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第二位朋友一开始并没有妄下断言,而是赞美壁画多么好,夸奖主人的眼光多么独特,满足女主人的虚荣心,然后小心翼翼地判断主人对这些壁画的态度,最后将话题顺利进行下去。
其实,每个人都有虚荣心,在任何时候都希望得到虚荣心的满足。所以,在对待别人时,也要尽可能满足对方的虚荣心,这样做,不只是表现了你的涵养,也会使以后的交往能够顺利进行下去。
做一个好的倾听者
弗洛伊德说,如果你能使别人谈得足够多,他简直无法掩饰其真实的情感或真正的动机。成为优秀谈判者的秘诀就是:鼓励别人谈话,保持谈话,同时设法闭住自己的嘴。
人人都需要他人的倾听。只要我们具有一颗爱心,愿意敞开心胸、牺牲时间,很容易便会发现那些需要倾诉的人正在自己的四周孤独地徘徊。
有位小孩对母亲说:“我知道您最喜欢我!”
“为什么?”
“因为我每次说话时,您都放下手里的活认真听。”
真正的有效的说话者,首先应是一个好的听者,这也正是这个世界上友好地与别人相处,并与他们建立深厚友谊的最有效途径。
乔伊吉拉德是美国首屈一指的汽车推销员,曾创出一年内成功推销1425辆汽车的纪录。然而,即使这样一位出色的推销员,也曾有过一次难忘的失败经历。
有一次,有位顾客来找乔伊商谈购车事宜。乔伊向他推荐一种新型车,一切进展顺利,眼看就要成交了,但对方却突然决定不买了。
当天夜里,乔伊辗转反侧,百思不得其解。这位顾客明明很中意这款新车,为何又突然变卦了呢?他忍不住给对方拨通了电话:“您好!今天我向您推荐那辆新车,眼看您就要签字了,为什么却突然走了呢?”
“喂!你知道现在几点钟了?”
“真抱歉,我知道是晚上1l点钟了。但我检讨了一整天,实在想不出自己到底错在哪里,因此冒昧地打个电话向您请教。”
“很好!你现在用心听我说话了吗?”
“非常用心。”
“可是,今天下午你并没有用心听我说话。就在签字之前,我提到我的儿子即将进入密西根大学就读,我还跟你说到他的学习成绩和将来的抱负。我以他为荣,可我当时跟你说的时候你根本就没有听!”
认真地听人说话,就是在表达你对他人的尊重和重视。人人都觉得自己所说的话值得听、重要,因此听人说话也就是对他的一种暗示性赞美。或许你认为对方所说的与你无关,但是没有谁愿意从一个不尊重自己的人手里买东西。”
在现实生活中,不仅小人物需要他人的倾听,大人物同样需要他人的倾听。
在美国南北战争形势最错综复杂的时期,林肯写信邀请一位远在千里之外的老朋友来白宫,说有重要事情要和他讨论。这位老朋友千里迢迢来到白宫,一见面林肯便开始分析若干重大决策可行和不可行的理由,甚至提到发表解放黑奴宣言的可行性。林肯一直滔滔不绝,使这位老朋友连插话的机会都没有。数小时后林肯与这位老朋友握手道别,仍没有问他的看法。
后来,林肯在回忆录中说,当时他自己的心理压力极大,非常想找一个能够让他尽情吐露心声的人,他并不需要任何忠告,所需要的只是一个友善、深具耐心,并且能够保守秘密的倾听者。在林肯的印象中,这位老朋友是最佳人选,于是林肯便把他招了来。一番倾诉之后,林肯的心境平稳了许多。
倾听之道在于专注。很多时候,倾诉者并不需要倾听者的建议,倾诉者自己常常已经有了一个,或不止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倾听者存在的全部意义就在于倾听倾诉者的心声。
倾听能使我们变得聪明。人有两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就是要我们少说多听。
成全一份善良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都有善良的本性,并愿意把自己的善良表达出来,但是,有些时候,甚至更多时候,你要表达的善良却会变成一份尴尬,因此,我们自己在处世过程中,也要注意,表达自己的一份善良,同时,也要能够成全别人的一份善良。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双休日的公交车站,一个老人由女儿陪同去医院看病。车来了,人群涌向车门。女儿为了不让人群碰撞到父亲,一手在前面挡着人群,一手搀着父亲的胳膊。虽然她很努力,但是效果似乎并不明显。
好不容易上了车,可车上早就“人满为患”。这时,一个姑娘站了起来,微笑着对那位老人说:“大爷,您坐吧!”老人说:“谢谢了,姑娘,我站站没关系,你坐吧!”更奇怪的是他的女儿竟然也谢绝了姑娘的一番好意,说他父亲身体硬朗着,而且只是几站路,站站就到了!
姑娘似乎没想到会这样,脸上有些尴尬,再次说:“您坐吧,大爷!”那个女儿似乎还想说什么,只见老人拉了拉她的手,说:“好好,那就太谢谢你了!”说完,慢慢走到座位前微笑着坐下。让座的姑娘流露出快乐的笑意。但是,那个女儿似乎并不高兴。
公交车突然刹车,老人紧蹙着眉头,好像在强忍着身体某处的不适。
医院很快就到了。老人下车前,向那位让座的姑娘再次表示了谢意。但是,下车后,父女之间却有了这样的对话:
“爸,伤口痛了吧?”
“一点点吧!”
“你也真是的,明明知道自己臀部有伤口,不能坐,你还要坐!”
“你啊,人家小姑娘那可是一片好意!我硬是拒绝她,也许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她就会有顾虑了……”
原来老人和他女儿的拒绝并非客套,而是另有隐情。在那颠簸的车上,老人硬是强忍着原本可以避免的痛楚,成全了那个姑娘的善良。
成全别人的善良,何尝又不是另一种善良!
不卑不亢处世
不卑不亢的精义在于保持自然本色,质朴、正直,无浮华之奢;敦厚、高洁,无低媚之相。置身熙来攘往的世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面对沉浮不定的人生,宠辱不惊,贵贱不移。得意时,依然示人于“真之我”;失意时,依然示人于“我之真”。
你不比别人卑微
人生最可怕的事情是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要么把自己看高了,要么把自己看低了。前者会使自己变成“大事做不来,小事做不好”的多余人,后者会使自己妄自菲薄,缺乏直面社会和直面人生的勇气。两种情形皆会致人于危险尴尬的境地。其中看低自己尤其可怕,认为自己不如人高贵,不如人貌美,不如人命好,就难免会产生低人一等、矮人三分的感觉。而人心又总是如此欺负人:你越是那样想,便越是那样表现,便越是显出一副卑怜相,这在无形中也就“灭了自家威风,长了他人志气”。本来彼此平等的双方,就因为自卑心理在作怪,一下子把自己降辈为“孙子”,而认对方做起“爷爷”来了。这样为人,这样处世,岂有不败之理?所以,做人一定要从“低人一等”的误区中走出来。
假如你为了谋一份差事而去拜访某大公司的经理,你先要明白一个原则,就是:虽然你去谒见的可能是一个身份颇高的人物,而且又是你有求于他,但求不求在你,应不应在他,他仍是被动的。如果你与某一个人交往和办事时,心理上总有“我正在求你”的感觉,那么你会变得神经紧张,一切出于不自然。这时需要迅速调整自己的自卑心理,以平常心待之,使自己的感觉处在最佳状态。
李白有一句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如果面对“权贵”心生畏惧而自卑,那么你就不可能使自己大方果断起来,能做成的事也难以做成。所以我们在平时就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只要我们将心理上的那份胆怯收起来,充分显示出足够的自信,就能在处世过程中从容自如,游刃有余。
有一位大学生在向一位心理医生求诊时叙述道:“我是个在校的大学生,多年来我一直为自卑的情绪所困扰,在班上我最怕发言,更怕老师点我的名,也怕别人注意我。在人多的场合,我怕讲话,老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我也曾试图改变自己,可是却总是心理紧张,说话结结巴巴,常引起别人的耻笑……现在我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待在角落里,我对自己越来越没信心了……”这位大学生就是没有主动去锻炼自己,他虽然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自卑,但是如果不改变这份自卑心理,他的生活仍然是黑暗的。
我们常常会碰到这种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的自卑的人。如果你仔细观察,这种为自卑所累的人,基本上有两个突出的心理特征:
一是过高的内心期待。这种人想得太多、太细,总想在别人面前留下好印象,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好评,因而也就特别注意自己的形象和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其实,过分期待一种好结果并没有什么不对,因为每个人都有虚荣心,但问题是如何来对待这份虚荣。如果为了满足这份虚荣而去伪装,那么就极有可能将自身最有价值的真实抛弃了,这样的人也就会在为人处世中束手束脚,无法展现自己的真实能力。
二是缺乏自信的心理障碍。这类人看问题总是看到自己比别人差的一面,看到自己不如意的方面,因而易产生多疑多虑的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障碍常常表现在对自己的高欲望和低信心所造成的心理落差上,这种落差不仅容易使自卑者产生焦虑,同时还会令他十分敏感,对他人的言谈、行为、眼光等都十分留心,稍有一点可疑便与自己联系起来,无端地认为别人在议论自己,以致变得越来越怯懦,越来越自卑,最终走向自我封闭,逃避正常的交往,丧失社交能力。
如何才能克服自卑呢?首先你必须正确认识、分析自我,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清楚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用自己的短处去比别人的长处,你会永远觉得自己“技不如人”,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你就会信心十足,这样便可以强化你的自信。
人的价值主要是通过自身的努力而达到或可能达到的最大限度,而不是也不可能追求到绝对的完美无缺。因此,要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它是达到自我完善的第一步,也是极其重要的一步。只有学会正视自己,才能达到自我完善,也只有达到自我完善,才能在为人处世过程中应付自如。
忍让要有度
为人处世要忍,但忍让要有度,一味忍气吞声,逆来顺受,是胆小怯懦的表现。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切不可缩手缩脚。
洛克是国家图书馆的职员,在工作中他处处小心、事事谨慎,对每位同事都毕恭毕敬,偶尔与同事发生点小摩擦,也从不据理力争,总是默默地走开。逐渐大家都认为他太老实、太窝囊,大家都不把他当回事,在许多事情上总是他吃亏。
洛克心里很觉委屈,残酷的现实使他不得不对自己的为人处世进行反思,他决心改变自己。
一次,同一组的一位同事擅离职守丢失了两本书。这位同事嫁祸于洛克,说是他代自己值的班。主管在会上通报这件事时,洛克马上站了起来,说道:“主管,今天的事你可以调查,查一查值班表。今天根本就不是我的班,怎么能说我不负责任。有人是别有用心想让我替他顶罪。在这里,我顺便告诉大家,我老实不争,只是不想和同事们争来争去,大家在一起共事也是有缘。以后,谁要再像以前那样待我,对不起,我就不客气了。”
从此以后,洛克发现同事们对他的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他也抬头挺胸起来,不再扮演被人欺负的老实人的角色了。
一个人如果老是受别人的欺负、刁难,往往是因为自己软弱或办事能力较差所致。相信你肯定也不愿意认为自己没有工作能力,因此,一定要改变这种状况。要改变被人欺负的现状,必须要态度强硬起来,腰杆挺直起来,与欺负你的人抗争。
掌握忍让的度,乃是一种人生的艺术和智慧,也是真正作为“忍”的关键。一味的、毫无界限的“忍”不能算是真正强者的“忍”,它只是一种懦弱和无能的表现,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愚蠢。
忍耐要有限度,所谓“事不过三”,说的就是人们对同一对象的“忍”,可以是一次、两次,但绝不可一忍再忍。忍让到一定份上,必须有所表示,使对方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退让不是一种害怕和无能,而只是出于一种“忍”,从而不再继续下去。而且,在忍无可忍时便无须再忍,如果对方实在是过于无礼,便不应再行“忍”下去,而必须要有所表示。
学会平视权威
英国首相布莱尔携夫人来到一个小镇度假。虽然是首相夫妇大驾光临,但小镇上的人依然我行我素,该晒太阳的晒太阳,该谈恋爱的谈恋爱,每个人都生活得自在而有序。明知布莱尔是个“大人物”,但大家仿佛不当一回事,因为众生平等。
布莱尔喜欢泡吧,小镇唯一的一家酒吧老板丝毫不给面子,按预定计划关门休假去了。不过,老板仍然很礼貌地在酒吧门口留下一张字条:“欢迎布莱尔先生和太太,现在我们在放假,假期结束后我们会回来的,很抱歉!”
德国政府订立新法规,要求养猪的农户必须遵守以下一些条例——猪农每天至少花20秒,即早晚各10秒,跟每一头猪相处;每头猪都必须接触到光线;给每头猪提供两三个木头玩具或稻草人作为消遣,以防它们无事生非打架……这似乎有点难,但德国人做到了,因为法律是神圣的,他们信奉法律。
人的一生要面对许多人,要经历许多事,但无论如何都要活得高贵而自由。学会平视权威,你会变得气宇轩昂,即高贵;学会尊重法律,你会活得心安理得,即自由。
我们看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我们在跪着;如果站起来,我们也照样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