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二、外科用药
清热利湿
74.消炎利胆片 (颗粒、胶囊)
本品内含主要有效成分有穿心莲、溪黄草和苦木等,具有较好的清热利胆之功效,可用于肝胆湿热引起的口苦、胁痛以及急性胆囊炎、胆管炎等。口服片剂每片0.3g,一次6片,一日3次;胶囊剂每粒0.3g,一次4粒,一日3或4次;颗粒剂一次4~6g,一日3次。
清热消肿
75.马应龙麝香痔疮膏
本品内含主要有效成分就是人工麝香(麝香酮)及人工牛黄,具有清热消肿、活血化瘀及止痛功效,适用于内痔、外痔。其软膏剂涂于患处,一日1或2次。
清热解毒
76.季德胜蛇药片
本品内含主要有效成分为七叶一枝花、半边莲和蟾皮等,具有消毒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主要用于毒蛇咬伤,也可用于其他毒虫咬伤。口服或外用用于毒蛇咬伤。口服首次20片,以后每隔6小时服10片,危急重症者可将剂量增加10~20片,并适当缩短服药间隔时间。对不能口服者,可行鼻饲法给药,并在服药当时立即将伤口挑破,以引流排毒。本品用于各种毒虫咬伤,将本品用水调成糊状,涂于患处,如果伤口发生溃烂则应配合外科治疗。
77.连翘败毒丸 (膏、片)
本品内含主要有效成分为连翘等,具有清热解毒、散风消肿之功效,适用于脏腑积热、风热湿毒引起的疮疡初起、红肿疼痛、憎寒发热、风湿疙瘩、遍身刺痒、大便秘结等。口服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片剂一次4~8片,一日2次;水丸每10丸1g,一次60丸,1日2次。患有感冒者忌服,对本品过敏者、孕妇禁用,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过敏体质者及阴虚火旺者慎用。忌烟酒及辛辣食物,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服滋补性中药。
78.如意金黄散
本品内含主要有效成分有大黄、姜黄、黄柏、苍术、白芷、天南星、厚朴和天花粉等,具有消肿止痛之功效,可用于疮疡肿痛、丹毒流注等。散剂每袋15g,外用涂于患处,一日数次。本品为外用药,不可内服。
通淋消石
79.排石颗粒
本品内含主要有效成分有关木通、车前子、金钱草、石韦、徐长卿、瞿麦、忍冬、苘麻子、滑石及甘草等,具有排石、利胆消炎之功效,主要用于胆结石及肾脏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等症属下焦湿热证者。口服一次20g,一日3次,温开水冲服。孕妇忌服。
软坚散结
80.内消瘰疬丸
本品内含主要有效成分有天花粉、夏枯草、海藻、海蛤粉、浙贝母、枳壳、连翘、当归、白蔹、大青叶、硝石、生地、熟地、玄参、桔梗、薄荷及甘草等,具有清肝降火、清热化痰、软坚散结之功效,适用于痰热阻滞型淋巴结结核、甲状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囊性增生病、脂肪瘤、肌纤维病以及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等。口服水丸一次6~9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孕妇慎服。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