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58000000040

第40章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

第21章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

治第十一

论二首脉证十七条方二首

1肺中风者,口燥而喘,身运而重,冒而肿胀。

讲解:古人认为肺合皮毛,如前文所言“风伤皮毛,内舍于肺”,肺中风即风邪闭塞皮毛,邪热与气息上冲则口燥而喘,身动而沉重,头晕、肿胀,皆示有水,因于肺中风,气受伤则津液不行,变为水湿。

2肺中寒,吐浊涕。

讲解:此条曾于肺痿篇提及。非寒生于肺,为胃中停饮,上冲于肺所致,当吐浊沫如涕,以甘草干姜汤治之。

3肺死藏,浮之虚,按之弱如葱叶,下无根者,死。

讲解:肺旺于秋,秋脉应毛,即浮,平人脉浮依附胃气,当浮而和缓,若胃气衰败无根,肺无所依,则脉浮虚无力,称为肺之真藏脉现,多死。

4肝中风者,头目,两胁痛,行带伛,令人嗜甘。

讲解:肝主风,更中风邪,风太盛则动,头目瞤动,两胁为肝经所过,故疼痛,风为阳热,肝主筋,肝中风则筋弛不收,使人不能直腰而行走伛偻。肝属木,喜条达,病则苦急,欲食甘药缓其急。

5肝中寒者,两臂不举,舌本燥,喜太息,胸中痛,不得转侧,食则吐而汗出也(《脉经、千金》云,时盗汗、咳,食已吐其汁)。

讲解:寒为阴邪,中于肝则筋拘挛紧急而两臂不举,肝被寒郁,不能疏泄则舌本燥,喜太息,寒气向上攻冲,则胸中痛,以至于不得转侧,肝病常常及胃,肝弱则胃强,阳明热结则食不下,食后即吐,阳明热盛则汗出。

6肝死藏,浮之弱,按之如索不来,或曲如蛇行者,死。

讲解:脉浮取弱,重按如索不动或不见端直,而见弯曲如蛇行状,二者皆是肝之真脏脉,死。

7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覆花汤主之。(臣林亿等校诸本旋覆花汤方皆同)。

讲解:着者,瘀滞而不行,气滞血瘀肝不能条达则胸中气塞,欲以手足蹈其胸,使气机得畅,欲饮热可见使之气滞血瘀者,为寒,旋覆花汤主之。

本方见于妇人杂病篇,由旋覆花、葱白、新绛组成,现新绛均以红花代替,可行气活血祛瘀散寒。

8心中风者,翕翕发热,不能起,心中饥,食即呕吐。

讲解:中风影响心脏,称为心中风,非风邪中于心内。翕翕发热,为太阳中风证,风主火,为阳邪,风火助其炎势则翕翕发热,表证身疼则不能起,中风波于及心,心虚则心中饥,《内经》言“心悬如病饥”,即心中空虚如被悬空之感,胃受热扰而不能食,食即呕吐。

9心中寒者,其人苦病心如噉蒜状,剧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譬如蛊注。其脉浮者,自吐乃愈。

讲解:心为火脏,被寒束缚,其火内郁,不得外出则如食蒜之热辣,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如同虫前后穿行而疼痛不止。脉浮者,病有上越之机,得吐乃愈。

10心伤者,其人劳倦,即头面赤而下重,心中痛而自烦,发热,当脐跳,其脉弦,此为心藏伤所致也。

讲解:心伤,既非中风,亦非中寒,乃由内伤而得。心伤,心气必虚,心虚而阳易动,动则颜面红赤,心虚不能交于下,则下重。心阳上虚,肾阴乘虚上攻,则心中痛而发烦热,脐跳为水动之状,弦为有水之脉,皆由心脏内伤,肾水上冲引起。

古人认为心火必须交于下,肾水必须交于上,其人乃安。

11心死藏,浮之实如麻豆,按之益躁疾者,死。

讲解:心脉应于洪,附于胃气则洪而和缓,若浮取坚实如弹丸豆类,按之越发躁疾,毫无和缓,为死脏。

12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气少也;血气少者属于心,心气虚者,其人则畏,合目欲眠,梦远行而精神离散,魂魄妄行。阴气衰者为癫,阳气衰者为狂。

讲解:无故悲伤名曰邪哭,悲则魂魄不安,为血少不足养心之故。心君气虚,其人多惊多恐,合目欲眠之时,常梦远行,此精神离散,魂魄妄行见诸梦境。血气衰少不足养心,发如上述症状者为癫,津液衰少,津虚大便硬,发为阳明病则为狂。

13脾中风者,翕翕发热,形如醉人,腹中烦重,皮目而短气。

讲解:古人认为脾主肌肉,脾中风则肌肉不和,肌不和则翕翕发热、呕吐、眩晕之状如醉人,为停水之象也,内有水湿则腹中烦重,水气及表则皮肤、眼皮瞤瞤而动,皆是由于脾行津液功能受阻所致。

14脾死藏,浮之大坚,按之如覆杯,洁洁状如摇者,死(臣亿等:详五藏各有中风、中寒,今脾只载中风;肾中风、中寒俱不载者,以古文简乱极多,去古既远,无文可以补缀也)。

讲解:脾脉应缓弱,若浮取大而坚硬,沉取如内有覆杯,洁洁,中空状,中空且摇摆不定,为脾之真脏脉现,主死。

15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坚,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麻子仁丸】

麻子仁二升,芍药半斤,枳实一斤,大黄一斤,厚朴一尺,杏仁一升。

右六味,末之,炼蜜和丸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渐加,以知为度。

讲解:趺阳脉候胃,浮主热,胃热则强,由于小便频数,故脉涩,涩主津虚血少,胃气亢热,小便频数,皆伤津液,肠中干燥则大便坚硬,古人称其为“脾约”。脾为胃行津液,胃中干,脾无津可输,行津液功能受到约束,故称“脾约”,实则为胃之病。当以麻子仁丸滋润养液,同时攻下。此病多不觉腹胀满,不大便亦不觉所苦,临床习惯性便秘、老年性便秘,多见此证。

16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一作表)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甘草二两,白术二两,干姜四两,茯苓四两。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腰中即温。

讲解:水饮内盛则身体重,水湿性寒聚于腰部则腰中冷,如坐冷水中,时有水肿。水气病一般多由于小便不利引起,继而出现水液代谢障碍,而见口渴,此处反因劳动汗出,衣服潮湿不及更换,冷湿之衣覆于体表,则汗被郁而不得出,久蓄痹塞于组织则发病,体内有水湿,欲从小便排出,但排之不去,故虽小便频数而病不除,未影响津液四布则不渴,病在下而不在胃,故饮食如故。腰腹冷重如缠绕五千铜钱一般,甘姜苓术汤主之。

方中甘草、干姜温中祛寒,亦治小便数,苓、术去除水气。临床此方常用,若兼血虚,可与当归芍药散合方。

17肾死藏,浮之坚,按之乱如转丸,益下入尺中者,死。

讲解:肾脉当沉,若浮取坚硬,按之急,乱如转动之弹丸,由寸至尺,越向下取愈发严重,为肾之真脏脉现,死。

18问曰:三焦竭部,上焦竭善噫,何谓也?师曰:上焦受中焦气,未和,不能消谷,故能噫耳;下焦竭,即遗溺失便,其气不和,不能自禁制,不须治,久则愈。

讲解:三焦虚竭各有部位:上焦接受中焦之气,中焦脾胃不和,则不能消谷,谷不消则无精气以奉上,故上焦虚,胃虚气逆则善嗳气。下焦亦秉气于中焦,中焦之气不和,上虚不能制下,则二便失禁,此病无须治其下焦,必待中焦气和,乃可自愈,应以甘草干姜汤治其中焦。

19师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热在中焦者,则为坚;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亦令淋秘不通。大肠有寒者,多鹜溏;有热者,便肠垢。小肠有寒者,其人下重便血;有热者,必痔。

讲解:热在上焦,肺受之,因咳而为肺痿;热在中焦,胃受之,而为阳明病之大便坚;热在下焦,膀胱受之,热伤血络而为尿血,热伤津液而为淋秘不通。大肠有寒,多发为便溏如鹜便;大肠有热,多发为肠垢即痢疾。小肠属火,若有寒则移寒于大肠,寒多失其收涩,发为下重即脱肛,脱肛时伴有便血;小肠本属火,再加热邪,移热于大肠而为痔疮。

20问曰:病有积、有聚、有谷气,何谓也?师曰:积者,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气者,胁下痛,按之则愈,复发为气。诸积大法: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寸口积在胸中;微出寸口,积在喉中;关上,积在脐旁;上关上,积在心下;微下关,积在少腹。尺中,积在气冲;脉出左,积在左;脉出右,积在右;脉两出,积在中央;各以其部处之。

讲解:“穀”即“谷”。积为脏病,病位最深藏而不泄,始终不移动;聚,为腑病,病位较浅,泄而不藏,川流不息,发作有时,聚散无常,辗转挪动则疼痛转移,为可治。谷气,胁下疼痛,按之则愈,不按复痛,类似现代所言消化不良,更无大碍。

积病,阻碍气血流动,故脉细,其病在脏,病位极深,故脉沉如附于骨上。寸脉沉细,积在上焦胸中;稍稍高出寸脉,积在喉中;关脉沉细,积在中焦脐旁;关之上沉细,积在心下;关之下沉细,积在少腹;尺脉沉细,积在气冲穴位置;沉细见于左脉,则积在左;沉细见于右脉,则积在右;两手均见沉细脉,其积在中央。根据其积所在部位而处理。此以脉定位之法,非独用于诊积,各种疾病都有应用之机会。

同类推荐
  • 背针疗法治百病

    背针疗法治百病

    背针疗法是针灸背部腧穴治疗人体相关病变的一种治疗方法。它主要包括背、腰、骶尾部腧穴的应用,必要时,还涉及枕区、颈部、颈后区穴位,临床尤以夹脊穴、背腧穴和督脉穴的应用最为广泛。背腧穴与督脉穴、背部奇穴又统称为背腧穴。
  • 中风偏瘫的康复

    中风偏瘫的康复

    现今的社会,食品越来越丰富,劳动强度越来越轻。但经济社会激烈的竞争,使人们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因此,患心脑血管疾病者越来越多,中风偏瘫的人数也逐渐增多,而且有年轻化的趋势。笔者曾经中风两次,后来经自己钻研中医配合治疗得以完全康复。笔者身历中风偏瘫的痛苦,康复后,每当看到别的中风偏瘫患者艰难行走时,那种同情感油然而生,故下决心攻克治疗中风偏瘫的难关,尽快设法帮助解除中风偏瘫患者的痛苦。经过笔者八九年的广泛调查、潜心研究与实践,逐步摸索出了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的经验。为对社会做出点微薄的贡献,笔者结合自身的经历编成此书,希望能对中风偏瘫患者、治疗医生及相关护理人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 跌打损伤奇效良方

    跌打损伤奇效良方

    本书是“奇效良方”系列丛书中的跌打损伤分册,是一本较为系统地总结运用中医方法治疗跌打损伤常见病的临床参考书。全书共有良方近300首,包括中药内服方、中药外用方、针灸疗法、推拿疗法、综合疗法等。反映了近10年来中医临床治疗的新进展和新成果,内容翔实、易学易懂,适合中医临床、研究人员和中医院校学生学习参考,也可供广大患者及家属阅读。
  • 医院感染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

    本书适合各级、各类医务人员阅读。通过知识问答的形式,对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三基”知识进行了介绍,同时提供了不同题型的练习题,以方便医务人员复习、自测,并尽快理解及掌握该类“三基”知识,以有效地运用于临床实践中。
  • 疾痛的故事:苦难、治愈与人的境况

    疾痛的故事:苦难、治愈与人的境况

    鼻塞、腹痛、关节疼痛,这些对身体异常和不适反应的切身感受,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生命体验。疾痛的主要问题,在于它给日常生活造成了大量的困难。腰酸背痛使我们分神,影响工作效率;头痛会让我们无法集中注意力,成绩下降;而有些疾病引发的性无能,甚至会导致婚姻破裂。对一位单身母亲而言,高血压不仅意味着要少吃盐,还跟女儿的失学和早孕有关;而作为一位弱势群体的成员,社会的歧视、不公以及孤立,或许才是其身体持续疼痛的根源。长期紧张的父子关系,导致病患的双腿突然麻痹瘫痪;而换一个压力不那么大的工作环境,也会使一度恶化的哮喘慢慢痊愈。然而,在大多数医生眼中,疾病才是问题所在。现代医疗系统,将我们鲜活的疾痛经验,解释为一种生物结构或是生理功能的变异,仅仅与身体有关。对此,哈佛精神病医师与人类学家克莱曼博士,从其20年来的临床治疗和数百个真实病案中发现,疾痛不仅属于身体,而且连接着自我与社会。讲述这些疾痛故事,不但对于病患、家属和医护人员有着极大的使用价值,而且,对于认识医患关系和人性化的医疗体系改革,意义深远。
热门推荐
  • 快穿之赖上系统以后

    快穿之赖上系统以后

    某女没脸没皮的赖上一只系统后,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某系统一脸高冷的说:“可以回去了吧。”“回去???”“昂!”“你在想pi吃!”系统瞪大眼睛,“!!!”“啊不是,我走了谁给你赚分?!我走了谁给你升级?!我走了谁教你单身大法?!”某女义(不)正(要)言(b)辞(脸)的瞪着某系统。“这不是关键问题!”“……那那,我走了谁给你便宜占!谁能有我这么狗腿!”某系统思考:“也是哦(?-ω-`)”“嘿嘿嘿,那咱开始下一个?”“好。”某系统:“总觉得那不对???”“没有没有,就是被忽悠了,赶紧开始吧!!!”“……”
  • 江湖夜雨梦

    江湖夜雨梦

    斗破苍穹破乾坤,一聚风云我为尊。一个新生的旅途。
  • 驱鬼师阴鬼因怨

    驱鬼师阴鬼因怨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我叫苏木,是一名驱鬼师。师傅要我出来人间历练,我便一路驱鬼而来。〔本文写一些奇鬼怪谈。〕
  • 六道伽陀经

    六道伽陀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罗尔克探案集

    罗尔克探案集

    不可告人的秘密如果被人发现会怎么办?神探罗尔克洞穿你的内心。
  • 七年心动唯有安然

    七年心动唯有安然

    “安然,你终于是属于我的了!”“.霸占的永远不是属于,你即使得到了又能怎样?
  • 醉羽月殇

    醉羽月殇

    龙天一直认为自己只是龙族的一个小成员,却从未想到过自己的真实身份竟然是......
  • 女人,决定婚姻的成败

    女人,决定婚姻的成败

    俗语说,幸福的婚姻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在幸福和谐的婚姻里,有一些共同的法则是有迹可循的,有一些成功经验是值得借鉴的。聪明人和笨人的区别之处在于,前者是善于借鉴和学习的,而后者一定要自己吃亏受挫后才能醒悟。本书要为你提供的正是这样的一些成功法则。借助这些法则,我们可以少走许多弯路,朝着幸福的方向前进。
  • 快穿:时空操纵者

    快穿:时空操纵者

    作为一个逗比校花,她只想拐个高富帅,走上人生巅峰当个米虫不料,目标还未实现,这一切就成了浮云!她!被拐去维护时空秩序了!这也就罢了,这个死死缠着自己的男人是谁!男人邪魅狂娟一笑“默默,你是我的”作者新坑,男女一对一。
  • 乱战岗

    乱战岗

    别名:《混斗纲》茫茫宇宙,生命万千,当不同的种族在同一片天地之下相遇,会迸射出怎样的火花?林宇,只是一个普通人,但他一个人代表了太阳系中的地球这整个种族加入了混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