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聪儿的历史记载:我两个版本,
一:
王聪儿自幼随父走江湖,练就一身武艺。16岁以后与丈夫齐林在农民中发展白莲教组织,进行秘密反清活动。在县衙任总差役的齐林被推为教首。原定嘉庆元年正月十五日(公元1796年6月23日)起义,事泄,齐林等被捕牺牲。王聪儿继承丈夫遗志,奔赴黄龙垱高举义旗,被齐林弟子姚之富等推为总教师。提出“兴汉灭满”的口号,建元“万利”,横扫豫、陕、川等地。清政府先后调动重兵围攻义军,王聪儿转战川、楚、陕深山老林之中,多次出奇制胜,急得嘉庆皇帝束手无策,泪如泉涌,几次易帅。嘉庆三年三月,因战斗失利,被清军追击包围于郧西卸花坡。义军多次与清军激战,未能破围。四月一日,防线被清军突破,王聪儿率领十几名女义兵且战且退。在寡不敌众、箭矢用尽又无后援的情况下,她和十几名女义兵全部跳崖壮烈牺牲,年仅21岁。
二:
白莲教起义:清朝乾隆年间,官僚地主大量侵占农民的土地。农民无法谋生,只得流落江湖,卖艺糊口。王聪儿幼年丧父,跟着母亲学习杂技,跑马走绳,舞刀使棒,样样都行。母女俩凭着一身技艺走南闯北,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和珅掌权的时候,清王朝十分腐败,地方官吏贪污横行,百姓怨声载道。当时,在湖北、河南一带,白莲教盛行起来。有个安徽人刘松,到河南传教,利用给百姓治病的机会,劝人入教,后来被官府发现,后被流放。
刘松的徒弟刘之协和宋之清逃到湖北,继续传教。他们宣传说,清朝快要灭亡,将来会出现新的世界,入教的人都可以分到土地。当地的贫苦农民受够地主剥削的苦,渴望得到土地,听了这个宣传,纷纷参加了白莲教。
参加白莲教的人越来越多的消息,惊动了乾隆帝。乾隆帝命令各省宫府捉拿教徒。一些官吏本来是敲诈勒索的老手,趁机派出差役,挨家挨户地查问,不管你是不是教徒,都得拿出一笔钱来“孝敬”他们。有钱的出钱买命,没钱的穷人就被抓到监狱里拷打,甚至送了命。武昌有个官员向百姓敲诈勒索不成,罗织罪状,受到株连的有几千人。不论教徒或没入教的,都被迫害得家破人亡,对官府更加切齿痛恨。
白莲教首领刘之协到了襄阳,召集教徒开会商量。大家说:“这个世道,真是官逼民反了!不如索性造反吧。”经过一番商议,决定用“官逼民反”的口号,发动群众起义,并且派出教徒分头到各地去联络。
参加白莲教的人一天比一天多,就决定在襄阳起义。不料起义的风声走漏了,齐林和另外一百多教徒被捕,他们都被杀害了。齐林死后,他的妻子王聪儿被大家推选为首领,暗中继续筹备新的武装起义。
1796年,王聪儿得知消息,说其他地方的白莲教都已发动了武装起义。大伙一致推选她为“总教师”。于是,她便带领义军杀了贪官污吏,并打开粮仓,把粮食分给了穷苦的老百姓。这时王聪儿的军队已发展至四、五万人之多了。
后来,她带领义军从湖北到四川,和四川的义军会师,组成了一只拥有十四、五万的起义大军。为了方便指挥,起义军以黄、青、蓝、白四色为号,分成八路大军。王聪儿被推选为八军的路统师。一个年轻女子可成为这样大规模起义的首领,由此可见王聪儿能力之强!
1798年,王聪儿率领义军一路打到西安。嘉庆帝一看起义军声势越来越大,慌了手脚,连忙命令各地的总督、巡抚、将军、总兵等大小官员,派出大批人马镇压。可是那些大官、将军们只知道贪污军饷,不懂得怎样打仗。嘉庆帝一看起义军声势越来越大,慌了手脚,连忙命令各地的总督、巡抚、将军、总兵等大小官员,派出大批人马镇压。
清军在川北一带围攻王聪儿。王聪儿摆脱清军围攻,亲自带领二万人马攻打西安,不料在西安遭到大批官军火器营阻击,打了败仗;再打回湖北的时候,明亮率领官军紧紧追击。起义军后面有官军,前面又有地主武装民团的拦截,终于在郧西(在今湖北省,郧音yún)的三岔河地方,陷进敌人的包围圈。
王聪儿临危不惧,指挥起义军退到茅山的森林里,准备组织突围。官军发现了,又围住茅山,从山前山后,十几万清兵密密麻麻地拥上来。起义军经过顽强抵抗,终于失败。王聪儿眼看突围不成,且她与她的部下都不愿当俘虏,便退到山顶,与其部下纵身从陡峭的悬崖上跳下来,英勇牺牲,王聪儿年仅二十一岁。
以上摘自百度以及史料记载。
历史上的美女——阿从
阿从:
本名:王囊仙
朝代:清
身份:苗族反清女首领
生卒年份:1777-1797
据说其武艺高强,容貌极美,有诗为证:阿从(王囊仙小名)长大象花样……长得更比山茶花漂亮。后园竹叶好看,没有阿从眉毛弯。盘江河水清又清,抵不上阿从眼睛明。(百度搜的,民间叙事长诗《王仙姑》)
王囊仙本名王阿崇(又作阿从),自幼习武,能以巫术为人治病,以宗教形式组织布依族人民起义,民间称为囊仙(布依语,意为仙姑)。于嘉庆二年正月(1797年)起事。众推王囊仙,韦阿信为首领,号称皇仙娘娘。其军最多时达数十万众,席卷贵州南部,西部,军锋直逼贵阳。清廷派云贵总督勒保前往镇压,五月又调广西总督吉庆由广西进击,加上各地民间武装的袭击,使布依军渐陷困境,逐步退守。勒保于六月解南笼围,八月十五日攻陷布依军根据地洞洒,当丈。一晚官军偷袭成功,“王囊仙和韦阿信梦中惊醒,衣不及衣,赤身接战”,结果王囊仙等人被土司龙跃之妹所擒(原文引自《兴仁县志》)。用囚车押送北京,献俘后由刑部审讯,最后于农历十一月初七(1797年12月24日)将王囊仙凌迟处死,时年仅二十岁。
另记载,王囊仙军中女将王阿朝、王阿哈、王贺氏、郎罗氏、王阿罢、石乜妹等女将均押送至北京凌迟处死。虽然不知道她们和王囊仙是不是同时被处决,不过六个“首领级”的女犯一起赤身luo体地在北京被割肉,在中国历史上可能是第一次了。
明代“壬寅宫变”,杨金英等十六名宫女,因无法忍受明世宗的暴虐殊死反抗。趁皇帝熟睡时,欲将其勒死,但却没有成功,结果十六名宫女,被押至西四牌楼凌迟处死,枭首示众。论场面还是杨金英等宫女最为壮观,但论重量级,当然就比不上以上这六名女英雄了。
关于阿从的传说,在很多古籍中均有记载:《兴义府志》中记述见到她在女将环侍下指挥攻城。在《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中称她自幼习武,还有布依族民间长诗《王仙姑》《贵州古代史》《兴仁县志》《南笼兵反歌》《兴府县志》等,众说不一。
春,不知道是人们思来的,还是她自己来的?反正她就来了。夕阳西下,春霞满天,一阵山风吹过,满山才露的新叶一片片妖艳的像天上人间那两个帮我搓脚丫子的妹妹。
夜,打马北走,越走离战场越近,越走越荒凉。近达州的一路上难闻人的味道,死人倒遇到不少,路过一个战场,只见尸横遍野,食尸的野兽成群,时不时传来声声狼啸,阵阵豺吠,还有夜间的鹰鸦振翅扑腾之声。
远望苍凉的夜空,冷风阵阵,吹得我是倍感凄凉,一个人越走孤单。现在想起与青青在一起的日子,竟也回味无穷。
路过一个小村,村里死寂寂的,只有夜风吹得破门烂窗在“框榔框榔”的响,人都走光了,——要么就是死光了。
一道闪电划破长空,春雷阵阵,看样子大雨将至。
我打马进村,不远处有一家大院子。我在院子门口下马,这时雨点已经洒了下来,我赶忙牵马进到院子里去,——淋点儿雨事小,万一得了淋病那就麻烦了。
看似院子已经无人居住,两边也无个拴马的地儿,于是就牵马进了大厅里。
大厅里黑呼呼的,贼吓人,闪电一闪一闪之间可见残破的桌椅板凳满地,中间是一个神龛,供着天地国亲师位,还有存香残烛。我把马拴在一旁柱子上,上去取过半截残烛,点着立在一个小凳子上。收拾一些残碎的木屑,在地上生了一堆火。
赶了一天一夜的路,一路上也难得遇上几个人,只知袁国璜部正在这一带活动,也不知三合真人是不是投奔他来了,江绍延说他一行三人出城往北走,我也拿不准他们是不是来投奔袁国璜。这一带是清兵活动频繁的地带,除了川军袁国璜部,陕军何元卿部,还有清领兵大臣明亮部数万之众。也不知道三合道人是不是也与其他狗官有交情?
雨,噼里叭啦的打着屋上的瓦片,阴风阵阵。这时只觉得腹中咕咕的响,才想起这一天一夜只顾着赶路,也没有吃东西。这会儿到哪里去找吃的?早知这一路上没东西吃,昨日离开丰都的时候就带点干粮。
左右瞧了瞧,见神龛下有一个细劲大肚的罐子,拿过来瞅了瞅,闻那味道像是桐油,拿根更香浸了些桐油,当着火把。进里屋里去找找,看看也许可以找到一些填肚子的。
我来到后面的屋子,找了几间房,都是空箱空柜的,后院子里有厨房更是冷锅冷灶,哪有吃的?我见厨房后面有一个房间,想是主人存放器物的房间,我打着火进去,屋子很小,几个空簸箕箩筐散在地上。我突然怔了一下,突然警觉起来,——这儿有人,我已经闻到了人的味道,可是我却没发现人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