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父母似乎特别怕孩子哭,而孩子也特别会运用这个技巧,因为他知道,只要一哭以后,很多事就可以随心所欲了。
当然,这些父母之所以会怕孩子哭闹,是因为心疼孩子,但是事实上这真是一个很大的误解,因为就算孩子受到什么痛苦或折磨,他们也未必会用哭泣来表示他们的情绪。
譬如我们想想一个孩子在路上跌倒的情景吧!小孩因为身体的行动不太灵活,经常在平地上也会跌倒,但是这种连大人也会觉得痛的跌倒,却很少让孩子哭泣不休,通常我们所看到的,大都是满不在乎地爬了起来,又蹒跚地走下去。但是他只要一看到妈妈的脸,就像火山爆发似的哭了起来。
只要看看这种孩子的行为,我们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孩子的“哭泣”,并不是我们一般所认为的是因为忍受不了疼痛或折磨才有的表现,这种“哭”应该解释成孩子对父母的撒娇行为。这就是说做父母的看到孩子哭泣时,绝对不要流露出“啊!好可怜!”的同情脸色,他们经常是为了要撒娇才哭的。
而孩子哭着要求什么事时,也是同样的心态,事实上并没有什么真正值得他哭的事情发生,他只是想借此来达到目的,对于这种孩子也没有安抚的必要。
父母要把孩子的“哭泣”和“要求”分开来。因为孩子的目的就是借着“哭”来得到他们的要求的。因此父母应该对孩子表明,他哭的时候,绝对不答应他的要求,他要是想要说什么,得先停止哭泣。如此一来用这个方式就能把孩子管得好好的。简单地说,父母先严厉地拒绝孩子借哭来撒娇,等他安静下来后,再客观地听他说话,这时双方都能理智地处理这件事。这种方法持续几次,孩子想用“哭”来达到目的的投机心理,自然而然就会断绝。
5.不要使孩子无视纪律的约束
一天,李莉的妈妈把1997年7月30日《羊城晚报》刊登的一则驻港部队动人的故事——“蚂蚁与哨兵”讲给李莉听:
“7月1日上午8时,战士欧阳资学站上了他进入香港后的第一班岗。那是军营大门,中国军人笔挺的立姿引来许多记者轮番拍照。
不久,欧阳资学感觉到有东西沿着裤管往上爬。他想可能是蚂蚁。但面对着镜头,他想,他正最直接地向港人展示部队威武文明之师的形象,动不得!所以连眼睛都不眨一下。然而蚂蚁还继续在爬,而且越来越多……突然,他感到大腿开始阵阵刺痛,腿上的肌肉在跳动,那是蚂蚁在一口一口咬。小欧阳却依然纹丝不动,笔挺着目不转睛注视前方,只是脸庞上冒出了豆大的汗珠。那蚂蚁也真会作弄人,竟然穿过内衣,沿着颈脖,直爬到欧阳脸上。欧阳还是岿然不动。‘蚂蚁!’一个记者惊呼起来,‘看哨兵脸上的蚂蚁!’记者们哄动了,折服了,照相机、摄像机响个不停。有位外国记者佩服得五体投地,竖起大拇指说:‘解放军,了不起!’
欧阳资学就这样一直坚持到交班,50多分钟里硬是动也不动。待回到更衣室换下浸透汗水的军衣,大腿已经两大片红肿,腹、胸、脖、脸还起了六七个疙瘩。”
欧阳资学之所以能够忍受住蚂蚁咬的疼痛而岿然不动,就因为他想到的是要捍卫中国军人的荣誉,要展示驻港部队的风采。他的高度觉悟和坚定的纪律性,怎不令人钦佩!怎不令人叹服!
父母要对孩子经常进行纪律教育,教导孩子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公民,掌握一定的法律常识,在集体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并磨炼自己自觉遵纪守法的良好品质。
自觉遵守纪律的心理成分包括:对纪律的认识和理解;排除内外困难而积极维护纪律、执行纪律的态度和行为;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和良好品质等几个方面。要培养孩子的自觉纪律性,父母必须从下述几方面进行努力。
(1)让孩子加深纪律对社会、对集体重要性的认识
如果没有纪律的保证,那么学习、工作和生活就都会无序而无法进行。“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原意是说,不用圆规和直尺这两种工具,就不能使方形和圆形符合标准。后来人们就用这句话来比喻为人处世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在社会生活中必须遵守所规定的道德和行为规范。
(2)培养孩子对待纪律的严肃态度和行为
有些孩子由于对纪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深刻的认识,往往认为“违反一下纪律无所谓,那是小事一桩。”甚至认为“敢违反纪律的孩子胆子大”,“犯了纪律被老师发现挨批评,那是‘笨’,是做得不巧妙,不隐蔽。”所有这些认识都是错误的。还有个别孩子由于无视纪律,不懂法制,一味地放纵自己,毫无节制,养成了许多坏习惯,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来往,甚至同流合污干出坏事,犯了严重的错误,触犯了刑法,之后才感到自己是个“法盲”而追悔莫及。教育孩子对遵守法纪要具有严肃的态度和行为,直接体现出一个人的道德水平。让孩子从小就懂得以遵纪为荣,违纪为耻的道理。
(3)教孩子经受严格的纪律生活的锻炼教育
孩子逐步改变自己的自由散漫、随心所欲、消极任性、无视集体舆论等不良的个性和习惯,而且还要遵守校外的生活制度。不能在校内由于纪律的约束还能“管住”自己,而一出校门就无拘无束,随波逐流,为所欲为。在日常学习和集体生活中父母要有意识地磨炼孩子遵纪守法的意志品质,让孩子积极参加军训、课外兴趣小组和校外社会实践活动,陶冶健康的情操,培养集体主义的精神,将遵纪守法变为自觉的行动,这样才能使孩子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和时代所要求的“四有”新人。
6.孩子不接受父母的批评怎么办
很多父母都有同感,现在的孩子是:“一触即跳”,对父母和老师的批评有一种本能的“反抗”。
现在,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父母都把孩子当作掌上明珠。因此,无意中总是对自己的孩子表扬多于批评。其实,谁都爱听表扬的话而不愿听批评的语言,孩子当然也是一样。不过如果孩子明明知道自己做错了也不接受批评,那可就是性格上的问题了。俗话说:人无完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孩子一旦养成了只能听表扬、不能接受批评的坏习惯,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事实上,父母对孩子表扬的目的就在于让孩子确立起一种内部激励机制。也就是说,当孩子在某一方面表现得好时,通过表扬能够促使孩子渐渐地不需要外部表扬就能获得自我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就能够帮助孩子在成人后树立做事情的自信心。也就是说,表扬的目的也就是为了最终的“不表扬”。
因此,为了纠正一些孩子不接受批评的毛病,父母们应注意从讲究表扬的艺术和批评的技巧两个方面入手。
(1)父母应讲究表扬孩子的艺术
父母表扬孩子,有以下方法技巧。
①对孩子一般不宜使用物质奖励表扬是一门艺术,需要把握好表扬的技巧。孩子的心智发育还不成熟,他们的言行需要大人的表扬,从而增强自信心。但是,父母对孩子的表扬,一般不要使用物质奖励。因为物质奖励容易促使孩子过早地贪恋物欲。一旦养成了习惯,没有物质性刺激,孩子就很难接受父母的教导。而且,如果父母向孩子的承诺因为各种原因而不能兑现,这将大大降低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②刚开始表扬多一点儿,然后慢慢地减少为了培养孩子的一些好习惯,比如按时完成作业等,起初,父母一旦发现孩子有进步了,一定要瞅准时机,着力表扬。慢慢地,等孩子在父母的表扬声中养成了习惯时,则需减少表扬的次数。而且,表扬的间隔时间要长一些。直到孩子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或成绩时,再对其给予表扬。只有把握好了这样的节奏,才能发挥表扬的作用。
③切忌表扬过度父母表扬孩子时,一定要掌握好“火候”。当孩子的确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时,一定要不吝啬赞美之词。有些父母为了鼓励孩子,对孩子的表扬太夸张,这将促使孩子产生骄傲自满的心理。因此,对孩子的表扬一定要适度,把握好轻重。
④表扬要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当孩子的某些言行得到了父母的认可,父母为了强化孩子所取得的成绩,在表扬孩子的同时,应有意识地让孩子懂得这样做为什么可取;将为孩子带来什么样的积极作用。让孩子真正明白自己因何而受表扬,即使父母未对其加以表扬,孩子也会自觉地把这种好的言行保持下去。这样做,还能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孩子做到:“不管爸爸妈妈表扬与否,我都会这样做!”
(2)父母应注意批评孩子的技巧
批评孩子,父母应掌握以下方法技巧:
避免用否定性,伤害性的语言,不要挖苦、嘲讽。
切不可以偏概全,不能孩子一件事没做好,就说他“什么也不会做”。
不要翻案揭老底,孩子犯了错,就把他过去的所有错误一一数落。这会引起孩子的极度反感。
不要夸大孩子的错误,特别不要在外人面前当面指责,宣扬孩子的错误。
不要在情绪激动时批评孩子,这样很容易失去分寸,伤害了孩子后悔都来不及。
不可用自己不良的思想、习惯来要求孩子,批评孩子正确的行为。
7.纠正孩子乱发脾气的坏毛病
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并不是真正地爱孩子,而只能使孩子更加顽劣,乱发脾气,他们的欲望永远也得不到满足。
乱发脾气,是现在独生子女中比较常见的现象之一。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乱发脾气是儿童意志薄弱,缺乏自控能力的表现。其主要特征是:想要什么就得给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让父母也无计可施。
孩子乱发脾气,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
(1)父母对子女过度的疼爱,造成孩子的乱发脾气
父母常常怕自己对独生子女生活照顾不周到,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和情绪,以致一切服从孩子的要求,甚至让孩子支配父母的行为。他们处处为孩子着想,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这种教养方式自然使孩子产生了一种心态,即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谁都管不了我。同时,由于孩子缺乏生活劳动习惯,并不了解做事情的困难,凡事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孩子从父母心目中的“小皇帝”变成了自我心中的“小皇帝”,这种乱发脾气的性格使孩子不能接受外界的合理要求,影响了孩子正常性格的形成。
(2)父母的虚荣心促成了孩子的乱发脾气
由于父母的虚荣心,总要使孩子在任何物质享受上超过别人。别人有的自己孩子要有,别人没有的,自己孩子也要有。于是省吃俭用,给孩子买钢琴、电子琴,即使自己的孩子没兴趣,也要满足父母的虚荣心,但在不知不觉中使孩子出现了自高自大的心态,总以为自己高人一等,在家中不服父母管教,在学校不听老师教导,形成了以“我”为中心,一切按“我”
的意愿去做,否则便会执拗起来的性格。
(3)父母的骄傲容易使孩子变得乱发脾气
父母的骄傲影响着子女,使得孩子没有一个探求知识的欲望,让他们觉得任何时候,只要自己提出要求便可以得到满足。他们很难辨明是非,只是以自我为中心行事,因而形成乱发脾气的坏习惯。
孩子形成了乱发脾气的坏习惯是父母所不希望的。孩子的乱发脾气会影响他的知识获得、人际交往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其今后的成长。因此,一定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给予及时纠正。
(1)以正确的方法关心和爱护子女
父母疼爱子女是可以理解的,但应以孩子的正常发展为目的来关心和爱护他们。对孩子的关爱,不应只局限于物质享受方面,而要注意孩子心态的变化,以正确的观念教育孩子。父母应创造机会,让孩子多与同伴交往,提高社交技能,从而养成良好的品格。父母也应当让孩子去接触社会,参与劳动,打破家庭封闭之门,让孩子了解事情并不是他想的那么简单,从而学会从多角度考虑问题。
(2)转移法
当孩子出现乱发脾气行为时,应利用当时的周围环境,设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被一些新鲜事物所吸引,使孩子放弃无理要求。
(3)把握一切机会,对孩子进行教育
父母要经常对孩子说:人的很多愿望是无法实现的,有的时候,我们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当孩子放弃了自己不合理的要求时,父母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的心中产生一种愉快感,促使他产生更多的积极行为。
(4)奖惩矫正
当孩子固执乱发脾气时,父母应立即指出他的错误,并对他的态度冷淡下来,不理睬他,直到孩子“软”下来,再给他讲道理。而当孩子有所进步,如同样一件事,孩子在以前会乱发脾气,现在不再乱发脾气或乱发脾气的程度减轻了,父母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希望孩子能继续坚持下去。长此以往,孩子正确的行为得到巩固,错误的行为会逐渐消除。
总之,父母一定要记住的就是:不要让孩子感到乱发脾气的好处,更不要急急忙忙向孩子妥协。要让孩子知道乱发脾气的孩子不会让大家喜欢,乱发脾气更不会有所收获。这样,孩子在乱发脾气达不到目的的过程中,学会自我控制,从而逐渐克服乱发脾气的坏习惯。
8.改变孩子蛮不讲理的处事态度孩子蛮不讲理大多是由父母造成的,出现这种行为,父母应该首先从自己身上去找原因。父母是否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对他怒骂不休?是否在孩子与父母发生争论时就暴跳如雷?如果是这样,请冷静冷静,因为父母的所作所为正在影响着孩子,父母在不知不觉中,将这种以强压弱、粗鲁的作风传给了孩子。不久,他们就会以此来对待别的人,甚至是调转矛头来对抗父母。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需要父母悉心的照顾和教导,需要父母的理解、赞扬和尊重,才能茁壮成长。一个懂事明理的孩子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培养出来的。一个讲理的孩子不会无理取闹、和父母怄气,他的心智是健康的,他的言行也大方、得体。
那么,如果孩子有了蛮不讲理的倾向,父母应该怎样纠正他们的坏习惯呢?
(1)从小就不要迁就孩子不合理的要求
在孩子年龄较小时,常常会提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这时候的孩子并不懂得那样多的道理,如果耐心讲道理行不通,就应想办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而不应给予满足。
如果孩子通过哭闹等手段而满足了自己的要求,下次遇到同样问题时,孩子就又会采取这种方法。但是如果不去理睬,孩子见这种方法行不通,下次就不会以此来要求父母满足他愿望了。所以,遇到孩子以哭闹来达到要东西的目的时,做父母的一定不要迁就,让他养成蛮不讲理的坏毛病。
(2)巧妙地对孩子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