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美”造型发屋大门紧闭。
环境是改变人生的催化剂,环境变了,人生的坐标可能会变,不是吗?许多穷光蛋,借改革开放以后党的好政策,发财致富了,就抛弃自己的糟糠之妻,去找年轻姑娘。俗语中就有“跟好人学好人,跟了破鞋学偷人”的说法。王孝祖在心底觉得好笑,农村人进城,学到了城里人经商赚钱的本事,也学到了城里人的怪脾气:架子大。这不,才几天就变了,变得不一样了,太阳已经爬到三竹竿高了还在睡懒觉。
王孝祖闹不懂,“第一美”造型发屋到这个时候为啥还不开门,是有的,还是开门。经人说生,城里有到理发店也是这样的作息时间?他还没听说过,但事实上的确现在还没开门。他曝了一眼妹妹王孝玲,心里不由得有些打鼓,天晓得这一趟来得是不是时候?唉,没办法,求人办事催不得,想急都不行。
王孝心事城的美。
“孝玲,我们到对面去等。”
“嗯!”
王孝祖带着妹妹王孝玲在离造型发屋不远的地方蹲着,耐心等待。回想起来,这一趟出来真不容易。
义渡区有个跳灯镇,是从“巴县”划拨而来的。
古巴县是C市的发源地,历史非常悠久,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巴人就在这里建立国家、设置都府,繁衍生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这里是秦朝的巴郡。南北朝时期是齐国的垫江县。北周时期改称巴县,从此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1995年。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区,成为在的C南。
历史上,巴县先后涌现过“宁抛头颅不丢疆土”的英雄巴蔓子将军、“革命军中马前卒”的志士邹容辛亥革命的先驱者杨沧白、新中国第一任女大使丁雪松等优秀人物。
跳灯镇人常常以他们的先辈而自豪,在外人面前经常挺起胸脯说自己是“跳灯人”,好像这样别人就会把他们也当巴蔓子、邹容、杨沧白、丁雪松一样地敬重。跳灯镇划拨到义渡,算是这个区最偏远的山区镇。跳灯镇有个凉风村。王孝祖兄妹就住在这个村,由于父母早亡,这些年来哥哥王孝祖一直呵护着妹妹王孝玲的健康成长。
如今王孝祖已年过三十,却不曾谈情说爱,更谈不上娶妻生子。虽然也有人给他做媒,但他怕娶进的女子不合妹妹心意,或对妹妹不好,让妹妹受气,就统统回绝了。一心一意又当爹又当妈地把妹妹拉扯成人不。
王孝玲虽是农家妹子,却自幼受到哥哥的娇纵迁就和百般呵护,养成怕苦怕累的习气,对农活不在行,对读书也兴趣索然,初中刚刚毕业,就硬着头皮告诉哥哥,她不想再去学校了。
也难怪,当今社会诱惑太多,特别是那些偏远山区少年,谁不向往城市生活?那又苦又累拖泥带水的田间地头活路,哪有进城务工简单洒脱,既省去日晒雨淋的烦恼,又有了上班“一团火”,下班“伙一团”的热闹。无论是进厂在生产线上当工人,还是到超市当营业员都十分自由自在。明P怕干个保安,做个清洁工,只要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每月除去房租和生活费用,多少还可以剩点钱。要是干个泥瓦匠、石工、木匠什么的技术工种,在城里一天相当于在农村苦熬十多天呢。
据说义渡区政府专门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发了文件,限定了最低工资,不准老板拖欠农民工工资。还要求用人单位要为农民工上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这就是通常所讲的“五险一金”,使在城里打工的农民兄弟姐妹更有保障,这就更加加重了对农村少年进城打工的诱惑。
区政府还专门为农民工设立了一个节日,叫“农民工节”,在每年11月份的第一个星期天,庆祝时间长达一个礼拜。在农民工的节日这个时段,各单位、各部门、社会各界,会出台许多关于农民工的优惠政策,庆祝活动也是一个接着一个地开展,城里人载歌载舞宣传农民对城市作出的贡献,倡导全社会都来尊重农民工,这些更激发了农村孩子对城生的。
王孝祖从十四岁就撑起这个家。
一家之主的活儿可不好做,有气打掉牙,只能往肚子里吞,成就家业,得大包大揽,事无巨细。
无论是泥水匠的封砖砌墙,还是石工的开山打石,木工的做桌子修板,油出米进当家理财,洗衣晒絮缝缝补补,样样都要拿得上手,放得踏实。正如俗话所说:石狮子的屁眼,虽说不深,却要有门儿,而且门门儿要通。
十几年来,王孝祖已经成长为一个当家理事,十八般武艺样样会点的成熟男人了。像他这样的人如果进城务工是很吃香的。王孝祖却不愿进城,依旧在家种地养猪,伺候鸡鸭,还在住房旁边挖了一口鱼塘,养些草鱼、鲤鱼、花鲢等。国家对农村实行直政策以后,种粮划算,王家的得还有。有人进城,
射绝,说自己每年的收人不比在城里干活差,而且自由自在,用不着去接受那些机械死板千篇一律的上下班制度,用不着去接受那些条条框框的约束,更不用去看那些工头、老板的脸色,阿谀奉承地迎合老板好。
妹妹王孝玲就不同了,自从初中毕业,就有了强烈的自食其力的冲动。一方面是为了减轻哥哥的抚养压力,挣钱报答哥哥的养育之恩;另一方面也有试一试当今社会是不是真像人们所说的那样险恶、复杂,大有初生乳鸭想下水的企盼。她一刻也没有停止进城打工的渴望,并不是单单受不了农村活路又苦又累、日晒雨淋的煎熬,而是耐不住乡下那可的。
这事还真不能怪她,看看凉风村她家所在的七社,这个前些年还是一百五六十人口的农业社,如今只剩下不足四十口人了。除了王孝祖这个顽固分子还算得上一个身强力壮的全劳力外,其余全是些老弱病残。村里稍有办法的人,整户整户拖家带口,扶老携幼搬到了城里,不管是住桥洞还是捡垃圾,他们都心甘情愿,认为不管怎样也要比在农村强得多。举目望去,大片大片的土地荒芜着,前些年政府拿钱搞公路“村村通”,曾经车来人往热闹非凡的机耕道,如今也被两旁一人多高的野草淹没了。一般人在道上走,只见野草在微风吹拂之下摇曳,很难看得到人影在里面晃动。
如今党中央、国务院的政策的确好,义渡区实施了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四看一听一搞”:在村委会办公室建起了农家书屋,解决农民看书、看报难问题;每个月在农村院坝放一场电影免费让农民观看,解决农民看电影难的问题;为特别困难的农村家庭赠送电视机,在有线电视不能覆盖的地方,为每户安装一个“锅盖”,解决农民看电视难的问题;借用移动、联通的电缆,为村上安装广播,解决农民听广播难的问题,广播可是农民的好宝贝,不但可以知道关心国家大事,如有特殊情况发生还可通过广播传递信息,稳定人心;每年政府花钱买城里剧团的节目,免费送戏下乡,解决农民看戏难问题;区政府还给村委会配备了一些体育设备和二胡笛子、铁锣、铜鼓,村民随时可以搞些活动,既锻炼了身体,活跃了身心,还在自娱自乐中陶冶了情操。
但目前的农村,特别是偏远山村,交通仍然不方便,人丁稀少,人气不旺,死气沉沉,与城市相比的确差了许多。
王孝玲每天起床,映入眼帘的总是那些绿色的山,绿色的水,绿色的树,绿色的草和那一块一块的绿色农作物。
绿色,涨得人眼睛生疼。
田间地头都可以看见出洞觅食的野鸡、野兔,偶尔还能看到狐狸。农村活儿就是这样,要干,会累得腰酸背痛;不干,则百无聊赖。
由于没有心情,王孝玲每天则少有欣赏风景的雅兴,相反,越看越觉得自己形单影孤,悲怆自”;越看越觉得磨皮擦痒,毛焦火辣。
是夜,周边一片漆黑,好远好远也难看到一丝灯火。听不到汽车、轮船的汽笛,连婴儿的啼哭都成了黑暗中的奢侈品。整个世界都那么宁静,静得让人得瑟,静得让人憋气,静得让人可怜,静得让人害怕。这样的环境如果胸中充实,心态淡定,不但是文学家思考的佳境,艺术家创作灵感的动力,还可让诗人领悟山泉叮咚、松涛私语和蚯蚓在泥土中的动。
王孝玲心里有事,浮躁不安,这夜就显得漫长,更增加了她的辗转不能。
非常的不好玩,非常的没有情调。
正因为凉风村偏僻路远,王孝玲自上中学开始,哥哥就将她寄读在镇上。几天之后,她就喜欢了场镇的人气;喜欢上赶集的拥挤,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和那刺耳的汽车鸣叫;喜欢上那宽宽的街道,高大的楼宇,五花八门的商铺和那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
每当周末回家就有了恋恋不舍的感觉,但又不能不回家去,下周的粮食、蔬菜和零花钱都得到那里去拿,虽然哥哥每次都提前准备好,却绝不过多给予,一周刚好够吃、够花。这就叫“有线风筝”,不管她王孝玲飞得多高,线滚滚儿始终拽在哥哥手里。
每次回家看到哥哥备好的东西,巴不得立马拿了就回镇上,但情感上又抹不过面子。看见哥哥见到她那高兴的样子,把好吃的东西留住与她一块儿分享,还不停地把大鱼、大肉往她碗里夹,笑盈盈地说:“多吃点,多吃点。”既然哥哥那么高兴,又怎能忍心提前回镇呢?但她内心已经强烈地感受到山里山外的两重天地了。
现在中学毕业了,回到了生养她的小山村,她没有一丝快乐,还增加了几许烦躁不安和害怕,她耐不住了,她要进城打工。王孝祖不同意妹妹进城打工,理由很简单,父母临终前有过交代,无论如何不能让妹吃。了,王孝祖到高。
母亲生完妹妹后得了“产后疯”,不治而亡。王孝祖辍学帮助父亲做家务,两年后,父亲“肺痨”而逝,全部的家庭重担落在了他肩上。他要尽责任、尽可能让妹妹多读书,有人说过“耕读传家久,诗书济世长”,“书中自有黄金屋”。他非常明白,只有有了文化,今后才能过上有品质的上等人生活。
现在,妹妹虽然初中毕业,但是这只是实现学业的第一步,还有高中、大学,甚至出国留学,然后在大城市找一份体面的工作……
尽管高中以后读书是自费,但这个问题他有充分准备,只要妹妹愿意,他都能支持到最后。眼下,妹妹正是十五六岁的豆蔻年华,怎么能让她到外面去吃苦受罪呢?
王孝玲急了,她不管不顾,对哥哥死缠硬泡。哥哥却毫不理会,油盐不进。接着,她改变策略,不依不饶,采用“将军骑马硬上弓”策略,不同意就绝食,不吃饭不喝水,眼看着一天天消瘦下来。刚开始时哥哥很生气,来了个不管不顾,不说话,也不搭理她。过了两天,哥哥熬不住心软了,主动找到妹妹说:“你不到十六岁,办不到居民身份证,是出不了村的,即便到了城里,也没哪个老板敢用你!”说着,翻出一本册子,这还是上次村里组织村民学习方针政策时发的,递给了王孝玲,4、册子上边写道:
居民身份证,是证明居住在中国境内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公民的身份证明。居住在我国境内年满十六周岁的中国公民,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未满十六周岁的中国公民,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居民身份证登记的项目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常住户口所在地、住址、公民身份号码、本人相片、证件的有效期和签发机关。
公民身份号码是每个公民唯一的、终生不变的身份代码,由公安机关按照公民身份号码国家标准编制。2003年6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规定:“居民身份证式样由国务院公安部门制定。居民身份证由公安机关统一制作、发放。
居民身份证具备视读与机读两种功能,视读、机读的内容限于本法第三条第一款规定的项目。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对因制作、发放、查验、扣押居民身份证而知悉的公民的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按国家规定,不到法定年龄,是不能离开监护人的。
交司法部门处理。鉴定的标准当然是居民身份证,如果你连身份证都没有,说明不满十六岁,不到法定年龄。
用人单位非法使用未成年人要受到处罚,未成年人自己也要受到政府的教育,同时还会在公安人员的押解下被遣送回家。
读到这里,王孝玲一脸愕然。王孝祖这一招原本是出于对妹妹的爱护,但也是实情,于情于理都有分量,所以特别管用,对妹妹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震慑作用。
这给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摸准对方的软肋,有的放矢,才能够收到成效。
王孝玲不再以绝食相逼了,她想自己已经十五岁半,再有半年就十六岁,好日子岂在乎朝朝暮暮,半年也不是个遥不可及的时间。于是破涕为笑,和颜悦色地对哥哥说:“等到身份证办下来,我立马就出去!”王孝祖也不多说,算是默认。一场兄妹之间剑拔弩张的矛盾终于化解。
孩子家的事,真是简单,一通百通。
从此,王孝玲心中有了盼头,精神面貌大振,还主动为哥哥张罗一些田间地头、家里家外的事情,虽然干得不十分顺手,也算是个帮助。腰也不酸了,背也不痛了,小样儿变得更加的水灵和丰满。
其实,王家兄妹并不知道,如今办身份证0P是非得十六岁,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也传染到了农村,“有钱能使鬼推磨”,钱能和气生财,钱能跑“部”。只要给钱,什么事情都是可以商量的,十六岁以前也有人办到过身份证。不过也好,王家兄妹不拿钱去通路子,这说明并不是全都不守规矩,许多地方仍然还保留着净土。
一晃半年过去了。
嘿,你莫说!经过半年的风吹雨打,乡村十八般活儿的搓揉,王孝玲出落成个像模像样的小女人了。小脸儿红扑扑的,胸部胀鼓鼓的,裤子把屁股包得紧绷绷的,凹凸有致,身姿迷媚,青春得直冒热气,多看几眼,男人们都会觉得心里痒酥酥的,干起活儿来比过去利索了许多,质量也大有提升。
王孝玲已过十六周岁生日,她自己到镇公安派出所办回了居民身份证。王孝祖没去管她,想锻炼妹妹独立自主的办事能力。事情到了这一步,崭新的居民身份证已经到手,剔除了进城务工的最大阻碍,当哥的还有什么话说,还有什么理由拒绝她离开小山村呢?
王孝祖的确放心不下,他心里隐隐感到,真正的担心才刚刚开始。妹妹人生地不熟就这样冒冒失失地闯进城里,会不会有什么阴谋在等着她?会不会有陷阱张着嘴让她去踩?会不会有圈套等她去钻?在王孝祖看来,城市的险恶就像一个张开血盆大口的怪兽,随时都有可能吞噬他心爱的妹妹。他越想越觉得可怕。
是的,外面的世界真精彩,一般人儿却无奈。
妹妹天生丽质,算不上绝代佳人,但也别有韵味,在这偏远山村的十里八乡算是公认的美人儿。在镇中学读书的时候,就曾出现过男同学与镇上男青年为她争风吃醋的事情,只是妹妹比较懂事,没有介入他们那些破事儿,使那帮一厢情愿的男生变成了自作多情。
这也是妹妹不愿继续读书的原因之一。
如今王孝祖已没了退路,不得不考虑妹妹外出这个现实的问题。为了妹妹进城打工去什么地方,王孝祖冥思苦想了好几天,几乎把自己知道的地方都用脑子过滤了一遍,也没梳理出个真正的头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