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腊梅飘香,瑞雪莹白,梅与雪不必互相攀比嫉妒,旁观者也不必要求两全。
生活中有苦有乐,无法事事尽如人意。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周围的人抱怨,甚至自己也曾这样想:长得不如人漂亮,工作不如人家的好,自己真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老天真是太不公平了。
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当思维陷入郁闷的泥沼,我们往往会被自怜自哀的面纱遮住眼睛,一味看到自己的不好。
有一天,披着美丽外衣的孔雀向上帝诉苦,说大家都喜爱听夜莺美妙的歌声,可是当它开口啼唱时,却马上被人嘲笑。上帝听后,和蔼地安慰孔雀说:“别再抱怨了,你看你的脖子闪着翡翠般的光辉,你展开的尾巴点缀有华丽的羽毛,你的体形和外貌都是鸟类中最尊贵和美丽的,谁都比不上你。”但孔雀仍然不满意地说:“可是我的歌声如此难听,外表的美丽又对我有什么用呢?”上帝笑着回答说:“世上任何东西,命运之神都给了它该有的命运——好比说给你的是美丽,老鹰是勇猛,夜莺是歌声,喜鹊是吉兆,乌鸦是凶征,大家都有各自的天赋,互相之间是无法相比的。”
听完上帝的话,孔雀总算坦然以对,恢复了以往的自信,快乐地享受起自己的生活。
诚然,这个世界上有人生在朱门富户,有人长在贫寒人家,有人天生貌美,有人其貌不扬。但是,这些外在条件都不能决定人的快乐与否,真正的幸福感源于内心。
“天生我才必有用”,也许你在某一方面不如人,但是只要你不辜负宝贵的生命,始终善用一颗上进的心,你终能看清适合自己的生活,找到属于自己真实的快乐。
腊梅飘香,瑞雪莹白,梅与雪不必互相攀比嫉妒,旁观者也不必要求两全。因为,欣赏优点总比挑剔短处令人愉悦!
心底无私天地宽,死要面子活受罪
有些人总是千方百计地维护自己的面子,但却失去了许多更有价值的东西。
有位著名的小提琴家在指导学生演奏时,总是认为“琴声是最好的教育”,因此每当学生拉完一曲之后,他总会亲自再将这首曲子演奏一遍,让学生们从聆听中学习要点和技巧。
同样,这位小提琴家在招收新学生时,也会要求学生当场表演一首曲子,他听完后给学生分级,再拉琴予以指导。
这天,他收了一位新学生,琴音一起,在场的人都听得目瞪口呆,因为这位学生演奏得出神入化,有如天籁之音。
学生演奏完毕,老师照例拿着琴上前,但是这一次他却把琴放在肩上,久久不动。
最后,小提琴家把琴从肩上拿了下来,并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接着满脸笑容地走下台。
这个举动令所有人都感到诧异,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小提琴家说:“你们知道吗?这个孩子拉得太好了,我恐怕没有资格指导他。最起码在这首曲子上,我的表演将会是一种误导。”
这时大家都明白了他宽阔的胸襟,顿时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送给学生,更送给这位小提琴家。
心底无私天地宽,有容乃大。小提琴家坦然接受了学生优于他的事实,他没有因此而失掉“面子”,反而显示了真正的艺术大师风采。
大师尚且可以如此不计较“面子”,又何况我们寻常人呢?
国人自古爱面子,甚至在自己的正当利益受到损害或威胁时,也不敢据理力争,结果只能看着本应属于自己的利益被别人拿走。
郭东临有一个小品叫《有事您说话》,相信大家都看过。他在一个工厂上班,为了让领导和同事瞧得起,原本办不到的事,却要吹嘘自己“有能耐”,“能办事”。厂长要买火车票,他半夜三更排队给买来,却说是托朋友买的;明明买到三张已经很不容易了,他却说还能买到五张,谁知祸从口出,只好再去熬夜排队——都是面子惹的祸,真是又可气又可笑!为了有面子,结果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郁闷到心里了,不抓狂才怪呢。
“面子”不等于“诚信”。工作中、生意场上,都要讲诚信,否则必会为残酷的市场所淘汰。而如果在商场的对弈中过于在乎面子,那么最后吃亏受罪的总还是自己。有在面子中郁闷、斗争、徘徊的功夫,还不如坦坦荡荡地决断,对方不仅不会看低你,还会从心里佩服乃至尊重你。
其实,面子问题真的不是什么大事,有些人总是千方百计地维护自己的面子,而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失去了许多更有价值的东西。
所以,从现在开始,把“面子”这个包袱放下吧,我们为什么要生活在要面子的沉重、压抑、甚至痛苦中,而不遵从内心的声音,坦诚轻松地生活呢?
昂贵的单纯
单纯之所以昂贵,是因为随着我们渐渐长大,也就很难再“单纯”地考虑事情了。
国王最最心爱的猫爬到树上去了,国王很担心它不肯下来,就苦苦地哀求它:“亲爱的猫咪,请回到我身边来吧!”
猫死活就是不肯下来。
骄傲的王后很生气地指着树上的猫,厉声大叫:“我命令你离开那棵树,快给我滚下来!”
猫还是不肯下来。
城堡里的大厨师刚好做了一个香喷喷的蛋糕,他讨好地哀求着国王的猫:“拜托啦,拜托啦,赏个脸吧,想不想吃这只蛋糕?都给你啦!”
猫有些心动,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还是不肯下来。
国王有个智囊团,他们讨论了许久,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问题在那个大树上,我们必须将那棵大树砍倒……否则那只猫就不下来了。”
国王听了,觉得蛮有道理。
当樵夫高高兴兴地挥起斧头,他听到一个小孩的声音说:“如果我是国王,我会耐心地等待,我相信当它想下来的时候,它就会自己下来。”
那天夜里,国王睡着了,睡到半夜,他忽然觉得好像有东西坐在他的额头上,他伸手一摸,果真是他的猫。
有时候,大人常常将简单的事情处理得非常复杂,而使自己陷入苦恼之中。
据说曾经有这样一个悬赏题目,只要回答对了就可以得到100万美元。
一个热气球升在天空中,上面有三个人:一个是经济学家,一个是环境学家,还有一个是核专家。他们都是对世界很有帮助的人。
这时热气球上的燃料不够用了,必须从上面丢下一个人才可以安全着陆,那么现在应该丢下谁呢?
许多人都回答了这个题目,他们分析了社会的现状、经济的发展等等复杂的问题,但是答案怎么也不能统一,人们为了彼此的看法而争论不休。
最后,谁也没想到居然有一个孩子答对了问题,得到了奖金。
原来,孩子的答案是:把最重的一个人扔下来。
孩子之所以整天无忧无虑,是因为他们考虑事情不像大人那样复杂;单纯之所以昂贵,是因为随着我们渐渐长大,也就很难再“单纯”地考虑事情了。
珍贵的童心
让我们寻回珍贵的童心,像个孩子一样享受快乐吧。
人离开童年愈远,活得愈不快活。那么,就向孩子学一学,努力寻回童心和快乐吧!
寻找失去的童心,就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就要和孩子多多交流。有位老师曾问他7岁的学生:“你幸福吗?”
“是的,我很幸福。”
“经常都是幸福的吗?”
“对,我经常都是幸福的。”
“是什么使你感到如此幸福呢?”
“是什么我并不知道,但是,我真的很幸福。”
“一定是什么事物带给你幸福的吧!”
“是啊!我告诉你吧,我的伙伴们使我幸福,我喜欢他们。我喜欢上学,我喜欢我的老师。还有,我喜欢上教堂。我爱姐姐和弟弟,我也爱爸爸和妈妈,因为爸妈在我生病时关心我。爸妈是爱我的,而且对我很亲切。”
在孩子的眼中,一切都是美好的,身边的一切,小朋友、学校、教堂、爸妈等等都让她有幸福感,都让她快乐。
孩子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保持一颗童心,可以让我们返老还童。
我们不能再回到童年的那个年龄,但我们可以经常回忆童年趣事,拜访青少年时期的朋友和同学、老师、母校。如果有机会还要去看一看童年家乡、玩耍的旧地,旧事重提,旧友相聚,那样我们就会重拾童真的快乐,重回纯洁无忌的开心时刻。
我们还可以常跟孩子玩,听孩子说故事。陪孩子动手做做童年玩过的竹筷枪、竹蜻蜓、纸飞机、打陀螺;阅读儿童绘本,欣赏童话的天马行空、飞天钻地;听孩子极有表现欲地给你讲大灰狼、小山羊、公主王子的故事……玩得愈多,童心愈浓,这就是你要以一颗童心接受感动、感受快乐的时刻了。
教育专家说,人的一生该有三个童年:第一个童年自己过,第二个童年陪儿女过,第三个童年陪孙子过。让我们寻回珍贵的童心,像个孩子一样享受快乐吧。
放下压力一身轻
只有学会放下压力,才能登上人生的巅峰。
有一个聪明的年轻人,很想在各个方面强过别人,尤其想成为一名大学问家。可是,许多年过去了,他的各方面都不错,可学业却没有多少长进。他非常苦恼,特地去向一位大师求教。
大师说:“我们登山吧,到山顶你就知道该如何做了。”
那山上有许多晶莹的小石,煞是迷人。每当见到他喜欢的石头,大师就让他装到袋子里背着,很快,他就吃不消了。
“大师,再背,别说到山顶了,恐怕我连动一动的力气都没了。”他凝望着大师。
“是啊,那该怎么办呢?”大师微微一笑:“该放下啦,背着石头怎可以登上顶峰呢?”
年轻人一愣,忽觉心中一亮,向大师道谢后走了。
后来,他一心做学问,进步飞快。
其实,人要有所得,必然会有所失,只有学会放弃,才有可能登上人生的巅峰!
当今社会形势瞬息万变,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争时间、抢速度已成为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中的普遍现象。可是在繁忙的生活中,人们真的能享受到作为一个人的快乐吗?
阿力在一家知名外企工作,现在他怀疑自己得了健忘症。
和客户约好了见面时间,可搁下电话就搞不清是10点还是10点半;说好一上班就给客户发传真,可一进办公室忙上别的事就忘了,直到对方打电话来催……阿力感觉自从半年前进入公司后,像陀螺一样天旋地转地忙碌,让他越来越难以招架,快撑不住了。
于是,阿力去请教心理医生,他无奈地说:“那种繁忙和压力是原先无法想象的,每人都有各自的工作,没有谁可以帮你。我现在已经没有什么下班、上班的概念了,常常加班到晚上10点,把自己搞得很累。有时想休假,可假期结束后还有那么多的活,而且因为休假,手头的工作会积累得更多……”
其实,在实际工作当中,类似于阿力这种情况比比皆是,尤其是在都市中拿着高薪的白领精英,工作塞满了他们的生活,他们却时常觉得人生毫无目标。
后来,阿力听从了心理医生的建议,他在身心疲惫之后放弃了那份报酬优厚而做起来毫无兴趣的工作,他很快就恢复了健康。
人活着,都会有许多责任和许多欲望,这些东西背在身上,要是拿掉了,人生就会变得轻飘、无意义,可老背着它们,一样也舍弃不了,最终就有可能累死在路上。
天然去雕饰
用太多精巧的装饰来美化心灵,只能让心灵愈加沉重。
一个皇帝想要整修在京城里的一座寺庙,他派人去找技艺高超的设计师,希望能够将寺庙整修得美丽而又庄严。
后来有两组人员被找来了,其中一组是京城里很有名的工匠与画师,另外一组是几个和尚。
由于皇帝不知道到底哪一组人员的手艺比较好,于是他就决定给他们机会做一个比较。
皇帝要求这两组人员各自去整修一个小寺庙,而这两个组互相面对面。3天之后,皇帝要来验收成果。
工匠们向皇帝要了一百多种颜色的颜料,又要了很多工具;而让皇帝很奇怪的是,和尚们居然只要了一些抹布与水桶等简单的清洁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