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说起来我还是想到一二关于他的传说。
宇宙的动变一涉及到人,生物的生存过程就有了实际意义。所以人在宇宙中是唱主角的,就有了阴阳,也就有了八卦。
阴阳是对宇宙的分类,阳者为物质能量,阴者为非物质能量。如果以人的标准来讲,人见到的物质为阳,人看不见得非物质为阴。
现在地球人类提出的阴性物质是不对的,应当是阴性非物质。八卦来源于宇宙,必然带有阴阳双重性,所以研究八卦研究阴阳两种规律,用阴阳之法来把握事物的发展情节和方向。
人的大脑和八卦结合可以网络各种信息,如果易者没有把爻线信息与思维意思相结合,那就得不到爻动信息,自然所测的卦就不准。在易者经常接触和运作爻线时,可以得到爻线的能量,比修练取得的能还快。有许多的易者没有发现这一现象,运作准确了以为是自己的本领,其实是爻线作用到你的思维意识中。
文王姬昌为什么说是演八卦呢?演是演变,变是动象。
易来源于宇宙空间,应当看成宇宙性、生命性、物质性、非物质性、息能性、数性、理化性、超物性的综合科学。如果你不从这几方面去研究,你将走向偏轨。哲学必须带有宇宙观的,周易宇宙生命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宇宙生命动变。
长期以来,有关八卦的起源众说纷纭,至今尚无定论,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如此重大的发明创造对于我们来说,尽管有历史长河的阻隔,我们仍希冀能够从历史传说中的点滴线索来寻找那奥秘的源泉。其中有这样一种说法是值得研究的。
传说,此图乃女娲娘娘传于伏羲,而女娲和伏羲有是兄妹的关系,黄帝乃伏羲的亲生儿子。很明显,伏羲至黄帝的这段时期有着突飞猛进的科技发展和重大发明创造,似乎人类的文明就从这里开始,是绝对的知识爆炸期,而在这个期间,八卦是最大的迷团。我们首先会质疑,这种突飞猛进的科技发展,究竟有着什么深刻的历史原因呢?显然无法找到合理的理由,即使是我们现在这个年代,也很难出现集多种如此重大发明创造与一人的情况,更何况我们现在的科技发展的加速度是必然的,而在远古却根本不存在这样的理由。更重要的是,“八卦”这样神秘深奥的至高哲学理念,必须是要经过难以想象的时间长河才有可能总结而成,绝对不可能在那个年代里就总结出来的,那么这张图的背后很可能就是一个开启宇宙之门的关键所在。
在伏羲的年代,是原始大同的年代,为了抵御自然界中的各种敌人,人类必须结合为一个群体才能够生存下去,而当时人们还主要是以狩猎为主,群体活动的方式,白天出去寻觅猎物和食物,夜晚则选择比较安全的地方栖息,在晚上也是好多自然敌人活动的时间,为了提前发现敌人的靠近,当然必须有人来站岗放哨,这些人因为白天仍然要跟随群体共同活动,所以,为了保存体力,也为了能够尽早发现自然敌害的靠近,就习惯的采用闭目养神的简单方式,这就是气功的鼻祖。我们现代的气功,包括周天也好其他门派也好,都是在很久以后才逐步形成的,远古时代不可能有如此复杂的修炼方法。这就是为什么有说法说伏羲是气功的鼻祖的原因,其实是有一定根据的。
伏羲应该说是气功界的集大成者。
那么伏羲为什么要画这张八卦呢?这张八卦的根据又是什么呢?或者说伏羲是怎样得到的这张神秘图案呢?毫无疑问,在他有生之年,恐怕是没有这样的精力和能力来完成如此深奥的哲学探究的。那么绝对有可能是受到了什么人的传授或者启发。
中国的汉字是非常先进的,其结构的特殊性使得即使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演变,也还依然能够从这个字的结构中推断出一段相关的历史或者故事,而女娲的‘娲’字就是这样一个典范,很明显,是一个女人传授过什么东西给别人。
可是如果女娲在历史上确有其人的话,那么,在原始大同社会里,她早就取代了伏羲来画八卦,演五行了,有着如此知识的人也必然早就成为了部落的首领,恐怕我们也就不知道有伏羲这个人了,可是现实多是有关伏羲的发明创造的故事,却不见有女娲的有关传说,她只存在于神话中。
伏羲在长期的静坐中,逐渐发现了月亮的变化和人体经脉运行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凭借这个机缘,他参悟了气功的至高境界,他见到了一个女人,就是这个女人向他展示了宇宙间至高无上的哲学大道。也就是为了把这种至高的哲学大道表达出来,他就仿照所见到的一切作出此图,切为此创造了中国最早的第一代文字(请参看……八卦秘密完全破解之——九天神话,和中国最早文字两篇文章)。而对月亮的长期观察使他创造出中国最早的历法——阴历,而这一切他都归功于月亮之神——女娲,这也就是为什么所有传说中,我们的大年初一总是和女娲还有月亮联系在一起的根本原因,而我们的春节应该就是女娲的生日。
伏羲根据女娲所传授的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很容易从木生火的道理中用最简单的方式成功地‘钻木取火’,又对五行不断研究,简单地把五色和五味与五行联系在一起,又和人以及所有的一切植物相联系,有目的的品尝百草,又运用简单的五行生克的原理来分析人的面部颜色,针对性的把草药用于治疗。在当时蒙昧的年代,有着治病救人的神奇本领的他自然会被推举为部落的首领,有着相对较为先进的征服自然的本领,他的部落自然日渐强大。由于他的发明的阶段性和部落强大的阶段性,又由于当时的语言和通信尚不发达,而且当时是没有固定姓氏和名字,那么在不同的阶段出现不同的名字也就成为必然了,这也是他的部落逐渐强大的真实写照所以,燧人氏、伏羲、神农氏很可能就是同一个人。
传说中又有黄帝是伏羲之亲子的说法。
包括《黄帝内经》也有人认为黄帝就是皇帝(真?),而且好多传说中都有伏羲和皇帝,但却对女娲和黄帝的关系只字不提。这一点也看的出,现实中根本从没有过女娲其人,而伏羲和皇帝几乎可以说都是确有其人的,只不过被神化了而已。
而这个皇帝的‘皇’字,和女娲的‘娲’字一样,有一定值得研究的地方,众所周知,女娲又名娲皇氏,当时还处于母系氏族的时代,很少有姓氏,即使有恐怕也大多是和母亲相联系,而‘皇’这个字恰恰也是和月字有关系的,那么这个月字是不是和我们中国的文化和古代传说联系的太多了?几乎八卦,女娲,阴历都是和她相关联的。起码我们很容易知道,皇帝这个词绝对不是秦始皇所创造的,是早就有的名词。
而月亮之神——女娲,在当时是上天至高的神,而皇帝又是伏羲和女娲的亲儿子,皇帝也当然就是天的儿子了,所以皇帝就是天子。这里可以看的出带有男尊女卑色彩的周文王的周易有点站不住脚了,女人为天,天大于地,阴为天,女人为大,几乎可以说是女人比男人尊贵了。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从没有人用皇帝这个词来做最高统治者的代名词,因为他们都知道,皇帝专指一个人,只有女娲的亲子才叫这个名字,其他人是绝对不会用的,皇帝只有一个,那就是月亮之神——女娲的儿子。可惜的是,秦始皇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地造成了一个文化断层,这些有关的历史和文献都付之一炬了。
“好。”
我思来想去那么久,才反应回来的时候就听到墨修毫不客气的应了下来。
好吧,这个时候我确实是有那么一点震惊的,虽然墨修不是什么真正的冷血之人,但平日也似乎很是不喜欢别人将他卷入诸如事件。
碧霄更是一愣,他准备的好多话都还没有出来,没想到那个人就已经同意了。
转而反正是熟识,我便也说道要送碧霄走了。
“娘娘,今天真是多亏了你,谢谢。”碧霄边是走着边是好好的给我道谢。
我觉得十分的奇怪,今天我也就问问而已,怎么就是多亏我了呢?
似乎是看出了我心目中的疑问,他笑道:“若不是娘娘心善,愿意来这边远地方。锦衣公子也不会想要早点结束战争了。”
“早点结束战争?”
“是的。”他笑着点点头,“就是早点结束战争,才能让娘娘早些回去不再受这些苦楚了。况且这战争一日不结束也终是会有更多的病人而已,所以怎么看墨修公子也都是为了娘娘您啊。不过,也不该叫您娘娘了。”
他的笑容温和而不带有任何的讽刺,反而是很友好的温暖的。
唉,这又是送上来的朋友,怎么能不要呢?
“你以后跟着他们一起叫我离儿吧,我也不是那个梨妃娘娘了,毕竟都只是为了李栋民,呸呸,是皇上。”
“我也早该猜到您是皇上那边……”
话没说完,他与我相视一笑。
有些故事还是埋藏在历史的尘埃里罢了,多扯扯也没什么好的。有的时候,真相往往是残酷的。
与他做了道别,我倒是十分愉快的就回去了。
“相公,小包子的尿布换了没有,这小家伙一大把年纪了还要尿布真是笨死了。”埋怨是埋怨,但任谁都听的出我话里的喜色。
不知为什么的,一想到碧霄说的那番话,我就愉悦了起来。
其实“沉默”是人的最深的感情。
就像一些诗句所体现的。
柳永的《雨霖铃》中的语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再如苏轼的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他回忆他的妻子王弗死后的十年,回忆他们相见的时候“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此处无声胜有声”。
还有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使用反衬手法,三月春光明媚,白花盛开,可惜好友欲离我而去。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下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在言外,旨在象内。“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往往用在评价诗,意思诗不说愁,却把愁表现得最为恰当,看着朋友走掉,长久孤立的站着,表现感情的深厚。如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即抒情”。所以“唯见长江天际流”能引起我们很多的遐想,又如利于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要能让我们产生联想的诗就是好诗,这些都告诉我们欣赏诗要调动我们知识的积累,像形、相似的诗能在头脑中产生,用此来理解新诗。写得好都是诗人生活经历的提炼和升华,换句话,我们通过生活的桥梁可以达到诗人的心灵。例如,刚离开父母的学子读《再别康桥》是不是更有感觉?为什么“沉默时感情最深”呢?像生活中的例子,感情最深的表达时机、船都已走了,但送别的人伫立不动,若有所思。结合句中“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康桥尚且如此,诗人何以堪?实际反衬了诗人对康桥的感情非常深厚,因此,“悄悄”就带着诗人的主观感情。
这个时候我又一次的文艺了,只是因为这淡淡的,淡淡的。
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