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范晔
【导读】
本文选自《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
王莽统治时期,流经东部平原的黄河几次改道。泛滥的河水淹没了田地,饥民流离失所。地方政府无力赈灾,结集的饥民开始抢劫粮食。王莽派遣军队镇压,但是被饥民击败。饥民消耗了东部平原上本来不多的粮食储备后,向富庶的南阳地区移动。至此,他们的联合还仅仅是结队觅食的需要。
南阳曾经是反对王莽的策源地,当地豪族对王莽新朝并无好感。东部地区的饥民向南阳地区逼近,当地的豪族感到忧虑,而复辟汉朝的活动家却发现了可乘之机。西汉宗室后裔刘是这些活动家之中卓越的组织者,他率领一支农民武装起事,并击败王莽政府的讨伐军。在刘胜利的鼓舞下,南阳豪族纷纷参与这一由饥民骚乱发展来的政治暴动。刘的声望引起了同一阵营之中政敌刘玄的嫉妒,刘玄得到农民首领的支持,借故处死了刘。但是刘的弟弟刘秀谨慎地躲过了刘玄的迫害,此时,刘秀的才华对刘玄不无助益。
处死刘后,刘玄发兵进逼关中,王莽败亡。可是攻入长安的刘玄发现自己无力节制众多已经变为新贵的农民军首领。另一支农民军赤眉军逼近长安后,刘玄于乱中被杀。获胜的赤眉军几乎重演了刘玄部众的不幸历史。关中地区士民纷纷筑堡自守,而赤眉军在无目的的游荡、混战中渐渐衰落。
刘秀在刘遇害后依然附从刘玄,后来得到机会出镇北方。在新的领地里,刘秀依靠士人、豪族巩固了统治,积极准备进取中原。刘秀最初的胜利是收服了已经虚弱的赤眉军,从而在河南地区建立了统治。此后又经过十多年的征战,刘秀消灭了其他的帝位竞争者,从而以汉朝复兴者的名义建立了新王朝。
地方豪族先前支持刘的反王莽运动,而后又支持刘秀弭平内乱的努力。但是刘秀登基后,与豪族相处并不融洽。刘秀曾经尝试着向豪族争夺土地、农民,却发现豪族比内战的敌手更难应付。
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光武年九岁而孤,养于叔父良。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隆准,日角:古代认为这是帝王相。]。性勤于稼穑,而兄伯升好侠养士, 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兄仲:刘邦的哥哥辛勤耕作,刘邦的父亲常常夸奖之,并批评游手好闲的刘邦。]。王莽天凤中[天凤:与下文地黄皆是王莽的年号。],乃之长安,受《尚书》,略通大义。
莽末,天下连岁灾蝗,寇盗锋起。地皇三年,南阳荒饥, 诸家宾客多为小盗。光武避吏新野,因卖谷于宛。宛人李通等以图谶说光武云[图谶:流行于汉代的一种迷信学说。图是神秘性的画,谶是预言性质的歌谣。]:“刘氏复起,李氏为辅。”光武初不敢当, 然独念兄伯升素结轻客[轻客:不怕死的人。],必举大事,且王莽败亡已兆,天下方乱,遂与定谋,于是乃市兵弩。十月,与李通从弟轶等起于宛,时年二十八。
十一月,有星孛于张[有星孛于张:在二十八宿的张宿星附近出现孛星。古人认为这是大乱征兆。]。光武遂将宾客还舂陵。时伯升已会众起兵。初,诸家子弟恐惧,皆亡逃自匿,曰“伯升杀我”。及见光武绛衣大冠,皆惊曰“谨厚者亦复为之”,乃稍自安。伯升于是招新市、平林兵,与其帅王凤、陈牧西击长聚。光武初骑牛,杀新野尉乃得马。进屠唐子乡,又杀湖阳尉。军中分财物不均,众恚恨,欲反攻诸刘。光武敛宗人所得物,悉以与之,众乃悦。进拔棘阳,与王莽前队大夫甄阜、属正梁丘赐战于小长安[小长安:地名,今河南邓县南。],汉军大败,还保棘阳。
更始元年正月甲子朔[更始:刘玄的年号。],汉军复与甄阜、梁丘赐战于沘水西,大破之。斩阜、赐。伯升又破王莽纳言将军严尤、秩宗将军陈茂于淯阳,进围宛城。
二月辛巳,立刘圣公为天子[刘圣公:即刘玄。],以伯升为大司徒,光武为太常偏将军。
三月,光武别与诸将徇昆阳、定陵、郾,皆下之。多得牛马财物,谷数十万斛,转以馈宛下。莽闻阜、赐死,汉帝立, 大惧,遣大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将兵百万,其甲士四十二万人,五月,到颍川,复与严尤、陈茂合。初,光武为舂陵侯家讼逋租于尤[“光武为舂陵侯”至此:意谓刘秀曾经替他的叔父舂陵侯到严尤那里控告佃户,追讨欠租。],尤见而奇之。及是时,城中出降尤者言光武不取财物,但会兵计策。尤笑曰:“是美须眉者邪? 何为乃如是!”
初,王莽征天下能为兵法者六十三家数百人,并以为军吏;选练武卫,招募猛士,旌旗辎重,千里不绝。时有长人巨无霸,长一丈,大十围,以为垒尉[围:古代计量单位。一说直径一尺为围,一说直径五寸为围。垒尉:军队官职名。];又驱诸猛兽虎豹犀象之属,以助威武。自秦、汉出师之盛,未尝有也。光武将数千兵,徼之于阳关[徼:拦截。阳关:地名,在今河南禹县西北。]。诸将见寻、邑兵盛,反走,驰入昆阳, 皆惶怖,忧念妻孥,欲散归诸城。光武议曰:“今兵谷既少, 而外寇强大,并力御之,功庶可立;如欲分散,势无俱全。且宛城未拔,不能相救,昆阳即破,一日之间,诸部亦灭矣。今不同心胆共举功名,反欲守妻子财物邪?”诸将怒曰:“刘将军何敢如是!”光武笑而起。会候骑还,言大兵且至城北,军陈数百里,不见其后。诸将遽相谓曰:“更请刘将军计之。”光武复为图画成败。诸将忧迫,皆曰“诺”。时城中唯有八九千人, 光武乃使成国上公王凤、廷尉大将军王常留守,夜自与骠骑大将军宗佻、五威将军李轶等十三骑,出城南门,于外收兵。时莽军到城下者且十万,光武几不得出。既至郾、定陵,悉发诸营兵,而诸将贪惜财货,欲分留守之。光武曰:“今若破敌, 珍珤万倍,大功可成;如为所败,首领无余,何财物之有!” 众乃从。
严尤说王邑曰:“昆阳城小而坚,今假号者在宛,亟进大兵,彼必奔走;宛败,昆阳自服。”邑曰:“吾昔以虎牙将军围翟义,坐不生得,以见责让[坐不生得,以见责让:王莽篡汉时,有叫翟义的起兵讨伐, 王邑奉命与之交战,因未能活捉翟义而受到王莽的责罚。]。今将百万之众,遇城而不能下,何谓邪?”遂围之数十重,列营百数,云车十余丈,瞰临城中,旗帜蔽野,埃尘连天,钲鼓之声闻数百里。或为地道, 冲橦城[冲橦城:冲撞城墙的战车。]。积弩乱发,矢下如雨,城中负户而汲[户:单扇门。意谓顶着门板出来打水。]。王凤等乞降,不许。寻、邑自以为功在漏刻,意气甚逸。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厌伏。
六月己卯,光武遂与营部俱进,自将步骑千余,前去大军四五里而陈。寻、邑亦遣兵数千合战。光武奔之,斩首数十级。诸部喜曰:“刘将军平生见小敌怯,今见大敌勇,甚可怪也,且复居前。请助将军!”光武复进,寻、邑兵却,诸部共乘之,斩首数百千级。连胜,遂前。时伯升拔宛已三日,而光武尚未知,乃伪使持书报城中,云“宛下兵到”,而阳堕其书。寻、邑得之,不憙[不憙:不高兴。]。诸将既经累捷,胆气益壮,无不一当百。光武乃与敢死者三千人,从城西水上冲其中坚,寻、邑陈乱,乘锐崩之,遂杀王寻。城中亦鼓噪而出,中外合埶,震呼动天地,莽兵大溃,走者相腾践,奔殪百余里间[殪:跌倒。奔殪:跌跌撞撞。]。会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滍川盛溢[滍川:河名。即今河南鲁山境内沙河],虎豹皆股战,士卒争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王邑、严尤、陈茂轻骑乘死人度水逃去。尽获其军实辎重、车甲珍宝,不可胜筭,举之连月不尽,或燔烧其余。
光武因复徇下颍阳。会伯升为更始所害,光武自父城驰诣宛谢[伯升为更始所害:昆阳大捷后,刘玄猜忌刘氏兄弟的威望, 不自安,借故杀掉了刘伯升。父城:地名。驰诣宛谢:骑马赶到宛城请罪。]。司徒官属迎吊光武,光武难交私语,深引过而已。未尝自伐昆阳之功,又不敢为伯升服丧,饮食言笑如平常。更始以是惭,拜光武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
【延伸阅读】
两汉土地兼并
早在西汉前期,时人已经观察到农民破产、土地兼并等令人不安的175现象。政府企图以命令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最终证明是失败的。因为农民的贫困要归因于西汉以及与此相似的东汉的赋税与徭役。
两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大帝国。汉帝国在反击游牧民族、从事大规模开土拓边的战争中显示了显赫的国力。支持帝国的资源大部分来自农民缴纳的赋税。考虑到在广袤的帝国里运输条件的局限,这些赋税大部分是以货币缴纳的。农民为取得货币以缴纳赋税,往往被迫以不利的条件在市场上出卖自己的产品。商人在农村集市之间流动,从中牟利,后来富裕的地主也加入到经商的行列中来。此外,农民还必须为帝国服各种徭役,或者缴纳免役税,甚至在缴纳免役税后也不能免除徭役。
赋税所经之处,农村市场随之出现,商人如影随形,充当了帝国的货币兑换商。两汉的商业异常繁荣,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此。而农民身负帝国、商人、地主所施加的多重压力,渐渐地变得贫困甚至破产了, 不得不托庇于地主的保护。
失去了越来越多的纳税农民,帝国财政渐渐捉襟见肘。帝国政府决意限制地主兼并土地,以此向地主争夺纳税农民。但是在帝国的赋税和徭役下,独立的自耕农是无法经久不衰的。赋税和徭役是帝国政治赖以维持的根基,而帝国政府企图以政治策略纠正农民因此承受的压力,无疑是缘木求鱼。因此在两汉时代,土地兼并屡禁不止,是不足为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