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传染性疾病(外感病) (5)
茯苓甘平,色白入肺,其气先升(清肺化源)后降(下降利水),功专益脾宁心,利窍除湿;茯神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菌核中间天然抱有松根的白色部分,甘淡性平,善走心经,而宁心安神。茯苓以通心气于肾,使热从小便出为主,茯神以导心经之痰湿而安魂宁神为要。二药参合,协同为用,通心气于肾,令水、火既济,心肾相交而宁心安神。
茯苓、茯神伍用,善治神经衰弱,表现为心气不足,浮越于外,而不能下交于肾者。其机制,以茯苓上通心气,而后下交于肾,令其水火相济也。茯神始见《名医别录》,后世医家治心病必用茯神,金代医家张洁古云:“风眩心虚非茯神不能除。”故二者相须为用,宁心安神之力益彰。《药品代义》曰:“茯神,其体沉重,重可去怯,其性温补,补可去弱。戴人曰,心本热,虚则寒。如心气虚怯,神不守舍,惊悸怔忡,魂魄恍惚,劳怯健忘,俱宜温养心神,非此不能也。”《本草经疏》载:“茯神抱木心而生,以此别于茯苓。《别录》谓茯神平,总之,其气味与性应是茯苓一体,茯苓入脾肾之用多,茯神入心之用多。”故二者相须为用,补益心脾,宁心安神,以治神经衰弱诸症。
厚朴花——玫瑰花
厚朴花疏肝和胃,化湿解郁,宽胸理气,降逆止呕,开胃增食;玫瑰花为蔷薇科直立灌木玫瑰的花蕾。味甘、微苦,性温。入肝、脾经。本品色紫、鲜艳,香气浓郁,其气清而不浊,其性和而不猛,柔肝醒胃,行气活血,宣通郁滞而绝无辛温刚燥之弊,实属理气解郁、和血散瘀之良药。厚朴花入气分,以行气散结为主;玫瑰花走血分,以活血散瘀为要。二药伍用,一气一血,气血双调,疏肝和胃,芳香化浊,醒脾开胃,行气活血,散瘀止痛之功益彰。
施师善治胃肠病,每遇肝胃不和,气血不调,食欲欠佳者,多取芳香花蕾入药,往往可收画龙点睛之效,可师可法矣。
滑石——甘草
滑石因其性滑而得名。本品味甘、淡,性寒,色白。入膀胱、胃经。既能清暑泄热、清热降火、生津止渴,又能利窍通闭、利水通淋、渗湿止泻。
甘草味甘,性平。入心、肺、脾、胃经。本品生者(生甘草、粉甘草)入药,能泻火解毒、润肺祛痰止咳,炙后入药,能益气补中、缓急止痛、缓和药性。
滑石质体滑腻,故可利窍。上能清水源,下可通水道,荡涤六腑之邪热,从小便而出;甘草泻火解毒,缓和药性。以甘草之甘缓,制滑石之寒滑;又以滑石之寒滑,制甘草之甘滞。二药伍用,名曰六一散,亦名天水散,顾名思义,治暑热,心烦口渴,小便不利诸症可知。本方除清暑热之外,又长于渗湿利水,通利膀胱,使湿热之邪从下渗泄,故又能利水通淋,治一切砂石诸淋。
柯琴曰:“滑石禀土中冲和之气,行西方清肃之令,秉秋金坚重之形,寒能胜热,甘不伤脾,含天乙之精而具流走之性,异于石膏之凝滞,能上清水源,下通水道,荡涤六腑之邪热从小便而泄。炙甘草禀草中冲和之性,调和内外,止渴生津,用以为佐,保元气而泻虚火,则五脏自安和矣。”《本草求真》云:“然其开窍利湿,不独尽由小便而下,盖能上开腠理而发表(腠理为肺所主)是除上中之湿热,下利便溺而行,是除中下之湿热,热去则三焦宁而表里安,湿去则阑门通而阴阳利矣。河间益元散(六一散或加辰砂),用此通治上下表里诸病,其意在此。”
施老经验,六一散应用范围较广,除治疗上述中暑吐泻等症之外,尝治尿路感染、尿路结石诸症均获良效。尤其对尿路结石治愈以后,持久服用,有预防结石复发之功。
六一散(益元散)——荷叶
六一散又叫益元散、天水散、太白散。《明论方》方:滑石180克,甘草30克,研末冲服,每服10克。功能清暑利湿,治疗暑湿身热、心烦口渴、小便不利以及三焦湿热、小便淋痛。若加入辰砂(朱砂),又名辰砂六一散,辰砂益元散。滑石180克,甘草30克,朱砂10克。上药研为细末,冲服,每服6克。用于治疗暑热烦渴,惊悸多汗,小便不利。六一散的含义,汪昂解释说:“其数六一者,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义也。”故又名天水散。
荷叶味苦、涩,性平。入肝、脾、心、胃经。本品气味清香,既能解暑清热、升发清阳,治疗感受暑热、头胀头痛、胸闷不舒、口干口渴、小便不利,以及夏季暑热泄泻等症,又能散瘀止血,治疗吐血、鼻衄、齿衄、尿血、便血、崩漏、产后恶露不尽等症。
六一散清热去暑,利尿渗湿,镇静除烦为主;荷叶解暑清热,升发清阳,扩张血管,散瘀止血为要。六一散以降为主,荷叶以升为要。诸药参合,一升一降,升降相随,其功益彰,清热去暑,渗湿利尿,升清止泻,升阳止血之力增强。用于治疗夏季受暑,头晕头胀,胸闷不舒,食欲不振,全身无力,大便溏泻,小便黄少等症以及尿血诸症。
施师临证处方,习惯以鲜荷叶包益元散,水煎服。适用于夏月时感之证,屡见显效。查其用意,黄宫绣说:“荷叶……生水土之下,污秽之中,挺然独立,实有长养生发之气。故昔人谓其色青,主属木,其形仰,主上行,其中空,主上发,其象震,主入胆,为东方胆木必用之药,故洁古枳术丸方,用荷叶烧饭为丸,取其以为升发脾胃之气。”
桔梗——枳壳
桔梗辛散,宣通肺气,祛痰排脓,清利咽喉,升提利水,以升提上行之力为最,故前人有“载药上行”之说;枳壳苦温,理气消胀,宽胸快膈,以下降行散为著。二药参合,一上一下,一升一降,相互制约,相互为用,行气消胀散痞的力量增强。
第五节 暑 风
张某 女 62岁 病历号 51、8、205
昨日急急出城探视女病,烈日当空,途中亦未稍休,当晚又赶回城内,劳苦乏倦,在院中乘凉时竟然入睡,夜间即感周身酸楚无力,今晨已觉发热、头晕、自汗、口干不思饮、恶心不欲食,大便2日未解。
舌苔薄白,六脉濡数。
【辨证立法】
白昼外出受暑,夜晚乘凉感风,是为伤暑之证。患者年逾六旬,体力本已不足,更易受暑感风,急拟清暑热、祛风邪为治。
【处方】
鲜藿香
佩兰 各10克
半夏
建神曲 各6克(同布包)
鲜薄荷 6克(后下)
鲜茅
苇根 各15克
川郁金 6克桑 枝 18克
叶 6克
厚朴
玫瑰花 各6克
酒黄连 3克
芩 6克
益元散 15克(鲜荷叶一张,包煎)【解读】
东垣云;“暑热者,夏之令也,火行于天地之间,人或劳倦或饥饿,元气亏乏,不足以御天令亢极,於是受伤而为病。”长夏酷暑常见此类病案,不外受暑感风或受暑感寒。《内经》云:“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其性为暑。”暑热最易伤津耗气。夏日伤暑,发热有汗者,多为受暑感风,辛凉轻宣,散风清热即可,不可用温热发散之药,以免重虚其表,愈伤津气。施师即以清暑祛风,芳香化浊为主要治法,患者服药2剂即愈。佩兰、藿香,苇根、茅根,薄荷、荷叶均用鲜者,取其清新之气,清暑生津力强矣。
鲜藿香——鲜佩兰
藿香味辛,性微温。入肺、胃、脾经。本品气味芳香,为解暑之上品,又能醒脾和胃、开胃进食、和中止呕。佩兰气香如兰而得名。味辛,性平。入脾、胃经既能解暑化湿,又能化湿和中。
藿香辛温,芳香而不嫌其猛烈,温煦而不偏于燥热,既能散表邪,又能化里湿,取其鲜品,多用于夏秋之季,以增强醒脾和胃、辟恶止呕和解暑之力;佩兰气味芳香,既能表散暑邪,又能宣化湿浊而定痛,取其鲜品,药力更强。二药伍用,芳香化浊,清热去暑,和胃止呕,醒脾增食益彰。
藿香、佩兰伍用,出自《时病论》芳香化浊法。治五月霉湿,并治秽浊之气。施老临床之际,习惯用其鲜品,因为鲜者气香浓郁,内含有效成分高,所以芳香化浊(化湿之意也)作用强,治疗效果也佳。凡湿浊困脾,脘腹胀满、恶心呕吐等症,皆宜选用。
二药入煎剂时,应该后下,不宜久煎,否则芳香之气耗散,有效成分也随之挥发而影响疗效。
鲜茅根——鲜苇根(见第3页)。
桑叶——桑枝(见第19页)。
六一散(益元散)——荷叶(见第31页)。
厚朴花——玫瑰花(见第30页)。
半夏曲——建神曲
半夏曲以和胃降逆,燥湿化痰为主;建神曲以健脾理气,消食和中为要。二药伍用,健脾和胃,和中降逆,理气快膈,消食除满力彰。诸凡脾胃虚弱,健运无权,症见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心下逆满、脘腹胀痛、胃中嘈杂、嗳气呕逆等症均宜选用。
黄芩——黄连(见第12页)。
注:建神曲又叫范志曲。系六神曲(杏仁泥、赤小豆、辣蓼草、青蒿、面粉、苍耳草等药末混合后经发酵而成)加厚朴、木香、青皮、槟榔、葛根、茯苓、柴胡、桔梗、荆芥、前胡、香附、羌活、紫苏、薄荷、独活、苍术、木通、香薷、泽泻、白芥子、丁香、豆蔻、甘草、麻黄、川芎、木瓜、沉香、紫苏子、肉豆蔻、檀香、砂仁、草果、秦艽、白芷、陈皮、莱菔子、半夏、麦芽、谷芽、山楂、生姜而制成,并不发酵。
第六节 流行性腮腺炎(瘟毒发颐)
梁某 女 23岁 病历号 52、4、521
发热2日,畏风,两侧腮部肿痛,食物下咽时痛甚,痰涎多,小溲赤,口干不思食。舌苔薄白,脉浮数。
【辨证立法】
内有蓄热,外感风邪,风热冲行两颊而肿痛,急拟散风清热法治之。2日间连服3剂,以期速效,免致毒热蕴久生变。
【处方】
白茅
苇根 各15克
马勃绒
黛蛤散 5克
10克(同布包)
酒条芩 10克
杏仁泥 6克
忍冬藤
花 各6克
青连翘 10克
炒栀子 6克
薄荷梗 5克
牛蒡子 6克
赤茯苓
芍药 各10克
炒香豉 6克
山慈菇 10克
蒲公英 12克
甘草梢 5克二诊:服3剂,微汗出,热退,耳下肿已消,现症咳嗽,不思饮食,大便3日未解,是属外邪虽解,内热未净,以调理肺胃,清其余热为治。
【处方】
炙前胡
白前 各6克
炒杏仁 6克
薤白头 10克
炙紫菀
陈皮 各5克
苦桔梗 5克
甘草梢 5克
炒鸡内金 10克
佩兰叶 10克
炒枳壳 5克【解读】
流行性腮腺炎与中医的“痄腮”、“腮肿”、“含腮症”类同。为感受温毒病邪(腮腺病毒),飞沫传播,冬春两季常见流行,以学龄儿童发病较多。起病有发热,一侧或双侧腮腺非化脓性肿胀,以耳垂为中心,表面不红,肿胀腺体边界不清,按压有弹力感,压痛不剧,咀嚼时局部胀痛加重,腮腺管口可见红肿。舌下腺与颌下腺可同时发炎肿大,有发生脑膜炎、睾丸炎、胰腺炎、卵巢炎等的可能。中医治疗仍以清热解毒为治,可选普济消毒饮加减。亦可外敷如意金黄散或用生大黄研末,米醋调敷。
白茅根——白苇根(见第3页)。
金银花(忍冬花)——忍冬藤(见第24页)。
牛蒡子(大力子)——连翘
牛蒡子又名大力子、鼠粘子。疏散风热,清热解毒,清咽消肿;连翘,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二药伍用,并走于上,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祛风止痒,宣透疹毒之力增强。
施老临证处方时,习惯将牛蒡子与青连翘伍用,治疗急性咽炎、急性喉炎引起的咽喉肿痛诸症,每每获效,若伍以马勃、青黛,其效更著。根据临床体会,上述诸症,表现为热盛、大便干者,可用至15克左右。
黛蛤散——马勃