堂作为集中建筑、雕塑、绘画、书法的琳琅满目的综合艺术馆,既是古代文化活动中心之一,也是人们休憩游览的重要场所。它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艺术的熏陶、神奇的联想,也为诗人和画家提供了创作的激情、冲动和灵感。佛教寺院不仅和宗教、文化、艺术、教育相联系,还和农业生产、商业经济、社会福利事业相联系,具有多种社会功能。

§§§第一节寺院建构的演变

一个佛寺之内有若干院,合称寺院。寺原是古代官署名,如大理寺、太常寺和鸿胪寺等。后来成为僧众供佛处所的名称了。传说佛教最早传来我国时,是由白马驮着经像至洛阳,初止于掌管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次年建寺,以“白马”命名,称白马寺,为我国佛寺的嚆矢。寺院也称“寺刹”、“梵刹”、“僧刹”,这是由于寺前幡杆称为刹的缘故。佛寺还称“兰若”,兰若是梵文音译“阿兰若”、“阿练若”、“阿兰若迦”的略称。原为比丘习静修行处,后指佛寺。如杜甫诗句:“兰若山高处,烟霞障几重。”(《谒真谛寺禅师》)兰若即佛寺。佛寺也称庙,或寺庙连称,庙是奉祀祖宗和前代贤哲的地方,也用以称作为奉祀神佛的地方。古代隐世修行者所居的茅屋,称为“庵”。后来也称比丘尼所居的佛寺为“尼姑庵”、“尼庵”。

印度的佛寺叫做“僧伽蓝摩”,也称“僧伽蓝”,略称“僧伽”。“僧伽”是僧众的意思,“蓝摩”是园子的意思,合称就是僧众共住的园林。僧伽又有精舍和支提之分。精舍,初为讲道场,后为僧徒住所。精舍立有佛塔佛像,中为殿堂,四周绕置僧房。著名的如祇园精舍、那烂陀精舍,虽早已废毁,然遗址尚存。支提,也称“招提”。因有舍利塔,故也称“舍利殿”。支提一般都是依山开凿的,如我国的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就受其影响。另外,还有一种“阿兰若”,是在村外的空闲处建造的小屋,作为僧人清静修道之所。

我国汉地佛寺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它发轫于汉代,风靡于六朝,继盛于隋唐,没落于明清。相传自东汉早期明帝时于洛阳雍关西立白马寺以来,至东汉末年出现了规模宏大的佛寺,如笮融在徐州建浮屠祠,祠“以铜为人,黄金涂身,衣以锦采,垂铜槃九重,下为重楼阁道,可容三千余人,悉课读佛经,令界内及旁郡人有好佛者听受道,复其他役以招致之,由此远近前后至者五千余人户”(《三国志》卷49《刘繇传》)。三国以来,长安、洛阳和长江中下游建寺渐多。至南北朝时佛教隆盛,建寺更多。如北魏时洛阳城内外有寺1367所,各州郡有佛寺3万余所。北朝还着力建凿石窟寺,这些寺弥山跨谷,宏伟壮丽。南朝石窟寺虽少,但各地佛寺极盛,如晚唐诗人杜牧描写当时佛寺之盛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绝句》)实际上梁武帝时就有佛寺500余所。隋唐时代,佛教空前发达,佛寺林立。唐武宗灭佛时,就毁宫立佛寺4600余所,小寺4万余所。建筑于唐代的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是幸存的我国最古的佛寺。宋以来佛教寺院,一般分为禅、教(天台、华严等)和律三类,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又规定寺院为禅、讲(讲述各宗的经典)、教(包括修行和应赴佛事等)三类,僧众分别专业,身着不同颜色的袈裟。约自元代起,我国喇嘛教日益兴盛,喇嘛教寺庙,尤其是黄教寺庙的建筑,在明清时代达到了高峰。

我国寺院建筑大约分依山式和平川式两类,与此相应,寺院布局也分石窟寺和塔庙两种。石窟寺大多仿印度佛教的支提窟开凿,如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有的洞正中有方形的塔柱或佛龛,以代表支提分位。有许多窟是正中后靠壁前雕刻大佛,左右是菩萨、天王。有的石窟前面有多余空地,就再建寺院。石窟寺的建凿以北朝至唐为盛,宋代以来就每况愈下了。塔庙,最早也叫做“浮图寺”,这是因为最初的塔叫“浮图”、“浮屠”或“佛图”等,是供奉佛陀的殿阁。塔庙是庙中必有塔,塔建立在寺院的中心。庙的院庭有廊庑围绕,正中院庭的前后有殿堂,房院为僧房。北朝时王公大臣施舍邸第为佛寺成为一时的风尚,这些寺庙因原系私人住宅,很少重新造塔,而以正厅供奉代替佛塔。大约在东晋南北朝时期,汉式佛寺布局已基本定型,它基本上是采用中国传统世俗建筑的院落式格局,院落重室,常至数十院,层层深入。回廊周匝,廊内壁画鲜丽,琳琅满目,引人入胜。到了隋唐时代,佛寺建筑就逐渐改变过去以佛塔为主体的布局,而以佛殿为中心了。许多寺庙无塔,塔庙二字也就不再连用了。即使是建塔,也另辟塔院,置于寺前、寺后或两侧。按照中国的营造法则,在南北中轴线上为主要建筑物,在东西两侧为附属设施,布局对称。中国佛寺建筑,早期是以塔为中轴线上的主体,而后期则以殿堂为主体,塔建在附近了。

我国藏式的喇嘛寺不同于汉式寺庙的对称格局,其主殿居中,经堂佛殿环绕四周。喇嘛寺是喇嘛学习经文的地方,“扎仓”(即学院)是寺的主要建筑。大寺有五、六座“扎仓”。小寺仅有一座“扎仓”。喇嘛寺还有供奉佛像的“拉康”(佛殿)、喇嘛的住宅以及安放喇嘛尸体的喇嘛塔等。这些学院、佛殿、住宅构成了一组建筑群,它的布局是“扎仓”、“拉康”等为主体建筑,体量高大,矗立于喇嘛寺的中心位置,周围是数以千计的低矮的喇嘛住宅,立体轮廓十分鲜明。大的喇嘛寺往往占地100公顷以上,有几千乃至上万的喇嘛居住,宛如一座宗教城市。

§§§第二节殿堂配置和塑像释名(本节参照周叔迦先生《法苑谈丛·寺院殿堂佛像释名》的解说。)

一、殿堂配置

殿堂是佛教寺院的主要建筑,一般地说,供奉佛像,借以瞻仰礼拜的称为“殿”。宋代称孔庙为“大成殿”。佛教也将寺院院落中房舍(称为“堂”或“寮”)以外的主体部分称为殿。僧侣说法修道和日常起居的房舍则称为“堂”。宋代以来禅宗寺院独盛,禅寺盛行“伽蓝七堂”的制度。七堂为佛殿、法堂、僧堂、库房、山门、西净、浴室。较大的寺院还有讲堂、经堂、禅堂、塔、钟鼓楼等建筑。明代以来,伽蓝制度已有定式,殿堂像设也大抵一致了。佛寺殿堂的配置大致是,如以南北为中轴线,自南往北,依次为山门,山门的左右为钟鼓楼,山门的正面为天王殿,后为大雄宝殿、法堂,再后为藏经楼(寺院图书馆),两侧廊庑,气势庄严。正中路左右两侧的东西配殿,有伽蓝殿、祖师堂、观音殿、药师殿等。有的大寺还有五百罗汉堂,堂为田字形布置,内有四个小天井,十分精巧。寺院的东侧(左侧)为僧人生活区,建有僧房、职事堂(库房)、香积厨(厨房)、斋堂(食堂)、茶堂(接待室)等,西侧(右侧)主要是云会堂(禅堂),以容四海云游僧人而名。整个寺院由多层院落组成,形成僧人的独特的宗教生活区。

二、三门殿

寺院的外门一般都是三门并立,中间是一大门,两旁各一小门。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故称“三门殿”。有的寺院虽只有一扇门,也相习称为三门。三门又称“山门”,因寺院多居山林,故名。在三门殿内的两侧塑有两大金刚像,手持金刚杵。金刚是金中最刚的意思,用以比喻坚固、锐利,表示能摧毁一切。杵是古代印度的兵器。金刚杵是古印度最坚固的兵器。金刚是侍卫佛、守护佛法的夜叉神,又名“密迹金刚”。我国《封神演义》还称金刚力士为哼哈二将,说哼哈二将是郑伦、陈奇死后封神而成,但佛教典籍中并没有这样的名称。据《大宝积经》卷8《密迹金刚力士会》说,金刚力士原为法意太子。后来他发誓,在信佛后要经常亲近佛,当金刚力士,出入佛之左右,普闻诸佛秘要密迹之事。他后来果真成了500名随从侍卫的首领,称为“密迹金刚”。“金刚力士”原来只有一个,早期塑像也只是一尊。由于不合乎中国人喜欢对称的审美观念,不知哪朝哪代开始又添了一尊。金刚力士的职责是守护佛法,所以置于山门殿的左右两侧。塑像高大雄伟,做愤怒相,头戴宝冠,袒露上半身,手执金刚杵,双脚分立。左像怒颜张口,以金刚杵作打击之势;右像愤颜闭口,怒目圆睁,平托金刚杵。二金刚力士共同把守山门,显示了佛门的威武森严,令人畏惧敬仰。

三、天王殿

在天王殿供奉的大肚弥勒佛,其左右是四大天王像,弥勒佛的背后是手执宝杵的现天将军身的韦驮天像。

(一)四大天王

古印度神话说,须弥山腹有“四天王天”,佛教吸取这个传说并加以改造利用。佛教通常把世界分为依次上升的欲界、****、无色界“三界”。欲界最低,因具食欲、****,故名。包括人类在内的所谓众生都属于欲界。欲界又有六天称“六欲天”,为天神所居。六欲天又有六重,第一层是四天王天,为四天王及其眷属(近侍、随从、信徒)的住所。四天王天的空间位置是在须弥山的山腰。山腰耸立着一座犍陀罗山,此山有四个山峰,四天王及其眷属就分别住在四个山峰上。四大天王的职责是“各护一天下”,即掌管四大部洲(东胜身洲、南瞻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的山河大地,所以也称“护世四天王”。四大天王各有九十一子,分别辅佐天王守护十方。四大天王还各有八大名将,代为管理各处山河森林及小神。

四天王像在中国有一个逐渐汉化的过程。在唐代以前四大天王的形象是:

东方持国天王:因为能护持国土,故名。身为白色,穿甲戴胄,左手把刀,右手执(南北朝隋唐时代的长矛)拄地。也有手执弓矢的。守护东胜身洲。

南方增长天王:因为能令他人增长善根,故名。身为青色,也着甲胄,手执宝剑。守护南瞻部洲。

西方广目天王:因为能以净眼观察守护人民而得名。身为红色,也穿甲胄,左手执,右手把赤索。也有仅一手持宝剑的。守护西牛货洲。

北方多闻天王:此天王在四天王中最知名,地位最显赫,和中国宗教文化关系也最为密切。多闻天王的梵文音译是“毗沙门”。传说他是古印度教的天神俱毗罗,别名施财天,意思是财富的赠与者。他一身两任,既是守护神又是财神,能保护人民的财富。传说他原为忉利天的主人帝释天的部下,后脱离上司别树一帜。由于他的独特身份,深为中国僧人敬仰和艺术家们的喜爱。敦煌壁画就有许多关于毗沙门天王抛撒金银财宝的画像。传说毗沙门天王的眷属也很不同一般,吉祥天女是他的妻子或妹妹。有的造像,释迦牟尼佛左胁侍是吉祥天女,右胁侍是毗沙门天王,地位极高。毗沙门有五个太子,其中的第二太子“独健”和第三太子“哪吒”最为有名。

唐代毗沙门的画像是,身为金色,着七宝金刚庄严甲胄,头戴金翅鸟(或凤凰)宝冠,带长刀,左手持供释迦牟尼佛的宝塔,右手执印度式的三叉戟(也有执宝棒或长的)。脚下踏三夜叉鬼:中间的名地天(欢喜天),作天女形,左为尼蓝婆,右为毗蓝婆,作恶鬼形。天王右边是五位太子和夜叉、罗刹等部下;左边有五位行道天女和天王的夫人。

宋代以后佛教进一步与中国迷信传说相融合,四大天王尤其是毗沙门天王的职能、形象也有了很大改变。毗沙门天王逐渐失去了他的特殊身份,解除了“财神”的要职而和其他三个天王处于平等地位了。有趣的是:又逐渐从他身上演化出一位“托塔李天王”。李天王指唐代镇守边关的武将李靖。这是用李靖使毗沙门天王变成了汉人。他一手执中国近古才出现的兵器“方天画戟”,一手擎宝塔。他有一妻三子一女,其中以哪吒最有名。哪吒由佛教哪吒演化而来,化洋为中,变为神仙。李天王还被安置为玉皇大帝的天兵总司令,哪吒充任前部先锋官,而另外两个儿子金吒、木吒则分别投奔在两位菩萨门下潜心修道。这可以说是佛教道教的人才交流!

由于上述的演化,四大天王也就成为专门镇守佛门的四大金刚了。相应的塑像也随之变化。在元代,东方持国天王改为手持琵琶,因为是帝释天的主乐神;南方增长天王手执宝剑;明代北方多闻天王改为手持雨伞,以表示福德;清代西方广目天王改为手拿蛇一类的动物。这四大天王的形象表示分主风调雨顺的职能,以迎合中国的社会心理。这和《封神演义》小说所描绘的相一致。《封神演义》还说四大天王原是我国佳梦关“魔家四将”,魔礼青、魔礼红、魔礼海和魔礼寿兄弟四人,后经姜子牙开封神榜而被派去西方作四大天王的,这也是民族主体意识的一种特殊表现。

(二)大肚弥勒佛

天王殿正面供奉的本尊像是弥勒像,传说弥勒是五代时的布袋和尚,浙江奉化一带人,原名“契此”。契此形体肥胖,面带笑容,语言无恒,常常背着木棒,棒上吊着口袋,在闹市行乞并教化群众,人称“布袋和尚”,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死在浙江奉化岳林寺东廊磐石上。临终时自称弥勒化身,后人遂在寺院天王殿塑造他的像。这可谓是中国化的弥勒佛。又根据印度佛教《弥勒上生经》、《弥勒下生经》和《增一阿含经》载,弥勒是南印度人。弥勒是姓,译为慈氏,名阿逸多,译为无能胜,是释迦牟尼的弟子,后从人间往生兜率天(“兜率天”:佛教所谓六欲天之一,此天有内、外二院,外院是欲界天的一部分,内院是弥勒寄居于欲界的“净土”。)内院。经文上还说,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流传1万年之后,世间众生道德逐渐提高,不再需要佛教,佛教也就自行消亡了。此后又经过800余万年,弥勒菩萨由兜率天下降到此世界成佛,所以也称弥勒为未来佛。唐代弥勒像都是典型的佛或菩萨像,今北京广济寺奉天冠弥勒菩萨坐像,犹存中古遗风。

(三)韦驮

佛教天神,传说姓韦,名琨,为四大天王南方增长天王的八大神将之一。据佛教传说,道宣律师曾和天人会谈,说南方增长天王部下有一位韦琨将军,常周行东、南、西三洲(北洲无人出家),护助诸出家人。中国佛教故事中还有韦驮守护伽蓝的传说,因而特别受中国僧人的尊崇,尤其是近世所建寺院必奉他为守护神。另外,北凉昙无谶译的经中,有韦驮天的名称,如《金光明经》说:“风水诸神,韦陀天神”。而《一切经音义》则认为是梵文“室健陀天”的误译。韦驮天是印度崇拜的群神之一。中国僧人心目中的护法韦驮大概是韦琨将军与韦驮天混合化的神。一般韦驮像是身穿古将军服,手执金刚杵,位置在天王殿弥勒佛后,面对释迦牟尼像。韦驮的姿势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双手合十,横宝杵于两腕,笔挺直立;另一种是左手握杵拄地,右手叉腰,左脚略向前立,面向大雄宝殿,仿佛在注视出入行人的动向。后者和《封神演义》中那位手使降魔杵,后来投奔西方肉身成圣的韦护,在造型上是一致的。

四、大雄宝殿

同类推荐
  • 佛典譬喻经全集

    佛典譬喻经全集

    《佛典譬喻经全集》为佛教譬喻经的全集,囊括了目前能搜集到的所有佛教譬喻故事。这些譬喻故事都是可读性很强的寓言,大多直接来自老百姓平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含有很高的智慧和实用性。在生活节奏很快的今天,人们可以通过读“譬喻经”陶冶心灵,学习摆脱日常烦恼的方法,从而以一种舒适的生活态度和心理状态去对待生活。本书的特点是:原文选用典籍原本,以白话形式加以注释、翻译、点评等,譬喻经种类齐全,注译评的作者是北京社科院的专家,这使得本书同时也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白话译文和点评浅显易懂,适合普通人群阅读。
  • 圣经旧约的故事出埃及记羊皮书

    圣经旧约的故事出埃及记羊皮书

    本书将《上帝创造世界》、《伊甸园》、《偷吃禁果》等流传数千年的圣经故事,用简明通俗的现代语言重新诠释,展现圣经故事的精髓。
  • 独眼看禅机

    独眼看禅机

    现代佛教并不是人们意识里“封闭和消极的”,佛教自古至今积极利用慈悲普度的情怀饶益众生,特别在文化事业上。华岩寺的弘法利生活动之一即是提倡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又不舍弃现代的、优秀的、先进的文化艺术形式。佛教界也要利用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传播优秀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李哲良先生的文学作品体现了社会对佛法对佛教的关注,欢迎更多的人们来重视佛教文化,佛教界也愿意与人民大众一起参与构建和谐社会。
  • 佛语禅心

    佛语禅心

    本书在选取翻译《百喻经》中每篇的寓言故事的基础上,省略了它所譬喻的深刻佛理,增加了更有阅读情趣与指导意义的禅林故事。
  • 佛教常识问答

    佛教常识问答

    佛也称佛陀,译为“觉者”,能彻证人人本具的、寂然不动的、光明遍照的觉性:觉了一切烦恼都是因缘和合,虛妄不实:不受烦恼的干扰,朗然大觉,就称为佛。尝闻师言:世间无论千万最大事,都抵不过一个死:千万个死,抵不过我一修;千万个修,抵不过我一觉。觉则心空,此是最上福德,轻重利害,不可比拟。佛法的实践,一般叫做修行。修是修理,这说明自性本来清;争自在,因受尘垢妄执的蒙蔽,所以要加以修理,以恢复本来的样子,否则就应该叫做建造:行是行行不息的活动,这说明修习佛法,要在一切时、一切处自强不息,行行重行行,深入又深入,不能时续时断,不能一曝十寒。
热门推荐
  • 俾斯麦(名人传记丛书)

    俾斯麦(名人传记丛书)

    从纨绔子弟到铁血宰相,他狡猾诓骗欧洲20余载;他凭借铁血暴力三次战争一统德国,震荡欧洲格局;他独裁守旧,镇压工人运动,却又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保险制度;他骄傲、自负,不分敌友,却是德国近代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 魔法学院与时光之境

    魔法学院与时光之境

    《魔法学院:时光之境》故事的开始,名为夏樱的魔法师开始不断重复一个梦境。她遇到了被时光遗忘的男孩。衰落的Greenhill家族,古老的STAR,还有人们口中已经不复存在的S-M组织。那一夜,似乎又复活了。
  • 九霄剑神

    九霄剑神

    沙,飞尽。剑锋应有日月常盛临。大漠无际,刃上寒芒照沙砾,月下独立。剑出鞘一击焚天地。风,初定。壶中溶尽山水酿酒意。亢龙在野,有酒平步上青云,醉倒洞庭。逍遥平生徒夸是恣意。
  • EXO的女主是杀手

    EXO的女主是杀手

    蓝浅梦令人闻风丧胆的女杀手接到了上级权志龙的指示奉命去杀了金氏集团的总裁金钟仁在她的刺杀过程中她遇见了浪漫多情的警察黄子韬单纯可爱的邻居朴灿烈沉默寡言的房主边伯贤阳光善良的偶像明星鹿晗腹黑毒舌的新生代偶像吴世勋冰冷无情的一代影帝吴亦凡霸道自私的总裁金钟仁随后她知道了金钟仁不是个坏人她不想滥杀无辜但是组织的命令是不容违抗的蓝浅梦会违背组织的命令吗?房主边伯贤经历了什么事情吗?权志龙对她是什么心意呢?蓝浅梦最后会和谁在一起呢?这些问题你来揭晓
  • 邪王宠妃之公主别想淘

    邪王宠妃之公主别想淘

    初次见面,一个是被敌国扣押的人质,一个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公主,她天真无邪,他却身负仇恨南幽殊:“阿璃,太傅好坏,不仅罚我抄书还向父王告状……”夜千璃皱了皱眉头,答道:“我帮你抄。”南幽殊:“阿璃,丞相家的白莲花喜欢你我好厌她……”夜千璃嘴角泛起一丝冷笑答道:“我帮你虐。”南幽殊:“阿璃,苏丞相好帅我要嫁给他。”夜千璃俯身在她的耳边,薄唇轻轻划过耳廊:“南阿殊,今生今世,永生欢世,除了我夜千璃,谁敢娶你,我诛谁九族。”她是他的珍宝,是他生命里的阳光,纵使世间污浊不堪,有她相陪,此生足矣。
  • 开局就是一只废仙女了

    开局就是一只废仙女了

    21世纪双料硕士,魂穿古代。刚一穿越就得了失魂症!?不怕!她的本能告诉她,自己一点都不慌。抬头看了看头顶上方这“美凤院”的牌匾。最后……她毅然决然地走了进去。三年后——“美凤院”的后院便传来了一句,“我差不多是一只废仙女了。”(架空古代,非女频)
  • 历史的经验

    历史的经验

    谋略,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又称之为纵横之术、长短之术、勾距之术。为总结历史的经验,南怀瑾先生就中国古代谋略做了系统讲析。上编撷取赵蕤《长短经》、刘向《战国策》、桓范《世要论》精华,参以历史上兴亡成败的实例,论述了治世、用人、防邪、辨奸之道。下编是对《素书》《太公兵法》《阴符经》的逐句串讲。
  • 老残游记(古典文库)

    老残游记(古典文库)

    本书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书中借老残的游历见闻,揭露了“清官”苛政的暴虐,指出“不要钱”的所谓“清官”其实是一些“急于做大官”不惜杀害百姓邀功的刽子手。对这一点,作者自己也颇为得意,称:“历来小说皆揭赃官之恶,有提清官之恶者,自《老残游记》始。”这里反映出作者同情民生疾苦的比较进步的一面,但他的基本政治主张却是落后的,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义和团的反侵略斗争,这在本书中也有明显的表现。因此,《老残游记》是一部瑕瑜互见的书。
  • 青梅竹马:将军要宠坏你

    青梅竹马:将军要宠坏你

    陆天决定了能牢牢的得到小妻子的爱恋,他觉得自己不仅要有好武功打败所有情敌,还要有好厨艺,还得时不时给自己的小妻子送送小礼物……
  • 邪魅女帝霸道王爷

    邪魅女帝霸道王爷

    身为魔族女帝,本应凶残,嗜杀成性。可她却与魔为敌,拯救苍生。笑,苍天不公。看,苍生唾弃。她依旧我行我宿,为救天下元神俱灭。你我都随为魔,为何不拜在本尊门下。我随为魔,去不与魔共舞,我随为魔,却不滥杀无辜。大婚当日,惨遭毒手。为救天下,灰飞烟灭。他,为了救她。耗尽修为,只为帮她重塑魂魄,再度轮回。重生现代,有疼爱自己的家人。却因祖母去世,悲痛欲绝。唤醒体内的力量,触犯天规,试图逆天改命。遇菩萨指点,重反异世。解救苍生,开始一段虐心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