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的检查、评价激励,可以有效提高师生“三个一”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形成一种集体氛围和明确的导向。基于此,东关小学建立了“三个一”教育评价激励机制,将“三个一”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学生学习情况作为学校评价老师、学生和班级的重要内容之一,使检查与评价相结合,评价与奖励相结合。全方位地调动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普通话、英语、书写三种学习效益评价,采用是“考级”制。普通话、写字两项共十二级,一年级上学期达到规定标准为一级,下学期为二级,依此类推,到六年级为十二级。英语口语定为八级,三年级上学期三达到预定目标为一级,下学期为二级,依此类推,到六年级为八级。每一级都有明确具体的内容,达到相应的质与量,学生就会获得相应的级别,在考级卡上相应的级别内获得一张笑脸,并由教师盖章,家长签建议,共同督促学生的进步。提倡学生跨跃式考级,由学校组织骨干教师组成考级委员会,在期末统一进行考评。学生每一项的考级成绩将填写在“学生三·一教育考级卡”上,作为学生发展成长的重要技能依据。
七、取得的成果
1.通过日积月累的培养与训练,学生在逐步达到规定的系列目标。学生养成了写规范字、说普通话的良好习惯。通过大量诵读学生的谈吐不俗,提高了普通话的水平;各科作业的书写,能注重文字的美观工整,并有一定的书写速度;英语日常用语积累量逐渐加大,不少学生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对话。学生的“三·一”素养不断得到提高。
2.探索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三·一”教育评价体系,即“三·一”教育考级制,联合了家长的力量督促学生对“三·一”教育的落实,并激发了学生的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用英语对话的兴趣。
3.“三·一”教育成果显著,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家长和社会的认可,成为学校的特色。在高密市教科院举行语文、英语书写比赛中,我校参赛学生全部获一等奖。高密电视台、高密康成网对我校的做法做了宣传报道,《中小学管理》以《实施三·一教育,践行以美育人》为题对此课题的做法作了介绍。
【学校“三·一”进行时】
“培养学生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课题”
研究阶段报告
子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1. 推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个人成长的需要,是与人交往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随着世界交往的日益频繁,“地球村”变得越来越小,学生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能够拓宽交际的空间,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交流与沟通,有利于自己的发展。
2. 说普通话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普通话水平的高低也是衡量一个人素质、修养的尺度之一。在日常生活中,口语表达常常是一个人气质、风度和智慧最直接、最现实的表现。谈吐高雅、语言幽默、语风严谨、语调得体是每个人追求的品质,这种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后天的熏陶和锻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大力开展推广普通话工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讲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
3. 推广普通话有利于树立学校形象,提高校园文明程度。创建一个良好的语言文字环境,实现语言文字规范化,对建设文明和谐校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校园内普及、使用普通话,既可以提高交流效果,规范师生言行,又可以提高师生文明意识,美化校园育人环境。为此,我们提出让学生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的研究课题,依托大量诵读,使学生有深厚的语言积累与文学素养,富有修养,谈吐文雅,为以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1. 2001年,国家颁布了《语言文字法》,明确提出“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使用的汉语文教材,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
2. 2001年,国家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重视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把学生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是我校一贯的做法。
3. 1999年1月13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建立和完善有关语言文字工作的法规体系,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中小学、师范院校要继续把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课题实施的途径与措施
措施一:充分利用语文课堂训练学生的普通话
1. 营造氛围,让学生敢说。
说话,虽是人之天性,但随年龄增长,不同家庭,不同性格有所不同,形成不同的说话能力,一些胆小,害羞的学生不爱说话,教师要引导他们克服胆怯心理,强化说话能力,如让学生到讲台前讲自己熟悉的人或事。每天二人,一人讲二分钟,声音要大,要说普通话,要看着全班同学。上课时,鼓励学生主动发言,锻炼说话的胆量。
2. 训练面向全体学生。
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一个班中总有一部分学生爱发言,会发言,他们得到训练的机会多;也有一部分学生不爱发言,不会发言,教师考虑到一堂课40分钟,时间宝贵,总是让爱发言、会发言的学生发言。久而久之,部分学生成了“发言专业户”,部分学生成了观众和听众。这种情况影响了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很难让学生得到平等的锻炼机会,老师对他们语音语调的纠正机会也相对较少,从根本上说,学生普通话水平的好坏都不是天生的,都是训练的结果,要使每个学生的普通话水平都达到规范,符合大纲的要求,就要使每个学生都受到听和说的扎实训练。
3. 在语文课堂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使学生会读。
(1)引导学生读好课文,首先把课文读正确,打好朗读基本功,即做到“五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读中指导,培养语感。在学生正确、流利读的基础上,用带节奏的感情基调去朗读,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语言美。在教学中,把文句的停顿、语速、重读教给学生,借用录音或自己范读,让学生听,使他们整体感知,然后让学生模仿练习,从而逐渐掌握语句中停顿要领、朗读速度是否突出重读词语的方法。朗读讲究多样化,以激发读的兴趣。自由读、分角色朗读、同位比赛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读、齐读等。
(3)复述课文。在讲课文时,适当进行“说”的训练,指导学生叙述故事片断,归纳故事情节,复述全篇课文。如在教学《骄傲的孔雀》一课后,启发学生:你认为这只骄傲的孔雀在经历了这样一次深刻的教训后,会有什么变化?请你分小组说说,然后请你说给大家听。这种复述中“说”的训练要求合理想象,合乎原文,学生在自然的表达中,最容易表现出他真正的普通话水平。
(4)仿述课文。所谓仿述,也就是模仿课文形式进行口述。如讲《掩耳盗铃》时,让学生讲述自己在听到的类似课文中的事。这样,对于想说又不知怎样说的学生是一次很好的训练。
(5)利用教材中的“听说训练”进行训练,如:读标准音、绕口令等。每次都进行及时的总结,能大大提高学说普通话的能力。
措施二:设计主题活动,在说中提高普通话水平。
1. 结合学生兴趣,进行对话训练,一件事或一个主题进行设计,如“在商店与售货员之间的对话”“你和同学打电话”经常给学生创设对话情境,使他们自觉把普通话运用到生活实际中,使其文明礼貌习惯。
2. 进行比赛,强化朗读。
小学生竞争意识强,总想超过别人,利用这种心理,进行引导鼓励。学习诗歌时,进行诗歌朗诵比赛,要求背诵课文,进行背诵课文比赛。
3. 设计情境,展开联想。
画面是很直观的形象,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在知识范围内对其进行想象,展开联想,然后说出来,达到说的训练目的,如学生从家里拿来玩具,要求:仔细看这几件玩具,展开想象,说一个有关玩具之间的故事,故事要有头有尾有情节,说得有新意。
措施三: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1. 经典诵读。每天早读时间,用标准普通话诵读成语、谚语、格言、古诗、美文等,既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又训练了学生的普通话。
2. 童谣演练。利用各种节日及重大的教育活动,如“六一”节、艺术节、教师节、母亲节、安全知识竞赛、“五个一”工程等,发动学生编写小品童谣,展开编写表演比赛。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教师与学生编写了大量的校园童谣,汇编成册,熟读成诵,使学生在演练中得到提升。
3. 举办形式多样的比赛。经常举办“读书演讲比赛”、“美文诵读比赛”“故事会”等活动,先在班级举行,然后推荐选手在全校举行,评选出“演讲能手”、“故事大王”全校表彰,颁发证书。教师举行“教师美文诵读比赛”、“爱岗敬业演讲赛”、“我读书,我快乐”等大型演讲比赛,以此提高师生的普通话水平。
措施四:与家长联手,促使学生说好普通话。
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引导家长鼓励、监督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读书姿势端正、朗读课文、背诵诗文、讲故事、辩论赛等都需要家长辅助,及时签字。孩子充分借助电视、学习机、录音机等媒体学习,通过电视节目学习普通话正确的发音,通过录音机录制自己的朗读,自己听读纠正。这些训练需要家长督促,通过签条或家校联系单反馈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家校携手,更利于学生的进步。
措施五:加强课外积累,在大量诵读中提高普通话水平。
为了让学生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并且有丰富的语言,优雅的谈吐,学校编写了校本课程《学海泛舟》、《古诗选编》,精选了大量的名言、谚语、歇后语、古诗、对联,分学段背诵规定内容。每学期都要考查,进行考级认定,使诗文诵读活动序列化、持续化、制度化。普通话十二级,一年级上学期达到规定标准为一级,下学期为二级,依此类推,到六年级为十二级。每一级都有明确具体的内容,达到相应的质与量,学生就会获得相应的级别, 在考级卡相应的级别内获得一张笑脸,并由教师盖章,家长签建议,共同督促学生的进步。提倡学生跨跃式考级,由学校组织骨干教师组成考级委员会,在期末统一进行考评。学生每一项的考级分别将填写在“学生三·一教育考级卡”上,作为学生普通话水平的依据。
四、取得成效
1. 学生的课文朗读水平明显提高,声音洪亮,字正腔圆,准确流利,富有感情。
2. 学生的诵读量不断加大,语言积累逐步丰富,语言表达流畅有内容。
3. 校园内学生的日常交流用标准的普通话,并逐步向家庭、社会延伸,逐渐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4. 高密电视台、高密康成网对我校的“三·一”教育(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写一笔规范的文字,说一口纯正的英语)做了宣传报道,在全市小学教学工作会议上做了经验交流,《中小学管理》以《实施三·一教育,践行以美育人》为题对此课题的做法作了介绍。
【学校“三·一”进行时】
“培养学生说一口纯正的英语课题”
研究阶段报告
子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语言是人类沟通的桥梁。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商品流通越来越频繁,在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交流中,语言成了最重要的沟通工具,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其重要性日益突出。我们学习英语不仅仅知道了ABCD26个字母和国际音标,我们还知道了莎士比亚、剑桥、哈佛;随汉语走向世界的不仅仅是方块字,还有李白、杜甫和唐诗宋词,美国卡通形象“米老鼠”在中国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中国篮球巨星姚明在美国也是家喻户晓……
我们努力打造一个中外文化交融的校园,在这样一个校园里,带给学生的是友好、互助、关怀和温馨,在这样一个校园里,学生充满朝气,奋发向上,我们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能与外国友人沟通、交流,东西方文化贯通的充满自信的中国少年。目前我们的英语教学确实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哑巴”英语仍然是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这与新课标的要求是不相符的,也不是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所以说, 让每个学生说一口纯正的英语是我们英语老师必须重视的事情,如何让学生喜欢英语, 开口说英语,成为我们英语老师探究的课题,为此,我们提出了“让学生说一口纯正的英语”这一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对英语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 能用简单的英语互相问候、交流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信息,了解异国文化风俗,敢干开口、乐于参与、主动请教、积极合作,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2.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 小学英语教学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 让他们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他们一定的语音、语调和语感基础,使他们逐步形成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英语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题研究目标
1.具体目标:
学生在口头表达中做到发音清楚、语调自然, 能听懂简单的话语、有兴趣听英语、说英语、背歌谣、讲故事,具有强烈的口头表达欲望, 使学生能主动地、大胆地讲英语,为进一步学习运用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能把所学语言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合作能力。
2.长远目标:
学生能充分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被动接受转为自己主动想要学习英语这门国际性语言,不仅仅学到语言本身,还开启心智,接受新的观念,开阔心胸,接受英语文化和世界各国文化的熏陶,通过学习各种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重视英语口语学习,从而获得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培养锻炼和世界各国朋友交往沟通的能力。
四、研究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从三年级开始,由浅入深,系统安排各学年学习的知识内容,由简单的日常用语到整体的英语会话,逐年提高。
2. 持续性原则。让学生真正说好英语不是一日之功,要求我们英语教师基本功扎实,有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并热心于英语教学工作并持之以恒。
3.效能性原则。创造环境,设置情境,听看激趣,仿说训练,练说巩固,交际运用,学以致用。
4.激励性原则。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口语评测过程中,对学生付出的每一次努力,所获得的每一点进步都应给予肯定与鼓励,让学生在接受评测中感受到成功与快乐。而且要把竞争机制引进口语评测的过程当中去,鼓励他们勇于挑战,使小学生摆脱对口语望而生畏的现象。
五、研究措施
(一)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