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父母说出你的爱
如果你想负起为人子女的这份责任,想让父母知道你是在用心爱着他们、关心他们,那么,不妨找个周末,与父母静下心来谈谈,相互沟通一下。谈谈生活,谈谈各自的兴趣爱好,谈谈相互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谈谈相互的感受和体验。
别把父母当局外人,向他们介绍自己的朋友。如果父母有空,约朋友到家聊天,是相互沟通的很好方式,这样你就更容易了解父母,父母也更容易了解你。
我们要从小事入手,培养自己关心父母的行为习惯,听从父母的教导,关心父母的健康,分担父母的忧虑,参与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添乱。要把这些要求变为自己的实际行动,就应当从日常小事做起。如:关心父母的健康,每天要问候下班回家的父母亲;当父母劳累时,自己提醒父母注意休息;当父母外出时,应提醒父母是否遗忘东西或注意天气变化;当父母有病时,应主动照顾,多说宽慰话,替他们接待客人等。总之,关心自己的父母,要体现在言行上,要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中国有句古话,“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很多人离开家乡去外面打天下,不论是否成功,大多数的人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没有时间去看望家里的父母,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对给予自己无尽爱的父母表达一份自己的爱。
人在慢慢长大,有时为了达成自己的心愿,有意无意地做出令父母伤心的事,并为之寻找种种不堪一击的借口或理由。你可以把自己的许诺、借口置之度外,感觉心安理得,可你不能无情地淡忘父母殷切的目光、谆谆的教诲,还有你生病时父母那焦急的眼神和忙碌的身影。
有一个女孩与妈妈吵架之后,一气之下转身向外跑去。她走了很长时间,来到一个香喷喷、热腾腾的面摊前,她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面摊的主人是一个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边,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没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
“没关系,我请你吃。”老婆婆很热心地招呼她,“来,你坐下,我下碗馄饨给你。”
很快,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忽然就掉下来,纷纷落在碗里。
“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感激。”她忙擦着泪水,对老婆婆说:“我们又不认识,而你就对我这么好。可是我自己的妈妈怎么对我?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自己的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不去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呢?”
女孩听完老婆婆的话时,一时竟愣住了。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眼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喜色:“你这孩子,跑哪里去了,饭早做好了,你再不回来,菜都凉了!”这时,她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
每个人都要怀有感恩之心,不要以为父母把自己抚育成人是理所当然的,天经地义的,不要漠视父母辛劳的背影,不要充耳不闻父母的絮絮唠叨,不要因为父母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心生怨恨。其实父母是天底下最伟大的人,他们的辛酸与苦楚,他们的汗水与心血,他们所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了子女能够幸福、快乐。
记住当你离家的时候不要头也不回的离去,转身向父母挥挥手,那是一种对父母的致敬;记住让父母牵挂的你要常常与他们聊天,向他们倾诉工作、生活的感受,让他们不会感到孤独,那是给父母的欣慰;记住在父母生病时,为他们端上一杯水,送上一句问候,那是对父母最大的感恩。记住那句歌词: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涮涮筷子洗洗碗。记住……对爱自己的父母,勇敢地说出你的爱,不要等没有机会了再去说,“子欲养而亲不在”是世界上最大的痛苦与无奈。
让爱生爱
一般来说,婆媳关系是较难处理好的一种家庭关系。媳妇并不是婆婆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所以彼此难免有人心隔肚皮的想法,但任何事都不是绝对的,做儿媳妇,只要掌握一些与公婆相处的方法,就可以改善与公婆之间的关系,从而促成家庭生活的圆满。
学会孝敬公婆,在生活中多照顾她们,时不时给她们送些小礼物。送公婆的礼物不需要很贵重,太贵重她会觉得你很浪费。留意一下公婆的喜好,她们可能会因为你送的一盒糕点或是一条围巾而感动不已。
在一个村庄里,一位年轻的村妇和她的婆婆关系非常不好。她觉得婆婆一直在和她作对,处处为难他,于是她心里总是想着如何对付她的婆婆。
一天,年轻的村妇来到一家医院,问一位慈祥的女医生:“医生,有什么秘方可以毒死我的婆婆吗?我受不了她的虐待了。”
女医生听了,没有阻止她,笑着说:“我给你开一剂‘酸泥丸’,你可以在每天吃饭之前拿出一颗给她吃。只是每次给她吃‘酸泥丸’的时候,你要故意装做很孝顺的样子侍候她,这样她才不会起疑心。三个月后,你的婆婆就会有所变化,那时你来我这儿,我再给你加重药的剂量,到第一百日,必有效果。”
年轻的村妇听了,高高兴兴地拿着医生开给她的药回去给她的婆婆吃了。三个月后,她再次来到女医生的面前说:“医生,我不想毒死我的婆婆了。”
女医生问她:“你为什么改变主意了呢?”“自从我听了你的话,每天吃饭前尽心侍候她吃下一颗‘酸泥丸’以后,婆婆突然改变了对我的态度,变得对我非常和善,而且抢着做家务,让我多休息,像我的母亲一样关怀我,所以我要救我婆婆。”村妇说着,眼里流下泪来,她带着哭腔说:“医生,你快给我开一剂解毒的药。你救救她吧!”
慈祥的医生听完村妇的话,开怀地笑着说:“我知道你会来的。你放心好了,你的婆婆不会死的。‘酸泥丸’其实是一道可口的点心。因为你经常面带笑容给婆婆吃‘酸泥丸’,婆婆感觉到了你对她的孝顺,从而改变了对你的态度,并开始善待你。”
你想要别人善待自己,首先要学会先善待别人。关爱夫家的亲人朋友,体贴公婆、照顾小姑小叔是女人的一种人生智慧,这种智慧既可助你事业成功,又可为你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庭港湾。
换一种方式去爱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我们绝大多数人也都能够真切地关爱自己的父母。每一个成年的子女在父母年老的时候,都会尽自己所能,为父母创造好的物质生活条件,让父母吃好、穿好、住好,但却由于工作繁忙或其他原因,我们给予父母的常常是物质生活的享受,我们忘记了父母还有自己的精神世界,他们更需要的是孩子的关心,而不仅仅是物质的富足。其实,爱,可以换一种方式去表达。
这是一个做女儿的讲的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因为忘了一份文件,我从单位返回家中。推开门,看见父亲独自坐在沙发上对着窗外发呆,我走到父亲身边,他没有察觉,看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又有一次,快下班时,我为了参加同事的生日回家换衣服,看到父亲呆呆地站在窗前出神,我换好了衣服出来时,父亲还是那种姿势。
我开始在意了。时不时留意父亲,竟发现父亲常常会一个人发呆很久,他就那样一言不发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看着父亲的背影我恍然明白,父亲有的是大把的孤独时光:报纸看完了,他不爱看电视,也不爱去邻居家串门,他只能在自己的空间里“若有所思”,他的生活看似儿女孝顺、风光无限,其实很苦很难熬。
第二天上班后,我就给父亲打电话:“爸,我今天走得匆忙,碗筷也没收拾,你洗一下吧;盆里还有几件衣服没来得及晾晒……”父亲大声地一一允诺。下班回到家,父亲乐呵呵地对我说:“孩子,你交代的‘任务’我都完成了,我还把你没来得及拖的地拖了。”
此后,我总是刻意地留一些杂活给父亲,每每下班回来后,我看到的是一个整洁的家和父亲的笑容。
我这一“懒”,父亲便有了“用武之地”,每天显得忙忙碌碌,精神奕奕,还会时不时乐呵呵地告诉我他的“工作计划”。看着父亲充实的生活和灿烂的笑容,我的心中开出了欣慰的花朵。
其实,孝顺有许多种方式,爱也有许多种方式。当你看到父母丰衣足食背后落寞的眼神时,不妨换一种方式去爱他们。
孩子对父母真正的孝心,不在于金钱的多与少,而在于子女是否用心。
一个在外打工的女孩,托同在省城打工的老乡给父母带东西,带回的全是乡下很容易买到的,比如一袋速冻饺子、汤圆、豆包,还有几袋酱油、味精、洗衣粉,装了满满两大纸箱。女孩的母亲高兴地打开纸箱,把那些东西摆了一炕。她边摆边兴奋地告诉那个青年:“女儿好几次写信回来,说她找了一个好单位打工,什么东西都分,吃都吃不了,让我们别惦记着她。起初我还不大相信呢,以为她怕我挂念她,看到她拿回来的这些东西,我就放心啦。”
看到老人家满脸的喜悦,青年的心倏然一动——真是难得老乡的一番孝心了。
随后的几天里,在女孩母亲慷慨的分赠和充满自豪的讲述中,青年看到了左邻右舍那羡慕的目光,看到了女孩母亲那无法形容的幸福。
对父母的孝敬,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当中,多给父母一些心灵上的慰藉,这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
密切亲子关系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能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得到命运的收获。
成为孩子的朋友
在孩子早期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跟孩子的沟通交流极为重要。难以想象一个跟父母缺乏沟通的孩子会健康地成长,当然,一个经常忙于工作或其他事情而忽略了与孩子相处的父母也是不合格的。作为合格的父母,一定要跟孩子多沟通,跟孩子做最好的朋友。
更多地与孩子一起笑。
据说,使孩子健康成长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感到快乐。
或许你会记得孩子们表演幽默小品、讲述他们从学校听来的笑话以及父母上了他们恶作剧当的时候的情景。这些欢快的经历会加深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
密切亲子关系。
跟孩子做好朋友,就必须密切亲子关系。下面的亲子关系细节值得父母们借鉴:
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尽可能地让孩子明白父母始终是关心和接纳他们的。
除了学业成绩外,每个孩子还能在许多方面发挥他们的潜能。
由于一个问题有多种解决方案,因此,不要由于执拗于一种答案而与孩子发生冲突。
父母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情商、智商,自我开发各种潜能。抛开面子,去倾听各方面的教育经验。
多采用游戏、音乐、活动的方式培养亲子关系。
此外,要密切亲子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必须相互信任。因此,父母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要正确对待孩子犯的错误,帮助孩子改正缺点,为孩子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切忌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