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五官科疾病 (6)
第2组先刮颈部天突、扶突、廉泉,再刮背部肺俞、肾俞,然后刮上肢部尺泽、太渊、合谷,最后刮下肢部照海、三阴交、太溪穴。用平补平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隔日1次。
主治:急、慢性咽炎(急性用第1组,慢性用第2组)。
附记:王敬、杨金生经验。
配穴方六分2组:一为天突、廉泉、肺俞、尺泽、列缺、曲池、合谷;二为人迎、翳风、扶突、哑门、肺俞、肾俞、尺泽、列缺、太渊、鱼际、曲池、足三里、太溪、照海。
治法:用刮痧法。第1组先刮颈部天突、廉泉,再刮背部肺俞,然后刮上肢部尺泽、列缺、曲池、合谷。用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1次。
第2组先刮头颈部哑门、翳风、扶突,再刮背部肺俞、肾俞,然后刮上肢部尺泽、列缺、太渊、鱼际、曲池,最后刮下肢部足三里、太溪、照海。用平补平泻法,刮至微现痧痕为度。隔日1次。
主治:急、慢性喉炎(急性用第1组,慢性用第2组)。
附记:王敬、杨金生经验。又急性会厌炎,取天容、扶突;风门、肺俞;尺泽、合谷;足三里、内庭、丰隆。依序刮拭,用泻法,每日1次。用之多效。
梅核气
梅核气,古谓“灸脔”,又名“喉梗阻”。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与现代医学的“咽神经官能症”、“过敏性或慢性咽炎”、“食管痉挛”等病相似。
(病因)多因肝气不舒,痰气交结,壅滞咽喉所致。
(症状)自觉咽喉间似有异物梗塞,状如梅核,咽之不下,咳之不出,咽喉不红不肿,饮食尚可顺利下咽等。
(疗法)
配穴方一脊柱两侧,颈前区,颈侧区,肘弯区,颈1~7与胸7~9及其两侧。
治法:用刮痧法。先刮脊柱两侧3行,至出现潮红为止,并重点刮颈椎与胸7~9及其两侧5行,至出现痧痕为止。再刮颈前区(用揪痧法)、颈侧区及肘弯区,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主治:梅核气。
附记:程爵棠经验。临床屡用,多可取得较好疗效,若配合药物内、外治疗,则疗效更佳。具体方药可详见《中医喉科精义》。
配穴方二大椎、大杼、膏肓俞、神堂。配穴:天柱、身柱、膈俞、肝俞、天鼎、廉泉、液门、鱼际、三阴交。
治法:用刮痧法。先用泻法刮主穴至出现痧痕为止,然后刮配穴。每日1次,继用补法刮配穴。
主治:咽喉炎(梅核气)。
附记:金春乐经验。多1次见效,25次左右即愈。
配穴方三分2组:一为大椎、肺俞、肝俞、膈俞;二为天柱、天鼎、廉泉、合谷、三阴交。
治法:用刮痧、撮痧法。先用泻法刮第1组穴,再用撮痧法中拧挤第2组穴,均至出现痧痕为止。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主治:梅核气。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验之临床,效果甚佳。
喉喑
喉喑,古称“声嘶”、“音哑”、“失音”,亦有称“暴喑”的。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病因)多因外感六淫,郁闭肺窍,或七情内伤,气机失畅,或五脏失调,饮食不节,或用声不当,耗气伤阴,或气火痰瘀,结聚不散所致。病在声带,为肺所主,正如叶天士所言:“金和则鸣,金实则无声,金破碎已无声。”致因虽多,不外虚实二途。
(症状)声音嘶哑或完全性失音。
(疗法)
配穴方一脊柱两侧,颈前、后、侧区,颈1~7与胸1~5及其两侧,肘弯区,上肢之大肠经线,膝弯区及下肢之肾经线。
治法:用刮痧、撮痧法。先在脊柱两侧轻刮3行,至出现潮红为止,并重刮颈椎与胸1~5及其两侧5行,至出现痧痕为止,再刮颈前区(用拧痧法)、颈后区、颈侧区,然后刮肘弯区及上肢之大肠经线、膝弯区及下肢之肾经线。实证用泻法,虚证用平泻法或补法。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主治:喉喑。
附记:笔者家传经验。验之临床,久治效佳。若配合药物内、外治疗则疗效更佳。具体方药可详见《中医喉科精义》或《百病中医诸窍疗法》。
配穴方二大椎、大杼、膏肓俞、神堂。配穴:风池、命门、肾俞、委中、承山、曲泽、天突、华盖、膻中。
治法:用刮痧法。先用泻法刮主穴与配穴的后6个穴位至出现痧痕为止。每日1次,继用补法刮配穴。
主治:失音。
附记:金春乐经验。多1次见效。
配穴方三分2组:一为风池、大椎、风门、华盖、鱼际、合谷、水突、廉泉;二为天柱、大杼、肩井、曲垣、肺俞、照海、膻中、天鼎、行间。
治法:用刮痧、撮痧法。每选1组,交替使用。依次以刮或拧至出现痧痕为止。每日1次。
主治:喉肌麻痹(喉喑)。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验之临床,多收良效。
牙痛
牙痛,无论男女老幼皆可发生。无论是牙齿、牙龈、牙周的疾病都可发生牙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病因)多因过食辛热之物,胃热炽盛,或肝火过旺,实火上冲,或因风热火毒上攻,或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或肾阳亏虚,浮阳上越,或过食甜食,不注意用牙卫生,蕴积生虫等因所致。
(症状)牙痛或伴牙龈红肿,大便秘结。根据临床表现及伴随症状不同,又有风热(火)牙痛、胃火牙痛、虚火牙痛、肾虚牙痛和虫牙痛之分。证有虚实,痛有轻重。痛甚者可影响饮食及工作、休息。
(疗法)
配穴方一分3组:一为厥阴俞、肾俞;二为翳风、曲池、合谷;三为颊车、三间、温溜。并随证配穴:风热牙痛配风池、外关、角孙;胃火牙痛配内庭、丰隆和太阳、头维;虚火上炎配颧髎、通里、大陵、行间。
治法:用刮痧、点揉法。先刮第1组穴,再刮第2组穴,均至出现痧痕为止,然后点揉第3组穴。每日1次,并随证加刮配穴。手法力度较重,操作范围广泛。其中配穴太阳、头维穴以针点刺(不刮)。
主治:牙痛。
附记:王平经验。用之临床,多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若配合针灸及药物治疗,则疗效更佳。应保持口腔清洁,勤刷牙,勤漱口,忌食辛辣等物。
配穴方二分2组:一为厥阴俞、曲池、温溜;二为合谷、三间、下关、颊车。上牙痛配人中、翳风、太渊、内庭;下牙痛配人迎、承浆。
治法:用刮痧、点揉法。先刮第1组穴至出现痧痕为止,再点揉第2组穴和随症配穴,每穴3~5分钟。每日1次,中病即止。
主治:牙痛。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验之临床,多1或2次即痛止。
配穴方三分2组:一为患牙局部(牙龈见有瘀血、肿块等异常者);二为合谷配以循经取穴:胃火型牙痛配足三里、内庭(上牙痛加下关,下牙痛加颊车,酌情配人中、承浆等穴);肾虚型牙痛配太溪、行间等穴;风火型牙痛配风池、风门等穴;局部有阳性反应者,也宜作为主要配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