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李不伟坐在院子里的摇椅上,周依依正训练旺财与小强,这两只小狗现在有四个月大了,正是讨人喜欢的时候,香儿在训练几个小丫鬟忙里忙外地收拾着,李不伟现在有钱了,宅子又大,自然要找些侍女丫环什么的了,李不伟出手又大方,比一般人家所付的工钱多出一倍,这些小丫头们干起活来自然也特别卖力,而香儿也就自然成为了丫鬟中的大姐大。而周进现在也在李不伟的建议下加入了自行车厂,做起了会计出纳工作,其实也是帮李不伟收钱。
李不伟看着眼前这一切,很是舒适惬意,但他明白自己还不是放松的时候,自行车虽然制造出来了,但这只是第一步,以后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李不伟正在沉思,忽然听得门外一个声音笑道:“李公子,几月不见,没想到你现在成了这徽州的大名人了啊。”李不伟听这声音耳熟,抬头一看,这人正是艾画,李不伟忙将艾画让进客厅,早有下人奉上了香茶,李不伟静静地坐着,看这艾画找自己到底有什么事。果然,艾画品了一口茶,冲李不伟一抱拳:“李公子,上次说的买画的那位京中的黄大人,近日正好在徽州,这位大人要求一定要见李公子一面,因此艾某才前来冒昧打扰,还望李公子屈移尊驾。”李不伟心想这位黄大人既然能以更高的价格买去这张画,想必也是一个高雅之人,见见也无妨。便道:“既然如此,就去见见吧。”他见周依依站在一旁不断使着眼色,心中暗笑,又补充道:“只是这画原是依依姑娘所有,我若要去,须得带着依依姑娘。”艾画大喜道:“多谢李公子,就约在今日中午,黄大人订了一桌酒席,李公子准备一下,到时在下派车来接两位。”说完,匆匆告退了。
中午刚到,已在两辆马车门外等候,李不伟与周依依合乘一辆马车,这两辆车径直穿过市中心,又走了一会,街上人越来越少,终于在一家名叫望月楼的酒店停了下来。
几人步入酒楼,却发现诺大的一个酒楼空无一人,几人走上二楼的一个雅间,却见一位一身白衣的年青公子端坐在首席,剑眉入鬓、凤眼生威、双目精光四射、英气逼人、相貌神采飞扬,旁边程太守陪在左侧,神色间对这年青公子甚是恭敬。
艾画低声道:“李公子,坐在首席这位,就是黄礼黄大人了。”
李不伟一怔,在他印象中,京中的大人通常都是一缕山羊胡,一件大红官袍的老头子,没想到这黄大人这么年青。他对古时礼节尚不太懂,抱抱了拳,随便挑了个座位坐下了,又拉了周依依挨着自己坐下。黄礼郎声笑道:“李公子果然世外高人,不拘小节,也只有李公子这等人才能做出如此精美逼真的画来。”李不伟脸稍一红,马上又恢复正常,笑道:“哪里,哪里,只是随手而作。”
毕竟这是打印机打出来的东西,怎么能称得上是一幅画?只不过在当时的条件下,这种效果的画却是惊为天作了。
黄礼看李不伟说得轻松,更是高兴,说道:“本官也略通画艺,知道这画派有多种,如黄荃画派,徐熙画派,北方山水画派,南方山水画派,米派,湖州竹派等多家,而这些派别所作之画要么用笔工整,设色堂皇,要么粗笔浓墨,略施杂彩,而笔迹不隐。所画之物,多以禁中珍禽瑞鸟,奇花怪石,但李公子为何却画了一只狗,而且好像已是死去的狗?”
李不伟笑道:“这位依依姑娘因为她的狗死了,伤心难过,在下不忍,便照着画了一幅以作纪念,只是当时这狗已死,而......这个......我派作品皆以实物为主,换句话说,就是所见即所得,因此才画了一只死狗。”李不伟对画画一事知之甚少,又怕露出马脚,一急之下,竟然连VisualBasic的广告语“所见即所得”也用上了。
只听得黄礼一拍桌子,大声道:“好!好!好一个所见即所得!李公子果然高人,画之物,本就源于现实,难得是李公子竟然画得如此精细,以至于连这毛发也画得如此逼真,真是难得。只是李公子这画,其画风却与别派大不相同,不知是哪个派别的?”“这个嘛,我是......喷墨派的。”李不伟开始胡说八道了,毕竟是喷墨打印机做的画,当然是喷墨派的,况且这里的人对这种高科技是闻所未闻。“喷墨派?......”黄礼侧目想了一会,仍未想出哪里有这么个派系,他转向艾画,却见艾画也摇了摇头表示不知道。
李不伟心想这个话题不能再继续了,否则必露馅,便抢着问道:“黄大人这次找我来,是不是还有什么事情?”黄礼点了点头,微微笑道:“是啊,我有一位夫人,本官甚是喜欢,不知李公子可愿意为她做一幅画像?至于报酬嘛,李公子请随便开价。”李不伟心中暗喜,心想这钱赚起来也容易,只是不能画得太多了,物以稀为贵嘛,而且带来的打印纸有限,可不能浪费了。他刚想说“那就一百两吧”,因为上次的画也是一百两,突又想到,如果一百两的话,这一个大活人不是和一条死狗一样值钱了吗?黄礼看到李不伟犹豫不决,便道:“不如李公子先行做画如何?待画完后,决不让你失望便是。”李不伟其实倒不是在乎钱多钱少的问题,心里也懒得再多想,便道:“如此甚好。”
席间,黄礼又问道:“听说李公子在这徽州开了一间自行车作坊,这自行车我也见到了,果然实用,如果能在民间普及开来,必然可以提高日常运输的效率,这样一来,不仅加快了物品传递的速度,等于缩短了运输距离,而且百姓自然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其它生产,其所影响不仅是代步工具而已。只是我听说这自行车目前是三贯铜钱一辆,对于寻常百姓来说仍有些贵,不知李公子可有办法降低其成本?”
李不伟听了一怔,没想到这黄礼有如此远见,在寻常人看来的娱乐工具,在他眼中却能成为提高生产效率的利器。他当下谨慎地说道:“这个问题很复杂,目前的原材料成本,制作工艺的复杂度,以及其中投入的人力成本,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如果获得更多的财力上的投入,扩大规模,应该能降到一贯铜钱一辆的。”
那黄礼听了喜道:“如此甚好,李公子如有需要,尽管开口。”又问道:“只是本官有些不明白,李公子画技如此高明,却为何又对自行车制作如此感兴趣?”李不伟叹道:“书画这种东西固然高雅,但现在大宋经过百年战争,与金国作战又屡屡失败,北方大片土地划归了金国版图,再好的书画也不能当饭吃,不能当武器杀敌,更不能靠这些书画来收复大宋的大好河山,因此在下对作画已不再感兴趣。”
黄礼道:“李公子所言甚是,大丈夫本就该为国为民出力。不过蒙古与西夏交战正酣,西夏灭亡已是迟早之事。待蒙古与金国全面开战,我大宋朝庭只需助蒙古一臂之力,便可乘机收复北方失地,一雪靖康之耻。”李不伟闻言吃了一惊,历史上南宋的确与蒙古合作对金作战,也最终使得金国灭亡,这靖康之耻是雪了,但南宋也灭亡了,蒙古铁骑一路南下,没多少年宋朝就变元朝了。
黄礼见李不伟沉思不语,脸上露出担忧之色,不由得道:“李公子可是另有高见?”
李不伟此时的心情异常复杂,毕竟在他所知,南宋灭亡也就是几十年的事了,每当想起自己来到了一个将来灭亡的朝代,李不伟就有些心灰意冷,却又无可奈何。周围几人也因此话题正各自想着心事,又听李不伟沉声道:“其实,金国现在放弃北方而转入河南一代,反而已不足为患。倒是蒙古应该多多提防,如果按黄大人所说联蒙攻金的话,不出数年,金必亡。待金国灭亡之后,蒙古铁骑也许会南下。倘若真是如此的话,到时大宋没有对蒙古的作战准备,恐怕有所不敌。如此一来,江南便会被蒙古所占。”李不伟说此话时,也是提心掉胆,生怕万一说出了未来的历史而有所说不清。
旁边一直默不做声的程太守此时突地站起,神色慌乱地指着李不伟,结结巴巴地喊道:“你......你胡言乱语地说些什么疯话!”说着,又惴惴不安地看着黄礼。
黄礼也吃了一惊,但这种诧异之色在他的脸上转瞬即逝,又淡淡地问道:“李公子何出此言?”语气虽然平静,但却露出一股凌然之气,目光如电,像要把李不伟看穿了似的。
李不伟此时脑子里已闪过了多个念头,心想:看程太守对这黄大人的神情,显然这位黄大人在京中的官位极高,倘若我能将蒙古的威胁说与他听,也许朝庭会认真考虑此事。如此一来,既然有了对蒙的作战准备,到时应该不会太过被动了吧?想到此处,李不伟神色淡定,从容道:“蒙古原是住在蒙古高原地区的众多零散部落,以前是金国的臣属少数民族,但随着金国的衰落,蒙古的势力便开始壮大起来,并逐渐脱离金国的统治。而自从铁木真统一蒙古后,原来的各个小部落已不再像以前一样内争频纷,统一了的蒙古不必我多说,在座的各位可能也有所耳闻,如今蒙古骑兵所向披靡,不断发动征服战争扩张其疆域,短短几年间先后灭西辽、花剌子模,一直进攻到伏尔加河流域。如今蒙古又将河北、山东等原金国所占领的地盘全数攻下,就连金国的中都被迫迁往汴京。因此以蒙古近年的征战来看,金国定非其敌,不出十年,金国必亡。”李不伟喝了一口茶,又道:“蒙古族是个马上民族,他们在马背上降生,在马背上成长,甚至在马背上死亡,北方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得其有强烈的扩张野心,大宋的江南历来是富庶之地,蒙古一旦灭了金国,又怎会不对江南垂涎三尺?”
黄礼听得暗暗吃惊,又问道:“李公子又何以肯定蒙古一定能占领我江南?”
李不伟道:“其实我倒不是说蒙古一定会占领江南,而是其极有南下的可能。小民曾拜一异人为师,自然也听师父谈及天下大事,所以也略微知道一二。蒙古待北方平定之后,按其以往的征战历程,必定会着手整顿军队,督造战船,组训水军,准备渡江攻我大宋。”
黄礼忍不住道:“倘若真是如此,建造战船必定是为了长江一线的战事了。”
李不伟道:“当年我师父曾言道,倘若蒙古真的要南下,必会先取了襄樊。但襄阳城池坚固,却也不容易被攻破,但如果被围困了几年之后,襄阳、樊城便外援将绝,不出几年,就会于内无力自守,于外又无援兵。倘若大宋退移至长江一线,蒙古应该会进攻两川要地,以阻我军东援,再分别进攻两淮,牵制我军,再由主力自襄阳顺汉水入长江,便可直取临安。”
说到此处,李不伟已是出了一身冷汗,毕竟他所说的正是真实的历史,这种事情对周进或是郑永江等寻常百姓说了倒没有关系,可对朝中重臣谈及此事,以电视剧中的情节来看,弄不好会有牢狱之灾的。
李不伟讲这些天来已将南宋的历史重新看了很多遍,尤其是灭亡前的五十年历史,简直可以说倒背如流,此时娓娓道来,便如讲述历史一般。黄礼听得口瞪目呆,这些事虽未发生,但听李不伟如此一说,却又是合情合理,甚至蒙古的进军路线、前后顺序都完全符合宋军布防形势。他平日对这件事研究过无数次,想到了各种可能,最担心的就是李不伟说的这种情况,只不过在他的判断中,是将蒙古兵换作了金兵。但如果真的这样,那该如何是好?
李不伟看这黄礼皱眉不语,正在那里低头思索,显然是被自己刚才的话说动了,心想如果朝中有人意识到了此事,今日倒也没有白说。
黄礼又问道:“李公子,尊师是哪位高人,竟然能预料天下大事?不知尊师有没有提起大宋的防御策略?”
李不伟心道,我又哪里来的什么师父,只不过不能太过表露自己知道的太多,因此才会临时找了一个师父,便道:“在下的恩师早已仙逝,也未对此事提及太多。”又想,如果有皇帝的支持,那就是比较容易办了,凭借我的机械专业知识,再加上那套《大百科全书》,也许有可能改变一下形势。
但到底怎么做呢?按原来的历史来看,宋朝暂时还会有十多年较为和平的时期,至少不会打大仗,在这段时期内,我又能做些什么呢?宋朝这时已有了火yao,但此时尚未有火炮出现,顶多也是些火箭,但这火箭的威力又怎么能和大炮相比呢?
如果要我来做,首先是大炮,估计宋代的冶炼技术应该可以过关,火yao的成份再改进一下,再在书上查一下大炮的原理,先造实心弹头,便可以用来攻城,再改为散弹,又可以对付骑兵,如果再造出爆炸弹头,那威力可就大了。
还有枪,以前的枪的射击频率远不如弓弩,杀伤力也不及后者,而且火yao燃烧后残杂物质过多,容易造成枪管堵塞,因此实现起来都很困难。但如果能造出子弹,便可提高发射速度,再改进为无烟火yao,最起码真正意义上的枪造出来也不困难,可是以宋朝目前的技术,要造无烟火yao简直是天方夜谭,况且但这时的铁或铜做的炮筒能禁得住爆炸的力量吗?看来需要再看看高强度钢的冶炼与锻造过程了,只是这宋朝的技术又能达到要求吗?
至于地雷与手雷倒可以适当造些,这些东西对铸铁的要求不高,可地雷靠什么引爆呢?
另外,望远镜我带来了一个,宋朝这时还没有玻璃,但水晶总有吧,磨制天文望远镜片的活我以前就干过,在宋朝造军用望远镜也不难吧,有了望远镜,估计侦察个敌情什么的应该准确性大大提高了吧。
话说回来,如果真的给我充足的条件,多长时间能搞定呢?一年内造炮,三年内造枪,过五年便可装备一个师了,一个全火力的师,应该足够了吧?嗯!说得保险点,五年便能收复北方了,可要实现这些,就必须要有人懂得现代技术才行的。如果其中有一样东西宋朝造不出来,便无法进行下去。但这只是说一说,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要招集起全国各行业的人才,要有工厂,有原材料,更重要的是要有钱,但这些东西从哪里来呢?再说了,皇帝允许这样一种强大威力的武器存在,而自己不能完全掌握吗?
李不伟早已想得痴了。他其实想得仍是过于简单,以至于后来他真正开始实行时,才发现有许多问题没考虑到。一种现代武器的制作,不仅仅是懂得原理就行的,材料质量达不到要求,工艺跟不上,基础设施的落后,都无法保证这些武器的强度、寿命、精度,更别提批量生产了。更何况,制造一个简单的炮筒,并不只是冶炼与铸造这么简单的事,其它行业的发展,对于冶金业同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这些行业又彼此息息相关。
黄礼见李不伟半天也不说一句,在那里呆呆地出神,心想这等国家大事,便是当今满朝文武也没一筹莫展,他一个普通百姓,又怎么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来?他微微一笑,道:“李公子,这等大事也不是一朝一夕能想得出办法的,不如这样,过几日临安府将举行辩理大会,李公子到时前往,我在临安等候,一来李公子可以参加辩理大会,与天下理学之士结交一番,二来刚好为本官的夫人画幅画像。”
李不伟苦笑一下,心想这种事情本来也是难办,其是牵涉的方方面面太多,又哪是这么简单的事?一念至此,心里便放得开了,又听得黄礼方才所说,便问道:“黄大人,在下过几日去临安为尊夫人画像一事,自然不是问题。只是有些工具却一时无法凑齐,有些又太过笨重不便移动,因此需要返回到徽州才能最终完成。”黄礼听得奇怪,心想这做画难道还需要哪些笨重工具?但仍是笑道:“便由李公子做主。”
其实李不伟是想,这打印机带着又不方便,又不能被人看到,还是拍了照片带回来再打印为好,听得黄礼答应,李不伟也就放下心来。
当下几人转开话题,又在书画方面讨论一番,李不伟虽然对书画基本外行,但说起一些后来才有的概念例如抽象画,行为艺术等,让黄礼等几人又叹为闻之。这一谈又是一个下午,等李不伟回到家中之时已近晚饭时分。
周依依此时正极为烦恼,刚才几个大男人高谈阔论之时自己一句话也插不上,待在那里无聊之极。李不伟见状心中一动,道:“依依,我再为你画一张像吧,保证比上次的那只狗要好看。”周依依这才高兴起来,忽又省悟过来,娇嗔道:“你将我与狗相比?看我打死你。”
两人嘻嘻哈哈正在院子里追逐,忽听得艾画门外远远地叫道:“李公子,恭喜恭喜,你看这是什么?”说着,风风火火地跑了进来,手中拿着一个帖子。李不伟接过一看,原来是邀请参加辩理大会的一个帖子,大概意思是说,四天后在临安府邀请天大理学之士,到时大家相互切磋,共同进步之类的话,落款却是大宋朝辩理院主事。
李不伟笑道:“这黄大人倒说话算数,竟然真的送来了帖子。也好,刚好去临安开开眼界。对了艾兄,这位黄大人是何官职,怎么程大人对他也如此恭敬?”艾画听得一怔,压低了声音道:“这位黄大人是位大富大贵之人,此次辩理大会,黄大人也会前往,到时李兄弟自己去问个明白便是。”李不伟听他说得神秘,好奇心顿起,但又不便再多相询,两人寒暄几句,艾画便告辞了。
(注:文中所述的主角历史点评,在一定史实的基础上稍加改动,为了后面情节发展,只好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