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国人熟悉,蜀人尽知。
都江堰加川西平原,铸成了“天府之国”、膏腴之乡的根基。宝瓶口、二王庙,早已闻名遐迩;“深淘滩,浅筑堰”,已经是中国古代文明闪光的一页。
然而,同样历史悠久的四川第二大平原——安宁河流域的广袤土地,虽然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日照充分,却被一条桀骜不驯的安宁河搅得丰歉失序,祸福无常。多少年来,有雨是洪涝,无雨就干旱,安宁河既养育着两岸的人民,同时又给大家带来了难以预料和抵御的灾害。安宁河不安宁,使祖祖辈辈哀叹。治理安宁河,兴利除害,是广大群众梦寐以求的愿望。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一些有识之士曾有过修建水库治理安宁河的设想,也初步发现了大桥这个难得的理想库区。“大跃进”年代,又提出修建大桥水库,体现了党和人民改变山河面貌的美好梦想。这些都因为缺乏资金、技术和物资,不具备修建大型水库的基础与条件而作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十多年来,新中国出现了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凉山各族人民解放思想,振兴经济,跻身于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之中。经过州委、州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努力,在中央和省里的关心、支持下,凉山州大桥水库立项了,开工了!根治安宁河水患,变害为利,造福人民和子孙后代的多年夙愿实现了!
“不是梦”这三个既古老而新鲜的字,已经成为凉山人致富图强的信念。在四川的第二大平原——安宁河的源头再建一个“都江堰”,已经上了国务院、省政府的“盘子”,牢牢地拿在州委、州政府领导的手上,铭刻在即将直接受益的五个县市的各族人民的心坎上。大桥,这个当年红军走过的地方,“彝海结盟”的胜地,一座容量六亿立方米的水库,将以独占鳌头的雄姿,锁住安宁河这条蛟龙,作为开发安宁河流域水资源的龙头工程,揭开开发富集资源,促进改革开放,加快建设富裕、文明的新凉山步伐的历史新篇章。
让我们沐浴着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的春风,朝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满怀激情地呼喊出全州各族人民的心声:在四川的第二大平原再建一个“都江堰”!
(1993年《大桥水库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