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宁宫作为皇后的正宫,主要的特征,应是一个字——“安”,安宁、安康。但明清五百余年的坤宁宫,却是“坤宁不安”、“坤宁不宁”。何以见得?举明英宗正统帝钱皇后、明世宗嘉靖帝四位皇后和清穆宗同治帝阿鲁特氏皇后为例,看坤宁宫是怎样不安、不宁的。
一、正统皇后
明朝英宗正统帝是在北京故宫坤宁宫里,第一位举行大婚典礼的皇帝。他的皇后自然成为坤宁宫第一位从大明门中门坐轿抬进来的主人。
坤宁宫是皇后的正宫,明英宗的钱皇后却在此遭受了八大不幸
明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卷草斜格网纹盖罐(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明英宗朱祁镇(1427—1464年),祖父是洪熙帝,父亲是宣德帝,明史有“洪宣之治”的美誉。但是,洪熙帝在位一年(实际在位仅八个月),宣德帝在位十年,都时间不长。这个时期,经过元末明初的战争,尤其是经过“靖难之役”的战争,破坏很大,民生凋敝,需要休养生息,不要再去折腾。洪宣时期,社会稳定,生产恢复,文化发展。这个时期的手工艺品,如宣德炉、宣德青花瓷,都是极为有名,极为罕见,极为精细,极为珍贵的文物。
宣德帝38岁离世,他的嫡长子朱祁镇9岁(虚岁)便继承皇位。朱祁镇是明朝第一位在坤宁宫大婚的天子。他的皇后钱氏有一段故事。
明英宗皇后钱氏(?—1468年),江苏海州(今江苏省连云港市)人。正统七年(1442年),立为皇后。钱皇后有件事情被《明史》称赞。中国帝制时代,皇后娘家被称为“外戚”。女儿一旦为皇后,娘家人便鸡犬升天。汉、唐的外戚之祸,真是史不绝书。明英宗考虑钱皇后娘家身世单微,要封给侯爵——公、侯、伯、子、男的第二等“侯”,尚不是第一等“公”,钱皇后几次逊辞,结果始终没封。所以,《明史·后妃传》说:“故后家独无封。”在整个明朝历史上,皇后家“独无封”的,只有钱皇后家。但是,钱皇后有八件不幸的事。
一是日夜哀泣。英宗被俘期间,“夜哀泣吁天,倦即卧地,损一股。以哭泣复损一目”。(《明史·后妃传》卷一百十三)她昼夜哭泣,哭瞎一只眼,而且长时间坐在凉地上哭,又损伤一股——可能是一侧股骨头坏死吧!
二是倾囊赎君。“英宗北狩,倾中宫赀佐迎驾。”明英宗被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俘虏后,要花钱赎回。钱皇后将自己全部私房钱拿出来资助。
三是耐心劝慰。明英宗放归后,住在南宫(今南池子一带),心情不好,她“曲为慰解”,耐心劝慰、开导失意的夫君。
四是中年丧偶。明英宗38岁病故,钱皇后年轻守寡。
五是徽号之争。明英宗死后,周贵妃儿子朱见深继位,是为成化帝。他的生母周氏自然为太后,钱皇后也应上“太后”尊号,但成化帝生母不同意。几番折腾,才获徽号,很不顺利。
六是同葬风波。明英宗临死前,遗嘱钱皇后“与朕同葬”。但钱太后薨,周太后(周贵妃)不予同意。成化帝把球踢给大臣们讨论,自然有拍周太后马屁的,有坚持朱明家法的,上下反复,意见不一,竟然闹到“吏部尚书李秉(山东曹县人)、礼部尚书姚夔(安徽桐庐人)集廷臣九十九人”相争,甚至于“百官伏哭文华门外”。成化帝请示周太后,还是不同意。皇上不答应,群臣就跪在地上不起,“自巳至申”三个多时辰,大约六到八个小时,周太后才勉强同意让钱太后同葬裕陵(《明史·彭时传》卷一百七十六),但事情还留个尾巴。什么尾巴呢?
七是冥间阻隔。明英宗裕陵埋葬三位遗体——明英宗、钱皇后和周皇后(周贵妃)。钱皇后虽然对明英宗蒙难时有特殊功劳,但没有儿子;周皇后虽然为妃,但生个儿子继承皇位。周皇后(周贵妃)对钱皇后,不但在生前,而且在身后,仍然“争宠”。死了怎么“争宠”呢?明英宗的棺椁两侧,左侧圹穴安放钱皇后的棺椁,右侧圹穴是预留安放周皇后(周贵妃)的棺椁。周太后(周贵妃)坚持钱皇太后棺椁的圹穴要隔开数丈,并要“窒之”——不通,堵塞,而自己棺椁的圹穴要与明英宗的棺椁之间相近相通。
八是不设牌位。在奉先殿祭祀,周皇后(周贵妃)安设牌位,钱皇后不设牌位。
钱皇后虽是第一位从大明门坐花轿抬进坤宁宫的正宫皇后,却遭受到八大不幸!显然,这不是个案,嘉靖帝几位皇后的命运又是一个例子。
二、嘉靖皇后
嘉靖帝是一位不安分的皇帝,大兴土木,崇信道教,遭遇宫难,几乎丧命。他在位45年,享年60岁,寿龄仅次于洪武帝朱元璋(71岁)和永乐帝朱棣(65岁)。嘉靖帝先后有四位皇后,是明朝十六位皇帝中皇后最多的一位皇帝。但是,这四位皇后最后都是不幸的。
第一任陈皇后,元城(今河北省大名县)人。嘉靖元年(1522年),16岁的嘉靖帝册立陈氏为皇后。嘉靖七年(1528年)十月的一天,嘉靖帝与陈皇后同坐,这时张妃、方嫔二人进茶。22岁的青年天子嘉靖皇帝,好奇而深情地看张妃和方嫔纤细白嫩的手。陈皇后吃醋,嫉妒,生气,“投杯而起”——将茶杯往桌子上一蹾,挺身而起。嘉靖帝暴怒,大声呵斥。陈皇后受到惊吓,浑身哆嗦。正怀孕的陈皇后,因为受了惊,后流产而死。这位陈皇后心太小了,既然嫁在皇帝家,就要面对“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的现实,应当怎么去对待?或者忍耐,或者反抗——哪怕是无言无行的反抗,都会或可能会遭遇可怕的后果!朝廷大臣伴君如伴虎,后妃伴君何尝不是如此呢!最近报纸上有句话:维持爱情最好的办法是忍耐——这话对与错,暂不去评论,嘉靖帝的陈皇后当时是不会听到这番话的。堂堂嘉靖帝的陈皇后,竟然一身两条性命,就悲惨地丧归黄泉!
明嘉靖时期的剔彩漆九龙圆盘(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第二任张皇后,就是嘉靖帝在品茶时看其手的那位张顺妃。陈皇后暴崩后,张顺妃被册立为皇后。这时,嘉靖帝正在追循古礼,让皇后率领妃嫔等到先蚕坛去行亲蚕礼,还让张皇后率领六宫妃嫔、选侍、淑女等,在宫里听讲《女训》。张皇后任职皇后五年,便被免职——废居别宫。张皇后是什么地方人,为什么被废了,《明史·后妃传》都没有记载。张皇后被废的事,使人们知道:做皇后也不容易,也不是“铁饭碗”。张皇后被废,打入冷宫,心情郁闷,又没处说,两年后就死了。张皇后遗留的中宫“职务”,由方皇后接任。
第三任方皇后,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人。方氏怎么会当上皇后呢?这里有两个机遇:第一个机遇是,嘉靖帝当了10年皇帝,已经26岁,还没有儿子。于是,一位叫张璁后改名孚敬的大学士,向嘉靖帝建议:“古者天子立后,并建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所以广嗣也。陛下春秋鼎盛,宜博求淑女,为子嗣计。”他建议嘉靖帝除皇后外,应在全国选娶一百二十多位“淑女”——年轻、漂亮、聪明、贤惠的美女到后宫,为嘉靖帝多生些儿子。这个马屁拍得嘉靖帝很高兴,顺水推舟,颁旨“从之”!随后,方氏等九人就被册封为九嫔之一的嫔,不久又升为妃。张皇后被废,她就成为坤宁宫的主人、执掌六宫的方皇后。这位方皇后,在夫君“壬寅宫难”时,救了嘉靖帝一命(前面已经讲过)。但是,方皇后厄运来了: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病崩。虽然嘉靖帝深感方皇后救危之恩,并下诏曰:“皇后比救朕危,奉天济难,其以元后礼葬。”这话的意思是方皇后葬仪要按照嫡娶的皇后葬礼对待。但是,后来事态,起伏曲折,就不多说,有兴趣者,看《明史·后妃传》吧!方皇后死后,皇后的空缺,由杜皇后填补。
第四任杜皇后,大兴(今北京市)人,本来是嫔,后进为妃,但是命好,生了儿子,就是后来的明穆宗隆庆帝,她也就成为万历皇帝的奶奶。不过,人的命运,起伏跌宕,难以预料。杜皇后在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正月薨。离她儿子当皇帝还有十二年,所以杜皇后没有看见儿子登极为帝,自己也没有享受皇太后的清福。
嘉靖皇帝的四位皇后,或惨死,或被废,或历险,或早死,都没有享受完整圆满的人生。
那么,清朝的皇后呢?
三、同治皇后
清朝入关后,第一任皇后共有九位(宣统帝未计),在坤宁宫大婚的有康熙帝、同治帝和光绪帝三位。可以说,清朝所有第一任皇后,没有一位是好命的。我只选同治皇后一位,来看看她的悲剧故事。
同治帝6岁(虚岁)登极,同治十一年(1872年)九月,17岁的同治皇帝大婚。皇后阿鲁特氏,蒙古正蓝旗人。她出身于相府门第,书香之家,祖父赛尚阿为大学士,父亲崇绮(qǐ)为状元。史称:“立国二百数十年,满、蒙人试汉文获授修撰者,止崇绮一人,士论荣之。”(《清史稿·崇绮传》卷四百六十八)就是说清朝定鼎北京后的268年间,满洲、蒙古人以汉文参加科举考试而中状元的,只有崇绮一人,士人以此为荣。后迁侍讲、户部尚书、日讲起居注官等。义和团失败后,崇绮走保定,住莲池书院,自缢而死。母亲瓜尔佳氏,也是忠贞节烈的女子英杰。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她先派人预掘深坑,率一子四孙及儿媳等,分别男女,入坑活埋,阖门死难。
皇后阿鲁特氏幼年,由父亲崇绮亲自授课,讲解经史,学习诗词,受到良好的家庭教养。她聪明贤惠,知书达理,性格刚烈,不善奉迎。阿鲁特氏被立为皇后,同治帝与皇后仅在坤宁宫居住两天,就搬到养心殿后殿的体顺堂居住。皇后遇斋戒期,居住在钟粹官。(《翁文恭公日记》)
皇后阿鲁特氏真是命薄,结婚两年零两个月,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初五日,同治帝崩于皇宫养心殿。同治帝的死,同下面一件事情有关。据说慈禧有“寡母心态”,嫉妒儿子同皇后亲热,不许儿子与皇后同房。慈禧太后不喜欢皇后阿鲁特氏,而喜欢慧妃,要儿子同治帝对慧妃好。同治帝不敢违抗,又不喜欢慧妃,只好赌气独宿养心殿,生活寂寞寡欢。因为慈禧太后处处刁难,皇后阿鲁特氏日子过得很不舒心。同治帝病重,皇后护侍,也遭到慈禧太后的呵责。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记载:同治病重,皇后前去养心殿探视,二人说了些私房话,被慈禧皇太后知道。慈禧太后怒不可遏,闯入暖阁,“牵后发以出,且痛抶(chì,鞭笞)之”,并叫来太监预备大杖伺候。据说皇后情急之下说了句话:“媳妇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请太后给媳妇留点体面!”慈禧太后以侧居西宫为遗憾,也为咸丰帝临终前没有册立自己为皇后而不满。“从大清门抬进来的”这句话,刺痛了慈禧太后的心。慈禧太后大发雷霆,同治帝被吓晕,病情愈加严重。慈禧太后见同治皇帝恐怖,才未对皇后动刑。同治帝之死,慈禧将责任栽到皇后头上。
清朝所有第一任皇后都命运不佳,图为刻有同治皇后谥号的谥册
同治皇帝之死,这对一位年轻皇后来说,简直是塌了天。皇后丧夫心情不好,慈禧丧子心情也不好。慈禧太后把气往皇后身上撒。“未亡人”皇后阿鲁特氏此时,大恸大悲,不思饮食,吞金自杀,获救得生。皇后之父崇绮,奏告慈禧皇太后。皇太后回答:“可随大行皇帝去罢!”皇帝死了,尚未入葬,称大行皇帝,就是说可以随夫——同治帝殉死。崇绮将此话告诉女儿。而且慈禧太后不为同治帝立嗣,却让同治堂弟兼姨表弟的载湉(光绪)继承皇位,就是说光绪帝继承的不是同治帝,而是咸丰帝——这实际上是不为皇后留余地。皇后阿鲁特氏被逼无奈,只有自尽一条路可走。光绪元年(1875年)二月二十日,同治帝死后74天,皇后阿鲁特氏“遽尔崩逝”,才22岁,梓宫暂安于隆福寺。皇后阿鲁特氏之死,或云“绝食崩”,或云“吞金死”。(唐邦治《清皇室四谱·后妃》)野史记载:同治帝皇后怀孕,慈禧太后恐其生男孩,将来缵(zuǎn,继承)承大统,不能垂帘,故逼其死。有位御史潘敦俨,借天旱奏言:“后崩在穆宗升遐百日内,道路传闻,或称伤悲致疾,或云绝粒殒生,奇节不彰,何以慰在天之灵?何以副兆民之望?”慈禧太后斥其谬妄,夺其官职。
明朝曾有一位皇后,是她的母亲梦见圆月入怀而生下的。这个梦是真的还是编的,且不去管它。做父母的都希望女儿能有一个像圆月般的幸福人生,但是身为皇后的都难以做到这一点,更何况普通百姓呢!嘉靖帝的陈皇后,人生失败,告诉人们:祸生于多贪,患生于多欲。以上这些皇后的不幸人生的历史启示:人生如月,或圆或缺,坦然对待,自然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