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帝还有位皇贵妃乌雅氏,由常在、贵人、贵妃,后又尊为皇贵妃。皇贵妃乌雅氏生育三个儿子:奕、奕、奕。道光帝还有和妃生育一个儿子奕纬,祥妃生育一子奕。道光帝诸子,按齿序排:皇长子奕纬,24岁死;皇二子奕纲,2岁死;皇三子奕继,3岁殇;皇四子奕,即咸丰皇帝;皇五子奕,曾任都统、领侍卫内大臣、郡王,光绪十五年(1889年)死,59岁;皇六子奕(后面讲);皇七子奕,娶慈禧胞妹叶赫那拉氏为福晋(光绪帝生身父母);皇八子奕,为钟郡王,同治七年(1868年)死,25岁;皇九子奕,为孚郡王、内大臣,光绪三年(1877年)卒,33岁。影响晚清政局的四位男人——咸丰帝奕、恭亲王奕、醇亲王奕及其子醇亲王载沣,都同钟粹宫有密切关系。
咸丰帝奕在登极以前,作为皇子在钟粹宫居住长达十七年,由养母孝静成贵妃(孝静成皇后)抚养。咸丰帝对钟粹宫因居住久而感情深。他在《钟粹宫感旧》诗中,有“居此幼龄十七年”的忆念。他又有“昔是承恩予旧地,今为基福后之宫”之句。
咸丰帝养母静妃(孝静成皇后)像
奕生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比奕小一岁多。道光帝宾天时,奕二十岁,奕十九岁。到咸丰二年(1852年)四月,恭亲王奕才分府,离开钟粹宫,搬进恭亲王府。由上可见,奕与奕的关系是:
其一,奕(咸丰帝)生母过世之前,也由静贵妃博尔济吉特氏抚养。《清宫述闻》记载:“己亥冬,予方九岁,偶感寒疾,时皇妣每日至钟粹宫视予。”(奕《皇妣孝全成皇后忌辰敬诣钟粹宫行礼述哀》诗注)这里的皇妣是孝全成皇后,也就是奕(咸丰帝)的生母。这也说明当时皇子生下之后,不由生母抚养,而由养母抚养。
其二,奕(咸丰帝)生母过世之后,才十岁(虚岁),正式交由静贵妃博尔济吉特氏抚育。
其三,静贵妃博尔济吉特氏生育奕(恭亲王)、养育奕(咸丰帝),二人在钟粹宫里生活长达十七年之久。
其四,奕(咸丰帝)和奕(恭亲王)二人,不仅同父,而且同由一位母亲抚养长大。
其五,孝静成皇后在咸丰帝登极后,仍住在钟粹宫。道光三十年(1830年),咸丰帝继位后到钟粹宫向皇太妃问安达六次之多。钟粹宫前殿,咸丰元年(1851年)定每年正月十一日、二月二十八日派太监喇嘛到此唪(fěnɡ,念)经。
清帝废降妃嫔等名分最突出的是道光帝。他有皇后4位、皇贵妃1位、贵妃3位、妃3位、嫔5位、贵人4位,共20人,其中竟有一半人受到了降级惩处,有的还几上几下:
(1)彤贵妃,比道光帝小35岁,初为贵人,后为嫔,又降为贵人,再册为嫔,时年16岁,后晋为妃。两年后又晋为贵妃。她为道光帝生下皇七女、皇八女、皇十女。后来又降为贵人。(何年何事降未详)
(2)成贵妃,比道光帝小31岁,初入宫为贵人,后封为嫔,时年33岁,不到三年,被降为成贵人,其因不详。
(3)佳贵妃,初入宫为贵人,后晋嫔,四年后又降为贵人。(何年何事降未详)
(4)祥妃,比道光帝小26岁,初为贵人,后晋为嫔。生下皇二女,晋为妃。又生皇五女、皇五子奕,后降为贵人。(何年何事降未详)
(5)豫妃,比道光帝小34岁,初入宫为常在,后降为答应。
(6)恒嫔,初入宫为常在,后降为答应。
(7)珍嫔,比道光帝小22岁,初封为贵人,时年19岁,后晋为嫔,又晋为妃,后降为嫔,并将其金印、金册追回交造办处熔化。
(8)顺嫔,比道光帝小29岁,初封贵人,后降为常在。
(9)李贵人,比道光帝小45岁,初封为常在,后降为答应。
(10)那贵人,比道光帝小43岁,入宫为答应,后晋为贵人,转年降为常在,后又降为答应。(于善浦《道光后妃怨女多》)
废皇后、惩妃嫔的事各朝多有,但多有理由,以告诫宫人。道光帝20名后妃中封后4人,早死4人,另12人中惩处10名,《清宫词》还记载:道光年间的一天夜里,道光帝在乾清宫盛怒,高声呵斥,命急召值班侍卫王某入宫门内,赐以宝刀,令一太监带领,到某宫某室,于床上取一宫眷的头覆命,不知是因为何事。(《清宫词》注)以上诸多怪异,竟是为了什么?或政治烦恼,或心理变态,或喜怒不定,或真有其罪?这是一团历史悬案。
道光皇帝犯下政治家性格犹豫的大忌:于治家,贬降妃嫔,任情任意,枕上恩爱,翻脸不认;于治国,严禁弛禁,主战主和,反复无常,阴晴多变——既毁社稷,也损自己。
道光贬妃悬案未解,慈安之死悬案又生。
三、慈安之死
钟粹宫在清朝晚期,因慈安太后在此居住,建筑格局,有了变化,如增建垂花门、拓建游廊等。
慈安太后因在东六宫的钟粹宫住过,因此俗称“东太后”,图为钟粹宫垂花门
清慈安太后,钮祜禄氏,广西右江道穆扬阿女,奕登极前,便是侧福晋。嫡福晋萨克达氏在咸丰登极前去世。咸丰帝登极,先将侧福晋钮祜禄氏封为贞嫔,后晋为贞贵妃,咸丰二年(1852年)册封为皇后。慈安太后从受册封为皇后起,虽然曾短暂居住在西六宫区的长春宫,但从同治亲政,到光绪七年(1881年)暴崩,钟粹宫是慈安太后一生中最重要的居住宫院。同治帝曾到钟粹宫慈安太后前,陪侍午膳。同治十年(1871年)正月初二,同治帝又到钟粹宫问慈安皇太后安,随后奉慈安和慈禧到漱芳斋,侍午膳。(《清穆宗实录》卷三百二)
慈安皇后在咸丰十年(1860年),随帝逃往避暑山庄。转年(1861年)七月,咸丰帝死,她为未亡人,年二十五岁。载淳继位,就是同治帝,两宫并尊:尊慈安为“母后皇太后”、慈禧为“圣母皇太后”,加以区别。因慈安太后住居在东六宫的钟粹宫,俗称慈安太后为“东太后”;慈禧太后住居在西六宫的长春宫,俗称慈禧太后为“西太后”。
慈安太后有三件事被历史记忆,也被后世关注:
第一件是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同治帝继位年的十一月初一日,明清政治史上发生一件大事:“两太后御养心殿,垂帘听政。”这不仅是改变清朝祖制,而且是明清皇朝史上的空前之举。第二件是同治八年(1869年),慈禧大太监安得海出京,山东巡抚丁宝桢将其捉拿,慈安太后立命诛之。第三件是光绪七年(1881年)三月初十日,慈安皇太后在钟粹宫突然崩逝,年四十五。
安得海的死和慈安的死,两者之间,有关联吗?有人、有书说有。
先说安得海的死。《清史稿·后妃传》记载:“同治八年,内监安得海出京,山东巡抚丁宝桢以闻,(慈安)太后立命诛之。”从此慈禧同慈安结下嫌怨。事情经过是:慈禧贴身太监安得海,受慈禧派遣,乘楼船南下,行至山东泰安,山东巡抚丁宝桢密派人跟踪追捕抓获,将其送到济南。安得海言:“我奉皇太后命,织龙衣广东!”丁宝桢上奏朝廷,慈安太后问:“法当如何?”诸臣叩头奏:“祖制太监不得出都门,擅出者,死无赦!”巡抚丁宝桢“弃安得海于市”,丁宝桢杀了安得海,暴尸三天。慈禧当时没有怨恨、报复,反而让他升为总督。为什么?有人分析道:慈禧年轻守寡,传闻同安得海“有一腿”。安得海暴尸三天,公示安得海确是一个太监,从而为慈禧太后洗刷了不白之传言。
再说慈安太后的死。慈安的死,死得突然。《清史稿·德宗本纪》记载:光绪七年(1881年)三月“辛未(初九日),慈安皇太后不豫,壬申(初十日),崩于钟粹宫”。人们传说慈安是被慈禧害死的。这是怎么回事呢?慈禧害了一场大病,据说是患“蓐(rù)劳”,《王力古汉语字典》说:“蓐,孕妇生产。”医生薛福辰“说假病、下真方”,用补药,效果好。慈禧病愈,慈安知道慈禧失德,仍置酒感悟她。慈安保存咸丰临终前给她的手谕——内容是如果慈禧跋扈,就用此谕诛之。慈安把这份手谕给慈禧看了,又当着慈禧面烧了。慈禧对慈安的举动既惊讶又感动。数日后,慈禧请慈安到长春宫,拿出点心招待慈安。慈安有午睡醒后吃点心的习惯,就吃了点心,连说:“好,好!”慈禧说这是她娘家送来的。过了几天,慈禧派人送点心给慈安。慈安吃了慈禧派人送来的点心后,腹痛恶心,遽然死去,年四十五。慈安死后,没等娘家人来就入殓,更加引起人们的猜疑。据载:孝贞(慈安)崩,诸臣皆大惊,抵宫见孝贞已小敛,慈禧坐矮凳上。按惯例,后妃薨,即传戚属入内瞻视后小敛,但孝贞薨,椒房无预其事者。又云:孝贞故喜小食,薨日,慈禧以糕饼进御,逾数时薨。(《述庵秘录》)然而,慈安得的是什么病,慈禧是否害死慈安,慈安是否保存咸丰帝手谕,宫廷诡秘,没有确证。这正给戏曲小说和影视创作留下想象空间,也成为学者难以解开的历史悬案。
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慈安太后死因悬案,给后人留下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