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老是爱拉个不停,他是不是生病了?父母心里多了几分焦急,这该如何是好呢?父母们应该意识到这是孩子们的“非常时期”。孩子通过排便与控制大便储留来从中获得快感,也就是所谓的肛欲满足。出现这种情况的孩子可能会对自己排出的粪便很感兴趣,所以大小便之后他们常常会用手去玩弄大小便。如果这个时期孩子受到心理挫折,或在后来性心理发展过程中(直至成年)遭遇到心理挫折皆可能固着于肛欲期,以恋粪癖、灌肠癖等等表现出来。
这个时期是训练孩子如厕的大好时期,但是一定要耐心地、愉快地训练他们,如果态度粗鲁急躁,或者言谈举止之间显示出对性器官的鄙视情绪,都会让孩子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不正确的认识,形成畸形的性压抑的心理。
1.如何让孩子安全度过肛欲期
玲玲今年两岁8个月了,玲玲妈妈一直有个头疼的问题。那就是玲玲从上个月开始出现憋尿的现象,每次憋尿的时候都表现出很紧张的样子,脸发红,会夹腿,撅起屁股,说想尿尿。妈妈带她到厕所后她又尿不出来,但转眼又尿在裤子里,最多的时候一天尿了5次裤子。这是她尿胀的时候夹腿有性的感觉吗?有时候她还把大便拉裤子里了。玲玲妈妈觉得孩子不光是尿裤子的问题,她各方面都有点倒退的感觉,最明显的是整天叫“我是小BB”,躺在地上要妈妈抱,还特别黏人,吃饭都要坐在妈妈怀里要妈妈喂,想想似乎跟她开始憋尿的时间差不多,这让玲玲妈妈有点承受不了。
一岁左右的孩子尚不能自主控制排泄,如果他能够配合撒尿,或及时坐盆排便,基本上都是靠家长掌握孩子的排便规律,并不能证明这么大的孩子已经能控制大小便。
控制排便是儿童发育的重要标志之一。这意味着孩子学会了便前有暂时的等待和到合适的地方去排泄。控制排便是一个复杂的条件反射过程。在这之前,孩子在意识到膀胱或大肠内有充盈感时就会自动排出尿便,这是一种先天形成的无条件反射。但有控制的排便,则是将充盈的信息先反馈到大脑,等到了便盆处,再指令膀胱、肠道括约肌等器官放松并进行排泄。可见这一复杂过程与儿童膀胱、肌肉发育及大脑皮层功能的发育完善密切相关。正常情况下,孩子的大小便训练,可在一岁至一岁半时开始。
下面是训练宝宝上厕所的一些小贴士,父母们不妨参考一下:
(1)父母配合掌握儿童排便规律。
一般在睡前、睡后或吃奶、喝水后一小时,让儿童坐在便盆上,用嘘嘘声来引导。通过时间、声音、坐盆姿势等配合,形成排便的条件反射。
(2)让孩子坐在便盆上大便。
在这段时间里,即使孩子尿裤子了,或是大便已经排出,也应该坚持让孩子去坐便盆,强化排便行为与便盆的联系。父母还可坐便盆给孩子示范,让孩子进行模仿。刚开始训练孩子使用便盆时,坐盆时间不宜超过5分钟,坐盆时不可玩耍及喂食,以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父母要多观察孩子表情,一般来说,孩子大便前会有放屁、面红、使劲、发呆等表现。
(3)培养孩子固定时间大便。
培养孩子在固定的时间坐盆,并用“嗯嗯”声相配合,可以逐步养成孩子定时大便的规律。儿童控制大小便的次序是:夜间控制大便——白天控制大便——白天控制小便——夜间控制小便。女孩比男孩控制排便会稍早一些。绝大多数孩子,约在两岁至两岁半能全天控制大小便。不过,孩子的体格发育存在个体差异,在排便控制上,父母不必相互攀比,只要坚持训练,一定可以得到成功。
2.如何解决孩子尿床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敏儿快3岁半了,在小区幼儿园上托班,总体还是令人满意的。可有一些事让妈妈感到很困惑,比如午睡是否用尿布的问题,敏儿在家里还是一直用的,而且尿床的概率也是很高的,但幼儿园老师不太高兴用,用她们的话来讲是希望孩子早点独立尿尿,可是明明孩子睡着了,她根本就不知道,这不是说不用尿布就可以让孩子独立起来的事。父母当然希望尊重孩子生理发展的自然规律。即便这样,孩子还是在幼儿园尿湿好几次床铺。这让敏儿父母与幼儿园老师的关系一直很紧张,这该怎么办呢?
孩子尿床确实是很令人头痛,首先父母要找到孩子尿床的原因,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尿床的原因也各不相同。两岁以前的孩子,控制大小便的肌肉能力尚未成熟,尿床是自然的事,但有些妈妈却非常心急,未满1岁便硬要训练孩子大小便,有时虽然可以成功,但孩子到了四五岁时,又可能突然在晚上尿起床来,因此最好还是耐心一点,让孩子懂得控制大小便后再训练也不迟。
孩子到了3岁以后仍无法控制自己的小便,妈妈便要看看训练的方法是否有问题,是否令孩子过度紧张,形成心理压力;又或母亲常在他人面前强调孩子尿床一事,令孩子觉得羞愧,使尿床情况更为严重。妈妈应该用轻松平和的态度去处理,孩子自然随着身体的发育,适时学会夜间控制小便。
孩子到了四五岁,对膀胱的控制已经十分健全,理应不会有尿床的情况,倘若这个年龄的孩子仍经常尿床,可能是心理受困扰所致,必须查究清楚,帮助孩子解除困扰。
5岁的孩子,基本上已懂得尿床是一件难为情的事,许多时间尿床后都不敢告诉妈妈。日子一久,可能养成孩子自卑的心理,妈妈发觉孩子尿床,不要用严厉的语气去责备孩子,否则会造成更坏的后果。要知道,孩子尿床已经十分难为情,而这是他无法控制的事。
而且每个孩子的排尿功能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对于排尿训练的时间也不应扣得太死,但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1)0~12个月的孩子:使用尿布和尿不湿。
由于大脑、神经、肌肉尚未发育成熟,不宜过早对孩子进行排尿训练,以使用尿布或尿不湿为宜。
(2)12~24个月的孩子:白天把尿和晚上用尿不湿结合。
一岁以上的孩子已经会有尿意而要排尿了。此时小儿由于膀胱容量小,排尿次数较多,应每2小时左右给孩子一次排尿机会。同时也可以给予一定信号,如吹口哨声,用以提醒孩子排尿,以避免因长期使用尿布而引起的任意排尿习惯。白天可以不用尿布或尿不湿,但晚上仍要用尿布或尿不湿。
(3)2~5岁的孩子:白天主动和晚上被动排尿。
此年龄段的孩子,一般白天都能控制排尿,但夜间尚不能完全控制排尿。白天,教会孩子一有尿意,就要主动告诉父母,父母再带孩子去厕所排尿,就算是用便盆,也要把便盆放在厕所里,以防止孩子养成随地大小便的习惯。晚上,仍需要父母叫醒孩子排尿,原则上晚上可以不用尿布或尿不湿。
(4)5岁以上的孩子:可以独立上厕所。
此时孩子可以自己脱裤子、提裤子和擦屁股了,因此家长可以让孩子独自上厕所,在训练独立大小便的过程中,即使有时孩子做得不够好,父母也应该鼓励孩子自己完成,为孩子将来独立生活打好基础。
同时,希望父母在掌握孩子排尿的规律之外,还要注意排尿训练的误区。比如过早地训练孩子排尿会造成排尿紊乱;次数频繁也会造成反效果,有的妈妈一个晚上要叫醒孩子3~4次,甚至4~5次,结果孩子的膀胱得不到必要的扩张,膀胱的最大容量得不到增加,也会引起尿床。有的妈妈一到晚上,给孩子屁股下放上尿布或尿不湿,就不管不问了,孩子的膀胱得不到必要的训练,有的孩子也会尿床。同样,有的妈妈晚上把孩子弄醒,要孩子小便,不管孩子如何挣扎、哭闹,不小便就不许孩子离开便盆,这样会使孩子对排尿产生恐惧、紧张心理,同样不利于培养有规律的排尿习惯。
因此,以后孩子尿床的时候,妈妈不要将事情看得太严重,只当它像打翻了汤碗一样去处理便可。晚上最好尽量少让孩子喝汤水,睡前提醒孩子上一次洗手间,便可降低尿床的几率。有时孩子尿床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就是当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在这问题上的时候,尿床的情况会更严重。相反,当大家把事情淡忘了的时候,孩子的尿床次数反而会逐渐减少甚至完全不再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