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汉高祖在洛阳的南宫,从阁楼的长廊上远远地望见一些将领们坐在一起窃窃私语。汉高祖有些疑惑,就问身边的张良:“他们在说什么呢?”张良回答说:“陛下不知道吗?这是谋反的迹象啊!”汉高祖更加奇怪了:“这天下刚刚安定下来,他们为什么要谋反呢?”张良说:“陛下,您现在得到了天下,而分封的都是那些功劳比较大的、与您比较亲近的臣子,杀死的也都是您痛恨的仇人。如今这些将领们没有得到分封,他们是在衡量自己,到底是功劳大还是过失大。他们知道天下的土地不够用来分封,因此都害怕陛下会杀害一些人,所以他们要聚到一起打算谋反。”
汉高祖听了张良的分析,觉得十分有道理,忧心忡忡地说:“那该怎么办呢?”张良问:“陛下您现在最痛恨的并且众人都知道的人是谁?”汉高祖说:“当然是雍齿啊,这是众所周知的,他曾经多次羞辱我,让我很难看,我早就想杀掉他了,可是他为大汉的天下也立下了不少功劳,所以我才不忍心杀他。”张良说:“那现在您就赶紧先给雍齿分封爵位和土地,给诸位大臣吃一颗定心丸,他们若看到雍齿都被分封了,那么他们也就不会担心自己了。”
汉高祖采取了张良的计策,立刻就摆酒设宴,为雍齿封了侯。众人吃完酒宴以后,都高兴地说:“雍齿与皇帝有仇,都能被封为侯,那么我这些人就不用犯愁了。”
汉高祖听从了张良的建议,用“和”来化解了与大臣之间的矛盾,稳固了刚刚打下来的江山。若汉高祖杀了雍齿,其他大臣势必会为了保护自我而发动战争,那样天下就会再一次陷入征战之中。作为领导只有认识到和的重要性,才能够掌握大局,才能够加强团队的凝聚力。政通人和是历代君王都向往的国家状态,所以贤明的君主都会尽力使国家内部和谐,这样才能保证外部的安全。当然,认识和的重要性不难,但是要做到和那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战国时期,秦国派大将王翦攻打赵国。赵国命令李牧和司马尚率兵抵抗,这两员大将,勇猛善战,智谋过人,王翦几次进攻,都被其击退,并丧失了一员秦国的大将。为此,王翦十分头痛。突然,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派人带了很多黄金送给了赵王最宠爱的臣子郭开。
人人都知道郭开见钱眼开,并且嫉妒心非常强。王翦就利用了郭开的这一性格特点,对其行贿,让他离间赵王与李牧、司马尚的关系。郭开见有钱可得,并且还能除掉这两个他看不惯的人,当然心花怒放。于是便找时机在赵王面前挑拨说:“赵王,我听说李牧和司马尚打算与秦国联手,背叛赵国,从而从秦国那里得到更多的土地。”赵王听了这话,顿时生了疑心,于是便派赵葱与颜聚代替李牧和司马尚,作为军队的将领,并将李牧斩首,将司马尚放黜。
王翦见离间已经成功,心中大喜。那两个代替李牧和司马尚的将领根本不是自己的对手,只要赵国没有李牧和司马尚,得知轻而易举。三个月后,王翦派大军突然袭击赵国,大败赵国军队,杀死了赵葱,俘虏了赵王和将领颜聚,由此,赵国被秦国消灭了。
从赵国的角度讲,赵王如果是个英明之主,在国家危难之际,怎能相信小人的离间之言,杀害为国杀敌的将领呢?可见,赵王自身就不是一个有远见的好领导,所以才让人钻了空子。但是从秦国的角度讲,王翦又是何等聪明。他一定事先已经打探好了,赵国内部的不和因素,所以才瞅准时机,挑唆小人,为自己除掉强大的敌人。这样便能一举攻破,轻而得之。
在一个组织内部一旦出现了不和,那么外部也就会面临危险了。所以说内部的和谐是非常重要的。作为领导要有能力使内部和谐,首先,自身要英明大度,不嫉妒、不猜疑;其次,要能够巧妙地化解下属之间的矛盾,并使他们相互团结,相互帮助,这样在遇到困难时,大家才能同舟共济,共度难关。当然,对于外部关系也应保持和谐状态,不可四面树敌。任何一个组织要长期发展,都必须有一个良好的 外部环境。由于价值观、竞争、利益等方面存在不同,矛盾和冲突在所难免。这就需要领导要有兼顾八方的视野、高瞻远瞩的战略目光,以及海纳百川的胸怀。另外,组织若想健康发展,还必须要与自然相和谐。无论是什么组织,政府机关也好,企业个人也好,都要尊重自然的客观规律,切不可逆规律而行。
然而,在认识到和谐的重要性的同时,还应对和谐有正确的认识。和谐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一团和气,更不是正确的不敢坚持,错误的不敢反对的和稀泥式的和气。为官者之间应该是一种友好互助的关系,而不能只讲表面的和谐假象,而掩盖存在的实际矛盾。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作为领导应保持君子的风范,和而不同,而不应信奉好人主义,明哲保身,互相包庇,不敢坚持原则,不敢开展批评。讲和谐不等于一团和气,处处做和事佬,事事保持中庸;讲和谐也不是不遵守原则,不按规矩办事,不讲党性;讲和谐更不是回避矛盾,否认差异,不敢批评。这里所讲的和谐是坚持真理、坚持原则、对当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和谐。
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就要求各级领导要正确认识和谐的真正内涵。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就要求领导干部要敢于正视矛盾,善于化解矛盾,坚持原则,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从而不断地促进社会和谐。
抓住规律效率才高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周易》
【意译】天的变化和运行,保持、调整着自然界全面和谐的关系,从而能够普利万物,使其和谐贞正。
有许多领导干部经常会感慨自己的工作太忙,没有一点空闲的时间。俗话说:“当官不轻松,轻松不当官。”人一旦做了官,肩上的担子就会加重,需要劳心费神的事情也就更多。尤其是作为共产党人,做官就等于成为了人民的公仆,官越大,负责的对象越多。由此而来的事情也会越多,因此,忙是无可避免的。有许多领导忙得不可开交,甚至感觉不吃饭不睡觉都做不完工作,而又有些领导则能从容应对。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这种差异并不是分配任务不均造成的,而是有些人善于抓住规律,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而有些人不善于总结规律,只能老牛拉车般又忙又慢。做同样的事情,只有抓住规律,才能提高效率。
古代,有一位君王,他想用千金购买千里马,可是三年过去了,都没有买到。后来他的一位侍从对他说:“君王,请让我去帮你购买千里马吧!”君王便派他出去。三个月后,那位侍从得到了一匹千里马,可是马已经死了,侍从花了五百金买下了马头,带了回去。君主看见一个马头,勃然大怒:“我让你去买千里马,不是要死的马,而是要活的千里马。你怎么为了一匹死马而花了五百金?”侍从平静的回答到:“我花了五百金买了一匹死的千里马,这正是让天下人知道,您是真心诚意要买千里马的,死的马尚且愿意花这么多钱,那活马就更贵了。您先不要着急,活的千里马马上就要到了啊。”果然,没到一周的时间,就有三匹千里马被送到了王宫里。
这位侍从虽然买到的是一匹死的千里马,但是他从买马的过程中找到了买不到马的根本原因,摸透了人们的心里,同时也掌握了规律,所以他很自信地告诉君王活的千里马很快便会被送来。而那位君王只是盲目地去买马,并没有找出不得的规律,所以即使用了三年的时间也没买到。其实,任何事情,都是由规律可循的,只要你能抓住规律,便能事半功倍。
欧阳修的《归田录》里曾记录了一个卖油翁的故事: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
卖油翁熟练地将油从钱币的孔中倒入,一点也没洒出来,也没有弄湿钱。他说:“无他,惟手熟尔。”这个但惟熟尔就是在久而久之的练习过程中,总结出的规律。因此,他按照规律倒油就自然能够又快有准。为官者,在工作中也要学习卖油翁的精神,善于从事务中总结规律,按照规律办事。能否抓住事物的规律,不仅是效率高低的所在,有时候还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距今约四千多年前,我国是尧、舜相继掌权的时代,黄河流域发生了洪水灾害。洪水横流,滔滔不息,黄河两岸的庄稼都被淹没了,房子也被冲垮了,许多百姓也被淹死了。活着的老百姓们只好搬到高处去躲避水灾。尧召开了部落联盟会议,商讨治理黄河水患的问题。他征求四方部落首领的意见,该派谁去治理洪水,最后四方部落的首领推举了鲧。
鲧到治理水患的地方后,采取了水来土掩的治理措施,就是用土筑堤,堵塞漏洞的办法。可是他花了九年的时间,劳民伤财,不但没有把洪水制服,反而使水患更加严重了。后来,他的儿子大禹继承了他的事业。大禹与他父亲的思想不同,他认为应该按照自然的规律来因势疏导,而不应该哪有水患,去哪堵。
大禹领命后,首先总结了以前治水失败的教训,接着他带领着几个人跋山涉水,沿着黄河进行了一番考察,并在重要的地方堆放一些石头或者砍伐树木作为记号,以便在以后治水时作参考。
考察完毕,大禹对黄河沿岸的各种水情做了仔细的研究,他发现黄河是从西向东流的,这是人为改变不了的自然规律。于是他决定用疏导的办法来解决水患。于是他亲自率领着百姓,带着简陋的石斧等工具,开始治水。他三过家门而不入,按照水流的方向,凿开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道,经过十年的努力,终于将黄河引入了大海里。
从此,黄河的水患终于被制服了,人们又可以在黄河流域肥沃的土地上种庄稼了。
大禹和他的父亲鲧接受的同样是治理黄河水患的任务,可是结果却截然不同。鲧是用逆反自然的“堵”的方法来治理,而大禹则是用顺应自然的“疏”的方法来治理。可见遵循规律,对与事情的成败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孟子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领导干部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骨干力量,要实践科学发展观,构筑和谐社会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领导干部首先要树立按规律办事的思想基础,其次要加强实践锻炼,切实抓住客观规律以提高工作效率。
抓住客观规律办事,还要求领导干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蛮干、不生搬硬套,要学习大禹治水的顺势利导的行为,这样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