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白吃白喝白娶妻
吕后名叫吕雉,是汉高祖刘邦的老婆。她的故事,要从一场宴会说起。
吕雉她爹吕公,跟沛县县令的关系比较铁。吕公在外面跟人结了仇,估计他的仇家不太好惹,害得吕公整天提心吊胆,生怕哪天被人砍了都不知道。
我打不起难道我还躲不起吗?吕公这么一想,就拖儿带口逃到了沛县。沛县可真是个好地方,有山有水有熟人,又没有仇家整天在他面前碍眼,吕公一高兴,干脆在沛县定居下来了。
于是县长大人就为吕公办了一场接风洗尘宴会。一听说有宴会,而且还是县长大人的宴会,当地的乡绅土豪们一个个都屁颠屁颠地奔去赴宴了。去赴宴,当然得意思意思,有些人的意思比较多,有些人的意思比较少,该如何区别对待?
作为宴会的主持人,萧何自有办法。他对众宾客说:“贺钱不满一千的,只能坐大厅。”
有个客人叫刘邦,他口袋里一个子都没有,别说大厅,连大门都没资格进。
但是刘邦有办法。他高喊道:“贺钱一万!”
吕公当时正在厢房里和萧何聊天,他忽然听见外面有人喊“贺钱一万”,觉得很惊讶,就问:“外面那个大声嚷嚷的家伙,是谁啊?”
萧何说:“他叫刘邦,是个流氓,整天不务正业,就知道混吃混喝,像他这样的穷鬼,哪来的一万钱呢?吕公您别理他,他绝对是在吹牛!”
“不,我想要见一见他。”吕公说。
吕公说完,不等萧何答话,他就径直走了出去,问:“刚才是哪位说贺钱一万的?”
刘邦见吕公出来了,便抬起头,挺起胸,说:“正是在下!”
吕公平时喜欢给人看相,这下见了刘邦,就从上到下仔仔细细打量了他一遍。凭他多年来阅人无数的经验,他断定,刘邦将来一定会是个大人物。因此,吕公对刘邦的态度甚为敬重。就这样,刘邦一毛钱没花,成了吕公的座上客。
酒过三巡之后,刘邦本想脚底抹油溜人,但吕公示意让他先别急着走。
不走就不走呗,我是流氓我怕谁。刘邦倒也不怕吕公向他索要那一万贺钱,反正要钱没有,要命一条。于是刘邦就大刺刺地坐着不动了。
没想到宴会结束后,吕公居然对刘邦说:“我觉得你这人面相不错,将来一定会有出息。我有个女儿叫吕雉,许配给你做老婆怎么样?”
刘邦整天不务正业,游手好闲,所以虽然他当时已经有四十多岁了,还是光棍一条。这下可好,白吃白喝不说,还白得了个老婆,你说他高兴不高兴?
刘邦高兴,吕公也高兴,于是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可是吕公他老婆不高兴。刘邦走了之后,她对吕公说:“你平时把我们的女儿当宝,说只能把她需配给达官贵人。人家沛县县令好歹也是个官,跟你关系又不错,跟你提了好几次亲,你都没答应,现在倒好,居然要把女儿许配给刘邦!你脑袋没烧坏吧你?”
吕公说:“你一个妇道人家懂什么?真是头发长见识短!”
吕公他老婆说不过吕公,结果最后吕雉就嫁给了刘邦。
为了叙述方便,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叫她吕后了。
按照秦朝的城市规划,每隔十里地设一亭,亭的性质分两种,一种是招待所,一种是派出所,刘邦就曾经担任过亭长的职务,相当于派出所长。有一次秦政府例行放假(简称例假),刘邦没什么事做,就回家和老婆孩子一起种田了。
说是“一起”种田,但实际上,农活基本都归吕后做。
话说有那么一天,吕后和儿女一起下地耕作,这时候有个老头儿经过这里,他见了吕后,开口就问:“给点吃的行不?”
吕后说行。
老头儿吃饱喝足之后,估计是不好意思白吃白喝(这一点他可比刘邦好多了),就说:“夫人,我给你看个相吧!”
前面说过,吕后她爹吕公喜欢给人看相,吕后长期受到吕公的影响,对这种事多少还是信一些的。于是吕后就让老头儿给她看相了,老头儿看完相之后,说:“夫人,你真是天下之贵人啊!”
吕后听了,心里挺高兴,就让老头儿顺便给她的儿女看看相。老头儿一看她儿子,说:“夫人,你之所以贵,都是因为这个男孩啊!”
老头儿又看了看她女儿,说:“这女孩将来也是个贵人啊!”
得,听老头儿这么一说,一家三口全成贵人了。或许他是真有看相的本事,或许他纯粹是信口胡扯,毕竟白吃白喝了人家一顿,说几句恭维奉承的话也是应该的吧?
虽然事实证明他说得没错,但我宁愿相信是后者。
老头儿给人看完相之后,马上走人了。正好,刘邦从邻居家串门回来了(老婆下地耕作,自己却去串门,真是个好老公啊),吕后这时还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中,就向刘邦挥手高喊道:“老公,好消息,好消息!”
一听到有好消息,刘邦这小子跑得比兔子还快,马上冲到吕后身旁问:“什么好消息?”
“刚才有个客人经过这里,他给我和孩子看了相,说我们将来都会大富大贵,你说,这是不是个好消息?”
“他往哪去了?”刘邦问。
吕后用手一指,说:“往那边去了,还没走远。”
于是刘邦就往那边追过去了,老头儿走不快,结果还真被刘邦给追上了。刘邦见了老头儿,问:“你说我老婆孩子将来都会大富大贵,那我呢?”
老头儿仔细端详了刘邦一阵,说:“您的家人之所以能大富大贵,都是因为您。您的面相简直是贵不可言啊!”
这下刘邦也高兴了,就拜谢老头儿说:“如果真的像你说的这样,将来我富贵了,一定不会忘记你的恩德!”
不忘恩德?不向我索要这顿饭钱就不错了。老头儿心想。
刘邦休完例假后,政府指派他押送一群劳改犯去骊山修秦始皇墓。基本上,这是个累死人的活,谁都不愿意干,就一个接一个地逃亡了。
这下子事情闹大了。到时候去了骊山,上头一看少了人,管你亭长也好,劳改犯也罢,大家都得没命。所以,刘邦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劳改犯都给放了,说:“你们该往哪就往哪去,我也从此人间蒸发算了!”
后面的故事就有点神话的味道了。
刘邦带着十几个愿意跟随他的劳改犯,半夜里经过一条小道,探路的人说前面有一条大白蛇挡了道,建议刘邦绕道而行。刘邦当时喝醉了,俗话说酒能壮胆,就冲上前去把大白蛇砍成了两半,带着劳改犯们继续赶路了。
这事儿咱们得探讨一下。一条大蛇,而且还是能把道路挡住的大蛇,那它该有多大啊?怎么说也该有大腿粗,四五米长吧?刘邦又没学过辟邪剑法,面对这样一条大蛇,居然能把它砍成两半?笑话。不被大蛇咬死已经是谢天谢地谢祖宗了。
好了,咱们探讨也探讨完了,接着看后面的故事。
刘邦走了之后,有个人经过那条蛇死去的地方,见到一个老妇人蹲在那里哭。那人问老妇人为什么哭,老妇人说是有人杀了她的儿子。那人又问她儿子为什么被杀,老妇人说她儿子是白帝之子,化身成一条蛇,挡了赤帝之子的道,结果就被人家给砍死了。
这些话怎么听怎么像天方夜谭,那人当然不信,刚想挖苦老妇人一下,她却忽然消失不见了。那人接着赶路,结果遇上了在半路休息的刘邦一伙人,他就把这事儿当笑话跟大伙儿说了。
没想到那群人听了却没有笑,而是说:“砍死那条蛇的,就是刘邦啊!”
敢情刘老大还真的是赤帝之子不成?刘邦手下的劳改犯们这么一想,对刘邦愈发敬畏了。
接下来继续说点神话。
刘邦逃亡之后,躲进芒县和砀县交界处的崇山峻岭里,改行当山贼了。于是吕后就这样成了山贼夫人。
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虽然那时候的人还不会说这句话,但道理是一样的。山贼夫人跟山贼分隔两地,难免会想跟山贼聊点私房话,但那时候没有手机,最先进的联系方式就是飞鸽传书,有闲工夫训练鸽子,还不如直接进山去找山贼呢,你说是不?
山贼夫人毕竟是个妇道人家,自己一个人出门比较不方便,万一山贼没找到,反而被另一个山贼掳去当了他的山贼夫人,这可就亏大了。因此,每次山贼夫人进山寻找山贼的时候,她都会顺便拉上几个人,毕竟安全第一嘛。
干山贼这一行,重要的是打游击,这样一来可以扩大打劫范围,二来可以躲避官兵的追捕,可谓一举两得。既然是打游击,行踪就会飘忽不定,那时候又没有卫星定位系统,按照常理,山贼夫人是不容易找到山贼的。
偏偏山贼夫人是个不能按常理推断的女人,无论山贼躲到哪里,山贼夫人基本上都能找到他,莫非这就是传说中夫妻之间的心灵感应不成?
山贼对此感到很奇怪,他就问山贼夫人:“哎呀我说老婆啊,你到底是怎么找到我的啊?”
山贼夫人说:“老公啊,你住的地方常常有彩色的云气笼罩,所以我才能常常找到你。”
头顶有彩云笼罩,你相信山贼夫人的说法吗?我知道你不信,因为我也不信。但是你不信,我不信,总会有人信,而且信的人还不少。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山贼的名气就逐渐大起来了,就有许多人想要加入山贼的队伍了。
好了,神话说完了,咱们接下来分析分析。
很明显,什么赤帝之子啊,云气笼罩啊,这些都是假的。再回头看一下刚才老头儿看相的故事,十有八九也是刘邦和吕后编出来的。
为什么要编故事?因为刘邦准备造反。造反需要什么条件?最起码,你得让人相信你有造反的本钱。刘邦有没有本钱?答案是没有。他区区一个亭长,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万贯的家财,凭什么让人家跟你?
幸好古代人都比较迷信,刘邦和吕后把故事一编,结果刘邦就成了赤帝之子,能散发出天子之气,而且还有个神秘的老头儿给他看过相,说他贵不可言,一定能做出一番大事业。
在强大的舆论攻势面前,沛县的父老乡亲们相信了。在萧何、曹参两个造反派的煽动下,他们积极响应刘邦的造反行动,干脆一刀宰了沛县县令(这家伙真惨,老婆被刘邦抢了不说,这下连脑袋也赔进去了),大开城门迎接刘邦,拥立他做了老大,号称“沛公”。当然了,客套话刘邦还是得说一些的,客套话说完之后,他就毫不客气地做了沛公。
就这样,经过一系列的宣传造势,刘邦这颗造反超新星闪亮登场了。
其实这事儿挺好理解。比如你也准备造反,现在有两个带头大哥供你选择。一个号称赤帝之子,能散发出天子之气,面相贵不可言,他的口号是:“兄弟们,让我们拿起武器干革命,包你前途无量,三年升官,五年发财!”;另一个自称流氓中的流氓,专长就是耍无赖,长着一张泼皮脸,他的口号是:“各位地痞流氓小混混,操家伙跟我造反去,咱们看谁不顺眼就砍谁,非得把那狗皇帝一脚踹下龙椅不可!”
你愿意跟谁混?
这充分说明,无论在任何时代,炒作的力量都是巨大的,大炒成大事,小炒成小事,不炒不成事。
刘邦造反之后,经过一系列的大小战役,总算混出了点人样。不过,他的实力一直无法与一个人相匹敌。这个人想必大家都认识,他就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项羽。
项羽果然不愧“霸王”的称号,要比单挑,没人干得过他,要比带兵打群架,他也是个狠角色。基本上,刘邦跟项羽打仗只有输的份。有一次刘邦和项羽两队人马在彭城开打,刘邦同志毫无悬念地又输了。输了怎么办?跑路呗。
说是跑路,当然不能真的用脚在路上跑,刘邦好歹也是个造反派头头,关键时刻,车子还是有一辆的。
领导的司机名叫夏侯婴,沛县人,跟领导是老乡兼熟人,靠着这层关系,领导举旗造反之后,他就成了领导的司机。虽说是关系户,但他可不是个混饭吃的家伙,开车的技术绝对一流,在保证速度的同时,又能很好地注意交通安全,从来没有出过车祸,领导有此司机,夫复何求?
领导的车子也很了不得,那是一辆驷马驱动豪华型轿车。什么叫“驷马驱动”?听过“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句话吧?“驷马”指的是用四匹马拉动的马车,马力十分生猛,而且环保节能,就算狂奔千里,耗油量依旧为零,只要鞭子一抽就能驱动,有了驷马,走遍天下都不怕。
刘领导拥有最好的司机,最好的车子,跑路的速度十分惊人,项老板空有千军万马,却怎么追也追不上。
夏侯司机载着刘领导狂奔了好一阵,正要擦擦额头上的汗的时候,忽然看见路边有两个孩子。这两个孩子挺面熟的啊,是谁呢?夏侯司机下车一看,嗨,那不就是刘领导的儿子和女儿吗?
上车!
这下刘领导不高兴了。喂我说夏侯司机,谁叫你把我的孩子抱上来的?到底你是领导还是我是领导啊?本来嘛,四匹马载我和你两个人挺好的,现在你把这两个孩子抱上来了,平均每匹马载一个人,驷马驱动变成单马驱动了!马累了怎么办?后面这么多追兵,要是被他们追上,我可就得没命了!不行,我得把这两个孩子踹下去!
领导就是领导,做事雷厉风行,他嘴上还没说完,那两个孩子已经从车厢里消失了。
刘邦没有人性,夏侯婴还是有人性的。他马上停了车,重新把两个孩子抱上了车,才继续驾车飞奔。
你夏侯婴能抱,我刘邦就能踹。刘邦越看这两个孩子越觉得不顺眼,就又把孩子踹下去了。
你刘邦能踹,我夏侯婴就能抱。夏侯婴再度停车,把孩子抱上了车。
刘邦接着踹,夏侯婴接着抱。再踹,再抱……
最后,夏侯婴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不再把两个孩子放进车厢里,而是用左手环住两个孩子,紧紧抱在胸前,只用右手驾驶马车。
这下刘邦不能踹了。纵然如此,他还是不肯罢休。他是怎么做的呢?“汉王怒,欲斩婴者十余”,也就是说,他连夏侯婴也想一并砍了。最后他砍了没有?没有。他可以不要孩子,但是不能不要司机,没有了这个司机,凭他的驾车技术,就算有再多的马,他也跑不了。
为了保命,刘邦屈服了。虽然他还是骂骂咧咧,但夏侯婴对此充耳不闻。我不知道,此时此刻,他的两个孩子看着他失态的表情,心里会有什么想法。
夏侯婴的技术确实不错,虽然只用一只手驾车,但他还是载着刘邦一家三口逃离了危险区。
感谢夏侯婴。
刘邦和他的两个家人逃出生天了,他的另外两个家人却落入虎口了。那就是他老婆吕后,和他爹刘太公。
事情是这样的,吕后和刘太公听说刘邦兵败,就收拾行囊寻找刘邦的踪迹。前面说过,哪里有刘邦,哪里就有彩云,所以吕后进山的时候总是能找到刘邦。可是到了关键时刻,刘邦头顶上却没有彩云笼罩了,这叫吕后和刘太公怎么找啊?
那就问呗。
请问你知道刘邦在哪里吗?不知道啊,谢谢。请问你知道刘邦在哪里吗?不知道啊,谢谢。请问你知道刘邦在哪里吗?不知道啊,谢谢。
这样问来问去,吕后和刘太公终于问错人了。项羽手下的兵一听是找刘邦的,得,这两个人肯定跟刘邦有关系!
可怜吕后和刘太公寻人不成,反而送羊入虎口,成了项羽的阶下囚。
这件事告诉我们,千万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出门最好低头走路,因为无论是问路还是被人问路,你都会有生命危险。切记,切记。
接下来发生的事,会让你见识到什么叫做真正的流氓。
刘邦兵败之后,经过一年半的休整,重新具备了与项羽一战的实力。
于是他们又在一个叫做“广武”的地方开打了。
项羽有一大爱好,烹饪。他别的不烹,专门烹人。在开战前,项羽把刘邦他爹刘太公放在一块大砧板上,旁边架好一口大锅,对刘邦说:“刘邦!你丫给我听好了,今天要是不投降,我就把你爹给烹了!”
项羽很傻很天真,以为这样能威胁刘邦,可是他错了。刘邦连自己的孩子都能抛弃,区区一个刘太公又算得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