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心若被困,天下处处是牢笼
幸福的人,并不是他们在人生道路上有多么一帆风顺,也不是他们的能力有多么超群,而只是因为他们善于控制自己的内心,不为暂时的困厄而沮丧。
迷茫、彷徨,生活在这个城市却毫无归属感,这多是因为内心被羁。“心若被困,天下处处是牢笼;心之所安,矮瓦斗室也是人间天堂。”心若没有栖息,到哪都是流浪,心安,即使无家,也会处处是家。
“也许上路的时候拿错了说明书,眼前的风景才会有如此大的出入,年少时总嫌自己不够成熟,现在的我们却又显得太世俗,生活就是这样没完没了的忙碌,那疲惫不堪的又何止是脚步,谎言和背叛都学会了巧立名目,一不留神就让理想误入了歧途,没有方向感的明天越来越模糊,很想知道哪里才是最终的归宿……”
迷茫、彷徨,生活在这个城市却毫无归属感,这也许是很多年轻人的现状。
李小冉主演的电视剧《来不及说我爱你》中有一句话:“心若被困,天下处处是牢笼;心之所安,矮瓦斗室也是人间天堂。”说得多好,心若没有栖息,到哪都是流浪,心安,即使无家,也会处处是家。
有人把世界上的人分为两种:幸福的人和不幸的人。幸福的人,并不是他们在人生道路上有多么一帆风顺,也不是他们的能力有多么超群,而只是因为他们善于控制自己的内心,能在狂风暴雨中看到美丽的彩虹,甚至能在一败涂地中看到美好的将来,并时刻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不为暂时的困厄而沮丧。不幸的人,也并不是缺少运气,更不是老天无眼,给自己的保佑不够多,只是内心被羁、行为被困,所以也就有了截然不同的命运。
有一位哲学家,当他是单身汉的时候,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小屋里。尽管生活非常不便,但是,他总是觉得自己很快乐、很幸福。
有人问他:“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连转个身都困难,这样的生活也能算作是幸福吗?”
哲学家说:“朋友们在一块儿,随时都可以交换思想、交流感情,这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
过了一段时间,朋友们一个个相继成家了,先后搬了出去。屋子里只剩下了哲学家一个人,但是每天他仍然很快活。
那人又问:“你一个人孤孤单单的,这样的生活你还觉得幸福吗?”
“我有很多书啊!一本书就是一个老师。和这么多老师在一起,时时刻刻都可以向它们请教,这怎能不让人觉得幸福呢?”
几年后,哲学家也成了家,搬进了一座大楼里。这座大楼有七层,他的家在最底层。底层在这座楼里环境是最差的,上面老是往下面泼污水,丢死老鼠、破鞋子、臭袜子和杂七杂八的脏东西。那人见他还是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好奇地问:“你住这样的房间,也感到幸福吗?”
“是呀!你不知道住一楼有多少妙处啊!比如,进门就是家,不用爬很高的楼梯;搬东西方便,不必费很大的劲儿;朋友来访容易,用不着一层楼一层楼地去叩门询问……特别让我满意的是,可以在空地上养些花、种些菜。这些乐趣数之不尽啊!”
后来,那人遇到哲学家的学生,问道:“你的老师总是觉得自己很幸福,可我却感到,他每次所处的环境并不那么好呀。”
学生笑着说:“决定一个人幸福与否,不是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
心灵寄语
一个人的内心就是一个人真正的主人,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而你的内心将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
福由心生,境有心造,很多人常常被外境所困,以至于令自己的心常常被困在围城中。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一个人的内心就是一个人真正的主人,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而你的内心将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
拥有什么样的内心,就拥有什么样的生活能量,这种能量将决定你是否能获得幸福的人生。还在漂泊,还在为未来担心,感到前途无望的你知道该怎么迎接以后的人生了吗?
)第二节 欲望越小,人生越幸福
“人心不足蛇吞象”,当你陷入对物质的无止境追求时,便会失去最高贵的一种追求——对精神自由的占有。
人这一生中总是免不了有那么一些时刻被物欲所裹挟,急着向前走,急着想享受一切,急着要得到想得到的东西,却要到繁华落尽时才能明白,“我以为争夺到手的也就是我拱手让出的,我以为我从此得到的其实就是我从此失去的”。
法国杰出的启蒙哲学家卢梭说现代人物欲太盛:“十岁时被点心、二十岁被恋人、三十岁被快乐、四十岁被野心、五十岁被贪婪所俘虏。人到什么时候才能只追求睿智呢?”
人心不能清静,是因为物欲太盛。人生在世,不能没有欲望。除了生存的欲望以外,人还有各种各样的欲望,欲望在一定程度上是促进社会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动力。可是,欲望是无止境的,尤其是现代社会物欲更具诱惑力,如果管不住自己的欲望,任它随心所欲,在行走时,就会因为身背重负而寸步难行。
托尔斯泰说:“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这句话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更是人生宝贵经验的写照。
“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这就好像一个小小的石洞,最容易被填满,而浩瀚无垠的大海却永远难以满足。以人们的习性来看,凡事莫不是越大越好,但人的欲望越大,就变得越贪婪,人生就越容易导致灾祸。古往今来,被难填的欲壑所葬送的贪婪者,多得不可计数。
从前,有一个穷人想得到一块土地,地主就对他说,你从这里往外跑,跑一段就插个旗杆,只要你在太阳落山前赶回来,插上旗杆的地都归你。那人就不要命地跑,太阳偏西了还不知足。太阳落山前,他是跑回来了,但已精疲力竭,摔个跟头就再没起来。于是有人挖了个坑,就地埋了他。牧师在给这个人做祈祷的时候说:“一个人要多少土地呢?就这么大。”
这个死者,正像《伊索寓言》里一个故事所说:“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拥有的也失掉了。”
“人心不足蛇吞象”,当人们陷入对物质的无止境追求时,便会失去最高贵的一种追求——对精神自由的占有。
有位老总在自己的名片上印上“自由人”。有人问他何故要给自己加上这么个头衔,他说:“我现在离了婚,无牵无挂,在公司里我说了算,在外面可以随心所欲。”他的话语刚落,包里的手机就响了。他掏出手机听了不大一会儿,脸色骤变,匆匆向别人告辞说:“有人把我告了,我得马上到工商局去一趟。”其实,一个人自由不自由,不在于生活中的随心所欲,而在于能保持一种精神上的自由。这位老总虽然有权有钱,可以随心所欲,但这一切并不等于自由。
哲人说:“人的自由并不仅仅是在于做他愿意做的事,而且在于永远不做他不愿做的事。”
这句话提醒人们,任何自由都是有限度的、有规则的。有了行为的不自由,才能获得精神上的真正自由。精神自由的人,大多能慎物节缘,自甘平淡,保持一种宁静的超然心境。做起事来不慌不忙,不躁不乱,井然有序。面对外界的各种变化不惊不惧,不愠不怒,不暴不躁。面对物质引诱,心不动,手不痒。没有小肚鸡肠带来的烦恼,没有功名利禄的拖累。活得轻松,过得自在。白天知足常乐,夜里睡觉安宁,走路感觉踏实,蓦然回首时没有遗憾。
心灵寄语
人对精神的追求和对物质的追求都是无止境的。但是脱离了前者的后者,就只会是一种虚空、堕落,物质上无止境的追求,其结果是对精神自由的无止境地否定。
人体的神经系统常处于一种稳定、平衡、有规律的正常状态。这才是心灵的最大舒展,我们再看看那些拒绝平淡者,他们管不住自己的物欲,有的掉了脑袋,有的当了囚犯,有的虽然侥幸没有被检举揭发出来,但他们整天心惊胆战,心里却失去了自由。
在追名逐利唯恐不及的现代社会中,一颗庸俗的心灵对物质的追求是永远没有止境的,事实上,人对精神的追求和对物质的追求都是无止境的。但是脱离了前者的后者,就只会是一种虚空、堕落,物质上无止境的追求,其结果是对精神自由的无止境地否定。
)第三节 斩断困扰身心的名缰利锁
名利是绳,欲望是牢,我们团团转,转来转去绕除了人生三千烦恼,如何才能自在呢?恐怕唯有斩断才能自在。
古有“画地为牢”,以示惩戒,然而今人每每画地为牢,捆锁的不是别人,往往就是自己。人们总是喜欢将自己的内心死死地囚禁,为金钱、为权势、为爱情,不断让欲求的枷锁捆绑着自己,在不知不觉间,将自己快乐的权利尽数消磨。佛曰:放下!放下才能快乐和自在,但这又谈何容易?世上的人有了功名,就对功名放不下;有了金钱,就对金钱放不下;有了爱情,就对爱情放不下;有了事业,就对事业放不下。名缰利锁缠绕着我们的身心,使我们陷入世俗红尘的泥淖中不能自拔。
有个后生从家里到一座禅院去,在路上他遇到了一件有趣的事,他想以此去考考禅院里的老禅者。来到禅院后,后生与老禅者一边品茶,一边闲谈,冷不防他问了一句:“什么是团团转?”
“皆因绳未断。”老禅者随口答道。
后生听到老禅者这样回答,顿时目瞪口呆。老禅者见状,问:“什么使你这样惊讶啊?”
“不,老师父,我惊讶的是,你怎么知道的呢?”
后生说:“我今天在来的路上,看到一头牛被绳子穿了鼻子,拴在树上,这头牛想离开这棵树,到草地上去吃草,谁知它转过来转过去都不得脱身。我以为师父没看见,肯定答不出来,哪知师父一下就答对了。”
老禅者微笑着说:“你问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问的是牛被绳缚而不得解脱,我答的是心被俗务纠缠而不得超脱,一理通百事啊!”
想想我们自己,其实也是被一根无形的绳子牵着,像老牛一样围着树干团团转,总解脱不了。我们的处境又能比老牛好到哪儿去呢?
从前,卫国有一群演戏的艺人,因为遇上年岁饥荒,便到他乡卖艺求生。他们在路上经过一座山,据说这座山里有许多恶鬼,还有吃人的罗刹。夜里山中风大天冷,大家燃起火,在火旁边睡了。半夜里,有一个人实在感觉寒冷,就起来穿上演戏用的罗刹服,对着火坐着。同伴中一个人从睡梦中醒来,突然看见火旁边坐着一个罗刹,顾不上仔细看清楚,爬起来就跑。这一下惊动了所有的伙伴,大家一起亡命奔逃起来。那位穿着罗刹服的人一惊,也跟着大家狂奔,前面逃跑的人以为罗刹要来害人,更加恐惧惊慌。大伙不顾一切拼命逃生,有的跳进河里沟里,有的摔伤胳膊跌伤腿,疲惫至极。到了天亮,大伙才看清楚后面追的原来是同伴。
有时候,扰乱我们心神的,往往并不是现实中的东西,而是藏于心中的“罗刹”。
心灵寄语
把人生的道理想得越复杂,生活反而会越复杂,心牢便一重又一重的不能开解。不如踏踏实实做事,规规矩矩做人,得功名利禄便得,不得也无所谓,必要的时候放下,这才是最现实且可行的办法。
名利、欲望、奢求就如同“罗刹”一般,始终引诱着人们去想它。为了钱,我们东西南北团团转;为了权,我们上下左右转团团;为了欲,我们上上下下奔窜;为了名,我们日日夜夜窜奔。明知道它是可怕的,却又忍不住去注意它。当你去注意它时,才发现它有多么可怕,但你已经无法摆脱它了。
名利是绳,欲望是牢,我们团团转,转来转去绕除了人生三千烦恼,如何才能自在呢?恐怕唯有斩断才能自在。
对活在忙碌紧张、名利缠绕的现代社会的我们而言,在肩上的重担、在心上的压力,使人活得非常艰难。把人生的道理想得越复杂,生活反而会越复杂,心牢便一重又一重的不能开解。不如踏踏实实做事,规规矩矩做人,得功名利禄便得,不得也无所谓,必要的时候放下,这才是最现实且可行的办法。
)第四节 少计较不烦,少攀比不累
花有几样红,人有几不同,盲目的攀比也只会让自己内心失衡,让自己的人生迷茫。人是三节草,三穷三富活到老,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如过眼云烟,可遇而不可求,唯有内心的充实、精神的丰富、心灵的愉悦才会永伴人生。
人生本就坎坷,伴随着烦恼与挫折,我们一路跌跌撞撞感受不到快乐。日积月累的烦恼,每时每刻的攀比,汇成心灵垃圾,阻碍了我们通往幸福安宁的路。
人之所以会心累,就是追求的太多、攀比心太强。明知道有些差距永远无法缩短,有些问题永远没有答案,有些故事永远没有结局,有些人永远只是熟悉的陌生人,可还是在苦苦地追求着、等待着、幻想着。
人之所以会烦恼,不是我们拥有的太少,而是我们计较的太多。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东西,缺憾有时也是一种美!简单快乐,何必计较?
而且,太过计较、太过攀比的人总是追着幸福跑,总觉得幸福飘忽不定、转瞬即逝。每跨出一步,都在想前面意味着什么,又会得到什么或失去什么,人未动心已远,何止一个“烦”、一个“累”所能形容。
人生的烦恼和痛苦多数来源于对生活的奢望和盲目的攀比。我们要正确地认识和看待自己,明了自己的能力和生活真正所需,抛弃不切实际的幻想和非分的欲望。广厦万间,夜眠八尺;腰缠万贯,一日三餐。我们真正所需其实并不多,过分奢求不会改善我们的人生,只会给心灵带来创伤和痛苦。
花有几样红,人有几不同,盲目的攀比也只会让自己内心失衡,让自己的人生迷茫。人是三节草,三穷三富活到老,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如过眼云烟,可遇而不可求,唯有内心的充实、精神的丰富、心灵的愉悦才会永伴人生。树分优劣在树干,人分高下在心灵,心灵快乐才是美好的人生,名利、物质的贪欲只会成为心灵的枷锁,只会成为人生的绊脚石。
一个学校组织了一个剧场戏,喜欢表演的珠珠毫不犹豫地去报了名,并且顺利通过了面试,选了演小女孩的角色。得到这个消息的珠珠,开心地嘴巴都合不起来了。
可是好景不长,就在出演的前一天,扮演小女孩角色的珠珠被老师告知,自己演的角色被顶替了。听到这个消息,她的脑子一片空白,充满疑惑和愤怒的语气从珠珠口中冒出:为什么?为什么要我演小老鼠?据了解,代替她位置的是教育局局长的女儿,人家有权有势,学校不敢得罪,所以就把扮演小女孩的角色给了她。其实两者都很清秀,就是因为对方背景好,所以她只能演小老鼠的角色。
就因为这样,她更加地伤心,上课也无精打采。回到家里,妈妈发现憔悴的珠珠,关心地问她发生什么事了,她含着泪道出了原委。本来珠珠妈妈听完女儿的述说也非常生气,但是想到自己的家境不能和别人比,所以她决定让女儿接受演小老鼠的角色。她对女儿说:虽然角色变了,但是你的气质是没有变的。我们要人穷志不穷,有些东西不是通过权力就可以成功的,所以你不用灰心。你会是最棒的一个。听了妈妈的建议,珠珠也不再计较这些得失,重新恢复了自信。
第二天的演出照常进行,爸爸演在看报纸,妈妈演看电视剧,小女孩演在妈妈的怀抱里撒娇,显得非常幸福。难怪珠珠会不舍得那个角色,但是现在她已经无法选择了。
爸爸、妈妈、小女孩的角色已经演完,该到珠珠的角色了。她要做的是,在沙发旁边和后面模仿一只老鼠和多只老鼠的叫声。那声音是那么逼真,在场的观众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只老鼠的叫声和多只老鼠同时混合的叫声居然是同一个人的嘴巴发出来的。最后珠珠演的角色获得全场最热烈的掌声。也因此,她被电视台选中,做某栏目的小主持人。
实际上,无论一个人扮演什么角色,每个人在自己的身上都会有闪闪发光的一面,那亮光虽然渺小,但它是那么耀眼。如果能好好地利用它,那么不需要跟别人攀比,更不需要跟别人计较,你照样会拥有属于自己的天地。虽然每一个人的起点都是相同的,但是,天时、地利和每一个人的长处都不一样,所以只要找到自己的闪光面,你离幸福的距离就不远了。
心灵寄语
要想活得不累就得少点攀比,要想活得不烦就得少点计较,如果你能把做事当锻炼,把忙碌当享受,把挫折当成长,把吃亏当收获,那么,你就会感到生活无比宽慰、无比自在。
但反过来说,有得有失的人生其实很精彩,你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得到,等到那时刻到来时总是惊喜连连。你感慨自己的渺小又不得不承认自己生得伟大,因为你懂得简单快乐,不计较太多。生活对于我们应该是舒适的,让自己想开点,活得轻松点,别去计较那些虚无的东西。只要我们快乐,身边的人就会被感染,然后每个人都简简单单地幸福着。
要想活得不累就得少点攀比,要想活得不烦就得少点计较,如果你能把做事当锻炼,把忙碌当享受,把挫折当成长,把吃亏当收获,那么,你就会感到生活无比宽慰、无比自在。
)第五节 人生勿用悔恨来填充
过去,回不去,事情已经发生,悔恨已于事无补。既然我们无力更改,那就试着接受,不乱于行,不困于心,不给自己增添新的烦恼,就是对耿耿于怀的往事最大的弥补。
智者常劝世人不为过去懊悔,但世人却总是喜欢自伤,得不到的总想着去追逐,过去的总也过不去,记忆纠缠不清,往事不停播放,人生悔不当初。
过去,回不去,事情已经发生,悔恨已于事无补。既然我们无力更改,那就试着接受,不乱于行,不困于心,不给自己增添新的烦恼,就是对耿耿于怀的往事最大的弥补。
从前,在舍卫国里住着一个老人,他和儿子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十分艰苦。后来老人受到佛陀教义的启发,就和儿子一起出家,老人当了比丘,他的儿子当了小沙弥,两人成为师徒。
这天,老比丘带着小沙弥一起出去化缘,师徒俩不知不觉越走越远,等他们想到要回去时,天已经快黑了。师父年纪大,走得很慢,徒弟就上前来搀着师父走。天色越来越黑,当他们来到一片树林中时,天已经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了,只能听见师徒俩行走的脚步声和树叶的沙沙声,还有从远方传来的各种野兽凄厉的叫声。小沙弥知道树林中常有野兽出没,为了保护师父,他就紧紧抱住师父的肩膀,连扶带推地快步向树林边缘走去。师父年老力衰,又东奔西走了一整天,早就累得走不动了,加上看不清楚道路,一个踉跄跌倒在地,头刚好磕在硬石头上,一下子就死去了。
小沙弥看到师父倒在地上,赶忙把他拉起来,可是见他没什么反应,才发觉师父已经死了,不禁大吃一惊,痛哭失声!天亮以后,小沙弥独自一人回到寺庙。寺里的比丘们知道事情的经过后,纷纷谴责小沙弥:“你看!都是你不小心,害死了自己的父亲。”“就是说嘛!竟然把自己的父亲推去撞石头,真是个不孝子!”
小沙弥有口难辩,心中觉得很委屈,就去找佛陀诉苦。佛陀让小沙弥坐下,说道:“你要说的话我全都知道了,你师父的死不是你的错。”话虽如此,但小沙弥还是眉头紧皱,无精打采的。
佛陀看了,微笑着继续说:“我讲个故事给你听吧!从前有一个父亲生了重病,儿子很着急,到处求医问药。每天他服侍父亲吃过药后,就扶父亲上床躺下,让父亲睡个好觉。可是他们住的是一间茅草屋,地上又潮湿,引来许多蚊蝇,整天嗡嗡地飞来飞去,打扰父亲睡眠。儿子见父亲在床上睡不着,马上找来苍蝇拍到处追打蚊蝇,却怎么也打不完。儿子又急又气,转身抄起一根大棍子挥舞着,对着空中的蚊蝇拼命追打。恰巧有一只蚊蝇落在父亲的鼻子上,儿子一时没看清楚,慌忙一杖打去,父亲就这样被棍子重重揍了一下,连哼都来不及哼一声,就死去了。”
佛陀停了一会儿说:“孝顺的儿子在无意中伤人性命,只能算是一个意外,不能因此指责儿子是杀人犯,否则可就冤枉他了。”佛陀看到小沙弥听得很认真,似乎有所感悟,就进一步问:“你使劲推你的师父,是怕师父遭到野兽的袭击,想赶快离开树林,并不是心存恶念,故意要伤害他的性命,是吗?”小沙弥点头称是。佛陀说:“我讲的故事和你所经历的事有些不同,但道理是一样的。佛法是慈悲的,你安心修行吧!”小沙弥听了佛陀的话,心中获得了安慰,从此更加勤奋修行了。
其实,世间最可怕的不是错事,而是错心。事情错了,可以改正,心错了,就会继续做错事。只要自己的心没有出错,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星云大师曾说,“心是最有反应、最有感觉的器官。我们看大自然的山川鸟兽、花开花落,我们看人生的生老病死、苦空无常,我们看世间的生住异灭、轮回流转等等,都会因心的触动而有喜怒哀乐的表现”。世间的风动幡动,其实都是因为心动罢了。起心动念间,如果我们自己身心茫然,不知所住,不知所往,那势必会心生空虚流浪之感。
心灵寄语
世间最可怕的不是错事,而是错心。事情错了,可以改正,心错了,就会继续做错事。只要自己的心没有出错,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第六节 看脚下,看今生
逝去的如昙花一现,转瞬成灰,只刻在记忆中;未来如雾里看花,虚虚实实无法把握;聪明的人只会认真把握转瞬即逝的现在。
有一天老禅师带着两个徒弟,提着灯笼在黑夜行走。一阵风,灯灭了。
“怎么办?”徒弟问。
“看脚下!”师父答。
当一切变成黑暗,后面的来路,与前面的去路,都看不见,如同前世与来生,都摸不着。我们要做的是什么?
当然是:“看脚下,看今生!”
我们总是忙不迭地过日子,一刻也不停地瞎转。我们总是透支生活中的烦恼,不是为昨天的逝去而懊丧,就是为明天的到来而担忧。其实,昨天无论多糟糕,我们都无法重新来过,明天无论多么美好,那都不过是我们未来的幻境,我们能够把握的就是现在,而应该被我们所珍视的,也正是当下的时刻。
库里希坡斯就曾说:“过去与未来并不是‘存在’的东西,而是‘存在过’和‘可能存在’的东西。唯一‘存在’的是现在。”人生无常,很多事情都不是我们能预料的,我们所能做的只是把握当下,珍惜拥有。但事实上,大多数的人都无法专注于“现在”,他们总是若有所想,心不在焉,想着明天、明年甚至下半辈子的事。
1871年春天,一个年轻人拿起了一本书,看到了一句对他前途有莫大影响的话。他是蒙特瑞综合医科的一名学生,平日对生活充满了忧虑,担心通不过期末考试,担心该做些什么事情,怎样才能开业,怎样才能生活。
这位年轻的医科学生所看见的那一句话,使他成为当代最有名的医学家,他创建了全世界知名的约翰·霍普金斯学院,成为牛津大学医学院的教授——这是学医的人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誉。他还被英国皇帝册封为爵士,他的名字叫作威廉·奥斯勒爵士。
下面就是他所看到的——托马斯·卡莱里所写的一句话,帮他度过了无忧无虑的一生:“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远方模糊的事,而要做手边清楚的事。”
四十年后,威廉·奥斯勒爵士在耶鲁大学发表了演讲,他对那些学生们说,人们传言说他拥有“特殊的头脑”,但其实不然,他周围的一些好朋友都知道,他的脑筋其实是“最普通不过了”。
那么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他认为这无非是因为他活在所谓的“一个完全独立的今天里”。在他到耶鲁演讲的前一个月,他曾乘坐一艘很大的海轮横渡大西洋。一天,他看见船长站在船舱里,揿下一个按钮,发出一阵机械运转的声音,船的几个部分就立刻彼此隔绝开来——隔成几个完全防水的隔舱。
“你们每一个人,”奥斯勒爵士说,“都要比那条大海轮精美得多,所要走的航程也要远得多,我要奉劝各位的是,你们也要学船长的样子控制一切,活在一个完全独立的今天,这才是航程中确保安全的最好方法。你有的是今天,断开过去,把已经过去的埋葬掉。断开那些会把傻子引上死亡之路的昨天,把明日紧紧地关在门外。未来就在今天,没有明天这个东西。精力的浪费、精神的苦闷,都会紧紧跟着一个为未来担忧的人。养成一个生活好习惯,那就是生活在一个完全独立的今天里。”
奥斯勒爵士接着说道:“为明日准备的最好办法,就是要集中你所有的智慧、所有的热忱,把今天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这就是你能应付未来的唯一方法。”
心灵寄语
过去与未来并不是‘存在’的东西,而是‘存在过’和‘可能存在’的东西。唯一‘存在’的是现在。人生无常,很多事情都不是我们能预料的,我们所能做的只是把握当下,珍惜拥有。
奥斯勒爵士的话值得我们每个人珍视。逝去的如昙花一现,转瞬成灰,只刻在记忆中;未来如雾里看花,虚虚实实无法把握;聪明的人只会认真把握转瞬即逝的现在。
所以请记得不要一边吃饭一边想着办公室中的工作,不要一边工作又一边担心下班会不会塞车。
在当下,有很多值得我们体会的美好事情:
我们可以为每一天的日出欣喜不已;
我们可以分享与家人、朋友相处时的甜蜜;
我们可以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去聆听海浪之声,去仰望璀璨的星空……
属于当下的时间很有限,不要让欲望和烦恼挤掉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