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从此又恢复了旗装。皇后、瑾妃、格格也各人拣了件男人长衫穿了,还原成本来面目。军机大臣王文韶来了,军机处的一切信印,他全带出来了。这就等于慈禧太后在路途上能发号施令、调动一切了。第二天,在县城驻跸一天。早晨开始叫起,这是离宫后第一次有威仪的行动。这次叫起,满汉的军机大臣,几乎一个不缺。这是预备议和的开始。傍晚间,忽然传旨:“吴永着办理前路粮台。”于是吴永随扈西行,后来跟着回銮北京,升三级,赏二品顶戴。
慈禧一路颠簸,八月十七日,抵达太原,以巡抚衙门为行宫。九月初四日到达西安,也以巡抚衙门为行宫。翌年八月二十四日返程。在返程途中,废掉了大阿哥。
二、废大阿哥
慈禧太后在回銮途中,发生了一件重大事情,就是废除溥儁的“大阿哥”名号。这要从立储溥儁说起。
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第三次垂帘听政,并想废掉光绪帝。废掉光绪帝,由谁来接替呢?慈禧想立端郡王载漪之子溥儁为穆宗(同治帝)嗣。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朱谕:“仰遵慈训,封载漪之子溥儁为皇子,以绵统绪。”(《清德宗实录》卷四百五十七)就是说,慈禧太后懿旨,溥儁过继给同治帝为嗣,号“大阿哥”,意味着将来继承皇位。来年正月初一,大阿哥溥儁恭代光绪帝往大高殿、奉先殿、寿皇殿行礼。
慈禧太后为什么选择溥儁做“大阿哥”呢?
第一,从父系来说,溥儁是爱新觉罗氏宗室。嘉庆帝第四子瑞亲王绵忻死后,子奕约袭封瑞郡王,不久改名为奕。奕死后无子,以嘉庆帝第三子惇亲王绵恺之子载漪过继给奕为后,袭贝勒。光绪二十年(1894年),载漪晋封为瑞郡王,但在传述谕旨时将“瑞”字误做“端”字,于是将错就错,就称“端郡王”。载漪的儿子就是溥儁。
第二,从母系来说,溥儁有叶赫那拉氏血统。《清史稿·绵忻传》记载:“载漪福晋,承恩公桂祥女,太后侄也。”大阿哥溥儁的母亲,有学者认为可能是桂祥的干女儿、表侄女,慈禧的干侄女、表侄女。有学者据《爱新觉罗宗谱》认为:溥儁是载漪继福晋和硕阿拉善亲王贡桑珠尔穆特之女博尔济济氏所生。溥儁既是慈禧太后娘家侄女的儿子,又是慈禧婆家堂侄的儿子,双重血缘,亲上加亲。
第三,从政治来说,载漪兄弟在戊戌政变中,“告密于太后”,慈禧太后对他们兄弟“尤德之”,并使其掌管“神机营”。在义和团、攻使馆事件中,溥儁的伯父载濂、父亲载漪、叔父载澜都支持义和团,对慈禧而言是政治可靠的。
被慈禧废黜并驱逐出宫的大阿哥溥儁
第四,从年龄来说,在溥字辈中,有的年龄太大,如溥伟19岁,一旦立储,就当亲政,其他溥字辈的都在18岁以上。溥儁年14岁,慈禧还可以有一段垂帘听政的时间。
14岁的溥儁因为处在爱新觉罗氏与叶赫那拉氏两支血缘的交叉点上,父系又同属“后党”,所以就被慈禧懿定为“大阿哥”。有一种说法,慈禧预定在庚子年即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举行光绪帝禅位典礼,由“大阿哥”溥儁继承皇位,改年号为“保庆”。京师上下,议论纷纷。不久,义和团事起,载漪笃信义和团,认为义和团是“义民”,不是“乱民”。五月,载漪任总理各国事务大臣。七月,慈禧太后同光绪皇帝等一行西逃,载漪、溥儁父子随驾从行。八月,慈禧太后逃到大同,命载漪为军机大臣。十二月,以载漪为这次事变的祸首,命夺爵职,后戍新疆。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十月二十日,慈禧在西逃的苦难中体悟到:光绪帝要用,大阿哥要废。以载漪为纵容义和团,肇衅列强,得罪祖宗的祸首,慈禧太后懿旨:“溥儁着撤去大阿哥名号,并即出宫。”(《清德宗实录》卷四百八十八)溥儁归宗,仍为载漪的儿子。
“大阿哥”溥儁,是个什么样的“接班人”呢?慈禧身边一位叫荣儿的宫女,同大阿哥溥儁在西狩途中相处一年多,她回忆说:
大阿哥叫溥儁,提起他来,咳!真没法夸他。说他傻吧,不,他绝顶聪明。学谭鑫培、汪大头(汪桂芬),一张口,学谁像谁;打武场面,腕子一甩,把单皮(小鼓)打得又爆又脆。对精巧的玩具,能拆能装,手艺十分精巧。说他机灵吧,不,人情上的事一点不通。在宫里,一不如意,就会对着天长号,谁哄也不听。说他坏吧,不,一辈子没做过坏事,吃喝玩乐,尽情地享受,与人无争,与人无忤,只知道缺什么要什么。说他好吧,不,一辈子没做过好事,谈不上一个好字。他一生不知道钱是干什么用的,只知要东西,下人给弄来就行。至于变卖什么东西,变卖了多少钱,东西买得值不值,他一概不懂,也一概不问。所以辛丑回銮以后,取消了“大阿哥”的名义。
溥儁出了宫,人就称他为大爷了。他将几辈子积存的珍宝、字画、房产、庄田等,一股脑儿全变卖了。他由青年到死,一直是这样子。四十岁以后,由于女色、酗酒、鸦片,纵欲无度,双目逐渐失明,也就更加消沉。但他从来没夸耀过自己曾经是大阿哥,也不念叨自己是王爷的儿子。他先住在东四北小街惇亲王府,后与蒙古罗王之女结婚,就住在后海的蒙古罗王府。后来恶习不改,吃喝嫖赌,眼也瞎了,家也穷了,靠从前骗过他吃过他的当铺掌柜,周济他一碗热汤面,施舍一点烟灰度日。在敌伪时期,他默默地死去了。(参见《宫女谈往录》)
“大阿哥”溥儁完全是一个八旗贵族纨绔子弟。少时环境优越,缺乏良好教育,堕落为花花公子。这样的人,治家败家,治国亡国。以溥儁为“大阿哥”,准备继承皇位,清朝的气数,已经将尽了!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慈禧太后回京时乘坐的轿舆
三、图新憾晚
慈禧自西安返程,大肆铺张,士民跪地,夹道恭送,千官万马,旌旗招展,忘乎所以。史书说:“然千年以来,当无有今日之热闹者。”(吴永《庚子西狩丛谈》卷四)慈禧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结束西狩,回到宁寿宫乐寿堂。历十六个多月,凡510天。
慈禧自到达西安后,就“好了疮疤忘了痛”。据说每日选菜谱有百余种,招人到行宫演戏,还以金球和银元宝赌博,她弟弟桂祥都能抽上大烟。(陈捷先《慈禧写真》)回程时沿途大修行宫,车驾三千多辆。在开封,摆寿宴,演大戏,极尽挥霍之能事。其间,京城百姓,蒙受灾难。联军统帅德国人瓦德西(Alfred Graf von Waldersee)曾说:“占领北京之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人的抢劫,北京居民所受之物质损失甚大。”他又说:“因抢劫时所发生之强奸妇女、残忍行为、随意杀人、故意放火等事,为数极其不少。”还有颐和园、圆明园、天坛、先农坛,特别是皇宫的宝物,损失流散,无法统计。
义和拳(团)事件,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太后西逃,《辛丑条约》签订,对于中华历史与文化,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
为迎接两宫返回北京,被毁的正阳门城楼上临时扎起了彩牌楼(此图为西方人绘制)
签订《辛丑条约》。慈禧因八国联军侵入北京而西逃,又因签订《辛丑条约》后战争结束而回京。光绪二十七年(辛丑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与英、德、俄、美、法、奥、日、意等八国,还有西、比、荷三国,签订《辛丑条约》。条约十二款,其中有:赔款四亿五千万两,毁大沽至北京炮台,惩办祸首,对德、日谢罪等。赔款一项,加上利息,共为九亿八千多万两,还有其他赔款,总数超过十亿,相当于当时清政府十个财政年度总收入。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对外国赔款最多的一次。这扼杀了中国财政命脉,影响了民众生活,延缓了工业化进程。
开杀替罪羔羊。慈禧逃难的过程,是自我反省、自我磨炼的过程。闯了这么大的乱子,万民那么大的不满,总得找替罪羊吧!洋人也要求“惩办祸首”。“祸首”自然是慈禧,慈禧又怎能惩办自己呢!于是,慈禧大开杀戒:下令处斩大学士徐桐(已死),大学士、尚书刚毅(已死),处斩军机大臣、尚书启秀,军机大臣、尚书赵舒翘自尽,左都御史、左翼总兵官英年自尽,军机大臣、尚书裕禄自尽,庄亲王、步军统领载勋自尽,山东巡抚毓贤正法,军机大臣载漪、御前大臣载澜定为斩监候,加恩发往新疆锢禁。从这些人的社会成分看,他们是满洲贵族和社会高层的顽固派、保守派、投机派,是一批昏昏庸庸、逢迎拍马的政治侏儒。忠耿谏言的军机大臣徐用仪、总理各国事务大臣许景澄、户部尚书立山、内阁学士联元和太常寺卿袁昶骈斩于市,史称“五忠”。后昭雪旌表,其英魂永辉。
总之,慈禧实际执政四十八年,我看她有三着高棋、四起败笔。三着高棋,一是辛酉政变,如陈捷先教授所说,“慈禧在初试啼声的‘辛酉政变’中,设计缜密、处理精当、呼应巧妙、行动准狠,在在显现出她手段的高明”;二是委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在危难中稳住清政权;三是所谓的“同治中兴”。四起败笔是,慈禧在戊、己、庚、辛四年,连续犯了四大错误——
戊戌年(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政变;
己亥年(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立大阿哥;
庚子年(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攻打使馆;
辛丑年(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辛丑条约》。
慈禧的自私、保守、孤傲和贪婪,导致诸如上述等错误。慈禧回銮后,进行了一些改革,如派员出洋考察,宣示筹备立宪等。但是,改革良机,已经错过。清朝政府威信,已经丧失殆尽。我们看一下时间表:慈禧回銮四年后同盟会成立,又过三年“两宫宾天”,再过二年武昌起义——清朝覆亡,民国建立,帝制结束,中华新生。
慈禧面临改革与守旧的难题:不改革有人不满,改革也有人不满,两相比较,各有利弊:改革虽得罪一些人,却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不改革虽迎合一些人,却悖逆社会发展趋势——拒绝改革的人,终被历史唾弃。因此,两者相互比较,还是改革为好。智者动善时,时机很重要。慈禧太后错过改革时机,身负顽固保守骂名。早也改革,晚也改革,主动为尚,顺时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