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在人们撕下的一页页日历中过去,时光随着娃娃们岁数的增长被记录了下来。历史的车轮行进到1985年的春天,包干到户、包产到户等多种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被普遍实践着,大地在震响,神州在轰鸣,乡村中到处都显得喜气洋洋。
万山公社早就改为了万乡山,回水坨也改为了回水坨村。在三年前万山乡就已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致富的路上奔跑着。这几年,大家都有了变化,赵志清调县里做了体改委主任;杨永志留在乡上当了乡长;周健调县里暂时负责农业机械化办公室的工作;张明山顶替周健任了书记;赵志明当了村长;杨永国仍然是村支书。柳刚回去后,县水电局给他平了反,第二年就被提拔为水电局局长。柳入江1981年7月考进省科技大学,就读工商经济管理专业。同年,李琴惠考进了省医学院。杨永刚这时已是某高炮旅旅长。王梅华随了军。柳茹辛随工作组回去后,在单位上工作了两年又去读书,现在省音乐学院声乐系学习。高素芬早已是县供销社主任。向忠民调地区行署做了专员,他走后,余永波接替他的书记职务并兼任县长。
回水坨村村民的生活和以往皱着眉头过日子的光景大不相同了,吃饱饭早就不是个问题。粮食问题早解决了,家家大屯小仓装得满满的,再不会为缺粮的事婆娘一天和男人吵架拌嘴,男人也再不会为生活的事犯愁。可有些人总不满足,照样还是抱怨政府这样,抱怨政府那样,怨气连天,像借他稻子还了糠似的,跟村干部们过不去,随时都鼎锅里煮筷子——傲起傲起的。
杨永国感到村干部越来越不好当,村民们开始不听招呼了,一些年轻人和妇女没事干到处转悠,聚在一起打牌、打麻将。他叫张二虎去收缴,处理过几次,明里没有了,但暗地还在进行。光堵总不是个办法,杨永国觉得应该给这些人找些事情。外出打工吧,又没技术,就是瞎碰,一时半会儿找不到适当的活。别妻离子,四处漂泊的日子也不是个滋味。如果干了活拿不着钱,回家路费都没有,得饿肚子、睡车站,受尽洋罪,不如不出去。杨永国想到这些就很着急,便想去找乡长杨永志商量,看能否找出个解决办法。
这年春暖花开的一个早晨,一队院门前的晒坝上,人们聚集在一起,端着碗边吃边闲聊着。”干叫唤“故意把吃饭的声音弄得特响,想引起其他人的注意,炫耀一下她碗里的东西,让别人眼馋。现在大家日子都好过了,有的是粮食,没有必要再像过去那样藏着掖着。故她一反常态,人前总要显示一下自己的富有,吃得好。
太阳一早就出来了,晒到人身上暖烘烘的,院坝的一边墙根下已蹲了很多人。黄有新家的那条大黑狗老是站在肖永才面前不走,他干脆就把一碗饭全倒给了它。黑狗拼命地吃着带油的干饭,一边呜噜呜噜地发出声音表示感谢。
村长赵志明见肖永才在生活上还是缺乏计划安排,眼下喂狗都这样大方,于是劝说道:”永才大哥,你怎么把一碗饭全倒给狗吃了,还是要注意俭省。“肖永才说:”这点粮食算啥,现在就是缺钱用,另外家里还缺个老婆,什么时候这钱也像粮食一样多就好了。“他说的也是实话。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他们村先落实,他们早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而且还有了多余的粮食。特别是近两年杂交水稻栽种被普遍推广,粮食产量增长很快,地方集市早都全部开放。市场上卖粮的人变多了,价格就没有过去高。但由于是新品种稻子、小麦,化肥、农药又用得比以前多,花钱自然也多起来。这样一来大家包里依然没钱,所以才产生了什么时候这钱也像粮食一样多就好了的想法和愿望。人的欲望就是这样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正因为这样,才会有更高的追求目标。回水坨村的人又有了新的需要和要求,已不再是能吃饱肚子那个最简单的目标了。
杨永志回来看望家人,敏锐地从人们说话和杨永国说的情况中觉察到了这个新问题。他立即把赵志明和村管委会的人找来,要他们开个会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如何发动广大村民和村干部,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让一些人到省城去学习取经,想办法为村民找到一条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