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华佗 (3)
一天深夜,明月临窗,华佗正在灯下精心地撰写医书,正写之际,隐约听到窗外有一女子的哭声,便抬头往窗外一望,月光底下有位身着绿衣、头戴红花的美貌小女。“嗨!这是谁家的孩子,深更半夜的在外啼哭,难道受了什么委屈?”华佗出外探望,却未见有半个人影,奇怪?但只见那女子站的地方,正是那棵芍花。华佗心里揣摩着:难道是它?他又看了看芍花,便摇了摇头,自言自语地说:“既是你有灵验,现在已是初秋,已到花谢叶老之季,想必用处也不大了,况且你身无奇处,也无法入药呀!”说罢转身回了屋。可刚坐下,又闻到那女子的哭泣声,抬头朦胧一看还是她,便又出来瞧瞧,还是没人。那女子站的地方,确实仍是那棵芍花。一连数次都这样。
华佗觉得非常奇怪,就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向夫人说了一遍。夫人想了想说:“这房前屋后的花草,都成了你手里良药,治愈了不少病,拯救了不少人。而只有这棵芍花在那儿,你把它冷落不用,它就委屈地哭了罢。”华佗答道:“我早已试尝过多次了,花、叶、梗都无味,没有什么用处,可怎么能入药呢。”夫人又说:“花、叶、梗你都尝过了,可你尝过根吗?”华佗却答道:“花、叶、梗都没有用,根还有啥可尝的。”华夫人看他有点不耐烦,也就没有再往下说。
事隔几日,她月经来潮,血涌如注,小腹绞痛。她瞒著丈夫,挖起芍药根煎水喝了。不过半日,腹痛渐止,流血也正常了。她把此事告诉了丈夫,华佗才知道他确实委屈了芍药,后来华佗对芍花做了细致地研究和试验,发现它不单可以止血、活血,而且有镇痛、滋补、调经的功效。便将它记录在《青囊经》里,并给加了一个“药”字,叫“芍药花”,后来医者就把花字省了就称“芍药”。
白芍
(释名)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根。别名杭芍、毫芍、川芍。
(性味)苦、酸,微寒。
(归经)入肝、脾经。
(功能主治)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阴平肝。用于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自汗、盗汗,胁肋脘腹疼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2克;或入丸、散。大剂量可用15~30克。
(注意事项)虚寒之证不宜单独应用。反藜芦。
编者的话
这个故事只不过是个神奇的传说,但也说明中药的药性和和作用是从人们细致观察、不断实践、长期探索中获得的。芍药不仅是名花,而且根可供药用。中药里的白芍主要是指芍药的根,它是镇痉、镇痛、通经、利尿药。对妇女的腹痛、胃痉挛、眩晕、痛风等病症有效。一般都用芍药栽培种的根作白芍,因其根肥大而平直,加工后的成品质量好。野生的芍药因其根瘦小,仅作赤芍出售。中药的赤芍为草芍药的根,有散瘀、活血、止痛、泻肝火之效,主治月经不调、痰滞腹痛、关节肿痛、胸痛、胁肋疼痛等症。
精方简药
◎治血崩腹痛:白芍 (酒炒黄)30克,侧柏叶(炒黑)180克。共研为末,每次15克,每日2次,酒调服。(《一盘珠》六一散)
◎治阴虚发热:芍药、黄芪、甘草、青蒿各45克。上为粗散末,每服15克,水二盏,煎一盏,温服。(《普济方》芍药散)
◎治产后虚烦不得眠:白芍、当归、栀子各15克,香豉12克。先煮前三味,香豉后下。去滓,分二次温服。(《济阴纲目》芍药汤)
◎治泻痢腹痛:黄芩、白芍药各30克,甘草15克。为粗末,每服15克。水煎滤汁服。(《保命集》黄芩芍药汤)
妙方“治”贪官
三国时候,有一掌管军营粮饷的军需官叫杨宕,官儿虽不大,可油水却捞了不少。但好景不长,杨宕得了一种怪病,既不发烧也不头痛,只是胸口胀满,像石头压着,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躺在床上更难受。医生请了不少,可连是什么病症都说不清道不明,吃了不知多少药也毫无效果。于是,他命手下人去请名医华佗,并声称只要华佗能把他的病治好,不管花多少银两他都愿意。
华佗医术高明,为人正直。百姓有病请他,他随叫随到,若遇贫困者还解囊相助,然而对于贪官污吏,就算重金相请也拒绝上门。华佗对杨宕的为官之道早有耳闻,因此,杨宕多次派人请他都借故不去。无奈,杨宕只好命儿子亲自跪请华佗,并痛哭流涕。华佗见他救父心切,这才随同前往。经过望闻问切,华佗开了两张处方,嘱其依次服用。
华佗走后,杨宕将第一个处方拿来观看,看着看着,他大惊失色,额头上冷汗直冒。原来处方上写着:“二乌、过路黄、香附子、连翘、王不留行、法夏、毕拔、朱砂。”杨宕把这八味药上下连贯一看,大吃一惊,这不明明是“二过相连,王法必诛”吗?
原来,杨宕自从当上军需官,平时经常克扣军饷。最近,其叔父杨修因得罪曹操以“泄露”军机”为由问罪处死。后台一倒,杨宕自知自己将好景不长,于是打算趁最近一次押军需粮饷时大捞一把,然后告老还乡。他的这个如意算盘不想被华佗点透,既害怕又担心,出了一身冷汗,但似乎觉得胸中好受了一些。接着他又看第二个处方,一看顿时“哎呀!”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原来处方上写的是:“常山、乳香、官桂、木香、益母草、附块”。这六味药的谐音是“赏汝棺木一付”!如此“药方“,杨宕见了,不由气火攻心,肝胆俱裂。家人见状吓慌了,都大哭起来。
杨宕听见哭号声,苏醒过来。他睁开眼睛,倒觉得心轻身爽。此时华佗不请自来,他对杨宕说:“你之所以胸部闷胀,是因为肚内瘀积,乃贪婪气郁凝集。现在气随汗出,吐尽瘀血,积消瘀化,恶病已除。只是身子虚弱,我再给你开一剂补方,你服后定会痊愈。”杨宕服后果然身体逐渐康复。从此,杨宕再也不敢干克扣军需粮饷之事。
以情胜情疗法
五行学说认为金、木、土、水、火的顺序依次相生相克,悲属肺金,怒属肝木,思属脾土,恐属肾水,喜属心火。情志相胜疗法的治病原理,就是依据五行相胜的制约关系,用一种情志去纠正相应所胜的情志,有效地治疗这种情志所产生的疾病。这就形成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怒的情志相胜心理疗法。
编者的话
扬宕常存贪欲,又时刻害怕事情败露,故而忧思郁结,气机内滞,瘀血内积,华佗妙用情志疗法,使其气血和畅,诸证悉除。中医以情胜情疗法的创立,不仅为中医的治疗学增添了光彩,同时也丰富了中医学的理论宝库,情志既可致病,又可治病,这一独到的见解,在医学心理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它深化了医学科学关于情志活动对人体影响的认识。
名家评说
华佗“精于方药,处剂不过数种……针灸不过数处”;还把食疗、物理疗法、心理疗法、精神疗法应用得得心应手。治东阳陈叔山小男之下利羸困疾,“与四物女宛丸,十日即除”;治太祖头风,以“针鬲,随手而差(差,即瘥,指痊愈)”;治路人咽塞,用“蒜齑大酢”;治郡守心病,令嗔恚而吐血。
有关史料表明,华佗所从事的实际上是一名全科医生的工作,他对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的认识和应用水平代表了当时中医学的最高水平。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钱超尘
华佗之死 千古遗憾
《后汉书·华佗传》记载:三国时期,曹操突然头风复发,痛苦万状。尚书令荀彧请来华佗为曹操治疗头风。华佗切脉诊断说:“丞相因为劳神过度,得的是‘偏头风’,应该是早年头部受过撞击,那时丞相身强力壮,病发作不起来,到年老气衰时风寒乘虚进入脑髓,再加操劳过度,病就会发作,发作时痛不可当。”曹操回忆在濮阳战役时,头部确实受过撞击,听华佗说得有理,便问:“我病可能医治?”华佗说:“可以,先扎针再吃汤药,病一定会好。”经过华佗医治,曹操的病很快就好了。后来曹操的头风屡次发作,屡次治愈,曹操见华佗医术不凡,就想留他当自己的侍医,并对华佗说:“我这病能不能除根?”华佗说:“要此病除根,必须将头剖开,取出风涎,就永远不再犯了。”曹操听华佗要剖开他的头颅,认为华佗不怀好意,但为了自己的头风减少复发,就暂且留在军中为自己服务。可是华佗志在医治天下的穷苦百姓,因而以妻病为由,请假回家。
华佗回家后,许多贫苦百姓纷纷前来求医,华佗热心为他们治病,夜以继日,几无暇时。不觉假期已满,曹操多次催他返回,华佗总是舍不得离开多灾多难的百姓。曹操恼羞成怒,就派一名官吏到华佗家中查看情况。官吏到了华佗家中,见华佗正在为家乡一些贫苦百姓治病,他的妻子根本没有什么疾病,就按照曹操的命令将华佗带到许昌,下了监狱治罪。
华佗虽然身陷囹圄,仍不畏强暴,不为利诱,断然拒绝了曹操要他当侍医的要求。曹操一怒,动了杀机。荀彧劝他说:“华佗医术高明,关系人命,宜于宽宥。”曹操不从,说:“天下不患无此鼠辈。”
华佗被杀的前一天晚上,狱吏把这个不幸的消息告诉了华佗,华佗悲愤地烧掉自己心爱的医学精华竹帛。临死之前,华佗仰天疾呼:“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曹孟德必将自食其果!”
华佗被杀后不久,曹操的爱子仓舒病重,众医都束手无策。及病情重危,曹操凝视着奄奄一息的爱子,捶胸顿足地悲叹:“我悔杀华佗,令我儿仓舒强死……”后来,曹操头风病复发,痛苦异常,乃自叹曰:“我病唯华佗能医,今不可得也!”尔后,曹操每发头风病,就想起华佗,悔恨不已。后人有诗叹云:
华佗医术比长桑,神识如窥垣一方。
惆怅人亡书亦绝,后人无复见《青囊》。
头风·风涎
(头风)病证名。经久难愈之头痛。头风痛在一侧者,名偏头风。两太阳连脑痛者,名夹脑风。头风而见头面多汗,恶寒者,名首风。《医林绳墨·头痛》说:“浅而近者,名曰头痛;深而远者,名曰头风。头风作止不常,愈后触感复发也。”治法:热者消风散,冷者追风散。头风发时闷痛,必欲棉裹者,为热郁,用二陈汤加酒芩,荆芥、川芎、薄荷、石膏、细辛。
(风涎)中医术语。风:风邪;涎:痰涎。这里是指曹操的头风病是由于风气上壅,挟痰涎内阻于脑窍所致。
编者的话
曹操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在历史上以“动以王法从事”著称。无论是理政还是治军乃至齐家、诫子,曹操都以汉律为基本准则。有学者研究认为,依照汉律的规定,华佗犯了两宗罪:一是欺骗罪,二是不从征召罪。主要是后者。汉律中有“大不敬”罪,对“亏礼废节”之犯者要处以重刑,《汉书·申屠嘉传》便载有人“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的案例。“大不敬”的具体内容较多,其中“征召不到大不敬”适用于华佗所犯之罪。
名家评说
中国古代,素来有一句话:“上医医国,其次疾人”。作为一个读书人,最高明的是治理国家,叫上医医国,下一档的叫疾人,就是为一般的人看病……华佗是个医生,在那个时代不受重视,所以被杀了。作为华佗来说,有没有责任呢?是有的,有三点:一,他不愿意给曹操当侍医,本来是个郎中,要四处游走,现在只要给一个病人看病,他不愿意。二,思乡心切;三,不了解曹操。而且他找了个很拙劣的理由说是妻子有病,这是很容易查出来的。一旦查出来怎么办,华佗想都没想。这点也就是华佗幼稚之处。由此可见,(华佗)真正的死因是:第一点,触怒了曹操;第二点,曹操既没把华佗看成人,尊重华佗的选择,也没有看重华佗的才,而是把华佗看成是鼠辈。
——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