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时期有两个重臣,正相蔡京和副相童贯,他们是皇帝的左膀右臂。不过常人看不出来,这两个大臣之间有矛盾,表面上珠联璧合,暗中却较着劲。蔡京位高权重却不知满足,一心想称霸朝野,做个真正的二皇帝,但童贯也不是省油的灯,心想我虽为副相,那也是皇帝钦赐的职位,不是你蔡京的跟班,凭什么只听从你?不过蔡京的霸气是外溢的,童贯的锋芒就隐匿得多。虽然这样,两人也明显感觉出相互的竞争。
这年,又即将轮到大考。一天徽宗将他两人召去,讨论本年招考之事。徽宗问道:“两位爱卿有什么意见?”其实在徽宗看来,大考是个定例,什么都是现成的,照着做就是了。此时蔡京奏道:“万岁,最近一段时间我这里公务繁忙,急需童大人分担,这主考官一职,是否另选一人?”徽宗一听要另选一人,就有点蒙了,这些年都是童贯当主考官,这副担子很重要,一般的官员来挑,他徽宗还不太放心呢。他正想开口,童贯在一边奏道:“万岁请放心,我一向协助蔡大人处理公务,即使多一些事情,这主考官一职我也完全胜任。”徽宗高兴了,问蔡京:“童卿既然可以胜任,就不必找别人了吧?”蔡京干咳一声说:“童大人为国操劳,令人钦佩。只是他跟我一样日渐年高,工作太繁重,对健康恐多不利。万岁一向体衅下情,我觉得还是选一个年轻的比较好。”
徽宗觉得,蔡京所说也颇在理。他只好对童贯说:“蔡卿考虑周全。童爱卿啊,这主考一职,我另选一人顶替。你以后就协助蔡卿处理其他公务,不必再分心主考了。”童贯是聪明人,知道再坚持下去就会让皇帝生疑,以为占着这个位置有什么所图,不愿让出。所以就躬身称喏:“这是万岁对微臣的照顾,微臣遵旨并谢恩。”又向蔡京施一礼,感谢蔡大人为他健康着想,提了这么个好建议。
其实童贯心中恼火着呢。回到府中,闷闷不乐。众人一见他这副模样,就知道不好,主人肯定在外受气了。大家心中惧怕,谁敢上前劝呢。只有一个人例外,就是童贯的儿子童元。这童元其实是他的养子,才15岁,一直在国子监读书。童贯自己不能生育,很疼爱这个养子。当下童元走进书房,问道:“爹爹好像不开心啊。”童贯哼了一声说:“气死我了,这个蔡小人。”童元一听就知道是指谁了,笑笑说:“爹爹跟蔡大人搭档,担当朝庭重任,情同手足,怎么会生他气呢?”“情同手足?我的儿,你真是个小孩啊,不知我跟他是你刀我枪,斗了好几年了。”童元脸露惊讶,不解地问:“你们之间,有什么好斗的?不是一向和好,相得益彰嘛?”“那是面上。你不知道,这个蔡某有多霸道,什么都想占尽便宜,连我都被他看成是跟班。我岂能甘心。”
童贯愤愤地发泄了一通。此时他看到儿子手里拿着一本书,便关心起儿子的学业来,问儿子读了什么书。当童元报出所读的书后,童贯有点不相信,说你不会是吹牛吧?童元便说:“你不是一向当主考官吗,可以出题考我呀。”童贯当即出了一些题,果然童元是对答如流。又让他做文章,三两下就做成一篇,精妙绝伦。
儿子的好学和聪慧,让童贯很高兴。此时他的脑子里忽地闪过一个想法,忙问儿子:“元儿,如果让你去参加考试,有多少把握?”“乡试还是省试?”“你是官员儿子,不必参加乡试省试,当然是殿试,有没有把握过关?”
童元听了摇头:“这个我不敢保证呀。爹爹主考多年,见过哪个人说自己考试一定能中?”“说的也是,没人敢这么保证。”童贯点着头,但又鼓励道:“嘴上不敢保证,不等于心里没数。我看以你的才学,完全可以去参加殿试了。你好好准备准备吧,争取今年参加殿试。”童元吓得叫起来:“殿试要到皇帝面前的,我才不去呢。”可是童贯拍拍儿子的肩,极力地给儿子打气……
第二天上朝,正像童贯所料的,徽宗让大家推荐主考官人选,而蔡京抢先出班,提了一人,是他一个同乡。蔡京推荐了,其他大臣都不敢再荐。徽宗却有点迟疑,问童贯:“童爱卿觉得如何?”童贯很清楚,蔡京之所以提出另换考官,目的就为了把他自己的亲信推上这个位置。主考官在朝中有特殊地位,那些考中的进士虽被称作天子门生,日后做了官,照样会认主考官为恩师,这无疑是一种潜在势力。童贯当了多年主考官,积累了不少人脉。蔡京深感嫉妒,所以要把这个位置揽到自己手中。童贯岂能让他得逞,便奏道:“蔡大人所荐,想来不错。但此人官阶太低,似不宜主考。还得选个官品高的。”“那依爱卿说,该由谁来担当?”“就选王一停吧,他是大理寺正卿,深知法度,办事一定公正清明。”
这个王一停,并不是童贯的人,也不是蔡京的人。童贯的高明处就在这。众臣听了,都觉得童大人大公无私。徽宗也点点头,觉得这个提议好。别看徽宗沉湎于诗书乐画,他还是能感觉出来,两位股肱之间的微妙关系,作为皇帝他得在中间平衡。所以他也认可一个没背景的人来接替主考一职。
蔡京目的没达到。但童贯并不罢休,他又奏道:“万岁,历年以来我朝对官员子弟,一向是免试录用,加官进爵。微臣自己也有一子,将来也会受恩做官。这是皇恩浩荡的体现。不过微臣现在有一新想法,既然在庶民中选才要通过科考,何不对官员子弟也试一试?今年正好大考之际,不如由万岁亲自出题,送国子监给各书生考试,再选优良者由万岁面试,这样择优排列,以后封官也可因材而用。”
童贯的话,不啻是一颗炸弹炸开。蔡京当即第一个反对,向徽宗说:“童大人之言,有点节外生枝了。我朝任用官员子弟,一向是定例。官宦子弟不同庶民,无需搞什么开考吧。”徽宗觉得这事有趣,提请众臣发表意见。结果有人赞同,有人反对。想想也是,这些大臣们家中的子弟,有的是位低才高,有的则相反,各人都按照自己的实情说话,谁听谁呀。最后徽宗说,童爱卿的提议有些道理,今年就试一次吧。
徽宗本就是饱学之人,童贯的提议,正合他的兴趣,所以他就表示了支持。这可气坏了蔡京。散朝以后,他在殿外拦着童贯,责备说:“童大人出这么个主意,到底为何?”童贯认真地说:“为国纳才,为君选贤,是我们为臣的责任。蔡大人觉得我这个主意怎么样?”蔡京张了张嘴,哼了一声就走了。
童贯则捂嘴窃笑。他这是将了蔡京一军。因为蔡京的儿子蔡广虽也在国子监读书,平时却喜动难静,学业一团糟。童贯就是想通过考试,让蔡京的儿子出出丑,也要让自己的儿子露露才,展现一下。蔡家和童家的儿子要在皇帝面前比一比了,孰优孰劣,将见分晓。
回到府中,童贯发现儿子正埋首看书。他兴高采烈,表扬说:“我儿勤奋好学,正是未来栋梁。现在让你展露才学的机会来了。”说着把今天在朝上决定的事说了一遍。童元听了,面无表情,呆呆地说:“爹爹,我不想参加考试。”“为什么?”“这种考试没意思。”“怎么没意思呢,你考得好,就是咱童家的荣耀,皇帝也会对你赏识,以后做官就有了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