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45200000001

第1章 损失厌恶—丢失的100元大于白捡的100元(1)

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孙子·九变》

损失厌恶这一概念,绝对是心理学对行为经济学最重要的贡献。

—丹尼尔·卡尼曼

想象一个场景:我给你一个苹果。

你大概会感到高兴吧!

这个剧本太简单了,换个稍微复杂点的,来体会一下:

我给你两个苹果。接着,我向你要回了一个。

请问,哪一个场景更糟糕?

从理性上讲,这两个场景你的所得是等价的,但大多数人会觉得第二个场景的体验更糟糕!

在第二个场景中,你对损失一个苹果的厌恶,已经严重削弱了得到一个苹果的喜悦。

像职业赌客一样思考

为进一步说明人类有损失厌恶倾向,我们来看一个赌局。

有一位职业赌客邀你玩一个游戏:

向空中掷一枚绝对均匀的硬币,硬币落定后正面朝上你赢1元,反之你输1元(为表示游戏公平,你也可以选择反面算你赢,正面算你输掉)。

你是否愿意玩这个游戏?

如果将赌注提高到100元呢?

如果将赌注提高到100万元呢?

理论上讲,这是一个公平的游戏,无论下多大赌注都值得赌一把。但是,极少有人愿意花哪怕100元去玩这个乏味的赌局。

这其实反映了我们对损失比获得更敏感的心理倾向。

玩过德州扑克或者“诈金花”之类赌局的人都知道,牌运并不是唯一的制胜因素。

比如,一个职业赌客和一个赌场菜鸟对局。

两个人都处于下暗注的阶段,职业赌客会眼不眨地加码下注,绝不主动和对方比牌。

因为这本质上是一个比大小的赌局,输赢的机会是均等的。

如果想看对方的牌,就要投入双倍的筹码,这显然是很不划算的。

菜鸟要么被吓退,要么以双倍的筹码去开对方的牌。

这其实是理性与直觉的较量,数学与情绪的对垒,是职业赌客利用人性中的“损失厌恶”制胜的法宝。

像职业赌客一样思考。这是一种人生哲学。

也许您对赌博极其厌恶,但我所倡导的,不是神乎其技的赌博手法,而是借鉴职业赌客在决策时的达观与权变,以及增加赢面的策略。

行为经济学的关键

我有满满一架行为经济学典籍。

总有一天,我会将它们全部烧掉。这时,会有位白胡子老头来问我:“这门学问你都记住了?”

我会说:“已经忘掉大半了。”

老头子表示赞赏。

又过了很多年,老头子又来问我:“你把那门学问忘得怎么样了?”

我会说:“基本全部忘掉了,除了‘损失厌恶’这四个字。”

所谓损失厌恶(Loss aversion),通俗地说就是“损失过敏症”,打个比方就是:白捡的100元所带来的愉悦,无法抵消丢失100元所带来的痛苦。

如果说前景理论是行为经济学的核心,那么损失厌恶原理又是前景理论的核心理念。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丹尼尔·卡尼曼,他获得此奖是因为和阿莫斯·特韦斯基一起发现了前景理论。

而特韦斯基由于罹患了转移性黑色素瘤,在1996年离世,享年59岁,与大奖有缘无分。

需要注意的是,卡尼曼和特韦斯基都是身在美国的犹太人,在巴以战争期间,都回到了祖国以色列,成为空降兵。特韦斯基曾经不顾生命危险拯救战友,并因此获得了英雄勋章。特韦斯基认为,经过生死考验的人,会更注重理论与现实的结合。

更需要强调的是,卡尼曼和特韦斯基都是心理学家,而不是经济学家。心理学在西方学界并不很受重视,只是一种“软科学”。

特韦斯基是个天才,他自学了高等数学。通过两幅简洁的函数图像,概括了人类的大部分行为偏差。这让那些只推崇数学论证的经济学大佬心服口服。

特韦斯基和卡尼曼也是“标题党”,他们把自己的理论称为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

前景理论这个概念,连美国人也觉得迷惑。有一位在华尔街工作几十年的财经作家曾问过卡尼曼:“为什么要称你们的理论为前景理论?”

卡尼曼坦言:“其实并没有什么深奥含义,只是图个响亮,让更多人记住。”

前景理论最重要也最有用的发现是:当我们作有关收益和有关损失的决策时表现出的不对称性。对此,就连传统经济学的坚定捍卫者—保罗·萨缪尔森,也不得不承认:“增加100元收入所带来的效用,小于失去100元所损失的效用。”

这其实是前景理论的第一个原理,即损失厌恶。

前景原理1:损失厌恶

大多数人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不对称,面对损失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面对获得的快感。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赌局,证明人类普遍存在损失厌恶的倾向。

假设有这样一个赌博游戏,投一枚均匀的硬币,正面为赢,反面为输。如果赢了可以获得50 000元,输了失去50 000元。请问你是否愿意赌一把?请作出你的选择。

A.愿意  B.不愿意

从整体上来说,这个赌局输赢的可能性相同,就是说这个游戏的结果期望值为零,是绝对公平的赌局。你会选择参与这个赌局吗?

但大量类似实验的结果证明,多数人不愿意玩这个游戏。为什么人们会作出这样的选择呢?

这个现象同样可以用损失规避效应解释,虽然出现正反面的概率是相同的,但是人们对“失”比对“得”敏感。想到可能会输掉50 000元,这种不舒服的程度超过了有同样可能赢来50 000元的快乐。

投资客为什么会卖掉本该大赚的股票?

我有位朋友,很早就向我推荐“大杨创世”这只股票。作为一名以“价值投资”自诩的投资者,他两年前就卖掉自己的奥迪Q7大量买入了这只股票。

最近,“大杨创世”连续涨停,我打电话问在泰国度假的他。他告诉我说,他早已在接近不赔不赚的价位卖掉了所有的“大杨创世”。原来,这位朋友虽然投资颇有眼光,理念也正确,但却受不了在持有期间该股票价格的起起伏伏。

由于人们对损失要比对相同数量的收益敏感得多,即使股票账户有涨有跌,人们也会频繁地为每日的损失而痛苦,最终将股票抛掉。所谓“知易行难”,不过如此!

一般人因为这种“损失厌恶”,会放弃本可以获利的投资。

要有100%的利润,庸众才会蠢蠢欲动

丹尼尔·卡尼曼和阿莫斯·特韦斯基在19世纪70年代所做的研究表明,“损失”和“收益”对人造成的心理冲击是不同的。

卡尼曼和特韦斯基曾设计了一个掷硬币的赌博实验。

现在,掷硬币来打赌(本书假设所有硬币都是绝对均匀的)。

如果是背面,你会输掉100美元。

如果是正面,你会赢得150美元。

这个赌局吸引人吗?你想参加吗?

这个赌局显然是有利可图的,但卡尼曼的实验证明,大多数人居然会拒绝这个赌局!对大多数人来说,失去100美元的恐惧,远比得到150美元的欲望要强烈!

最少收益多少,才会平衡普通人失去100美元的恐惧?

卡尼曼注意到,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个问题的标准答案是200美元。

也就是说,人们在进行赌博之前,倾向于要求得到至少是其风险双倍的担保。

卡尼曼得出结论,等额的损失造成的痛苦,和等额的收益带来的喜悦相比,损失对人的心理刺激甚至多一倍。

当然,这个发现仅仅对普通群众有效,资本家显然不在此列。

资本家比普通人更爱冒险。马克思对此早有精彩描述:“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家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家就到处运作;如果有20%的利润,资本家就会活跃起来;如果有50%的利润,资本家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家就敢于践踏人间的律法;如果有300%的利润,资本家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对于群众来说,200元的收益才能抵消100元的风险恐惧。但是,当大多数人都蠢蠢欲动的时候,就算只剩下万分之一的获利可能,乌合之众仍会前仆后继,共赴风险的盛宴。

禀赋效应:敝帚自珍

理查德·泰勒教授,是行为经济学的先驱,也是行为经济学真正意义上的创建者。

他提出了一个“禀赋效应”,来揭示人类的损失厌恶倾向。

如果需要用一个词来形容禀赋效应,那就是“敝帚自珍”。

理查德·泰勒教授曾经找了一些加拿大学生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同类推荐
  • 写给失眠者的心理学

    写给失眠者的心理学

    你失眠是病吗?失眠了,数羊、喝牛奶有用吗?30年来,失眠界流传这样一个研究成果哈佛大学研究员写给想睡却睡不着的你治疗失眠最好的办法是:找到并直面,那个无法面对的自己!系列图书销量100万册,畅销近30年有过失眠经历的人,都会大喊:我就是这样啊!拯救无法安眠的内心寻找失眠背后的自己
  • 30岁前要学会的33堂心理课

    30岁前要学会的33堂心理课

    30岁后是人生的一道关口,30岁后的人生需要解决方方面面的问题。如果没有良好健康的心理,将难以掌控自己的人生局面,把握命运的航向。自助者天助,解铃还须系铃人,命运并非天注定,改变心理可以改变生活,30岁前的心理修炼决定你30岁后的人生格局。本书精选了33堂心理精华课,对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阐明了塑造积极心态的方法途径,提供了社交、职场、爱情、生活、财富等各种场合中的心理战术,引导读者在30岁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提高自信,以健康的心理迈人社会大世界中,游刃有余于人生的各个场合,掌控自己的人生,创造精彩幸福的生活。
  • 弗洛伊德本能的冲动与成功

    弗洛伊德本能的冲动与成功

    弗洛伊德是一个离经叛道的精神分析大师。他像一个幽灵在我们这个时代已经徘徊了很久,像人类历史上许许多多的人物一样,他们的出现都没有受到人们的欢迎,不是被视为“异类”,就是被视为“洪水猛兽”。他们的思想也往往被人们误解和歪曲,遭到世人的冷落和唾骂。幸运的是,并非所有人的思想都是那么狭隘那么虚伪和目光短浅,社会的进步给这位精神病理学家有了一定的发展空间,尽管目前人们还没有完全看到其学说的意义,但他创造的心理分析理论,作为现代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因其在治疗神经官能症中的运用和广泛传播,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广泛的认同。
  • 行为改变思想

    行为改变思想

    威廉·詹姆斯观察人们的情绪和行为联系时,发现了“表现”原理,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对某种行为的表现而获得相应的情绪感受。本书以“表现”原理为核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地阐述了行为是如何影响人的认知,改变认知,改变思想的。本书充满世界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在行为与思想方面进行的经典实验和案例,开阔了读者视野,令人耳目一新。同时,生动地列举出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各种行为对思想情绪产生的影响,使人们更容易反观自己的行为,有目的地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使得自己越来越靠近预设的目标。
  • 创造性思维40法

    创造性思维40法

    本书为阐述创造性思维方法的著作,从回顾人类思维实践的历史开始,介绍了思维科学的概况及创造性思维的一般规律,以古今中外一百多个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艺等方面的实例,阐明了四十种创造性思维方法的概念,应用范围及操作程序。
热门推荐
  • 曙光利刃

    曙光利刃

    丞相之子,天生武术废物,仍然是天之骄子,受到万人追捧。一日抄家,沦为乞丐,万人唾骂,感受到世态炎凉,为了血洗耻辱,为了咸鱼翻身,踏上艰难的征途之路…
  • 巫山一段云

    巫山一段云

    卿妙幼年失怙,独身远离家乡南下,踏出家门就捡了个了无血缘的弟弟,二人结伴同行,偶然歇于庙观,谁料道观里的道长竟是个面如冠玉的翩翩俊郎,道观忽遇伏杀,只好携弟逃亡,道观里的屠杀,面如冠玉的道长,扬州谢家,一个消失已久的宝藏,环环相扣,远下江南的路注定不平凡。
  • 迷失小马利亚

    迷失小马利亚

    一次与表妹吵架后金波居然神奇地穿越到了小马国一匹普通小马“Kim”身上。这是一个对他来讲完全陌生的世界,唯一可能能够回到之前世界的方法便是使用塞拉斯蒂亚公主的魔镜?露娜公主被驱逐的真正原因?小马利亚的大灾难?这是一个迷失他乡的故事。
  • 快穿之时空任务系统

    快穿之时空任务系统

    姓名:墨点点原职业:应届毕业大学生一枚现职业:万界系统七号任务员工作内容:帮助任务人完成心愿林黛玉:我要家人平安,幸福美满的一生!至尊宝:我要紫霞不死!景天:我要龙葵茂茂平安的活着!星际将领:我要虫族再不能在我们的国度中肆虐!洪荒、远古、星际、末世…一个个世界,一个个任务万界系统七号任务员为您服务!ps:本文世界多多故事多多,欢迎入坑。顺便,有无男主看剧情而定,欢迎各位建议。
  • 一念知北

    一念知北

    女贞树刚刚开花的时候,清透逼人的香味染了那树满身清幽。转过严节与白藏,狠狠撞入那个清夏。橘子小姐第一次遇见她的太阳,是在情窦初开的年纪,那太阳乖顺的眉眼,刺眼的炽热照亮了她整个春天。橘子的果被垂涎甘甜的人摘的所剩无几,橘子树伤痕累累,遍体鳞伤。每一个想吃橘子的人都细心温柔的抚慰:“你别怕,不疼,我会好好照顾你,让你长大的。”橘子树点点头,便结出更甘甜的果子来,她努力长啊长啊,到了白藏时节,却一个果子都没有,她终于遍体鳞伤了。只有那太阳跌跌撞撞闯入她的生活,抚平她的伤口,温暖她冰冷而鲜血淋漓的树身。“亲爱的橘子小姐,我来晚了。”盛雪之下火炉旁,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啊,我做你的太阳。
  • 重生后我捡到了女装大佬

    重生后我捡到了女装大佬

    二十一岁时,被养父母虐待长大的安妩才知道自己原来并不是孤女,而是京市豪门早些年被掉包的陈家千金。等安妩被接回陈家后,发现亲生父母嫌她心思深沉不如白莲花善解人意,同胞兄弟嫌她小家子气上不了台面不如白莲花优雅高贵,未婚夫信誓旦旦的开口此生只娶那个顶替她身份的白莲花为妻!白莲花人前身娇体弱,人后心狠手辣,安妩饱受刺激,拖着白莲花同归于尽,却不想一睁眼,居然回到了三年前。这一世,她不再奢望那可笑的亲情和认可,她带着前世记忆,携手系统,重征娱乐圈,不做千金小姐只做商业女王。然鹅,她随手捡回去的小伙伴,居然是位神秘的女装大佬?
  • 墨兰工坊

    墨兰工坊

    秦兰舟是嘴不饶人的犀利小怼怼,她醉心于古法细金工艺,除了师兄司徒墨,其他男人都被她无视;宋锦瑜是对她一见倾心的人,秦兰舟却压根没瞧上,第一次搭讪被她捶,第二次上门被她怼,第三次遇见被她当小偷;为了抱得美人归,他放低身段给她做学徒,他刻意亏本为博她一笑,他不惜血本悄然助力她的梦想,他离她越近,越对她痴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某平行世界的末世

    某平行世界的末世

    “末世来临,这一次我必定要完成当初答应她的事情,这是我的宿命也是我的救赎,只是这世界好像变的有些不一样啊。”化为废墟的的城市里,方诚看着那降临于这个世界的恐怖,准备着做最后一战
  • 漏气废物想成至尊圣神

    漏气废物想成至尊圣神

    修仙不修圣,人间何所为?修仙不修神,岁月空蹉跎。修仙当立鸿云志,修仙当成绝世功,得大自在,流万古芳华。
  • 教养的迷思:父母的教养方式能否决定孩子的人格发展?

    教养的迷思:父母的教养方式能否决定孩子的人格发展?

    《教养的迷思》是乔治米勒奖(美国心理学会颁予的杰出心理学作家奖)获奖者朱迪斯哈里斯的代表作。斯蒂芬平克、查理芒格、梁文道等皆推荐过这位与众不同的心理学作家。传统心理学观点认为父母在对孩子的塑造中扮演着影响深远的角色,但是朱迪斯哈里斯质疑这个传统观念。在《教养的迷思》一书中,朱迪斯哈里斯用众多的证据证明,在孩童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影响力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大,真正具有影响力的是孩童在家庭之外的同辈群体。换句话说,双亲并不能教导孩子社会化,儿童的人格塑成主要受到他们的小伙伴以及家庭以外的经验影响。1998年,《教养的迷思》出版了,它成了十多年来,有关儿童发展与人格的最为畅销的心理学著作。斯蒂芬平克说,这本书彻底改变了他“对童年和儿童的看法”,并预测它将成为“心理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本书的目的只有一个:“专家们”是错的,父母的教养并不能决定孩子的成长。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抚养孩子这件事变得容易一些,让家长的压力小一点,但这个愿望并没有实现。家长们仍然沿用传统文化中那种令人忧心的教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