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为了掩饰。自己某一方面比别人差,或是达不到父母的要求。例如,考试成绩不理想,因此向妈妈撒谎说:“老师没有把考试范围说清楚”或“考试那一天正好不舒服”,借此掩饰自己的弱点。
以上两种谎言,其实正表示孩子的羞耻心和自尊心非常强烈。因为他确实认知到自己犯了错,只是没有勇气去面对。
③年纪稍大,例如五岁以上的孩子说谎,很可能是他缺乏安全感,借说谎来寻求保护。这种情况,多半是由于孩子缺乏“爱”.例如,父母离婚、亲子关系冷淡、兄弟姐妹不和睦,或者自己是最得不到父母欢心的一个等等。他们最常说的谎言是:“父母如何疼惜我,买许多新衣、玩具给他,我要怎样父母都会顺从他等等。”他们就是从这些自己编造的谎言中,找到自我安慰的办法,得到满足。
④为了吸引他人注意。被父母忽略了的孩子,经常会以说谎来引起父母的关心,例如假装肚子痛、头痛等。不被老师注意的学生可能会对同学以谎话夸耀他有一个很富有的姨母在外国,今年夏天全家人将会到姨母家里度假。
⑤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为了得到一些东西,例如告诉妈妈:老师说明天要交十元买习作簿。其实是拿了钱去买自己喜欢的玩具或食物。
⑥受到环境影响。平时所接触的小朋友、亲友或父母、兄姐常常说谎,久而久之,孩子也有样学样了。
⑦孩子的认知能力还未成熟,很多时候,还分不清真与假,把幻想与现实混淆,将一些自己平时的幻想、梦境,或从电视上看到的情景,当成现实生活说出来。尤其是五岁以下的孩子,还无法确实分辨真实与虚幻,就最常有这种情形,父母听来,就认为孩子喜欢说谎。
(2)如何防止孩子说谎
以下方法不妨试试:
①父母要以身作则,更要避免在孩子面前说谎。例如妈妈带着孩子乘巴士,为了少付一点车资,向乘务员说孩子只是一年级学生。孩子问为什么,妈妈煞有介事地教他:“如果说真话,就要多付钱,千万别那么笨。”孩子听到耳里,很容易会“上行下效”,有样学样。
②第一次发现孩子说谎时,不要生气,先要保持冷静,也不能假装不知;用缓和的、坚定的语气向他说明:爸爸、妈妈向来很疼爱你,不过不喜欢说谎的孩子,如果你能不说谎,把真相说出来,爸爸、妈妈会更爱你。通常,孩子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又知道父母没有因此而不再爱他,会乐于把真相说出来。千万不要强迫孩子认错,或严厉责备和惩罚。若他以后再犯便以同样方法处理,然后施予适当惩罚,如打手掌。经过一两次,他会把这些教训牢记在心里。
③避免粗暴、严厉的惩罚。因为这样做无疑是让孩子肯定他的想法是对的:“做错事一定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如前面提到孩子撒谎其中一个原因是想逃避惩罚。恐惧受罚的心理,将会使他无可避免的一次又一次地说谎。
④若真要惩罚,必须顾及孩子能够承受的程度、心理的感受与反应。过度的惩罚,不但会伤害孩子的身体,而且还会引起极度恐惧,破坏孩子的自信与自尊。这些伤害将会使孩子在犯错之后不能勇于认错及改过,只会继续撒谎作为逃避的手法。
⑤鼓励孩子承认错误。了解他犯错误的动机,教育孩子对所作所为负责。当孩子向你诚实地承认错误时,应该给予赞许,以增强他的责任心,让孩子体会到“诚实”的可贵。但对所犯的过失也要有适当的处理,给予应有的教训和惩罚,以免孩子以为只要“认错”就没事。
⑥不要过分专制和对孩子要求过高,更不要以自己的标准来判定孩子的成败得失,这样会令孩子产生许多压力;压力会促使孩子不自觉地隐瞒和掩饰真相,渐渐学会说谎。
⑦平时多鼓励孩子抒发己见,容许他为自己的行为作出解释与说明;多与孩子交谈,增进亲子之间的互相了解与信任,是预防孩子说谎的重要前提。
除了以上的方法,父母还要有洞察谎言的本领。如果父母对孩子说的话真假都分辨不出来,孩子会觉得父母很容易受骗,会肆无忌惮地向父母撒谎。这不是说父母对孩子要时常保持警惕;其实,小孩子的谎言总是漏洞百出,并不难发现,只要稍微关心孩子,就能觉察得到。
因此关心爱护孩子也是避免孩子说谎的重要方法。不要因为任何理由而忽略了孩子,还要将这种深切的爱确实传达给他,这样他就不需要千方百计去引人注意了。
6、让孩子远离虚荣心的干扰
心理学认为,虚荣心是以不适当的虚假方式来保护自己自尊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孩子摆脱虚荣心的干扰才能培养起健全的心智。
虚荣心的产生与人的需要有关。每人都有受尊重的需要。这种需要包括成就、力量、权威、名誉、地位、声望等方面。有了成就,就可能受尊重;有了力量、权威,就可能受尊重;权威、名誉、地位、声望都与尊重息息相连。
尊重的需要可以通过许多正当的手段来获得满足。帮助他人,他人给你以尊重;工作出色,同伴给你以尊重。可是,也有一些人在尊重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或者尊重的需要可能受到某些挫折时,通过不适当的手段来获得满足,这就是虚荣。因此,有的人说虚荣心是一种扭曲了的自尊心。
在汉语中,虚荣往往与虚假、撒谎、欺骗、浮躁等词语连袂出现。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虚荣同样会与它们结伴而行。因而,应该对孩子的虚荣心理防微杜渐。
要创造条件满足孩子自尊的需要。自尊,是进步的动力。没有自尊的需要,就不会有进取的欲望与进取的行为。当孩子取得成功,当孩子有了进步,当孩子做了有益于他人有益于集体的事时,都要给以鼓励、赞许。在这个意义上说,家长不要吝啬“赞扬”,要以多种形式在孩子心中播撒阳光。
一方面要满足孩子的自尊的需要,另一方面,更要让孩子懂得自尊的内容,亦即什么样的自尊才是真正的自尊,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值得尊重的。比如班主任老师知道自己班的郑正同学把自己的爸爸说成是邻居之后,没有批评指责而是精心安排了一次少先队活动:先是组织全体少先队员去参观郑正爸爸清扫的街道,然后又请郑正爸爸到班上来介绍自己的工作。同学们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洗礼,郑正也逐渐意识到:爸爸是值得尊重的,爸爸的工作是值得敬佩的。郑正的虚荣心逐渐得到纠正。
郑正的老师不愧是处理这些问题的能手,他听说郑正的事情后并没有直接找郑正谈话,更没有严厉地批评郑正,而是巧妙地策划了上述活动,既保护了郑正,教育了郑正,又对全班同学上了一堂成功的思想教育课。
孩子把爸爸当邻居,做爸爸的都会很伤心。孩子虚荣心理膨胀,做家长的都会担心。除了老师教育之外,家长还能做些什么呢?
从小培养孩子“悦纳自己”.
“悦纳自己”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它包括:正确地认识自己,愉快地接受自己,恰当地评价自己。其中最难办的是“愉快地接受自己”,因为不但要接受自己的长处,而且要接受自己的短处;不但要接受自己的优势,而且要接受自己的不足;不但要接受自己的完美之处,而且要接受自己的缺撼之处;不但要接受自己的过去,而且要接受自己的现状。爸爸是环卫工人,就是环卫工人;自己脸上有块疤,就是有块疤。这就是现状。
让孩子愉快地接受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做很多工作。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该引导孩子看到自己的过人之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超过他人的地方,让孩子懂得这些看到这些,对自己就有了信心,也就消除了虚荣心。
具有虚荣心的孩子一般都比较敏感。在他们因为虚荣心作怪而说了些谎话、做了些错事之后,不宜直接去戳穿他们,以免断了他们脆弱的心灵之弦。
--[法]拿破仑·梅里美
7、教育孩子莫将欣赏变攀比
培养孩子健康的欣赏心态,矫正孩子变调的欣赏,要重视动之以情,充分发挥情感的陶冶、感染、熏陶、暗示、震撼的功能,力求收到最佳的效果。
一项题为“你最欣赏什么·”的调查,向我们展示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现代童心世界:
他们欣赏歌星、影星的风采;
他们欣赏雷锋、张海迪的行为;
他们欣赏“迪斯科”的节奏;
他们欣赏华尔滋的优雅;
他们欣赏百万富翁的潇洒;
他们欣赏不花钱进入重点学校的努力。
……小小年纪有这么多的“欣赏”·我们不能不感叹现代儿童心灵的丰富。
但是,我们又能听到其中不和谐的音符--攀比:“欣赏”同学生日花钱之多;“欣赏”别人上了好学校;“欣赏”别人的名牌服饰;“欣赏”别人优越的家庭条件……诸如此类的“欣赏”就演变成了攀比。往往会影响人的情绪,左右人的行为,使人或激奋,或怨愤;或自豪,或自卑;或奋进,或灰心。
孩子们在比较中,发现别人在某一方面远远超乎自己,超乎众人之上,他们就可能产生欣赏、羡慕、企盼等情感。
健康的欣赏,可激发积极向上的动机,引发努力进取的行为。
变调的欣赏就是攀比,则可能诱发不健康的动机和行为,导致失当的结果。
少年A,因为欣赏他人吸烟的姿态,自己逐渐染上吸烟的恶习,最终走上偷窃之路。
少年B、少年C,因为欣赏深山练武功的情境,结伴离家出走,闯入深山,险些入虎狼之口。
对待孩子的欣赏心态,首要的是区分是否对健康有益。
区分欣赏心态是否对健康有益,一是看欣赏对象是否符合社会要求;二是看欣赏形式是否有益于身心健康。
孩子的欣赏心态往往受着传播媒介的极大影响。传播媒介不停地宣传港台音乐,孩子们很容易对港台音乐产生欣赏之情。传播媒介不断地宣传科学家的业绩,孩子便可能产生对科学工作的欣赏。因此,一方面大众传播媒介应该对少年儿童的欣赏心态进行积极的引导;另一方面,家长应该设法调控传播媒介的影响,筛选其内容,削弱传播媒介的不良影响。
在对待传播媒介的不良影响方面,家长们往往不是显得无可奈何,就是简单粗暴地禁止。这些都不是积极的办法。
积极的办法是适时地介入孩子的欣赏过程,在与孩子共同欣赏过程中进行引导和点拨。例如,孩子欣赏影视中的武打镜头,家长不妨抽时间与孩子一起观看几部武打片,当你和孩子坐在一起的时候,孩子便感到你的心与他的心的距离一下子缩短了。有了这种情感的基础,你的引导、点拨、教诲更容易进入孩子的心灵。这时,可以运用插话、议论、回忆等方式,强化武打片的积极内容;也可以在观看之后的空闲时间(吃饭时、散步时、共同游戏时、共同做家务时),与孩子回忆有积极意义的影视片断,这样加深孩子积极记忆的同时,抑制对消极内容的记忆。
引导孩子的欣赏心理,另一个有效措施是推荐、介绍和宣传积极的欣赏内容、高尚的欣赏对象。例如,孩子倾心西洋音乐,这样的欣赏心态并不错,但不能让孩子因此而忽视或贬低民族音乐。于是,家长可以购进一些介绍民族音乐的书刊,可以经常播放一些民族音乐的乐曲,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民族音乐会。通过这些方式拓宽孩子的视野,丰富孩子的音乐内涵。
变调的“欣赏”现象自会逐渐减少。
8、帮助孩子克服过分依赖心理
孩子依赖父母,本是正常的现象,但是过分的依赖,例如寸步不离、缠人,不肯自己完成一件事等,则属于不正常。对孩子独立意识的形成产生障碍。
造成孩子依赖性的原因,是大人们过分的溺爱。因为周围的人特别疼爱,任他撒娇,凡事都帮他做好,使得孩子不愿、也没有机会去学习独立。反之,父母过度忙碌,无暇照顾孩子,因而内疚,想补偿他;于是尽量容忍他、满足他、纵容他,当有任何要求时,从不拒绝,因此养成孩子喜欢撒娇的习惯,或喜欢说“我不会做”,因为这样就有人代劳了。
想纠正孩子的依赖性格,培养他独立、坚强,必须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他,这不是一下子可以改变过来的。首先,训练孩子做自己的本分事,穿衣、吃饭,都让孩子自己去做。面对一个依赖性强的孩子,父母往往禁不起孩子的要求、撒娇,而首先改变态度;有时是因为不能忍受孩子的哭闹,但求平息孩子情绪而满足他。久而久之,孩子揣摸到父母的心态,知道只要坚持用同样的方法就可以令父母改变。真的忍受不住时,干脆走开一阵,不要面对孩子。而且不断提醒自己:这样做是为了孩子着想,内心就会感到舒服一点。
此外,吃饭的时候,给孩子选择喜欢的食物的权力,带孩子去买玩具、衣物时,让他有拣选的机会,一旦选定了,要尊重他的决定。父母可以给予意见,但不要代他作决定,如果孩子表现得忸怩不安,或犹豫不决时,说一些鼓励和提示的话,帮助他立定主意。对他的决定,表示欣赏可以坚定他的信念,并起鼓舞作用。
当你要求孩子自己去完成一件事时,不要因为他做不来,或手忙脚乱,或需时很久而表现得不耐烦,不断催促、批评,甚至斥骂,更不可代他完成。要给他充足时间,即使是慢,也不可指责他做不来。实在不能完成时,也只能从旁协助,或口头指导。不过,当孩子第一次尝试做一件事时,必须先给予充分的指导,不能一开始就要求他自己来,他也不可能一下子学会做所有的事。学会自己吃饭了,再教他穿衣服,按部就班渐进式地进行。一时间要他做那么多工作,对依赖性强的孩子来说是很困难的,而且会让他有借口说做不来。
他做不好时,不要责备他、取笑他,应指出他的错处,告诉他应当如何做,鼓励他重新开始;做对了,要称赞,不管是多么小的一件事,也不能忽略。当孩子自动自觉去做时,便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赞赏,让他觉得“这是我自己做的”而感自豪、高兴,以后更乐意去做了。
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时间来开始第一次训练,是重要的一环。不适当的时候,容易引起父母与孩子双方的紧张,事情就不容易成功。例如,临上学前便不应该教孩子自己穿校服,由于时间紧迫,大人急于把孩子送上校车,见到孩子笨手笨脚,忍不住就要发脾气。孩子受了气,自然不高兴,赌起气来,于是大人和孩子都放弃了,最后还是由大人代劳,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孩子心存恐惧,下一次要他再尝试就难了。倒不如选择一个不急迫的时候,例如冲完凉要穿回衣服的时候,可以乘机教孩子如何扣纽扣;晚上换睡衣上床时,则教他如何穿裤子。每天学一点,在没有压力下学习,孩子会乐意多了。
别忘了,同龄小朋友间可以互相影响,大家一起玩,看见别的小孩子可以自己绑好鞋带,自然会刺激他,他也想自己做,不自觉地学习起来了。
过分依赖父母的孩子,往往独立性就很差。孩子为什么会产生过分依赖性·这正是父母过分溺爱的结果。因此说,要帮助孩子克服过分依赖,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溺爱的危害。
--[美]巴伦·刘易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