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463900000046

第46章 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3)

第三,以集体利益掩盖群众个体利益的思维定势。在长期的革命时期、计划经济时期,我们党引导广大人民群众重点关注的、着力倡导的是集体利益、国家利益、整体利益,通常回避个体利益或者很少去关注群众的个体利益,有时还会出现以集体利益掩盖、践踏个体利益的严重问题。这种以集体利益掩盖群众个体利益的情况,在人民群众被一腔革命热情炙烤的革命年代有其存在空间,在人民群众被灌输“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理念的建设年代也有其发展空间。但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群众的利益意识、价值观念、个体认同、公平公正观念等都被充分地开发出来,对个体利益的关注也成为再也无法回避的问题。在此态势下,如果在做群众工作时,再一味地忽视群众个体利益自然会引起群众不满、抗议甚至抗争,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提升也自然无从谈起。

第四,认为人民群众素质低的思维逻辑。时下一些领导干部认为,群众工作之所以难做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群众素质低、“没文化”,因而群众的思想认识和文化水平都无法达到接受正确认知的程度。这种观点实质上是我国封建社会长期的“愚民”政策下滋生出来的思维定势之延续,是某些领导干部抬高自我优越感、贬低群众智慧的思维惯性之体现。不可否认,人民群众内部的确存在着群体性素质差异、文化水平差异。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人民群众整体素质的提升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因此,以人民群众素质低的惯性思维和“有色眼镜”去审视和定位当下的人民群众、当下的群众工作,是无法真正有效提升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的。

(三)与民争权夺利导致党群关系紧张

改革开放以来群众工作的实践表明:全党、党的各级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要真正做好群众工作,就必须着力突出群众工作的民主化、利益化,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政治诉求和利益要求,坚持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自觉坚持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的有机统一。人民群众是最讲民主的、人民群众是最讲实惠的,也是最注重自身权力、权利保障,最注重自身利益实现的。如果人民群众的应有权力、权利和利益得不到保障和满足,人民群众就会对党有意见、对党的领导和执政产生不满情绪,进而与党产生距离、疏远党,无形中加重党群干群关系的紧张局面。这是我们实现群众工作科学化必须要着力关注的重要方面。

但现在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以来特别是新世纪新阶段以来,我国房地产事业疯狂发展、土地财政越来越关系命脉,基层群众自治力度空前加大、人民当家作主的热情空前高涨,在此态势下,一些地方党委、政府以及领导干部日益出现了与民争权、与民夺利的严重性问题。集中表现在:第一,在土地征收、房屋拆迁、失地补偿、价格拟定等方面,出现了较为突出的压低土地价格、压低补偿标准等损害挤压群众利益空间、扩大政府和开发商利益空间的与民争利问题。其结果是,通过类似于英国“圈地运动”式的非法的或越权的强征强拆强建,一些地方政府的财政腰包鼓起来,开发商也趁机与政府勾肩搭背甚至狼狈为奸,这就大大侵占、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空间。我们的利益蛋糕就那么大,政府与开发商得利了,相比之下,普通群众尤其是与土地征收、房屋拆迁等有直接利害关系的群众的利益必然会受到损害,以致于在有些地方不时地会出现群众上访、非法聚集的情况,甚至演变成为群体性事件。第二,在村民自治、居民自治不断深入推进,“还权于民”的呼声日益高涨的态势下,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些基层党委政府依靠公共权力干预自治、侵占挤压群众有限权力空间的情况却时有发生。由此,导致一些地方的党群关系出现了日益严峻的紧张局面,地方党委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崇高形象大打折扣。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被人民群众冠以与民争利、与民夺权标签的地方党委,要想再进一步拉近与人民群众的感情距离、重塑党群血肉联系的亲民形象、进一步实现和达到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其难度就相当大了。

(四)群众工作能力素养不足降低工作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铁还需自身硬。”对各级党委、领导干部而言,要高质量地做好群众工作,自身相关的能力素养就必须不断提升,以真正建构形成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素养体系。为此,就要求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群众工作的正确观念、理念和思想意识,不断拉近与人民群众的感情距离,不断培育善于驾驭和统领群众工作、应对群众工作中复杂局面的相关能力和本领。只有培育好这些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素养,才能不断将群众工作提升到新的更高的水平,实现群众工作科学化才能顺利达到。但目前在我们的领导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却是:一些人的群众工作观念、理念不正确,自觉自发的群众工作意识不强,与人民群众在感情上出现疏离,做起群众工作来往往会出现能力不足、无所适从、难以应付的局面。这就大大制约了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提升。

具体说来,以下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一是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不深厚,做群众工作的感情基础薄弱。新世纪新阶段成长起来的一些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基本上是“三门”干部,从家门到校门然后再到机关门,因而缺乏系统的基层群众工作经验、实践工作锻炼,与人民群众接触少、打交道少,对人民群众的疾苦、安危冷暖体会不深,关心关注不够。这就导致他们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淡薄,缺乏必要的群众工作感情基础,做起群众工作来往往习惯于生硬冰冷的“公事公办”。其结果是,有形无形地伤害了群众的感情,开展起工作来群众不支持,自感做好群众工作阻力重重。二是驾驭群众工作的能力不足。有些干部对群众工作缺乏宏观性、整体性、全局性的谋划与建构,往往关注于从微观层面去“就事论事”地、“救火式”地研究解决群众工作中出现的各色具体性问题,其结果通常是治标不治本、“按下葫芦浮起瓢”。这就充分暴露出他们从宏观上、系统地驾驭群众工作能力上的不足。三是应对群众工作危机局面的能力不足。当前我国处于各种矛盾的多发、群发、烈发时期,人民群众利益的复杂性、诉求的多样性、群体的严重分化性,使得开展起群众工作、做好民生工作和民生事业来,往往很难使各方群众、群众内部的各个群体都满意。于是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群众因对地方党委政府、对基层领导同志的不满而进行的上访、示威,严重的还会演化为群体性事件。从近来的实践来看,群体性事件发生后,地方党委政府的应对显然都存在着不及时、不到位、不主动、不得力等一系列的问题,其结果是导致群体性事件的负面影响持续扩大和发酵,被弄得筋疲力尽、焦头烂额。凡此种种,都暴露出我们在做群众工作能力素养上的不足与缺陷,而这些不足与缺陷很可能会使我们推进群众工作科学化进程的努力付之东流。

(五)人民群众的群体性分化重组加重了工作难度

对此,可以集中从以下两个视角来审视。第一,人民群众的群体性分化加剧。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以来,我国的阶级阶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两大阶级、一大阶层”日益分化成为包括国家社会管理者阶层(党政干部)、国企经营管理者阶层、机关办事员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业主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农民工阶层、无业人员阶层、下岗失业及半失业人员阶层等在内的新的社会阶层结构,而且不同的阶层中又包括了不同的利益群体。于是,一个全新的纵向科层式的群众群体性结构体系初步建立起来。在此情况下,群众工作的对象不能再简单地定位在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的传统模式上,必须具体研究做好群众中不同阶层的利益协调整合与矛盾化解工作的问题。如此一来,做好群众工作的难度自然空前加大,探索群众工作规律、实现群众工作科学化的道路也将变得异常艰辛。第二,人民群众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升。在人民群众群体性分化加剧的同时,其组织化程度反而得到了加强。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公民社会成长、民众民主意识增强,越来越多的群众由单位游离到社会上,逐渐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由政治人变为经济人。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群众个体为在表达利益诉求、抗击市场风险及其他风险中形成合力,开始有意识、有目的地联合起来,组建了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组织,或曰民间组织、社会组织。在此态势下,做群众工作就不单单是与一盘散沙的笼统的群众个体打交道的问题,而必须同时直面形形色色的群众性组织、直面日益组织化的群众。这就自然使提升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发展机遇与严峻挑战同时并存,从而深刻考验着我们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与智慧。

三、切实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

当前,我们党正处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推进科学发展、科学执政、科学领导、党的建设科学化的过程中,基于上述群众工作科学化的理论体系设计、综合考量当前推进群众工作科学化面临的现实困境,现对有效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提出如下几方面建议。

(一)牢记党的执政兴亡系于人民

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立党之本。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就等于动摇了党的执政根基,弱化了党生存发展的力量,丧失了党得以立足的根本。因此,党的执政必须要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推进群众工作科学化,首先要在思想上树立对人民群众的正确思想认知,深刻洞察人民群众之于党的领导与执政的生死攸关性。对任何一个政党来讲,长期脱离群众不是个小问题,而是致命性的大问题。从世界政党政治的视角看,任何国家的执政党能够得以执政从根本上靠的都是人民的支持和拥护、都是靠民心和民意在支撑,一旦违背了民意、失掉了民心、丧失了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留给执政党的只有下台这一条出路。中国共产党也不能例外。我们党作为目前中国唯一的执政党,其执政也并不是可以永远高枕无忧的。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党必须考虑如何继续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问题;否则,一旦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出现了异常紧张或恶化的局面,达到无法修复的地步,党就有可能丧失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失去执政合法性,从执政神坛上被赶下台。有人说过,中国老百姓“用小推车把中国共产党推到执政前台”,但如果党长期脱离群众、不代表群众利益,人民群众也完全有能力、有勇气“用小推车把中国共产党推下执政舞台”。这句话虽然有些刺耳,但其蕴含的道理却是深刻的。

在政治学领域,党的执政必须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的问题,说到底就是党的执政合法性问题。就其本质而言,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在于人民群众对党执政的拥护,在于人民群众对党执政正当性的认可。合法性对党执政的价值意义在于:它能够使党更加长期持久地保持执政地位,并且还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党在执政过程中付出的成本。执政党一旦丧失了执政合法性,其执政地位就很难再保得住。例如,如果某些领导干部由于执了政、掌握了公共权力,并由于不恰当、违规性地运用公共权力,在自己周围形成了圈内小团体、特殊利益团体和既得利益集团,那么,他们在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就要首先考虑照顾到自己的小团体和既得利益集团,然后再去考虑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满足。这种情况长期发展下去,就会由开始的偷偷摸摸变成最后的“光明正大”、甚至明目张胆,就会由内部通行的“潜规则”变为路人皆知的显规则。人民群众不是傻子、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这种态势下,期望人民群众再毫无怨言、一心一意地去拥护和支持党的领导,就只能是幻想。而人民群众对党的拥护和支持的下降和动摇,也就意味着党的执政合法性的降低或丧失。而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一旦丧失了执政合法性,那就距离下台的日子不远了。

(二)着力增强全党的宗旨意识

对各级党委、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来说,着力提高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就必须不断强化宗旨意识,始终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全党的宗旨意识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才能从我们党实践宗旨的所作所为中充分认识到党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也才能进而积极配合党的工作和行动、服从党的领导和安排,群众工作科学化的进程才能推进得更为顺畅。

以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作为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的基本出发点与落脚点,作为建构思想观念、价值理念的基本逻辑,就是党的宗旨意识。从推动宗旨意识的建构出发,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全党同志“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为此,应自觉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第一,牢固树立党的正确群众观。党的宗旨意识与群众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党员或干部的群众观越是正确科学,相应地,其宗旨意识也就越会得到不断增强。群众观是我们党对待人民群众的基本政治态度。牢固树立党的群众观,就应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去看待分析问题,自觉把人民群众当作党的主人、亲人、恩人,满怀着无限敬畏崇敬之情、无比关心热爱之情去看待群众、对待群众、善待群众。邓小平指出:“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他的目的是要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就是共产党人应有的群众观。从增强党的宗旨意识的需要出发,牢固树立党的群众观就要自觉确立以下六种基本观点:一是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二是要树立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三是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四是要树立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五是要树立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六是要树立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

同类推荐
  •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史》是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研究”的结项成果。全书约56万字。《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史》在当代全球化背景下,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西方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详细勾勒与审视,显示马克思主义文化从通释文明、教化启蒙、意识形态批判,再到生活方式和生产关系及消费社会解剖等诸多层面的辩证关系。作者关注不同历史时期凸显的理论重点,也关注同一重点在其他时期中的发展。全书分为七个板块展开叙述,分别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思想、第二国际和列宁的文化思想、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兴起、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思想、文化研究的轨迹、后工业时代的文化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初传播。国内关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史的著作非常稀见,本书可谓是填补学术空白的著作。
  • 战争·党争与“宪争”

    战争·党争与“宪争”

    本书运用博弈论的研究方法,以抗战时期宪政运动为研究对象,将其放在抗战时期战争、党争与政争相互交织的特殊背景下,通过对各派政治力量复杂的博弈互动的分析,透析各派政治力量在其宪政话语背后的利益诉求、博弈策略和博弈效果。在此基础之上,评析了抗战时期宪政运动对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推动作用及其限度,以及运动中所展示的近代政治家的政治智慧,探讨了抗战时期宪政运动对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启示意义。《战争党争与宪争》由祝天智编著。
  • 打响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打响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防治水污染,保障水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环资委将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各地人大常委会开展水污染防治监督工作的资料进行了研究整理,形成了水污染防治监督工作重要文献,便于各地人大和相关部门的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形成合力,推动水污染防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 中国发展战略新布局

    中国发展战略新布局

    本书以较长历史跨度和全球视野,学术上梳理了近代中国人民浴血奋斗与当今发展战略的联系,从学理上着力阐发了中国道路、中国力量、中国精神的内涵和意义,以辩证思维科学解读十八大之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国家治理现代化、经济提质升级、中国特色政治文明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祖国统一、坚持和平发展、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全面从严治党等,发展战略的新要求、新举措,并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发展阶段、发展战略近期目标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以“治国理政现代化理论”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仍是初级形式和初级阶段的全面小康、将进入直接为建设初步现代化奋斗阶段等,创新性观点。
  • 区域行政引论

    区域行政引论

    区域是一个意蕴广泛而又相对的概念。它没有严格的范围、边界以及确切方位。各个学科因研究的视觉和内容不同,对区域的界定就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人们对区域的认识大致经历了以自然标准划分、政治标准划分、经济标准划分、社会标准划分的四个过程;同时也反映了各个学科对区域概念的界定。
热门推荐
  • 境主和她的小狼狗

    境主和她的小狼狗

    她暗恋他五年,从高一到大二。大二那年,他等在教室外,于拥挤的走廊中,问她,要不要做我女朋友。她,白天铁憨憨,晚上微微俯身,挑眉道,少年,你挺皮啊。带设定,微悬疑,女主不依附,人格独立,有主见。
  • 吴攸无忧

    吴攸无忧

    她本是个普通少女,奈何在某天遇到了仙人般的他。于是开启了一场不凡之旅。这是一个病态的江湖。——什么?竟然有人只给自己的右半身穿衣?——喂喂喂,你眼睛睁大点好不好!我们除了声音像点,还有哪像?难不成你的眼睛是用来听的?——不是吧!这世上真的有不怕痛的人。那他被蛇咬一口,岂不是没有任何感觉?——大哥,你脸上真的只有眼睛鼻子嘴。你再盯着镜子看,你每天都盯着镜子看也不会多出一只眼睛变二郎神!......
  • 游戏创造未来

    游戏创造未来

    叶枯穿越到一个在三国时期便灵气复苏的异世界,同时还有一枚可以利用精神力创造万物的至高神器。为了收集精神力,他开始创造一系列的游戏空间,并逐渐将上古众神演化而出,让本来就千奇百怪的世界变得更加精彩。以心中的笔墨挥洒,创造出我的世界,炼假成真,传奇争锋,神话回归。(前期暂定为游戏世界,黎明杀机,太吾绘卷,暗黑破坏神,骑马与砍杀,战神。)
  • 王牌邪医

    王牌邪医

    因为十年之约,身怀旷世医术的燕扬来到都市为未婚妻祛除恶疾。但不想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治好了未婚妻,却被反咬一口差点丢了性命!好在燕扬福气不浅,没了未婚妻又遇火辣女警相救!本想着陪着女警花打情骂俏的过过小日子,却不料是金子走哪儿都能牛逼闪闪。清纯校花,冷艳女院长,知性御姐……燕扬很想说,哥都忙不过来了。
  • 群天之刃

    群天之刃

    虚拟游戏《诸天神迹》全球发布,引领虚拟游戏狂潮。然而在运行不到一个星期以后,《诸天神迹》登陆机制取消,所有玩家只能进不能出,20亿玩家被困《诸天神迹》。人类世界的彻底改变,被强制划分为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只有通关通天塔才能所有玩家才能从游戏里退出来?这是一场意外还是一个颠覆人类世界的阴谋?
  • 两生线

    两生线

    长相一致是否拥有相同的灵魂。人生百态千差万别。
  • 花羊羊的小诊所(读故事学科学丛书)

    花羊羊的小诊所(读故事学科学丛书)

    花羊羊开了一个小诊所,诊所虽小,名气却很大。在通过花羊羊给老牛、老熊、小狗、小河马、小兔子、鸡姐妹等看病的过程中,描写了关于动物的一些怪病和花羊羊为他人热情服务的精神。
  • 末日之狂欢

    末日之狂欢

    少女双胞胎闯末世,末世没有什么心机。姐姐:我不屑于那些人同流合污,哎~太掉我都怕了身份了妹妹:敢惹我,我就灭了他,呵呵呵(先让他生不如死,在灭了~)天降外挂,玩孽末世~(不喜勿喷哟~)
  • 改造嗜血女王

    改造嗜血女王

    因为一场阴谋,让她家破人亡,从此独自一人。她的冷漠和残忍让人不敢靠近。直到转入了三叶堇学院,遇上了他们,她的人生才开始改变。有欢乐,有温暖......
  • 全球首富从高考开始

    全球首富从高考开始

    我叫叶枫,是个学渣,转生到了学霸身上,得到的系统非但不帮我还给了我个计划让我成首富,明天高考铁凉了,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卧病在床多年的叶枫,因缘际遇下重生到了另一个世界刚猝死的学霸身上,巧合的是这个学霸也叫叶枫,明天就是那个世界的高考,倍受学校期待的天才学霸叶枫却一朝落榜,那一天,惊了整个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