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会员从镇上骑自行车到孟庄,又累又渴,停下车后到孟德品的小卖部买了一瓶“雪碧”,喝了几口,感觉口感不对劲,仔细一看,原来是“雪露”。和“雪碧”长得真是太像了!
第一次到孟庄,自然要深入群众,了解百姓的诉求,明白孟庄村的优势,找到一条致富之路,带领孟庄村的老少爷们奔向幸福的明天。班会员雄心勃勃,准备在这农村广阔的田地里大干一番。就和小卖部门口打麻将的人民群众聊聊天,沟通一下感情,利于自己以后容易开展工作。于是温柔细语的问:“老乡,你们在这打麻将,怎么不去村里的工厂里上班呀?”
“管你X事,你以为在那能挣到钱吗?你怎么不去?”。孟清华设问带反问,让班会员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班会员没有想到第一次到孟庄会听到这么一句话。这也难怪。孟清华因为背伤,今年没有外出,就在纸厂里干了一个多月,第一次领工资。连罚带扣只有五百二十元。把孟清华气坏了,说好了一月一千多呢。再说了,在外面凭孟清华的力气一天就能挣二百多。
“你是干什么的?你找谁呀?”,孟志明毕竟年长几岁。看到班会元那尴尬的样子,想缓和一下气氛。
“我是我们村子的‘大学生村官’,今天刚到我们村,我只是想了解一下我们村里的基本情况”。
“大学生村官是做什么的?”
“就是帮助村支书宣传党的政策,从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来帮助农民,提高农民的素质”。
几个老头挺迷糊了,只有见多识广的孟志明听明白了“大学生村官”是个啥东东。
“噢,又来一个,不知道这位胃口大不大?少贪污一点吧,我们农民也不容易”。孟志明特别在“农民”二字上加重了语气。
班会员还没有上任,一顶贪污犯的帽子戴在了头上。
“别扯了,我们那么的素质很高的,提高的应该是当官的素质吧。党的政策你也别宣传了,党的政策都好,就是被某些人宣传坏的”。
“你什么时候开始伤上任呀?”
“我昨晚到的镇上,今天......”
“什么你会‘坐碗’?‘坐盆’会不会呀?”
班会元犯了个致命的错误。入乡随俗,在农民群众面前少用“农民”二字,会引起农民的反感。还有尽量别“我们,我们,昨晚,昨晚”的说普通话,无形间与老百姓拉开了距离。
就这样带着眼镜,说着普通话的班会员在村民的嘲笑声中走进了孟庄村的生活。
村口一下子多了许多小汽车,五菱,奇瑞,比亚迪还有一辆北京现代。这些车配置不算高档,价格也不太算贵。但在孟庄村人来看,能开上小汽车的人不是当官的就是大款。孟庄村怎么一下子多了那么多大款呢?
孟庄村从新石器时代开始血液中就流淌着一种特质:踏实能干。外出务工,好评如潮。从事的工种大多是建筑,装修之类的。累是当然累。可是一天能挣一二百。一年到头下来也挣了不少钱。孟庄村人也有商业的头脑。凭着踏实能干,取得了被人的信任,也尝试着从别人手中承包点小工程,一个小工程干下来,一炮走红,那工程干的真叫一个漂亮。慢慢的在建筑界,装修界取得了良好的信誉,干出了名堂。从一个当初的泥瓦匠蜕变成一个开着小汽车的包工头,这是孟庄村人成功的一个模式。
最典型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孟铁柱,想当年,铁柱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乡里直接来人把他家房子捣毁,家具拉走。铁柱领着一家老小被迫外出。人呀,被逼到绝境时候能迸发出惊人的能量。前年铁柱回家,一身名牌,媳妇闺女打扮的比城里人都洋气时髦。回到家立马在原来的老宅子上面盖起两层小洋楼。铁柱的故事激励着孟庄人外出淘金,成为一个励志的典范。
村里人青年人大多都外出了,也有出不去的,例如,志前和志官。外出的人不管在外面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少累,回到家乡总是以最鲜亮的一面呈现在父老乡亲面前。毕竟是在大城市里呆过,言谈举止渐渐有了城里人的范儿。到家后,今天你请明天我请,当然,村长孟占大每次都要请。在外面呼风唤雨在家里还需要村长的照顾。这群人的归来,给孟庄村带来了活力。他们在一起吃吃喝喝,谈论些生意场上的秘诀。无形中形成了孟庄村的“富人俱乐部”。志前们和他们一比,相形见绌,根本不好意思向他们那边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